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沃格爾卻說:
我寫劇並不受社會事件的影響。儘管似乎有這種傾向,但絕非我特意所為。我只寫那些直接影響我生活的事情。我寫劇是出於一種要探明的苦痛,一種自我責難的解脫。
沃格爾的家庭,尤其是她哥哥的死深深地影響了她的創作。她哥哥在1988年死於愛滋病,死前留下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沃格爾對哥哥的病情卻毫不知曉,為此她悔恨內疚之至。《巴爾的摩華爾茲》一劇是沃格爾對哥哥卡爾之死的深痛回應。現實生活中的沃格爾兄妹曾認真計劃好歐洲之旅,但成行之前哥哥卡爾卻因愛滋病而死去。在劇中,一個自認為身患「絕症」的妹妹和她的絕症在身的同性戀哥哥走上旅程,去享受他們所渴望的一切豔遇和性愛。這部關於愛滋病的劇作榮獲1992年度的外百老匯歐比獎。我們在沃格爾的《嬰兒無處安生 》《巴爾的摩華爾茲》《聖誕歸家的遙遠之途》三劇中都能看到她哥哥的影子
《火熱和悸動》也是一部對人性禁忌的探索戲劇。劇中,單身母親夏萊妮從事色情電影編劇,她帶著一個書呆子氣的14歲兒子和一個性感暴露的15歲女兒。那一夜,夏萊妮酗酒暴力的前夫克萊德不顧法庭的禁制令強力闖入她的房中,隨之呈現的是一幕情慾、性愛、性暴力交織的場景。這部關於美國家庭和美國社會的家庭暴力、色情電影、男性女性關係問題的劇作聚焦了沃格爾的警言:「淫穢從家庭開始。」
《米尼奧拉雙胞胎》中,一個女演員扮演的一對美麗的雙胞胎姑娘有著截然相反的個性,一個叛逆激進,另一個拘謹保守,劇作通過她倆的生命體驗譏諷地審視了美國二戰後30年間的女性地位和女權運動。2014年的《唐璜從伊拉克戰場歸來》則寫了一位從戰場歸來的精神崩潰的海軍陸戰隊軍官,揭露了美國軍隊內部的黑暗面,這部劇作也體現了沃格爾一貫的反戰思想。
對沃格爾創作影響最大並且她最崇拜的劇作家有三位,一位是《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1990)的作者約翰·瓜爾(John Guare),他曾是沃格爾的寫作導師。另一位是古巴裔女劇作家瑪麗亞·福尼斯(MariaFornes),她是20世紀60年代外百老匯戲劇運動的引領人,這位美國先鋒戲劇作家兼導演曾9次獲得戲劇歐比獎。還有一位就是《上流女士》(Top Girls )和《九霄雲外》(Cloud Nine )的作者,英國著名女劇作家卡麗爾·邱吉爾(CarylChurchill)。
沃格爾認為,戲劇與教育一脈相承。她說:
戲劇是一種民主精神的展示,在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民主中,公民們被要求去劇場觀劇,這是公民社會的規範,因為我們作為一個群體,有著共同的體驗,走著共同的路程。對我來說,一部好劇並非只是表述一個意念或一個觀點,它應該是一場對話,一次交流,對我來說,如果那一晚劇場裡有200個觀眾,那麼就有200部劇在呈現,每個觀眾看到了他自己的一部。
今年即將上演的沃格爾的一部新作的題材又讓人刻骨銘心。在劇中,二戰期間一個來自波蘭的猶太青年劇團在美國巡演,他們的表演語言是猶太人的意第緒語。他們的劇作主題和語言不為美國權貴階層所容,導演和演員們又不願屈服和放棄他們的藝術原則,整個劇團因此被美國警方逮捕。為了堅持他們表演藝術的自由,他們回到了納粹統治下的波蘭。作者向我敘述了劇作的一幕:這些年青的藝術家彼此攙扶著,一個個步履蹣跚走向奧斯威辛的毒氣室,一個青年劇團就這樣消亡了,背景中意第緒語的字幕在雨水中漸漸隱去。
由馬克·布洛考(Mark Brokaw)導演,著名戲劇女演員瑪麗·路易絲·帕克(Mary-LouiseParker)主演的《那年我學開車》在1997年2月首演於紐約曼哈頓芬耶劇場後,首先獲得1997年度的歐比獎;在外百老匯持續熱演14個月後,連獲1998年普利茲戲劇獎 、洛特爾獎、戲劇文學獎、外評論圈獎、紐約戲劇評論獎。1999年,全世界共有50多家劇院上演了這部劇作。同沃格爾其他作品一樣,這部或多或少涉及「少女性侵」和「家庭亂倫」的劇作又是一部人性禁忌探索之作。古往今來,這類故事無法言說而又無處不在。沃格爾此作又以她驚人的勇氣直擊芸芸眾生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