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網上有個視頻火了,講的是城裡的孫子想要一個禮物,農村的爺爺不懂是啥,費老勁兒去找,結果孫子要的其實是網絡上很紅的一隻卡通小豬。今天老郭要和大傢伙聊的就是【古人養豬的那些事】。
中國人養豬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將野豬馴化為家豬的國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
↑豬是一個很有寓意的形象,「家」字寶蓋頭底下那個字兒「豕」[shǐ],就是豬的意思。
考古實錘
地點:河南舞陽賈湖遺址。
發現:豬的骨骼標本。
推論:這是目前國內年代最早的飼養的豬。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豬骨骼標本
早期豬又瘦又小的原因
1群內雜交
2近親繁殖
3早交早孕
早期養豬的用途
用途一 祭祀
背景:商周時期
對象:家養公豬
記載:《禮記·雜記》:「凡宗廟之器,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jiā豚。」注釋:豭jiā=公豬
↑豬祭祀
用途二 隨葬
背景:大汶口文化
對象:豬頭,整隻豬(一些富人會使用)
理由:一是供死者享受,二是拿來炫富
考古實錘:在晉南襄汾陶寺龍山文化晚期墓地中,大型墓都是整豬隨葬,中型墓普遍都出土有豬的下頜骨。
秦漢時豬肉可不便宜
秦漢養豬用放養
秦漢時期就有「牧豕[shǐ]人」(放豬的人)。
因為古代糧食匱乏,荒地多,所以適合放養豬這種雜食動物。
漢代養豬為積肥
漢代農業發展起來,老百姓養豬還為了積攢肥料。
↑為積攢肥料設計的豬的家
秦漢豬肉不便宜
說法: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
解釋:一頭豬肉的價錢=正常情況下一畝地的年收入。
傳說東漢初年有個叫閔仲叔的人,因為有節氣拒絕了漢光武帝給他的官職,晚年的閔仲叔客居安邑,因為吃不起肉,每天買一片豬肝吃,屠夫嫌少,不願意賣給他。
↑閔貢,字仲叔
安邑縣令聽說後,認為閔仲叔是個人才,決定由官府出錢,每天給他一片豬肝。閔仲叔知道後不願欠這個人情,於是離開了安邑。
魏晉南北朝豬豬養殖手冊
第一章 養豬方式「改放養為圈養」
理由一:沼澤地減少
放養時,豬豬們喜歡吃沼澤邊的水草,但大部分土地都用來種田,沼澤地越來越少。
理由二:缺少放牧人力
士族勢力衰落,大規模放牧缺人手。所以個體農戶在家裡舍養,每天只用從地裡割點草加點飼料。
第二章 小豬飼養
「索籠蒸豚法」
北魏賈思勰[xié] 《齊民要術》:「宜煮谷飼之」。
解釋: 北方寒冷,冬天出生的小豬仔容易凍死,所以要放在暖和的籠子裡養。
「大小豬分養法」
避免大豬搶小豬的食物,才能保證小豬長得快。
第三章 大豬催肥「圈不厭小法」
讓豬宅著養肥肉,活動場地越小越好,這樣豬才不好走動,自然就容易長胖。
佩奇們怎麼成了貢品的?
東漢時期
祭品:「黃羊」=黃狗(為了避諱所以叫黃羊)
功用:臘日祭祀灶神
南北朝時期
祭品:豬肉·
原因:豬肉比其它肉都更容易得到。
豬,馬、牛、羊、犬、雞為「六畜」。
馬→騎。
牛→耕田。
雞→打鳴和下蛋。
羊→古代大夫級別的官僚貴族才能用的傳統祭品。
犬→魏晉南北朝以後,因為佛教盛行,老百姓吃狗肉的人少。
↓↓↓
豬肉就成了祭祀品的第一順位。
唐宋時期
祭品:豬頭(豬祭祀成為禮俗得到傳承。)
功用:每年歲末祭祀灶神。
買不起豬頭的窮人,甚至也要向肉鋪賒幾兩豬肉來祭祀灶神。
窮人代表:北宋宰相呂蒙正
呂蒙正曾經窮困潦倒,有一年臘月二十三祭灶,他不得已跑去賒了幾兩肉,當時肉店老闆不在,老闆娘可憐他,就把肉給他了。
↑呂蒙正
結果老闆回來後,很生氣地找呂蒙正要肉,這個時候肉已經在鍋裡了,屠夫竟然「撈起而去」。呂蒙正只能嘆息說「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
吃貨蘇東坡解鎖豬肉新吃法
宋代豬肉市場狀況
一肉難求
吳自牧《夢粱錄》:「每日各鋪懸掛成邊豬,不下十餘邊。」
一般到午飯前,這些肉就賣光了。
價格便宜
北宋京城一個叫牟暉的人丟了一頭豬,朝廷賠償他1000文錢。
一匹馬=2550頭豬肉。
東坡肉的誕生
蘇東坡:確認過眼神,是只吃得起豬肉的人
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湖北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收入不如從前,於是注意到了豬肉。
因為當時有錢人吃羊肉,窮人吃豬肉,且古代沒有閹割的豬味道很大,只有底層農民才會吃這個。
東坡肉做法演變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蘇軾《豬肉頌》
做法1:「熳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評價:市場上賤賣的廉價豬肉,用清水煮,沒什麼味道。
↓↓↓↓
做法2:明代開始,挑選肥瘦相間的上等豬肉,加糖,醬油和料酒烹煮。
評價:肥而不膩,這才是今天的東坡肉!
明武宗竟然封殺豬豬!
正德十四年,朱厚照在巡遊揚州途中,宣布「禁豬令」。
禁豬理由:
1豬年是朱厚照本命年
2皇家姓朱
3吃豬肉還生瘡
懲罰:
一旦違反,全家老小都要發配邊疆充軍!
↑朱厚照
結果:
「禁豬令」在頒布三個月後逐漸被廢。
古代各地豬肉口感品鑑指南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獸部」:「豬,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
解讀:北京一帶家養的豬似乎不是太好,主要是皮太厚。
在明代只有東北、嶺南一帶有現在普通飼養的白豬。
清代農學家楊雙山《豳[bīn]風廣義》:「南方之豬味酸冷而有小毒「,「北方水深土厚,風氣高燥,其肉味甘,性平無毒」,「秦中之豬甲天下。」
解讀:南方養的豬,肉質不是太好。
北方及中西部的豬肉好,尤其陝西關中地區的豬肉質量最好。
附贈知識點
十八世紀,世界上有名的混血豬豬其實都有著中國豬的血脈。
中國豬+英國豬=大約克夏豬和巴克夏豬
中國豬+美國豬=波中豬和徹斯特白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