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Noodles
天下的影蟲,都從蝕蛀全世界的電影開始
年初的第70屆柏林電影節上,一個只有17歲的靈氣美少女一出場便吸引了無數鎂光燈。
國內某微博博主第一時間跟進的現場圖很快獲得了數千條留言和十萬點讚,網友們紛紛被這位少女的超高顏值徵服,相關話題閱讀達到億級。
她的名字叫塔莉婭·萊德(Talia Ryder),來自美國,標準00後,她以新人身份主演的大銀幕處女作《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在柏林最終斬獲評審團大獎。
影片原計劃在北美小規模上映,但因疫情突發而臨時改走線上發行,於是也給了我們提前一觀這位新晉女神的機會。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是一部公路青春片,講述一名意外懷孕的高中生少女Autumn在表妹Skylar的陪伴下從賓夕法尼亞州小鎮前往大都市紐約墮胎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出現可謂恰逢其時。去年美國多個州曾掀起一陣抗議反墮胎法案的輿論風波,女性爭取墮胎自由成為年度話題。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像是為這一社會話題所做的形象圖解,透過兩個未成年少女的離家之旅,以點帶面地展現當代美國家庭、民眾、機構對待墮胎的態度。
片中,塔莉婭·萊德飾演的Skylar是作為女主角的陪伴者。
她沒有直接承受意外懷孕和墮胎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但從她的身上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一個尚未成年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隱形暴力。
包括在超市兼職時被男顧客言語調戲、每天收工時被男主管慣例性地親吻手背;
乘車時被陌生男孩搭訕,要聯繫方式、邀請看演出,即便對方言行得體,但誰都知道他的潛在真實目的。
最讓人感慨的,是兩位女生在嘈雜陌生的紐約花光錢後無法回家,為了66美元一張的車票錢,Skylar主動聯繫了那個搭訕男生。
一番閒聊玩樂之後,心知肚明的雙方通過一場擁吻做了條件交換——女孩「借」到了回家的錢,男孩滿意離開。
可以說,相比於既成悲劇事實的女主角Autumn,尚未成為事實受害者的Skylar更能讓女性感同身受,因為我們看到了一些容易構成女性傷害的苗頭,直到某一天成為現實。
塔莉婭·萊德很好地演出了這個雖未成年但心理成熟的角色。
好友Autumn選擇墮胎,她沒有過問細節,只以態度明了的行動支持對方,瞞著家人離鄉遠行。
作為一個外貌出眾的女孩,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外在對異性的吸引,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性騷擾,她沒有直接反抗,然而表情裡寫滿鄙夷。
面對搭訕男孩,她有一句沒一句地接著對方的話,既不接受也不拒絕,然後眼神懶散地飄向一邊。
酷酷的Skylar始終是獨立的——在男性組成的狩獵世界裡——同時又在不得已之時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擺脫困境。
傳統意義上我們會覺得她通過與男孩親密接觸換來車票錢的行為是犧牲、是被佔便宜,然而電影裡給出的顯然不是那樣一種固定答案。
僅僅17歲的塔莉婭·萊德能在電影處女作裡演繹此類非花瓶角色,對新人女演員來說挺難得,尤其是那麼漂亮的新人。
從柏林初走紅起,就有人指出她像極了同樣一出道便驚豔眾人的薇諾娜·瑞德(Winona Ryder)。
薇諾娜·瑞德與德普的甜蜜對視
更巧的是,她們兩人的名字還共享「Ryder」(萊德與瑞德為翻譯之差),簡直是世間巧合。
其實,塔莉婭·萊德不僅與薇諾娜·瑞德長得像,從這部處女作來看,她的表演氣質、戲路也與剛出道時的瑞德十分相近。
瑞德踏入電影圈的處女作《少女離家》(1987)就是問題少女題材,當時她只有16歲,從此引起影壇關注;
17歲時被怪咖導演蒂姆·波頓選中,在《陰間大法師》(1988)裡演了一個頹廢哥特少女;
同年的《希德姐妹幫》(1988)裡,她成為校園少女幫派裡的壞女孩;
直到與德普定情的《剪刀手愛德華》(1990)裡才真正演了一次青春靚麗的女高中生。
緊接著她又藏起這身漂亮皮囊,在另一位怪咖導演吉姆·賈木許的《地球之夜》(1991)裡扮起假小子,飾演一名夜間計程車司機,那一年她剛滿20歲。
擁有旁人羨煞的天使面孔,卻不刻意賣弄,反而在內斂的文藝片和獨立的藝術片裡靜心塑造角色,「早熟」的塔莉婭·萊德仿佛讓人看到了瑞德的早年。
她也完全可以按照瑞德當年的戲路走下去,繼續擁抱有個性的獨立電影,當然也不要錯過與大導演的合作機會。
塔莉婭·萊德的下一部作品即是史匹柏翻拍自經典音樂劇的《西區故事》,有了《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的鋪墊,相信到時會得到更高的關注。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Noodles往期文章】
點擊即可閱讀
2020年目前全球票房冠軍竟是它
溫子仁哥們兒拍的R級恐怖片,賺翻了
《王國》到底抄了多少《權力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