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晴雅集》等玄幻電影貢獻了不少熱度,再看近些年中國玄幻電影無論在劇情設定還是視效製作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在中國電影類型化實踐中,玄幻類型影片近些年來異軍突起,相繼湧現出《畫皮》系列,《西遊》系列等優質影片,這類影片大多立足本土,以中國神話為藍本附以古裝、動作等多樣元素打造宏大視覺場面從而俘獲了大批影迷。
今年12月4日,在賀歲檔率先登場的《赤狐書生》便屬於這一類型,從選材上《赤狐書生》改編自多多的小說《春江花月夜》,其中狐妖和書生的設定則標註了取自《聊齋志異》的創作靈感,同時影片在致敬《倩女幽魂》的書生形象之餘還打造了李現的男狐妖形象,通過雙男主的形象塑造刷新了中國玄幻的打開方式。
與《赤狐書生》取材本土不同的是賀歲檔的另一部大片《晴雅集》故事背景取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分為《晴雅集》和《瀧夜曲》兩部。百魅覺醒、式神集結《晴雅集》將奇詭想像搬上熒幕,放眼國際故事的同時,影片還兼顧了本土故事元素和氣質,打造了奇幻、恢弘、唯美又兼具唐朝風韻的影片場景。
1987年源自《聊齋志異之聶小倩》的電影《倩女幽魂》一經問世便掀起全港古裝鬼怪片的熱潮,徐克和陳曉東兩位導演在故事上推陳出新,雖然特效上受年代所限稍顯粗糙卻為之後的玄幻電影打通了前進方向。
中國電影步入大片時代之後便迅速出現一批以視覺特效為賣點的大製作,其中同樣取《聊齋志異》為題材的《畫皮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到2012年烏爾善指導《畫皮2》時,影片更是製作1371個特效鏡頭,同時還將傳統特效化妝、實體模型與CG進行精密結合最終影片斬獲7億票房,收穫年度票房第三的好成績。
同屬玄幻電影的還有《西遊系列》導演鄭保瑞自2014年起接連製作了三部西遊系列影片斬獲共計30億的票房,其中《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中僅「打龍」和「打虎」的特效鏡頭便耗資千萬用150人團隊製作了半年。
玄幻電影中眼下備受期待的還有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影片取材中國古典小說《封神演義》被定義為中國神話戰爭史詩大片,影片不僅開創了三部電影同時製作的先河還在製作上投資30億並嚴格遵循著工業化模式,無論是場景的搭建還是現場拍攝無不體現出有計劃有秩序高效率的工業化特點。
從2012年有初步想法到2022年《封神三部曲》全部上映完成,烏爾善率領各劇組十年磨劍,影片創作象徵著國產玄幻電影正邁入工業化製作全新的階段,我們也期待著這些影片能在工業化的基礎上做到劇本優秀、角色動人、視效精良助力國產玄幻電影繼續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