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什麼支撐我們「探索」?人性?還是沒有人性?

2020-10-12 紅色的I330

畫面是美的,配樂也可以,各種太陽系行星的樣子也非常漂亮,不過要說對未來的設想,比《2001太空漫遊》差了很多,不過導演好像也說了並不是一個硬科幻?光影色彩也不如《2001太空漫遊》的最後面的部分。

說回內容上,有些點我覺得沒用好,反覆對羅伊進行心理測試的部分可以再處理的好一點的,讓整個影片更渾然一體一點,整個電影討論的話題相對而言還比較集中在後面找到父親的時候?前面很多地方我都沒太get到,也不知道在鋪什麼。

最後的地方我覺得有在向我們拋問題——我們在尋找什麼?羅伊在找爸爸,爸爸在找外星文明。是什麼支撐我們繼續下去?支撐羅伊的是感情,支撐爸爸的是理智和信仰。也讓我想到了《三體》中的,程心和章北海,分別代表人性和沒有人性(沒有人性不是貶義,但我也不想用理性這個詞總覺得理性也是人性中的部分,就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偏執的感覺吧),也不好說到底誰是好誰是不好,按照導演的看法應該還是站人性吧,人的感情,最後羅伊的心理測試和前妻(還是妻子)的何解,應該說明了這個。

相關焦點

  • 《星際探索》探尋未知的宇宙亦是探尋未知的人性。
    可以說《星際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劇」,在這裡太空只是宇宙冒險的場所,現有的科學常識不能限制人們想像力的發揮。著名的《星球大戰》和《星際旅行》都是這類作品,此外還有《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等等,所以我們可以不要太過糾結影片中的一些不符合常理的現象。
  • 《星際探索》,關於科幻片,我們在講些什麼?
    有用,至少在很大一部分科幻片裡,我們是不會去用科幻來講科幻,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科幻片,它的內核永遠是普世的,柔軟的,因此,越普世化的情節處理,就越能引起觀眾共鳴。這裡,時間和情感是最好的工具。《星際穿越》講的什麼?墨菲定律?空間翹曲?蟲洞?不不不,都不是,它的核心是情感,是父女間的親情,是科學家間的愛情,是人對整個生命時長的歸屬情感。
  • 《星際探索》當我們駛向星空我們會想起什麼?
    其實太空探索題材電影我們從不陌生,僅僅從近幾年算起,《太空救援》《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也許有人將其歸類為時代,科技所導致的單一原因說法,但也可能是人類每當抬頭望到星空,而對於黑暗中那些光源的好奇,當然,也或許是市場上科幻類電影的缺乏等商業性的因素。這類電影的共通點,除去為了吸引觀眾而加入的一些刺激,驚險等元素,我更好奇的是他內部所揭示的一些哲理性反思。
  • 《星際探索》:我們在逃避還是在追求孤獨?
    簡而言之,《星際探索》在技術設計和體系建設方面並不成功,沒有留下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近未來,此時人類已進一步走向星辰大海,能在大氣層維度建造太空梯,能自由航行於地球和月球之間,能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最遠的利馬號飛船能行至海王星附近,探索太陽系邊緣區域。
  • 《星際探索》宇宙之中,終極孤獨
    《星際探索》 一部太空科幻片,近一半的鏡頭是皮特沉穩的獨白,配上漆黑的浩瀚太空,兩個小時的片長講的不是什麼星辰大海,而是人性的救贖和終極孤獨。 全片沒有過多的打鬥,更多的是皮特的特寫和漆黑太空交織在一起,一個人在太空中度過了漫長的旅程,是一個最孤獨的旅程,也是一個航天人最孤獨的堅守。 片中也拍攝了許多的事件,月球車槍戰,猩猩食人,太空艙搶奪。
  • 周國平:我不喜歡探索人性,因為每次探索嘗試,都會讓我失望
    周國平老師在他的文章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不喜歡探索人性,因為每次探索嘗試,都會讓我失望。我滿足於它呈現出來的樣子,這就夠了。說明人性中藏著善、惡、美麗、醜陋、愛心、自私、奉獻、貪婪、抱怨、承受等等。並且這些特點或者秉性,相互交織,在不同的環境中呈現不同的形態。
  • 《星際探索》真的不堪?讓我不用心地雜談一下吧
    有這人類渴望探索但又渺小害怕孤獨的矛盾內核。人類註定只能回到溫暖且狹小的地球報團取暖,因為他們面對奧秘和浩瀚的宇宙根本無能為力,面對永無邊際的黑暗空洞而望而止步。「探索」頗有諷刺的意思。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渺小的情感和在宇宙如同塵埃一般的地球人註定因為人性,止步不前或害怕探索因為宇宙是冰冷的、是沒有人性的永恆。
  • 《星際探索》:爸爸,讓我們一起點燃海王星!
    本文作者:冷子墨如果用一句話介紹被譽為「開啟國產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的劇情,可以概括為:兒子,讓我們一起點燃木星!那麼用一句話概括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太空科幻片《星際探索》,那則是:爸爸,讓我們一起點燃海王星!
  • 《星際探索》拍攝幕後:穿越星空,探索生命!
    史無前例橫跨四大星球的星際戰鬥,加上每一幀畫面都美到窒息的宇宙奇觀,打造最震撼的大銀幕沉浸式太空漂流。太空之旅也是一場啟迪人心的精神探索,宇宙冒險衝擊感官 探索人性回味無窮。《星際探索》是格雷和霍特瑪的首次合作。
  • 《星際探索》理性和感性之間的矛盾
    以旁觀者視角來看,追求極致的理性,是一種擺脫生物屬性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失去"人性"。喪失"人性"這個詞被貶義為一些類似於暴力殺人狂的行為,可是那些在殺戮中的得到快感的殺人狂其實並不能說是"喪失人性",而是把人性中的"陰暗面"放大到一種遠超常人的狀態。
  • 波拉·沃格爾戲劇的人性禁忌探索
    我們在沃格爾的《嬰兒無處安生 》《巴爾的摩華爾茲》《聖誕歸家的遙遠之途》三劇中都能看到她哥哥的影子 《火熱和悸動》也是一部對人性禁忌的探索戲劇。劇中,單身母親夏萊妮從事色情電影編劇,她帶著一個書呆子氣的14歲兒子和一個性感暴露的15歲女兒。那一夜,夏萊妮酗酒暴力的前夫克萊德不顧法庭的禁制令強力闖入她的房中,隨之呈現的是一幕情慾、性愛、性暴力交織的場景。
  • 8分鐘影評|《星際迷航3》——帶著探索精神的太空冒險巨製!
    正在熱映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是2009年重啟版的第三部,由大神級電影人J.J.艾布拉姆斯監製、林詣彬導演。作為最有影響力的科幻系列,《星際迷航》在廣袤的大宇宙世界觀之下,塑造了多個外星種族和社會意識形態,而對這些社會意識形態的深入探索,成為《星際迷航》有別於其他科幻作品的重要標誌之一。
  • 《星際探索》,探索你爹呢
    去年看到關於《星際探索》的新聞,大概意思是,主演布拉德皮特或是導演說了,現在評價《星際探索》尚早,這部影片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時間的證明。2020年1月看的影片,大概半年之後我終於想到了關於這部影片的恰當標題。
  • 《星際探索》號稱2019年最好看的科幻片就拍成這樣?
    《星際探索》號稱2019年最好看的科幻片就拍成這樣?《星際探索》於2019年8月29日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上舉行全球首映,預算8000萬~1億美元導演葛雷將《星際探索》的故事與約瑟夫·康拉德的小說《黑暗的心》做了比較。他希望該片的特色是在電影上最真實的太空旅行描寫,太空對我們非常敵視。
  • 《星際探索》工作和感情要兼顧
    羅伊(布拉德.皮特)穿越星際尋找父親,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直至海王星,終於到達了太陽系最邊緣…故事的主題和以往星際穿越片不一樣,不僅僅是拯救世界,還有對人性的探索,將來的世界,月球也被地球人瓜分爭奪...有的人(羅伊父親)志力於自己的工作事業,不顧家庭,不給予別人愛,只愛自己和事業,這樣的工作狂真的不適合結婚生孩子,不適合談戀愛;有的人(羅伊)渴望愛與被愛,不然就陷入孤獨和抑鬱
  • 洞悉人性《小偷家族》: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文藝電影主要是為了呈現一種思考的狀態,關注深層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學等。十年來,是枝裕和關於人性和社會的所有思考都在這個故事裡。是枝裕和:從結果上來說,這十年來我思考的諸多事情。可能都集結在了這部作品裡,這既是一個思考何為家庭的故事,一個要成為父親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樹裡:沒有負責任的父母、意外遇到的一家人,可能是此生最大的幸運。
  • 太空科幻電影發展簡史:從《月球旅行記》到《星際探索》
    就拿本文標題為例,100多年前為《月球旅行記》感到驚嘆的觀眾又怎麼會想到《星際穿越》中表達出的關於時間、空間、人性的深刻探討呢?1902年,法國導演梅裡愛拍攝了《月球旅行記》。這部電影只有十分鐘左右,沒有對白也沒有色彩,卻被視為第一部真正的科幻電影,成為了科幻乃至整個電影發展史的一座裡程碑,時至今日依然常常被提起。
  • 管虎對人性的探索,《八佰》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軍人的戰爭在明,&34;在暗導演表達的是&34;,還是&34;,但通過人物視角,對每一個小人物的解讀,早已代表《八佰》呈現的視覺衝擊只是外殼,通過戰爭對人性的品讀,才是管虎想表達的內核。,我們不難發現他對人性善惡的深刻挖掘,對人性深處的細微感情的敏感捕捉,基本貫穿了他的每一部作品。
  • 《星際探索》:孤獨的布拉德·皮特
    電影《星際探索》劇照宇宙對於人類究竟是什麼,人類本身究竟是什麼,影片給出了一個觀點,或者說某種假設,這與純粹描寫孤獨太空人的主題還略有不同
  • 《星際探索》皮特險遭兇殘狒狒獵殺
    《星際探索》皮特險遭兇殘狒狒獵殺 《星際探索》「命懸一線」版特輯 時長:01:56 來源: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