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太升被封號,你歡呼雀躍了嗎?

2021-12-09 民謠魚乾鋪

「 你遲到了許多年,可我依然為你的到來而高興」

F    o    l    k       M    u    s    i    c

2021.05.09 天氣晴  |  民謠魚乾鋪第608期

不僅是在網際網路的熱搜上,或者某個飽和度過高的音樂綜藝裡,即使是在音樂圈內部的「after party」或者慶功宴中,你也能一眼認出他來:一個身材不算高大、總是穿著黑衣服的男人,手裡拿著一瓶可口可樂(一定不能是百事),在還沒剪掉齊肩的頭髮的時候,他總是扎一個小辮子,路過的音樂人、經紀人總是會恭敬地稱他為「丁老師」,他總是沒有什麼表情的起伏,端起可樂,與他們碰杯。酒局下半,當所有人都開始稱兄道弟,談論起獨立音樂事業的發展、搖滾明星的前程和粉絲經濟的複雜的時候,丁太升會在角落裡說起一個遙遠的農場,或是一次說走就走、跨越了2500公裡的窮遊。談論起娛樂產業或者部分年輕人時,他會大聲地表達不解,在旁人看來帶著一些不必要的攻擊性;如果正好有音樂人在旁邊,他也許會提起一首這個音樂人在自己記憶中「最好的作品」,督促別人好好創作。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丁太升愛談論青春、詩歌、自由和愛,是人盡皆知的。「90年代,我從我的農場來到了北京,在被搖滾樂毒害了的思想裡,流浪是一個神聖得不得了的概念,年輕的時候不流浪一回這一輩子就算白活。那時候的北京還經常能聽見鴿哨的聲音,在德勝門內大街265號的胡同裡,我們就著麥麗素喝啤酒,高鶴每次去找我都要帶上兩包麥麗素,抽著都寶香菸一起聽崔健、九寸釘、REM,我們口出狂言:不把崔健滅掉就沒有我們的出頭之日!」這篇文章寫於2009年,是丁太升對十年前的自己的回憶,標題叫做《那一片白衣飄飄的年代》,源自那首高曉松為紀念朦朧詩人顧城寫的歌。即使高曉松懷念的是那個「白衣勝雪、四周充滿才思和風情、彪悍和溫暖」的八十年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丁太升和高曉松描寫的是同一種狀態,那種狀態在九十年代被稱為「人文精神」,在千禧年初被稱為「理想主義」,在當下被稱為「文藝病」。也是2009年,丁太升參與創辦的草莓音樂節的觀眾人次達到了5萬。摩登天空老闆沈黎暉在接受新浪音樂採訪時說:「我們的想法從沒變過,相信最後我們總會成為理想主義的收穫者,而不是犧牲者。」在丁太升的敘述中,自己「白衣飄飄的年代」約等於「長發飄揚的日子」,他在2000年底剪掉了長發,在一次從成都出發、途徑敦煌最後連夜趕回北京的流浪之後,他決定「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次年,丁太升作為唱片企劃加入摩登天空,開啟了自己的音樂行業生涯。此後,丁太升參與了聲音碎片《世界是噪音的花園》、萬曉利《走過來,走過去》、小河《飛不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等專輯的企劃,也結識了新褲子這樣的「北京新聲」,在彭磊導演的電影《野人也有愛》、《樂隊》中,都可以找到他的身影。一個更為人知的故事是,在新褲子的作品《彈著吉他的少年》其實是以丁太升為原型的。在彭磊的書寫中,他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少年,他背著被子和吉他,他希望住在這城市裡,他唱出傷心的旋律」。但彭磊本人並不喜歡這首歌,在接受媒體「北方公園」的採訪時,彭磊說,自己其實無法理解丁太升背著吉他和被子來北京的行為,「《彈著吉他的少年》是垃圾,是口是心非的作品,是失敗。」作為北京本土音樂人的沈黎暉和彭磊,可能是真的無法理解這個「來自農村的少年」,但作為「異類」的丁太升,也實際上以小鎮青年的身份進入了那個更精英、更「自上而下」的音樂製造、傳播系統,獲得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在那個實體唱片工業還未完全衰敗、音樂人不需要吸粉無數的年代,作為唱片企劃的丁太升還在做著樂評人最本質的工作:將音樂翻譯、再創作為專輯簡介,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音樂人。在「前大娛樂時代」,以顏峻、王小峰、班宇為代表的樂評人,其實大都還有記者、作家的身份,帶有更多公共知識分子的氣質。他們往往從音樂出發,將音樂人、音樂作品映照到更大的時代中去探討,也因此對音樂的文本會有更多的要求。在文章《Beyond:撒了一點人文佐料的心靈雞湯》中,王小峰曾發表過這樣的評論:「Beyond後來受歡迎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歌曲旋律朗朗上口,他們用口水歌的旋律來表達他們的一些想法,這其中包括了批判現實、人文關懷、勵志人生、天地大愛等各類題材……恰恰這種用口水歌傳達態度的做法在市場中找到了他們最大的受眾群。一些悲天憫人、大而無當甚至有些空洞的歌詞配上惡俗的旋律,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聽起來立刻就變得有些超凡脫俗了。」即使包含一些個人色彩和對於搖滾精神、「文以載道」的執念,這篇文章對照港臺和內地的流行文化變遷,用Beyond的爆紅論述了市場經濟推行、理想主義破滅的過程中,創作者和消費者發生的變化,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討論。不過,爭辯幾乎沒有脫離出音樂和文化。但在傳統新聞行業衰落的同時,這一類樂評人也逐漸退出了公眾視野。在王小峰開始賣T恤、顏峻投入了自己的創作世界、班宇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另一個屬於選秀時代、粉絲經濟的體系裡,新的評論者出現了。一開始,「毒舌評委」還不是一個萬惡的存在。快男快女時代,包小柏可以因為不喜歡曾軼可而甩下一句「她留,我走」,楊二車娜姆也可以在歌手只唱了一句的時候按鈴叫停表演,韓紅在《中國夢之聲》做評委時,一位選手發音不準,韓紅在多次糾正無效之後站起身指著他說了一聲「滾!」雖然不乏表演的成分,但背靠著還有造星能力、握有較多主動權的傳統大公司,評委們決定歌手的去留、對選手素養提要求,看起來還算順理成章。隨著網際網路進一步興起,決定一個素人是否能夠成為明星、一個明星紅不紅的權利分散到了每一個點讚、轉發——也就是大眾手中。如果說在快男快女時代,評委的功能是篩選選手、為節目提供爭議效果的話,到《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綜藝出現時,觀眾不再吃「毒舌評委」這一套了,評審席的人逐漸變成了「明星導師」,為新人鋪墊人氣、為節目積累初始受眾成了重頭戲。嚴格來說,不管是音樂和評論,都不再是流行文化的重心。丁太升恰好就站在了大娛樂時代來臨的風口上,在人設上夾在了傳統樂評人與「毒舌評委」中間。他對於文化、時政的評價標準和評論體系跟王小峰相似,帶著文人的騷柔和公共知識分子的批判性,但這樣的話語放在一個每一步都與流量明星、飯圈息息相關的娛樂產業中,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一個「時代變了」的例證是,早在2009年,丁太升就已經開始在各個綜藝中以評審的身份出現,在網易娛樂的報導中,丁太升在《快樂女聲》做專業評審時,評價江映蓉的造型不太漂亮,不建議她走電音舞曲風格,「像《表白》這種比較甜蜜的小女人的風格歌曲可能更加適合她」。這樣的評價,在當時並沒有像不久前丁太升批評薩頂頂、VAVA那樣引起震動圈層的風波;次年,丁太升甚至參加了江映蓉在北京舉辦的生日會,抱著吉他獻唱了一首歌。十一年後,同樣也是江映蓉。在綜藝《天賜的聲音》中,丁太升評價江映蓉的表現讓人失望,作為昔日的快女冠軍,越來越少被人提及,非常可惜,江映蓉當場掩面痛哭。節目播出當天,話題「江映蓉 不該哭的」登上熱搜,粉絲開始用攻擊、謾罵回應丁太升的「惡毒」,對於此次事件,娛樂媒體報導的標題為:「丁太升罵哭超女(原標題為超女,非筆誤)冠軍江映蓉,江映蓉掩面痛哭:你罵的也太狠了」。更弔詭的是,《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播出之後,因為直言不諱地批評樂隊、明星們,丁太升多次登上熱搜第一,遭遇了龐大的網絡暴力,這樣的網暴又成為了他的「流量」。從吸引觀眾的角度上來說,丁太升也成為了「明星導師」。雲合數據顯示,《天賜的聲音》雖然邀請了張韶涵、王力宏等天王天后,但數據高峰指數現在丁太升的「毒舌」點評播出的兩期。縱觀丁太升與各路明星的「撕逼」大戰,不難發現,丁太升在音樂上的評價標準可以歸類為:旋律是否好聽不流俗,歌詞是否富於文學性,表演是否生動自然。在丁太升與劉維的論戰中,丁太升的核心觀點是劉維是在《樂隊的夏天》中並沒有好好了解椅子樂團和他們的作品,為作品服務,「扭來扭去」、「現場下跪」的動作破壞了正常表演;除此之外,丁太升不止一次在綜藝、網際網路上表示薩頂頂的表演毫不生動、矯揉造作,是一種「雜技式的表演」;在《天賜的聲音》中,丁太升質問VAVA:你的歌詞表達了什麼呢?表達「我最棒,你們在我面前誰都不行」這種虛妄的姿態,歌詞很空洞,是一種毫無詩意的表達。這樣的評價標準其實算不上嚴格,只是一個音樂評論的基本法。事實上,大部分樂評人和「明星導師」都會從旋律、歌詞、表演任意選擇一個角度對選手進行點評。但丁太升看上去嚴厲的姿態、刻薄的修辭成為了一種符號,不止為節目提供了爭議效果,也為粉絲維護偶像、樹立公敵提供了一個鮮活的靶子。在丁太升成為標誌性樂評人之後,明星在綜藝中與丁太升辯論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劉維懟丁太升、何潔懟丁太升、VAVA懟丁太升、薩頂頂直言害怕丁太升……這樣的熱搜層出不窮,對於音樂人、節目組、丁太升三方來說,更像是一種共謀和共贏:音樂人通過與丁太升的衝突,製造了一種富有個性、不懼前輩和權威的形象,迎合了年輕人對於新生代偶像在品質和性格上的需求;節目組獲得了更精彩的節目效果,光是一段明星與丁太升吵架的片段,就能在網際網路上獲得成千上萬的觀看和評論;而在這個過程中,丁太升本人的影響力也持續上升。在接受媒體」Steven_愛音樂」的採訪時,他說:「導演組都很懂得傳播心理學,他們知道一定會有些傻觀眾跑出來罵。就像是我這次參加《天賜的聲音》,導演組能不知道他們這麼剪這個叫丁太升的人會挨罵嗎?他們太知道了,他們多壞呀,他們多聰明呀。」在網際網路世界中,丁太升輸出的觀點不限於音樂,大部分是樸實的普世價值觀。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勸告網友要獨立思考、多讀書、不懼權威、勇敢去追求自由與愛,細究「獨立思考」的內核,不過就是帶著更多的理性、涉入更多的知識和理論角度去看待問題。諷刺的是,網友對於丁太升的態度兩極化趨勢明顯,並沒有體現出太多「獨立」的痕跡,忠粉樂於將他奉為清醒、有學問的精神導師,將力挺丁太升視為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特立獨行的事,而黑粉則無止盡地對丁太升進行攻擊、謾罵、舉報,直到他的帳號消失在2021年的五四青年節。不管是線上線下,丁太升實際上只是一個音樂行業從業者,熱愛文藝、寫詩拍紀錄片的文藝青年,表達欲強烈的評論者和對世界抱有樸實的真善美價值觀的人。人首先是人,丁太升首先是個正常人。這樣一個在2010年之前大把握不會有什麼「爆紅」元素的人,在近幾年被反覆封神、貶低,直到消失,更像是一個荒謬時代的真實寫照。

在那篇紀念九十年代的文章中,丁太升提到了自己網名「黑刀」的由來,仿佛是一個十二年前就已經埋下的伏筆和隱喻:「1997年我知道了什麼叫上網,我給自己取名叫黑刀,那時候的黑刀是一個悲愴的名字,傅紅雪手中的黑刀是一個悲傷的復仇工具,他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他只有拖著自己的殘腿浪跡天涯。」消失的也許不是黑刀,也不是丁太升,而是他曾在詩和歌中吟唱過的那個世界:「我從遠方來,批判過夜晚和愛。」

往期回顧

- END -


 世人皆甜,只有我是芥末味兒 

///

↑喝杯酒再走吧↑


相關焦點

  • 丁太升被自己DISS 微博慘遭封號
    夏天如此美好,可丁太升的夏天就不一樣了丁太升慘遭微博封號?懟天懟地,終究還是把自己Diss了      丁太升之所以慘遭被封號,這一次和說唱圈Rapper無關,而是因為發表了一些敏感話題。前幾天,復旦大學教授沈逸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有關「如何看待印度疫情」進行了一波討論。
  • 丁太升道歉了
    丁太升強調自己愛國,營銷號所稱他有一些關於中印邊境衝突的看法,「純屬想多了」。資料圖:丁太升關於中國長安網官方微博發布貼文對比中印兩國「點火」所引發的爭議,仍然在持續發酵。5月2日晚到5月3日期間,丁太升本人也在微博上發表個人看法。丁太升認為,印度疫情失控,作為鄰居,我們不應該落井下石、歡呼雀躍。
  • 丁太升評價張杰「土」,他有什麼作品,懂音樂嗎?
    難道超過張杰就是及格了,沒有就是不及格嗎?"黑刀"自己的作品呢?丁太升江湖人稱其為"黑刀",他對於任何人都是這樣毫不客氣的評價,不過丁太升也只敢在網上蹦躂一下。要是真的讓他當著張杰和張杰粉絲的面這樣說,估計當場就會被撕成碎片吧!
  • 第二季懟哭嘻哈歌手,丁太升被嘻哈圈圍攻,說實話的人就是壞人嗎
    營銷號們可以歡呼雀躍了!」1月15日晚,樂評人丁太升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傳《天賜的聲音》第二季開播信息。還記得第一季中丁太升當面指責薩頂頂「表演性太強、不真實」,言辭犀利,讓薩頂頂下不了臺,在舞臺上失聲痛哭。第二季《天賜的聲音》似乎複製了第一季的劇本,丁太升再次在舞臺上懟哭嘻哈歌手VaVa毛衍七,依然是張韶涵上臺安慰,為各方打圓場。
  • 劉維丁太升評價「綜藝混子」,李佳航霸氣回懟你是「樂評混子」
    劉維丁太升這點事要從上周的《樂隊的夏天》說起了,劉維作為霹靂嘉賓與椅子樂隊合作了《tonight will be fine》。節目播出完之後,丁太升這位有名的「樂評人」現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長文,文中對每一組合作的表演都做出了評價,而對劉維與椅子樂隊這組他評價劉維是無聊透頂的綜藝混子,說劉偉表演像耍猴,並表示像劉維這種爛綜藝咖到處亂竄,把音樂節目搞得亂七八糟!
  • 丁太升楊坤互懟,這些樂評人的「毒舌」真的是實力的象徵嗎?
    但近日,就因為丁太升的點評,讓大眾對這位樂評人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在各樣的音樂節目中,丁太升就說哭過薩頂頂,江映蓉等一些女歌手,還曾直接對一些歌手進行人身攻擊,評價張杰「俗」,高進「土」,還直接在說過張藝興「不懂音樂,沒文化」。就連大眾認可的音樂節目《我是歌手》,在他的口中也被貶得一無是處。按照丁太升的說法,現在的華語樂壇就沒有可以認可的歌手和音樂。
  • 丁太升和劉維的爭端算什麼?懟遍娛樂圈得罪了張杰萬茜薩頂頂
    還記得前幾日丁太升和劉維的爭端嗎?兩方在微博掀起了隔空對話,吃瓜網友們全都在圍觀看熱鬧,兩方也是真的神奇,你來我往地寫著小作文,明明已經瀕臨撕破臉的邊緣,到最後居然控制住了。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麼丁太升這麼敢呢?他這麼評價劉維不怕得罪人嗎?
  • 同樣是毒舌評委,為什麼丁太升和爾冬陞口碑差這麼多?
    你那個哭戲很尷尬的,好像在嚼口香糖,不知道你是吃了東西還是怎麼樣,會很可笑的。」再來看看丁太升對周深薩頂頂合唱《左手指月》的批評:「兩位歌手都太過用力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能唱高音」,「薩頂頂一如既往地矯揉造作,無論發音還是表情」。
  • 丁太升再次把「戰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丁太升是誰?相信大多數觀眾第一反應是沒聽過、不太紅,不過在一些音樂類型的點評嘉賓陣容中,能夠看到他的身影。丁太升曾出現在《樂隊的夏天》《天賜的聲音》的舞臺,而他的言論一時之間成為觀眾討論的話題。不過和往常相比,此次肖戰的粉絲顯然克制了不少,畢竟丁太升這種「碰瓷式」質疑不太好惹,對於肖戰的事業發展有弊無利,顯然粉絲不願意藉助自身的人氣來幫助丁太升提高熱度。
  • 丁太升評價劉維一無是處,有失公允,李佳航挺身而出漂亮反擊
    劉維的表現確實不好,但真有那麼差嗎?恐怕未必。這只是丁太升的一家之言。所以丁太升對劉維的評價多多少少還是有失偏頗,誇大其詞的。於是他繼續嘲笑、諷刺、扣帽子:「你的被嘲笑,只是因為你唱得實在不出彩,以及你在舞臺上的不得體。」
  • 丁太升與劉維「互懟」,李佳航都看不過眼了,直接開撕
    9月10號,《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如火如荼,表演者劉維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不盡人意,作為樂評人擁有資深唱片企劃人等頭銜的丁太升更是不喜歡劉維「專業人士」之一。隨後在社交平臺發布的點評更是一點也不留情面,直言劉維就是無聊透頂的綜藝混子。
  • 樂隊的夏天:丁太升與劉維互撕,愛情公寓最有種的男人殺入戰局
    樂隊的夏天合作賽剛剛結束,就引起了樂評人丁太升的注意,隨後就在微博中對本場10首歌曲進行了評價,值得玩味的是,丁太升對於劉維的表演措辭犀利,直接將劉維的表演評價為國內所有綜藝節目中最爛的表演之一,甚至還評論喜歡看劉維表演的人眼睛都瞎了,直接將劉維說成綜藝混子。
  • 李佳航評價丁太升是樂評混子 王思聰吃瓜點讚
    因為比較毒舌自我,丁太升這些年在網絡上的風評一直不是很好還莫名其妙諷刺萬茜:(話說就算萬茜真的有人設,關你一個樂評人啥事呢然後丁太升又回復了一篇兩邊你來我往長篇大論之後,本以為這事兒就告一段落了,結果9月11日晚,劉維的好友李佳航也出來說話了,他曬出丁太升的履歷,並配文稱:綜藝屆的「樂評混子」 不過分吧?
  • 劉維對丁太升進行攻擊?可劉維大意了,丁太升搞事情再次狠批劉維
    ,並對丁太升進行了攻擊,認為丁太升只把貶得一無是處,而沒有用專業為他指明方向。然而劉維還是大意了,丁太升是出了名的搞事情的人,你不回擊還好,如此一來丁太升興趣大增,寫了更長的一篇文再次狠批劉維丁太升請大家耐心看看丁太升對劉維的反擊。非常有趣。
  • 丁太升和劉維其實是一樣的混子:都是混娛樂圈的人,相煎何必太急
    那些請他的人都瞎了嗎?我們仿佛都能想像得到屏幕前面,他那張臉上憤憤不平的表情。如果評論音樂,你儘管拿他的作品說話,有一說一,不可越界。你倒好,直接噴上人了,說人家是一個無聊透頂的綜藝混子,你是評論音樂,還是貶人的?
  • LOL使用日服語音包會封號!你還敢換嗎?
    官方的回答是肯定的:「替換語音包屬於修改客戶端的行為,該行為可能會導致封號,情節嚴重可能會導致永久封號。」這個「修改客戶端」也就是根據之前的《插件公約》中再次明確的一條禁令。像類似本地皮膚,修改成非中英配音的行為都屬於篡改客戶端的行為,是會導致封號的,情節惡劣是永久。當然也有人表示並不會被封號,只不過遊戲會偶爾出現崩潰的現象。
  • 丁太升用說唱回應質疑,他的復古flow讓我想起了20年前的中文說唱
    第一次做說唱,難免有些大驚小怪,大伙兒聽個熱鬧。」丁太升是第一段verse,從第40秒開始,復古的flow讓我想起20年前的隱藏,連王波聽了都直呼內行。似乎丁太升對中文說唱的印象及審美還停留在多年之前,那個年代的flow尚未開發出來,主要講究歌詞,怪不得丁太升老喜歡點評歌詞。丁太升闡述了他最近的遭遇,「懟我就能熱搜」,丁太升並非流量明星,為什麼懟他就能上熱搜?因
  • 丁太升再次批評薩頂頂,合作太過於矯揉造作,周深躺槍
    不少人認為,點評唱歌這件事情本來就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丁太升每次都是帶著詆毀和偏見去評論,讓人覺得多多少少有點不妥。而丁太升之所以要這麼毒舌,完全就是要博眼球,自己本身沒有多少水平,點評起來別人又毫不客氣。
  • 王力宏推心置腹,丁太升只「誇」不「評」
    因為王力宏一直在想,真的值得熬夜嗎?真的有必要付出那麼多嗎?之後,當其他音樂合伙人相繼拿了金曲,又在評審團的「刺激」下,王力宏終於嘗試改變。全場丁太升的發言只有一次,且是對後輩滿滿的稱讚。一句「李鑫一,今天你太棒了」、另一句「高嘉朗,你今天也太好了吧?」這樣的話語,真讓人一下有點疑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片場?
  • 丁太升和劉維是沒有輸家的鷸蚌相爭,《樂隊的夏天》是得利的漁翁
    丁太升是有收穫的。從眾多支持劉維的明星和網友的留言來看,討厭丁太升的人好像要多於喜歡他的人。不過,這也沒什麼。反正丁老師的熱度是有了。過去有明星專門僱人寫文章罵自己,不就是為了保持個熱度嗎?而丁老師不用花錢就熱到燙手了,你想,丁老師的商務會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