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村的地頭,到商場超市的貨架,再擺上老百姓的飯桌……4月2日,安州區首家愛心扶貧超市開張了。超市採用「線上+線下」營運模式,由秀水鎮各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收集貧困戶生產、採摘的農副產品,集中運送到扶貧超市,供客戶現場選購;線上可通過電話、微信、遠程視頻等方式下單,並提供活禽宰殺、送貨上門等服務。
土雞17元/斤、兔子40元/只、純菜油95元/桶、土雞蛋1.2元/個……在這家愛心扶貧超市,記者看到,貨架整齊陳列,商品擺放有序,各種各樣的農副產品琳琅滿目,前來購買的人也不在少數(如圖)。扶貧超市看似和普通超市並無二致,但不同的是,扶貧超市的每樣產品都是秀水鎮的貧困戶自己種植的。
店長譚顯貴告訴記者,每天在與貧困戶的對接收購過程中,都會籤訂「購貨單」,由貧困戶籤字認可並留存,同時每個產品都會附上一張「愛心卡」,在顯著位置標明貧困戶名字、電話。讓消費者在買到好產品的同時,也能夠直觀看到自己的購買行為奉獻了愛心,且如果對產品滿意,下次還可指定直接購買。
超市門口,選購了土雞土鴨以及蒜薹的王楊梅正在結帳。「買了200多!」她笑著告訴記者,在這裡消費是扶貧,而且東西也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吃著放心,以後會經常來這裡買菜。「40元一隻的兔子市場上買不到。」王德清收穫了一隻兔子,他說這裡的農產品低於市場價,算是物美價廉。
秀水鎮黨委副書記藍鈞軍介紹,「愛心扶貧超市」作為扶貧趕集日的實體門店拓展,銷售農產品源自秀水鎮老百姓自產自養,生產過程全程可追溯,綠色健康。既解決了秀水鎮青松、朝陽、水井、大泉、金埝、珍珠6個省級貧困村,以及28個非貧困村群眾農副產品滯銷難題,搭建起供需雙方的橋梁,又增強了脫貧內生動力,切實帶動群眾增收。
(文章來源:綿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