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它所承受的容量不僅僅源於具象的調度與設定(演員調度、場景設計等)。
更重要的一點,是依賴於抽象的排列組合(字體設計、音樂設計等)。
電影旨在二維空間中塑造三維藝術。因此,如何將二維空間打造出最完美的狀態,是還原電影真實度的一大利器。
而在平面設計中,文字設計的重要性無需贅言。
電影中的字體就像是特殊的符號,將它們合理的「串聯」在一起,便可以打通脈絡,出奇制勝。
將其歸類,無非就是為敘事服務、展現電影氛圍、彰顯作品格調等。
電影片頭幾分鐘,可謂「惜墨如金」如何以最少的文字數據表現出最大的信息量,是每位導演都需要思忖的癥結所在。
正如「字如其人」,字體設計亦有性格,每一處細微的排版都關乎電影的整體韻律。
2014年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白日焰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毫無疑問,[白日焰火]是一部包裹著文藝外衣的黑色電影,正因如此電影中充滿了大量懸疑符號。
有趣的是,本片片名出自廖一梅的作品《柔軟》,其中寫道「你見過白天放的煙花嗎?很美,但是,看不見。或者就是因為看不見才很美。」這一句簡短的陳述暗示出了[白日焰火]悲劇且浪漫的氣息。
▲[白日焰火]:片名採用「無襯線體」,無襯線體跟東方語系裡的黑體類似,字體整體呈現出幾何風格,給人留下理性,近乎冷酷的印象。
另外,本片劇情出現了「分屍」戲份等重口味黑色情節。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四個字的骨架被分割成幾大塊面,一張一弛,凌厲成風。
末尾處的「火」字搭配上散落而至的噴槍式形狀,更增添了電影的張力
電影作為一種多元的藝術形式,不僅有冷酷的蔚然成風,更有牽腸百轉的訴說。
▲與其他導演所不同的是,在[一一]中楊德昌是在做「減法」,將人世間的複雜表現地淋漓盡致,正所謂是「平靜水波下的激流」
正像電影的名字一樣,A ONE AND A TWO,看似簡單到極致卻深藏禪意,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沒有一朵雲沒有一棵樹是不美麗的,所以人也應該是這樣的。
最後一個字母「O」的結束處配以省略號,好像是在說,未完待續,生命不息,緩緩流淌
字符就像迷宮,將微妙的情緒昭然若揭。當語言無法表現出「感覺」時,就必須選擇適合的字體來表現了。
在臺灣導演的合集作品[十加十]中,鍾孟宏的[回音]從片名一出現,就表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短片講述了一段血腥暴力的打鬥事件,但結局卻是自由開放的。
▲[回音]:單從片名來看,它包括四部分:「回音」二字以迷宮的形式呈現,一個簡單的「回」字被拆解成多個幾何體,而中間包裹的是小號字體的「音」,很明顯有一種「寡不敵眾」的圍困感(與劇情相符)。
緊接著的「Reverberation」在字號選擇上寬度遠勝於前者,破除了字符之間的枯燥無味。
其後緊隨的「導演」,它的腰線(字體的粗細程度)選擇,與上方字符呈現出巨大的差異化,這就保證了片名本身所呈現出的節奏感。
結尾處導演的英文字體,則完美的收住了畫面。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欣賞到[迷魂記]的片頭時,就大呼「驚為天人」。希區柯克從影片一開始就把控到了影片整體鬼魅緊張的氛圍。
▲[迷魂記]開頭,一個眼部大特寫,瞬間抓住人心。當觀眾在銀幕上窺視到這感官私器時,不免會驚呼,並直接與銀幕中的人物形成一種對視,而觀眾又仿佛鏡像版的凝望著銀幕外的本體
瞳孔中出現的環狀物體慢慢外延擴充到整個銀幕,這是一場視覺遊戲,觀眾此刻的心境就跟隨這個「不明物體」越陷越深,同時,希區柯克也在此處實現了一場「以物換物」的特殊轉場。影像氛圍令人窒息,仿若黑洞般吸附而入
而這令人著魔的視覺影像設計,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索爾·巴斯。
▲索爾·巴斯是著名的平面設計師,電影片頭動態設計及電影監製。索爾·巴斯的設計作品融合著包浩斯風格和俄國構成主義的特點,創造了美國戰後視覺文化的新格局
在他華麗的職業生涯中,共與希區柯克合作了三部電影。它們分別是[西北偏北]、[迷魂記]和[驚魂記]。後來,他又和斯科塞斯等大導合作電影。有趣的是,他也曾為電影[異形]擔任平面設計的工作
▲以索爾·巴斯本名命名的書籍《Saul Bass》,收錄了其職業生涯中的大量手稿資料,極具收藏價值
前文提到,字體亦有性格。不同類型的字體,在視覺呈現方式上也會形成強烈的對抗感。但有時這種反常感,恰恰符合電影本身的戲劇衝突。
▲[飲食男女]的題目字體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字體,一種是頗有現代氣息的「飲食」,另一種則傾向於篆體般的「男女」
李安在此處表現出一種「中西結合」的態勢,這與其電影本身闡述出的「傳統道德觀念與人心中的欲望衝突」有異曲同工之妙
藝術的格調就是電影的魂,失去了格調,所有付出都變得了無趣味。
想要呈現出文字的高級感,別忘了在文字周邊的「留白」以及對文字的「顏色」多加留心。
讓字周圍有舒展的空間,字號不顯得過大,這點非常重要。背景與文字的顏色反差,呈現差異化。
最敢玩的是打破所謂的常規,如今敏的[紅辣椒]。
▲[紅辣椒]:在色彩搭配中,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採用互補色進行搭配,相對而言,最難的就是同類色的編排
而[紅辣椒]的片頭字體則反其意而用之,採用了溫吞的暖色系,橙色與紅色的匹配度高度協調。
或許,在色系度的選擇上,二者以趨近融合,但今敏把控到了最好的度。文字具有一種參差不齊的矩形感,將略顯沉悶的畫面打破。
視覺可以追求緊緻,同樣也可以趨向鬆散。簡單的可愛風,可以展現出熱鬧又快樂的感覺,鮮豔顏色做邊框,可以保持觀者的欣賞情緒。
▲[朱諾]:導演採用二維動畫的形式,將文字與人物角色鑲嵌到電影中,調皮的清新畫風與天馬行空的線條設計縱橫於畫面之中
儘管元素眾多,導演依舊保持住了清醒的頭腦,主體人物突出,剩餘的大量元素通過簡單的形式進行「隱蔽」。字體的設定仿佛是畫面中跳動的精靈,鬆動有序,令人眼前一亮
電影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它壓縮或者放大了生命的重量。
人生中不免曲折,就像字體般,文字的形狀,線條的強弱,文字周邊的圖畫等視覺信息,這些信息會以模糊的「意象」存留在觀眾心中。
直覺或無意識建構出記憶的溝渠,字字有情,因為無論是電影亦或是人生都不免終結於一個「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