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七夕情人節?
非單身狗的你們,
挑好禮物了嗎?
每逢佳節,
中國一直都有著送禮的傳統。
但是你有算過,
自己一年送禮大概花了多少錢?
貢獻了多少GDP嗎?
不妨來看一下,最近艾媒發布的
《2020年中國禮物經濟產業研究與用戶消費行為分析》,
帶你看看中國禮物經濟的發展模式與趨勢,
以及用戶的禮物消費習慣。
據數據顯示,探訪親友時贈送禮物、他人生日時贈予禮物以及情侶之間互贈禮物分列中國送禮場景的前三位。並且結合調研數據看,有送禮行為的人士往往在多種場景下都有送禮習慣。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在中國社會注重人情關係與禮尚往來的情況下,親人、朋友與情侶之間的密切關係成為消費者送禮的重要基礎,是相關企業及品牌大有可為的拓展空間。
近年來,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均保持穩定增長,並且可支配收入餘額不斷增加,從2015年的6254元增長至2019年的9175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代表其生活水平與生活品質的提高,而居民可支配結餘的不斷增長給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費可能,是禮物經濟的發展基礎。據數據預測,2020年禮物經濟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當然,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的發展,禮品消費由主要以企業、群體消費者為代表的主體逐漸向個體消費者轉變。在探訪親友、情侶互贈和生日慶祝等主要禮品贈送場景中對於能表達個人情感涵義的禮品需求越來越大,個體逐漸成為禮品消費的需求主體。
2020年中國禮物經濟
傳統型節日消費主體分析
數據顯示,中國80後人口佔總人口的16.1%,而90後人口佔總人口的17.1%,傳統型節日禮物經濟的消費主體逐漸發生轉型。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80後成為家庭主要經濟收入群體以及90後的成長,傳統型節日禮物經濟的消費主體開始發生年齡更迭,傳統型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的禮物消費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各個企業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以迎合消費主體的改變。
數據顯示,受訪者在情人節的送禮意願最強,達到78.0%,其次是七夕節,為62.3%。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消費者在各類情侶型節日的送禮意願均超過50%,反映出消費者在此類節日時較高的送禮需求,同時情侶型節日禮物的價格一般處於中高端水平,因此這也成為禮物經濟每年所關注的重點。
另據數據顯示,中國母親節與父親節時受訪者送禮消費水平均集中於100-1000元區間,比例分別達到82.8%與80.7%。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母親節與父親節的送禮消費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由於子女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對母親節、父親節重視程度的提高,禮物經濟相關企業應抓住熱點效應,創新中高端產品設計。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通訊員 鍾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