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佬高考往事:馬雲落榜、劉強東狀元、高曉松遲到……

2020-12-22 讀者人物

那個年代,考大學極其不易,但縱使前路艱難,仍有一大波人激流勇進,成為了風口上的人才。

今日,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也許,未來的「馬雲」們,此刻剛剛走出學校大門。

而所有經歷過高考的人也都知道,人生,不會由一次高考決定,但會因高考而改變。

你的胸中會有丘壑,你的眼睛裝得下星辰大海。

文 | 松奈子

編輯 | Anita

1982年的夏天,馬雲(點擊可查看)幹了件連自己都不敢信的事。

他在高考志願裡填下北京大學。

小時候的馬雲,並不是個被命運眷顧的孩子。太普通了,長得不夠好看、被人欺負也常常打別人,成績還很差。但他就是想填北大。

查成績那天,命運打了他一耳光——數學成績只有1分。馬雲反覆確認,才接受這個事實。

大學沒考上,只能去幹臨時工,面試的時候因為長相太差,24個肯德基的應聘者,23個人都被錄取了,只有馬雲被淘汰。

馬雲只好跑去當秘書、搬運工,踩三輪車幫人送書。送書的時候,撿到了路遙的《人生》。

他在《人生》裡讀道,「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馬雲像醍醐灌頂般,掉頭就去報考了復讀班,開始騎著輛舊自行車往返於家和補習班之間。

第二年,馬雲再次查詢成績,數學總算提高了——但僅僅提高了18分,總分離錄取線還差140分。

父母對他嘆氣,說你不用再考了。馬雲看著成績,欲哭無淚。

一個叫俞敏洪(點擊可查看)的男生和他有類似的經歷。

俞敏洪沒馬雲那麼幸運,他的高中求學機會是母親求來的,隔壁村的女孩退學,俞敏洪才得以補上那個位置。

上高中前,俞敏洪每天面朝黃土開拖拉機,他唯一的想法,就是離開農村。得來不易的高中只讀了一年,就倉促參加了高考。

結果當然摔得很慘,英語只考了33分。

母親喊她回家插秧、割稻,俞敏洪不甘心地幹了幾個月。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第二年又去參加了高考。

這次他考了55分,但錄取線是60分,俞敏洪心中五味雜陳。母親鼓勵他,再去上個英語補習班吧。俞敏洪懇切地答應了。

渴望跑出農村的孩子總是帶著一股韌勁,屢戰屢敗,那就屢敗屢戰。

而搞文藝的孩子,很多往往更加敏感和不安。

那幾年裡,落榜的人群中,就夾雜著一小群頗有骨氣的文藝知識分子。

餘華和俞敏洪同一年參加高考。

他記得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八個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兩種準備就是錄取和落榜。

成績出來後,餘華發現自己屬於後一種準備,他落榜了。

他去衛校讀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鎮上的衛生院當牙醫。

餘華特別不喜歡每天就這麼看著別人張開嘴,他說那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這份「沒有風景」的工作,他從十八歲開始,幹到了二十三歲。

空閒的時候,餘華會呆呆地望著窗外的大街,迷茫,手足無措。

為了逃離那個滿是疾病、血淋淋的工作,他決定執筆寫作。某一個平凡的日子裡,他給自己的新書寫下了簡單的兩字書名——《活著》。

很多年後,他在中文版的自序裡開頭說的第一句話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

陳忠實一定懂這句話。

1962年落榜後,陳忠實回到老家西蔣村,傷心了整整兩個月。他的大學文學夢碎了,他設想好的文學道路變得黯淡。

陳忠實沒有復讀,在山旮旯裡當老師,每個月工資28元,年終才能結算。

他決定自學文學,白天上課,晚上熬夜寫作。

破舊的老屋裡,只有一盞煤油燈,他能找到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每天練習寫作,背誦句子,煤油把頭髮燒焦了,他也常常意識不到。

他篤信,「真正懷了蛋的母雞,即使沒有窩,一邊走著路它就下蛋了」。

他把《百年孤獨》反覆讀了很多遍,他想寫一本關於白鹿原的鴻篇巨製。

李安(點擊可查看)的文藝夢也很大,他要當導演,高一的時候,就想當。

但第一年高考,離錄取線差了6分,第二年,差了0.67分。

「二度落榜在我們家有如世界末日,我根本沒想到會發生在我身上。」

他把桌上的檯燈、書本推到地上,躲到戲院去看電影,那時候國產電影發展薄弱,李安偏愛西方電影裡那些如夢如幻的場景。

「那是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

他開始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甚至是畫素描。

1978年,李安準備報考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戲劇電影系,父親十分反感,他說在美國百老匯,每年只有兩百個角色,但卻有五萬人要一起爭奪這少得可憐的角色!

李安沒聽,一意孤行登上了去美國的班機。

從1983年起,李安經過了六年的漫長而無望的等待,做雜事、遭白眼。

那時候,他已經將近三十歲了,還要養家餬口,那一天他對妻子說,我還是去學計算機吧。

妻子搖頭,一字一句地對他說:

「安,要記得你心裡的夢想。」「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項長處就足夠了,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學計算機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你要想拿到奧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證心裡有夢想。「

只此一句,讓李安再也沒有動過轉行的念頭。他知道,只有在電影裡,才有他的壯闊山河。

80年代初的國內,高考則猶如獨木橋上過千軍。有太多人,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經過兩次失敗後,俞敏洪仍不願意放棄高考。

和20多個男生擠在一個大房間裡,他每天早上五點起來背課文,晚上點著煤油燈做習題,10點半熄燈以後,俞敏洪打著手電在被窩裡背單詞,一整本英文字典的單詞背得滾瓜爛熟。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進高考考場,僅用40分鐘做完了英語試卷。

這一次,他考了95分,總分超過北大錄取分數線7分。但俞敏洪不敢下筆填北大,還是老師幫他填的志願。

8月底,其他同學幾乎都拿到了通知書,俞敏洪還沒有等來任何通知書,後來終於收到一份通知書,一看寫著「北京大學」幾個字,拉著幾個同學,樂得跑到了馬路中間。

「我們就像範進中舉一樣跑到馬路中間又蹦又跳,連大卡車都停下來看我們。」

時間轉到1984年,這一年,全國考生迎來了自恢復高考以來數學最難的一年。

馬雲已經復讀到了第三年,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

考前三天,他的數學老師已經徹底失望了,「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那天早上,馬雲還在背10個基本數學公式。考試時,他就用這10個公式死磕,一個個套。

成績出來後,他看到自己考了79分。但離錄取線還是差了5分。

但命運沒有虧待這個不肯放棄的瘦小男孩。那年,杭州師範英語專業正好補招,把他給招進去了。

後來的故事由此開始徹底反轉,馬雲在學校裡成為了學生會主席,風生水起。

獲得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時,馬雲感慨道:

「我考了三次才考進大學。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成為博士。但是我的確很努力,儘管我不停地考試失敗。所以,我的故事告訴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人:別放棄,總有一天,會有一所像香港大學這樣的好學校等著你。」

劉強東(點擊可查看)的高考之路,顯然要更順利一些。

讀中學的時候,劉強東就常考全校第一,老師對他說:你將來可以做我們宿遷縣的縣長,在你的權職範圍內,對宿遷人民好點,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

做縣長的夢,從此在這個農村男孩的心裡種下。

父親原本答應帶劉強東去上海旅遊,後來改口說沒時間,劉強東就自己帶著攢了很久的50塊錢跑去了上海。

在此之前,劉強東從未出過遠門。

那一年,穿著拖鞋和汗衫的劉強東,繞著南京的金陵飯店走了很多圈。他才知道,原來有比宿遷更繁華的城市。

他開始想,上海、北京、紐約……長什麼樣,他知道,人生就像一江春水,去了大海再也回不來了。

外面的繁華和老家的貧窮讓他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劉強東發誓:一定要去中國最大的城市上大學。

1992年,當他以宿遷市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時,副縣長親自把大紅花送進家門,劉家連放了三天電影。

他填報了社會學,在這個農村孩子眼裡,選這個專業,將來就能回到宿遷當官。

他帶著鄉親們給他東拼西湊的500元錢和76個雞蛋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從此開始「含著眼淚奔跑」。

還有一些人的高考,充滿意外和驚喜。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高曉松(點擊可查看)沒找到準考證,翻來覆去找到8點,到考場的時候已經遲到了20分鐘。

高曉松剛做了半小時題,旁邊的同學就已經紛紛交卷。

高曉松一急,只好也瘋狂答題,結果分數就跟玩兒似的——他考了滿分。總分還超過清華大學錄取線60分。

本來高曉松想去浙大,理由很簡單,山清水秀,美女如雲。

爸媽都是清華畢業的,不同意。如果去浙大,他的學費就得自理,高曉松想著自個也沒什麼錢,那就清華大學也還可以上上。

撒貝寧(點擊可查看)則沒想到,自己唱了首《小白楊》居然能被保送進北大。

讀中學時撒貝寧轉學過多次,轉學的經歷讓他不自信,高二時他想考北電的表演系,但是個子瘦小,只敢選導演系。北大,更是不敢想。

1994年3月28日下午,年級主任把撒貝寧喊過去:「撒貝寧,你爸媽不請吃飯,北大的保送通知書就不給你了。」

小撒沒回過神來,他回憶起自己參加北大的藝術冬令營的時候,唱過一首《小白楊》,其他環節也都全力表現自己,北大的老師喜歡撒貝寧那股上進勁,最後一致拍板決定留下撒貝寧。

後來在吐槽大會上,撒貝寧回憶起當年高考,玩笑似地說出「北大還行」時,眾人大笑,成為網上的流行梗。

但玩笑的背後,是日復一日的演講比賽練習。

很多你以為的意外和驚喜,其實從來都沒有捷徑。

後來,他們的故事,就為大眾所知了。

高考之後的路,更像是另一種重啟。

馬雲成了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工資91元。他知道,自己的人生遠不會止步於此。

推廣「中國黃頁」四處碰壁的那個晚上,馬雲在公交車上對自己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得知道我是幹什麼的。我在北京也不會這麼落魄。」

他從頭開始,建了一個這輩子都沒有後悔過的公司——阿里巴巴。

退休的那天,馬雲的淚水裡含著的是幾十年來的辛酸拼搏。

他最後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個詞: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俞敏洪最終還是走出了北大,他到中關村二小租了一間可容納40人的教室。

到了1993年,俞敏洪的培訓班已經成為北京最火的出國考試培訓班,年收學生一萬多人。

他給自己的培訓班起了一個名字——新東方。

劉強東走出了宿遷,走出了北京,走到了紐約。

這一走,就是40年。

他曾在一間14平米的辦公室,一睡三年。搬出去後,京東商城正式上線,那時,他還沒有想過他會成為千萬富翁。

而等他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他又猜不到,自己會在2020年的春天,在罵聲中和遺憾中悄然退場。

他說:高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因為上大學,我才有了看得更遠,走得更遠的機會。堅強的人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

李安終於拿下了小金人,餘華的《活著》成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

1992年12月25日,陳忠實寫完了50萬字的《白鹿原》。3年後,這部作品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收到人民出版社信件的那天,陳忠實激動地跌倒在沙發上。

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可以不辦養雞場了。

多年後,人們也在陳忠實房間的牆上,發現他曾寫過這樣一句話,「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莫言說,高考很壞,但沒有高考更壞。

與其說高考是轉折點,倒不如說,高考是在為每個人的人生埋伏筆。

人人都會有各自的道路和故事,而高考,就是我們另一條道路的起點。

這世上,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你為高考奮鬥過,如果你感受過凌晨起床早讀的困意,多年後,你就會明白,生活中的很多幸福,並不得益於僥倖。

它們其實來自於多年前你的埋頭苦讀,它們早已在你一遍又一遍說過的那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裡埋著伏筆。

高考不一定能直接為你帶去金銀財富,它也可能讓你不小心跌入深淵。

但高考的意義便在於,即使你跌入深淵,你也有自渡自辨的能力。

你的胸中會有丘壑,你的眼睛裝得下星辰大海。

那個年代,考大學極其不易,但縱使前路艱難,仍有一大波人激流勇進,成為了風口上的人才。

今日,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也許,未來的「馬雲」們,此刻剛剛走出學校大門。

而所有經歷過高考的人也都知道,人生,不會由一次高考決定,但會因高考而改變。

未來,現在才真正開始。

作者:松奈子,讀者人物獨家撰稿人。視野所及皆是句讀,在世界中行走,以編輯這個世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

相關焦點

  • 馬雲、俞敏洪的高考往事: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
    比如,考生不妨了解一下馬雲、俞敏洪兩位過來人的高考往事,他們當年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高考經歷頗具傳奇色彩,說多了都是淚,前人的血淚史或許能讓自己放輕鬆甚至自信起來,高考必勝!先說馬雲,別看他現在風光無限,當年在高考一役上可是吃盡了苦頭。
  • 高考來了!創投圈出了哪些狀元?
    昔日創投圈的高考狀元們,如今都獲得了怎樣的成就?作者:三雨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大部分莘莘學子已經走出考場,完成了一部分答卷。高考在人們眼中無異於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轉折點,而在那些創下百萬企業的創投圈大佬面前,人生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今天投資家網來盤點一下那些創投圈的高考狀元們,看看他們都是哪裡的高考狀元,如今獲得了怎樣的成就?
  • 大佬黑歷史:奶茶東也曾遭女友嫌棄?
    馬雲,1964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2歲時,馬雲買了臺袖珍收音機,從此每天聽英文廣播,對英語開始感興趣。13歲起,馬雲騎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小時候喜歡打架,因為打架記過太多,馬雲曾被迫轉學到杭州八中。之後參加中考,馬雲考了兩年才考上一所極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數學只得了31分。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首次落榜,數學只得了1分。馬雲充滿了挫敗感,之後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應聘服務生,結果表弟被錄用,自己慘遭拒絕,老闆給出的理由是馬雲又瘦又矮,長相不好。
  • 7年前自主招生「落榜」的江蘇考生,卻在高考中以427分奪得狀元
    7年前江蘇427分的理科狀元,曾在自主招生中「落榜」這位考生就是來自江蘇常州的黃佳琰,她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很不錯的,所以參加了復旦大學以及「華約」的自主招生考試。但是沒想到的的兩場考試,黃佳琰都「落榜」了,當是得知這個結果的時候,他是很失落的,畢竟沒有想到兩場考試都沒有通過。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黃佳琰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並且以總分427分的成績拿下了江蘇省理科的高考狀元。
  • 從草根到執掌萬億帝國,又從巔峰跌落谷底,劉強東遭遇了什麼?
    1984年,馬雲靠著在西湖邊給外國人當導遊,早就練就了一口熟練的英語;李彥宏成為全國青少年計算機大賽中的獲獎天才;馬化騰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個人電腦;而劉強東則因為第一次在鎮上看到了電燈而震驚不已。人們常說,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當年的劉強東一出場,就已經被其他大佬甩了好幾條街。
  • 馬雲高考數學1分,第二次19分。成功者如何發現並及時抓住機會的
    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首次落榜,數學只得了1分;1983年,馬雲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數學提高到了19分。馬雲的父母勸他死了上大學的心,好好學門手藝;曹德旺15歲開始做生意,初中都沒讀完;劉強東大學二年級開始做生意,穿越沙漠是他的業餘愛好;宗慶後40歲後開始做生意,IBM創始人老沃森也是40歲之後開始創業……總之,成功者各有不同,但他們有一點是共同的:發現市場、發現機會並及時抓住機會。
  • 馬雲和劉強東的另類戰爭:PK女人緣
    在這場大會上,馬雲對女性大唱讚歌,比如:「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婚姻的決定權在於女性,不在於男性」、「我為什麼會成功,因為我回家聽太太話,上班聽女同事建議」……而「馬雲希望下輩子做女人」的話題更是上了熱搜。早在2015年首屆「全球女性創業者論壇」,馬雲就作為演講嘉賓中的唯一男性支持女性創業,因此獲「婦女之友」的稱號。最近一段時間,劉強東的話題也離不開女人。
  • 馬雲和李連杰的隱秘往事
    同年18歲的馬雲還在為第一次高考頭髮愁,首次落榜的他數學只考了1分。而同一時期,馬雲還在不得不接受兩次高考落榜,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憂慮惆悵。這分明就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好孩子」和「自家無可救藥的壞孩子」。
  • 馬雲、劉強東、任正非……前浪們怎麼擺地攤?| 小巴看一周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ONE   人物   這一波地攤風來得甚猛,後浪們剛看完《城市地攤財富秘籍》,突然發現,原來這些都是前浪大佬們玩剩下的了。   都有哪些大佬擺過地攤?數了數還真不少,馬雲剛站出來,劉強東、周鴻禕、任正非等紛紛表示:好巧,我也擺過。
  • 馬雲、雷軍、周鴻禕等大佬跟風參演影視劇
    雷軍參演在意料之中,發展4年的小米網已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網站,僅次於阿里和京東,去年12月小米融資10億美元,投資方就包括馬雲旗下的雲鋒基金。 小米網是電商行業的重要角色,再加上與阿里或競爭或合作的關係,雷軍參演也就見怪不怪,如果劉強東參演那就是重磅新聞,絕對上頭條的節奏。
  • 馬雲退休後,又一網際網路大佬遺憾落幕,網友:還來不及說再見!
    馬雲退休後,又一網際網路大佬遺憾落幕,網友:還來不及說再見!推薦語:2018年9月10日,馬雲54歲生日。他宣布自己將會在一年後,辭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位,回歸教育。一年時光倏然而逝,2019年9月10日,55歲的馬雲正式從阿里巴巴退休。
  • 朋友圈被18歲照片刷屏,網際網路大佬年輕時候是什麼樣的呢?
    1.馬雲:第一次高考落榜和如今的中國首富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生於1964年9月10日。1982年時候18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當時心高氣傲的馬雲高考志願報考了北京大學,但數學只考了1分。高考結束後馬雲跟表弟去應聘服務生,結果由於長相問題被拒絕了。最後找了關係做了一份送書的活。
  • 高考狀元高分低能?別酸了,他們能力強過99.99%的人!
    最近這兩個月,高考永遠是人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各省的高考狀元也讓人們吃驚不已,他們取得的超高分數讓人們羨慕。但在一片讚美之聲中,也有不同的觀點。有少數網友覺得,這些高考狀元沒有什麼了不起,都是做題機器,都是一群高分低能的人而已。但中學教師還是想說一句:別酸了,葡萄很甜,高考狀元的能力絕對強過99.99%的人!
  • 馬雲和劉強東的早餐都吃點啥
    2014年9月,阿里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後第二天,馬雲在美國吃早餐時的情景。但是很顯然,雖然有九菜一湯,美食在前,依然擋不住馬雲對工作的狂熱啊。草莓、蔬菜、糕點,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早餐雖然沒有馬雲的豐富,但是很健康啊!再說了,身邊有奶茶妹妹和即將出生的寶寶,吃什麼都不重要了吧!
  • 馬雲的12*12與劉強東的背叛*背叛 | 996戰事
    」當然,馬雲老師藉此沒有忘記再表揚一下自己:「我不要說996,到今天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也的確如此,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的馬雲老師,一路走來,背後的艱辛可想而知。而在此之前的「光環」,也讓馬雲老師自己很受用。他說:「現在很多照片講當年馬雲站邊位,現在變C位。我在大學已經是學生會主席和杭州市學聯主席。
  • 細數娛樂圈裡的那些「學霸狀元」,楊冪關曉彤上榜,真是開眼界了
    細數娛樂圈裡的那些「學霸狀元」,楊冪關曉彤上榜,真是開眼界了!當年在高考時,繆傑在北大附中理科排名第二,盧庚戌則是遼寧營口的理科狀元。高曉松-單科數學狀元>高曉松那一年高考考數學時,遲到20分鐘還是考了100分,成為單科狀元,同時也以超過錄取線60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 2020高考狀元出爐,三張圖揭露真相:讀書很苦,但沒有更容易的路
    如果此刻孤單不妨抬頭看看月亮文丨李月亮 7月23日開始,高考陸續出分,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在浩瀚的中華歷史裡,找出幾個不知名的狀元,或者知名的落榜秀才,輕而易舉。但這不意味著狀元都不行,落敗的都厲害。真實情況,正好相反。古人的例子太久遠,就不舉了。來看三張現代的圖。
  • 宋丹丹3婚2離,為愛「瞎」考,馬雲高考數學1分,高考不是唯一路
    大部分地區的高考已經結束,而北京的高考還在繼續,高考是決定我們一生的轉折點,高考固然對我們的人生很重要,但不一定非是要高考才可以決定一生。有些人雖然高考失意,卻在工作的圈子裡風生水起。所以,命運有時是在自己的手中掌握的。她是國家一級演員,畢業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學院的一把手。從藝30多載,曾多次參加春晚節目舞臺,在業界和人民大眾的心裡是公認的「小品女王」。
  • 老實人劉強東的羅生門
    到了劉強東畢業時候,社會趨勢已經初見端倪:創業,奮鬥,騰飛,是城市小孩的領域。農村的小孩,基本上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包括每天和自媒體打交道的我,也是20歲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在所有的網際網路大佬中,偏偏摻入了一個農村人劉強東。
  • 京東市值增近500億,劉強東卻接二連三卸任,這下的是什麼棋?
    近幾年,商界大佬紛紛卸任旗下子公司法人代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要算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職務交棒給張勇,現如今又有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在卸任董事職務。4月2日,劉強東又卸任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由徐蕾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