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攝
昨天下午,在建的地鐵6號線琴臺站至武勝路站區間發生局部湧水湧沙險情。晨報君在現場看到,目前情況已基本得到控制。
武漢晨報記者 詹松攝
17日,在建的地鐵6號線琴臺站至武勝路站區間發生局部湧水湧沙險情。今天一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趕赴現場指揮,要求地鐵集團及相關各方沉著冷靜、爭分奪秒、不惜代價全力搶險,確保施工人員安全,確保隧道安全。
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攝
17日下午14時許,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琴臺站至武勝路站區間左線DK16+505盾構隧道處,因持續降雨水位升高,造成地下水水壓過高,引起隧道內局部湧水湧沙。事發後,武漢地鐵集團領導及技術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並啟動應急預案,市領導及相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指導工作。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工人在搶修。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攝
今天早上8點40分,晨報君趕到位於江漢一橋漢陽橋頭的地鐵工地,看到工地外聚集了300餘名待命的工人,4輛救援卡車。工地現場仍有救援隊伍不斷趕到,分批有序地參與搶險工作。
武漢晨報記者 詹松攝
中鐵二局100餘名工人早6點接到通知後,就趕來現場,晨報君在現場看到,很多工人直到中午11點半仍在待命。
武漢晨報記者 詹松攝
今天上午9時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左三)在武漢地鐵6號線施工現場查看局部湧水湧沙險情。
11點20左右,部分參與完搶險工作師傅們走出施工現場,現場險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有輕微滲水,無人員傷亡。
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攝
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攝
阮成發前往監控室,詳細查看了險情現場情況,並聽取了搶險措施匯報,慰問了奮戰在一線的全體施工搶險人員。
阮成發強調:
要沉著冷靜,邀請最好的專家共同會商,竭盡全力研究確定最佳方案;
要爭分奪秒,以超常規措施,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並消除險情;
要不惜代價,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設備投入搶險工作;要全力確保現場施工人員安全;
要全力確保隧道安全。
6號線一期工程是目前武漢在建最長的軌道交通線路,由體育中心至金銀湖,全長35.95公裡,設站27座,該工程預計今年底建成開通。
6號線示意圖
6號線也被形象地稱為「鸚鵡綠」,是武漢首條採用A型車的線路。該線路的列車比目前所有投入運營的車輛更寬、更長。比起現在客流量最大的2號線,未來「鸚鵡綠」將在高峰期多運562人。
地鐵6號線上月試跑。來源湖北日報
作為武漢第二條穿越漢江的軌道交通線路,6號線建成後可大大緩解漢陽、漢口之間巨大的過江壓力,有效帶動武漢開發區、常青組團以及金銀湖地區的發展,對武漢新區開發建設和城市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琴武區間右線盾構開始掘進。
地鐵6號線越漢江盾構於2015年12月10日順利始發,從琴臺站穿越漢江,到達漢口武勝路站。這是武漢繼3號線之後第二條穿越漢江的地鐵線路。
6號線琴臺站是武漢目前最深的地鐵站,從地面到底板深32米,車站最大開挖深度達35米,為地下四層明挖車站,以後乘客坐車,相當於要下8層樓。
7月8日,6號線越漢江段左、右線盾構機均已到達漢口,預計下月中旬隨著越江隧道整體貫通,6號線也將實現全線貫通。
據介紹,該隧道穿越漢江,聯通漢陽、漢口,隧道起於漢陽岸的琴臺站,止於漢口岸的武勝路站,共分為左右兩線,左線全長1704米,右線1687米,其中隧道越江段長約525米。由於江底地質情況複雜,區間走線整體下沉3米,單線泥巖地層由原來的200環增加到350環,也增加了施工難度和工期壓力。
兩臺越江盾構從去年12月自漢陽始發向江對岸掘進,截至7月7日,左線已完成907米,右線1317米,雙線均已成功下穿漢江江底抵達對岸。預計右線隧道將於7月下旬率先貫通,左線則將在8月中旬左右實現貫通。由於該段也是目前6號線一期工程唯一尚未貫通的隧道區間,越江隧道的貫通也將使6號線實現全線貫通。
2014年7月1日19時10分許,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工程越江隧道復興路站,盾構機在左線吊出過程中,隧道與車站接頭底部出現湧水湧沙險情。致使靠基坑一側的省人民醫院檢測中心(為二層樓房)沉降開裂。
2014年4號線曾出現湧水湧沙險情。來源楚天都市報
險情發生後,武漢地鐵集團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對隧道湧水湧沙部位進行反壓控沙,並啟動隧道內注漿系統,對湧水部位進行注漿堵水,並在隧道洞內設置臨時支撐,控制隧道變形;立即啟動地面備用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並根據應急預案加強對鄰近建築物的監測。
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武漢地鐵集團第一時間向武漢市政府以及城建委等部門報告,協調武漢市交管局封閉周邊道路,武昌區政府及時對施工現場周邊建築進行監控,有關方面專家也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現場專家肯定了前期的搶險措施。險情最終化險為安。
定了!不僅攤上延遲退休,你的養老、工資、醫保也將發生變化
我這條命是空調給的,但這些病也是空調吹的……
來源:武漢晨報、長江日報
出品:武漢晨報新媒體 記者:唐婕 攝影:詹松 編輯:王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