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別人的偏見是怎麼形成的

2021-01-09 七情2020

(一)刻板印象效應刻板印象是個體對某個社會群組及其個體成員的固定印象,一般認為是「不正確性」「僵化性」「消極性」等。然而,刻板印象和偏見卻有本質的不同。刻板印象主要是認知方面的,偏見作為一種態度具有更複雜的結構,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構成。

人類是「認知吝嗇鬼」,類屬化是我們簡化對世界認知的有效途徑。當我們把各式各樣的人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就可以比較容易地解釋和預測他們的行為,但這種簡化的認知方式常常是產生偏見的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類屬化本身並不是偏見,但它為偏見提供了某種認知基礎。具體來說,刻板印象具有支配注意力,引導信息編碼和信息提取的功能,從而導致認知偏差。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首先我們把信息進行分類,選擇我們感興趣和重要的信息進行加工,過濾掉很大一部分信息。

刻板印象就會引導可能被注意的刺激中的刺激,但只有在情境中與刻板印象相關的刺激會被認知到。由於刻板印象是對某群體及其成員的一套固定認知框架,刻板印象簡化認知過程並造成判斷失實,因而是導致偏見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對某個社會對象存在不正確的刻板印象,人們更多關注那些和偏見有關的信息,從而導致偏見得以持續存在並不斷得到強化。錯誤的刻板印象是導致偏見的重要原因。

(二)價值觀

在一定程度上,價值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例如,一個自由主義的人往往會為了自由而願意冒很大的風險,而一個保守主義的人則往往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而願意放棄一部分自由。個體總是喜歡以自己的價值體系來評價外界的事物,如果某個事物與自己的價值觀一致,往往就給予肯定的評價,而與自己價值觀不一致的事物往往被認為是否定的,甚至是壞的。個體不同的價值判斷影響了消極或積極的評價,從而產生了社會偏見。

(三)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是導致偏見的直接影響因素之一(李瓊等,2007)。阿德諾認為權威主義人格主要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導致的,如父母嚴厲、粗暴地養育孩子,孩子對父母的敵意態度被壓抑,敵意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而是將對父母的敵意轉移和投射到外群體。權威人格包含九個成分,其中因襲主義、權威主義服從、權威主義攻擊、刻板印象和投射五個成分與偏見有關。

同時,權威主義者同時具有受虐和施虐兩個人格傾向。一方面,由於對外部世界變化控制的無力感,強烈渴望獲得權威或領導者的角色來維護其現有的生存環境及規則,以減少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他們會服從少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他們會服從於權威人物,表現出過度的尊重、服從、感激,但他們對權威人物的服從僅僅因為內心的恐懼心理驅使,並非真實地尊敬權威;另一方面,他們會將權威的方面(敵意、不公正等)投射和轉移到外群體身上,他們可能會對其進行指責和攻擊。

(四)內群體和外群體

人們通常會把社會群體分為內群體(我們)和外群體(他們),普遍存在內群體偏好和外群體偏見。在各類社會情境之中,我們總是傾向於對內群體成員持積極態度而對外群體持消極的態度。內群體是指一個由擁有共同特徵和歸屬感的人組成的群體,外群體則是指內群體以外的人。個體對於內群體成員往往比較熟悉和了解,接觸較多;對於外群體成員則只有某些籠統認知,並且常常是偏差性認知。個體傾向於對內群體成員偏愛和保護,而對外群體成員厭惡和貶低。同時,由於社會中不同群體存在著競爭和利益衝突,就可能導致偏見,且這種消極態度是持久的。

五)群體威脅

在現實社會中,當一個群體成員感知到另一個群體所擁有的資源、信念和價值觀等各種特徵對本群體的存在、發展和目標存在的威脅時,就會導致內群體成員對外群體產生消極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提到簡奧斯汀,我們腦子裡會蹦出怎樣的形容詞呢?浪漫?抗爭?獨立?傲慢與偏見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也被翻拍成許多版本的電影,我最喜歡的就是2005年由凱拉奈麗特主演的。初次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時,我就全然被它展示的田園風光吸引了。朦朧迷幻的光影透過青山和碧綠的田野打在女主伊莉莎白的側顏上,若隱若現,將她的輪廓清晰的勾勒出來,她似乎要回頭凝顧男主達西,此時的她眼神充滿愛意,嘴角不斂溫柔,只是微微笑著,便是十二分的美了。
  • 比好萊塢還能編,美國黑中國不遺餘力,這種文化偏見如何形成的?
    花木蘭劇照還是前幾天,美國一個黑人在上海某商場辱罵中國收銀員,說「我一個美國人罵你中國人怎麼了?」中美之間此前又沒有深仇大恨,美國人這種根深蒂固的歧視中國的文化偏見,是如何產生的呢?三、新中國成立後,與美國長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不同,促使美國政府刻意的黑化中國,製造不利於我們的輿論環境美國人剛認識中國的時候,中國正處在清末民國時期的混亂裡,這個曾經古老而強大的帝國衰弱的不堪一擊,自然得不到人家的正視。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電影曾入圍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第63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導演喬·賴特憑藉該片獲得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傑出新人獎」。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自己,偏見使自己無法愛別人
    伊莉莎白對達西產生偏見在伊莉莎白無意中聽到他對自己的評價時,更加篤定他的傲慢,之後他們的每一次見面伊莉莎白都是帶著偏見的。不希望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和別的男生站在一起,而此時威克漢姆又對伊莉莎白編造了達西的一些謊言,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加深。加上在教堂的時候,達西的朋友告訴伊莉莎白達西「拆散」了簡和賓利的事,使得伊莉莎白對達西「恨之入骨」。
  • 重溫《傲慢與偏見》:人人反對偏見,可現實人人都有偏見
    傲慢與偏見伊莉莎白偏見形成於對達西第一次見面時,達西傲慢的神情1、伊莉莎白第一次見到達西被他驕傲的行為傷自尊心,偏見形成於對達西的第一印象是人性的慣性。所以,在第一次舞會上,眾人的目光所影響,判斷都是依據自己最初接觸的人物而設定,偏見就是形成了「環境」的外在因素,伊莉莎白潛意識被同化,不管以後達西好或壞。
  • 學生考試第一名,被老師質疑作弊,我們每個人應該放下自己的偏見
    在這裡先不談老師的做法和學生心理問題這兩方面,當我看到這個消息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來看待這個世界。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讓我們去遇見新的事物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帶著自己的偏見來評價或者批判。就像上面發生的事件,作為老師,根據自己平時對學生成績的了解,從而懷疑學生作弊。
  • 一個人的偏見到底有多可怕?
    偏見是什麼? 你身邊發生過哪些關於偏見的事嗎? 你對別人有過偏見或者你有遭遇過偏見嗎? 我們總會不自覺的給別人貼上標籤,雖然我們互不認識不夠了解,但這一點都不妨礙我們主觀的、消極的去評價一個人,這就是偏見。 我們常說就事論事,可我們又常常就事論人。一葉障目,雖不見泰山,但我們卻樂此不疲。
  • 偏見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暈輪效應:偏見之下,從來沒有勝利者
    他想要和周邊的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大家都覺得他是壞人,早晚會危害別人,所以他們不僅沒有和哪吒一塊兒玩耍,還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朝著哪吒丟東西。「偏見」在哪吒這兒有了最深刻的表現,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裡,包含了一個孩子對自身經歷、遭遇所有的無奈和不服輸。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
  • 《傲慢與偏見》二刷傲慢與偏見
    「傲慢使別人無法靠近我,偏見使我無法愛上別人」昨天下午把我心心念念最愛的一部電影二刷了一遍。模模糊糊印象裡面只記得最後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好了,模模糊糊也只記得傲慢與偏見二詞正好對應兩個人的個性特徵,二刷後更加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了每個角色獨特的人格魅力。場景一:舞會開始,吉英在媽媽班納特的安排下順利與賓利對話且結成了舞伴,兩人對彼此都一見傾心。
  • 看懂這兩大偏見陷阱,也許吵架就能溫和一點了吧?
    我很討厭吵架,討厭別人和我吵,互相傷害,毫無益處,嚴重影響身心安寧。我也討厭別人吵架後找我傾訴。因為如果我附和,就會增長吵架之人覺得自己全對的偏見。如果我提出不同的意見,吵架之人可能會直接和我吵起來,無論如何感覺都不太妙。人們為什麼會吵架?
  • 「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孩子的「偏見」之下,從來沒有勝利者
    偏見就是無所謂正確對錯,根本不在乎事實真相,一旦別人認定你是個這樣的,那麼你再也無法改變這種認知。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暈輪效應」就是證明了這個偏見的形成,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一旦存有這種偏見,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或者傷害別人。
  • 領導幹部產生偏見的六大誘因
    領導幹部往往會依據既往經驗或已經形成的固化模式,形成對某一事或某一個人的固化判斷,並以此作出慣性化認知的心理傾向。近因效應引起的心理偏見成為一些領導幹部臨時改變選人用人、重大事項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領導幹部之所以會形成偏見,同「立場」也密切相關,源於「立場」形成的認知也會對內群體和外群體產生出不同的映像認知。
  • 《傲慢與偏見》電影鑑賞
    我真擔心他們有的人還不知道,在我們回來的路上,我們的馬車超過了威廉·戈丁的馬車,我故意把車上的一扇玻璃窗打開,摘掉手套,把手伸出去好讓他親眼看看我的戒指,讓他知道我結婚的消息,我還專門對他點頭示意,笑得無比燦爛。」她將婚姻當成兒戲,還得意洋洋,殊不知她已經成為別人的笑柄。
  • 天然琥珀是怎麼形成的?讓我們成為懂王
    天然琥珀是怎麼形成的天然琥珀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是要經過漫長的等待的,其中有三個環節缺了一個環節,就成不了琥珀。先來看第一個環節,就是琥珀的本體,也就是指樹脂。它是某些植物新陳代謝時,亦或者氣候地理影響,更多的是動物的破壞等,這些植物就會分泌出可以抵擋傷害和保護傷口作用性的樹脂。
  • 偏見是怎麼產生的?
    一、偏見是什麼?偏見,就是,不管它是黑的或者白的,我就認為它是黑的。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不能認為它是白的?我想說,那就不是偏見了,偏執的認為一個事物向好,那是偏好。國語詞典中對偏見的解釋為:「不公平或固執的見解」。
  • 星空書房 | 何時我們能告別偏見
    我們一直在強調互換立場,可我們永遠也做不到設身處地。
  • 反向跟單——結果偏見
    結果偏見:二八定律我們現在已經熟悉了,但是大部分人卻在它的背後藏著一個隱形的推手,不斷地給它做鞏固,這個推手就是結果偏見。意思就是說,當我們看到一個成功結果的時候,我們會主動的給它歸納出一個原因,並且認為呢,這個原因是導致這個結果的唯一原因,我們就開始各種學習和模仿,覺得這樣我們就能獲得同樣的成功。就好比我們看到了一個學霸,不斷的在刷大量的練習題,我們就會認為刷大量的練習題就能成為學霸,然而你怎麼知道學霸在私下沒有請私教呢?那麼我們金融界學霸是誰呢?就是我們上面講過的股神巴菲特,我們普通投資者和巴菲特的區別究竟在哪?
  • 「淚溝」是怎麼形成的
    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戶,是年齡的顯示器。如果不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就會出現「淚溝」可是你知道淚溝是怎麼形成的,出現了淚溝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淚溝基本上天生就存在著,一般年輕時不會明顯,因為年輕時皮下膠原蛋白豐富,皮膚狀態也緊實,所以是看不出來的;
  • 社交偏見真可怕
    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偏見是指根據一定表象或虛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現象。 梁文道說:我們今天處在一個充滿偏見的時代。現代社會信息爆炸,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更容易獲得豐富全面的信息,會降低社交偏見的發生概率。但實際上,社交偏見依然牢固。尤其是在網絡上,網友們更容易形成信息「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