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以生相許」這首元曲可謂是道出了情之一物的至苦。金庸小說中常會引用經典詩篇,而筆者最中意的便是李莫愁掛在嘴邊的這句元曲。常常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在情之一字上受傷太深,李莫愁才會走上一條絕路。可是,讓李莫愁從清純玉女變成魔女的,當真是陸展元這個渣男嗎?筆者認為這樣解讀並不妥當。
之所以在大眾看來,李莫愁的轉變和陸展元之間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關係,這主要和神鵰一作交代的一段陳年往事有關。
神鵰一作一開始,李莫愁便仗劍入陸家莊,要殺盡陸家全家。這般血腥手段,再加上金庸有意渲染李莫愁的冷酷無情,很快在讀者心中,李莫愁便已經被定性為魔女。
後來,金庸借著陸家之口和李莫愁小龍女等人的回憶,漸漸為我們揭開了這背後隱藏的一段陳年往事。
在李莫愁看來,自己和陸展元之間本來是情投意合,而正是因為這份情誼,李莫愁才會離開師門,放棄繼承古墓派掌教的資格,選擇出世嫁人。
可再度重相逢時,陸展元已經成了陸莊主,而陪伴在他身邊的則是另一個嬌柔女子,從此李莫愁性情大變,由原本的清純少女,成了後來草菅人命的「赤練仙子」。
從李莫愁的回憶中看待此事,很明顯李莫愁的轉變被添上了幾分不幸,而她時時掛在嘴邊的元曲,也有了合理的解釋。我們不妨再看看小龍女的回憶來充實這一段往事。
小龍女眼中的師姐本是一個合適的掌教和敬愛的師姐,但是李莫愁卻做出了有違師門規定的事。她救下了一個男子,為其包紮後兩人之間生出了情誼。
師傅發現後,將男子趕下了山,並且認定李莫愁塵心不改,不久之後也將其趕出了師門。其實,這位師傅的想法是要成全自己的弟子,畢竟古墓派傳人一旦當了掌教便註定一輩子不得下山。
小龍女在回憶中,雖然惋惜師姐的離去,可是多年之後,再聽說有關這位師姐的消息,她已經成了江湖上的魔女。
可是,這兩種角度說到底還是具有片面性,神鵰一作不論是明寫還是回憶,都未曾講過李莫愁和陸展元以及後來的何沅君是如何相愛的。而僅僅是李莫愁一方認為自己和陸展元愛國,最後被拋棄了。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首先,陸展元絕對不是一般男人,所以他的武功也是要勝過李莫愁,正因如此,在他活著的時候,李莫愁不敢來犯,在他死後,才想著殺光陸家老小。這般行徑,未免讓人懷疑李莫愁是愛而不得,以至於生出恨意。
在原著中,陸展元曾經道明過心意,他對李莫愁說,兩人是道義之交,儘管過去李莫愁待自己的確不錯,可將來有能報答的地方,絕不會忘。所以,在陸展元看來,李莫愁救了自己,這是大恩當報,可這不代表自己喜歡的便是這樣一個女子。
這不免讓筆者想起了楊過的風流多情,他愛公孫綠萼嗎?並不,可他照樣會為了此女下深淵,並且也是被其救下。金庸自己曾經明言過,楊過小龍女一生只愛過彼此兩個人,所以,楊過算是渣男嗎?當然不算,這只能說是風流而不是好色。
所以,在筆者看來,陸展元可能也是這樣一個人,可是他的人格魅力並沒有楊過那麼大,以至於壓制不住李莫愁,而何沅君也沒有小龍女那般優秀,無法讓李莫愁自愧不如。
所以,兩人出生入死一番之後,李莫愁自以為和陸展元之間已經是定下終生,可在陸展元看來,自己卻是無辜的緊。只能說這是風流惹的禍。
所以,陸展元先撩後撤,遇到真愛之後果斷結婚的做法的確不妥當,但他和楊過之間的行為卻也未曾有多少差別。
而李莫愁之所以未能像楊過那些紅顏一般放開手,一方面是因為陸展元不是楊過,何沅君也不是小龍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李莫愁之前在古墓的十幾年未曾見過世面,以及她的性子過於偏激。
因為沒見過世面,才會被人的撩動下輕易動心,因為性子偏激,才會變成後來的魔女。那麼,在大家看來,陸展元的做法究竟算不算得上渣男,不妨在下方留下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