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在《小學語文》一一年第三期中讀到這樣一句話:有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高於語文,原因是數學往往思維含量高,每學必有所得,而語文往往不知道學了什麼,也不知道該學什麼。這一調查所顯示的道是不是很值得語文界好好反思呢?
作為一介草民,咱們這樣第一線的語文老師是無法代表語文界的。各界人士對語文教學的口誅筆伐已經夠了,我一名小小的語文老師以一種傾訴感覺的方式談談我經歷著的語文教學。
自己小時候也喜歡數理化呀,還參加相關的競賽呢。
沉默是金的課堂讓人從火山變成了冰山;
刁鑽古怪的題目,可以仁者仁智者見智的課時目標;初中的化學目標教學一堂課下下來,知識點清晰,誰都知道自己哪一點沒有學好,沒有弄懂;可是換了語文你來試試,任何一篇課文,不同的專家不同的特級老師可以整出截然不同的教學目標,美其名曰對教材的二度開發。沒準被一位專家指責之處卻成了另一位專家教學風格的最佳體現。
別說孩子了,就是我們這些一線的老師,也往往聽得一愣一愣地,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教學心態,讓自己跟著上時代的發展,或者跟得上某位專家富有特色的教學理念。
語文考核標準的不一定,不一致,或者理解的個性化,讓我們的語文教學體現出「弱者」的風範,不管你這個單元學得怎麼樣,你都很難保證你的語文會考出高分。懂了的知識點,因為你的表達因為你的個性化理解等不一定得到別人的欣賞,可能你得不到高分;因為考題可以與本單元內容相去十萬八千裡,你也得不到高分,語文嘛,考試題目可以是同一類型,比如都是改病句,甚至都是同一類型的,但是那舉一就很難反三。
我們五年級語文三單元題目出得比較難一點,看到那些題目,讓人想像到考試之後的不好效果。於是,考前複習適當滲透,可是依然考得不好。七八十分一大片。學生們積極性大受挫傷。想想他兩周的學習就得到了這樣的評價。語文很難找到成功感。
二單元試題較易,學生做得好。有一個孩子這樣對我說:官老師,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我五年級的語文終於上九十分了。
那表情之鄭重,好像不是一個語文的九十分,而是他即將入主白宮,就任總統。即將入主中南海,成為中央領導人……我忍不住捧腹:想說愛你不容易呀,語文!兩個小時,我仔細審題,做好每一道基礎;我絞盡腦汁揣測出題者的意圖做好了閱讀;我搜腸刮肚選好素材經過四十分鐘左右的不停書寫寫好了習作,最後才換來了一個經常的八十多分,偶爾的九十多分,不時還會冒出一個六七十分……
鬱悶呀!
數學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計算完一對答案,對的孩子總是歡呼「耶」!自豪感油然而升;語文呢,要日積月累,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要心思細膩,最好是擁有人文關懷的精神,哪怕精神境界不夠崇高,在習作時也會適當地進行拔高與升華……
看到有些孩子開學一個月讀了十本以上的課外書,我既高興又為他語文考試沒有上九十分而無奈;我在期待著他的厚積薄發,安慰自己會有用的,這些書籍會變成他精神的血液;只有這樣,我才有勇氣繼續要求他們利用閒散時間看書;
有個小男孩,他媽媽說:我兒子很愛看書,每天睡覺前都會讀一會兒作文書。我為他高興,因為他愛看書;我又擔憂,如果看書只是為了作文得高分,功利性太強,甚至到只愛看作文書這樣的地步,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感到悲哀。
那些模稜兩可的題目,那些深奧得僅露出冰山一角的題目,那些千奇百怪的仿寫與造句的練習;那些永遠都不可能抄完的生字新詞,對於一個缺少耐性的孩子來說,將是多麼大的一種考驗呀!那些背不完的詩詞與日積月累,那些捉摸不定的廣告語提示語與名人名言,是多麼讓人傷腦筋呀!
語文的某些知識點,某些答題法真是像霧像雨又像風,讓人沒有絲毫的軌跡可尋。
比如有一道主觀題,橋中的:老漢看到橋垮,兒子跌入水中,他喊了一聲,會喊什麼?
會喊什麼呢?肯定是喊的名字,這是生活常識。但是這樣答可不可以得分,不知道。會喊:兒子,你為人民利益而死,重於泰山!
合理,不合情呀!還會喊:兒子,想辦法支持住,我會來救你的!合情,不合理,難以做到……
這種題真難答呀。真是古怪的語文題,有時讓人心煩。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