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夫人》:一次關於莎士比亞經典戲劇的全新探索

2020-10-13 非常劇透社

由路客劇社出品的《麥夫人》,在剛剛閉幕的第二屆深圳拉闊戲劇節獲得了"最佳關注獎(最佳表演)"。

本屆戲劇節共設四個分會場,並劃分了5個戲劇單元,這五個單元分別是嘉年華紅毯狂歡夜單元、戲劇展演單元、戲劇論壇單元、即興詩劇場單元、即興戲劇接龍單元。

值得一提的是,戲劇展演單元自2019年10月面向全國徵集報名以來,戲劇節組委會最終篩選出全國各地不同地域、不同劇種的15個優秀劇目。

麥克白是經典

《麥夫人》改編自《麥克白》,而《麥克白》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

作為文本而言,全劇瀰漫著一種陰鬱可怕的氣氛。莎士比亞通過對曾經屢建奇勳的英雄麥克白變成一個殘忍暴君的過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作用。由於女巫的蠱惑和夫人的影響,不乏善良本性的麥克白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蛻變成野心,而野心實現又導致了一連串新的犯罪,結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裡,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麥克白》畢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命運悲劇。這一點與古希臘的悲劇一比較便非常明白了。在古希臘的命運悲劇中,命運的力量是直接作用於人的。因此,從人物自身我們無法得出對他們命運的任何合乎邏輯的解釋,最多也只是家庭遺傳(如《阿伽門農》),或是祖輩的罪孽(如《俄狄甫斯王》)。但在莎劇《麥克白》,命運並不直接作用於人,而是通過人類自身的欲望、罪惡、性格等間接作用於人的。就像赫卡忒所說,命運讓「種種虛偽的幻影迷亂他的本性」,讓他在自身欲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既定的結局。

從人情物理出發,麥克白的一切行動和最終的結局都是可以解釋的。從麥克白夫人口中,我們了解到麥克白的性格,他「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屬的奸惡」,他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奪」。平定叛亂,被封為考特爵士之後,麥克白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在他之上的鄧肯,又完全依賴他來保障自己國家的安定。此時,即使沒有女巫預言,麥克白心中也必定會有那種念頭。所以當女巫們隱去之後,他才說「我倒希望她們再多留一會兒」。他叫她們再多留一會兒,顯然是他心裡已經潛伏了做君王的念頭,所以想從女巫口中多了解一些有關它的信息。一句簡單的話,便生動地表現了麥克白潛意識的流動過程。

嘗試探索

《麥克白》具有命運悲劇與性格悲劇的雙重審美特質,與當時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但對現時的我們而言,又該如何解讀《麥克白》?

由路客劇社出品、楊旭導演的《麥夫人》作出了自己的嘗試。這部劇最初在美國、英國,以及中國彩排公演時,就已經明確了以女性角度出發去解讀的大方方向。兩位演員分別來自中國和美國,用各自母語講述臺詞。當時的落腳點相對簡單:在東西方文化衝突的背景下,最好的接近或者是對話。畢竟,文明解決的是表象的行為方式,戲劇——文化的接近和了解才是解決問題內裡的關鍵;

同時,面對愛情,面對誘惑,面對壓力,面對道德的審判,面對顯而易見的罪惡,我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按照這一設定。導演希望:在美國公演時由美方同事主導,在中國公演時由中方同事主導。其演出形式同樣區別,中國公演時,採用中國化的語境進行解讀,包括服裝、化妝、道具、音效都以中式呈現;

在美國公演時,則採用美國化的語境進行解讀,同樣在服裝、化妝、道具、音效上採取美式呈現。

同時,為暗合「東方『遇見』西方」這樣的隱藏性主題,放大戲劇衝突,演員以各自的母語進行表達、表演。在讓這齣劇蒙上一層荒誕色彩的同時,顯露出與人性的衝突相比,語言已不重要。另外,則表達了創作者的觀點:至少在探究人性上,戲劇其實是無國界的。

該劇的辨識度、熟識度,及其對人性的深度剖析,都值得被放置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度下深度解讀。

臨時調整

一切設定都很好,劇組出發前往參加第二屆深圳拉闊戲劇節。

導演從北京趕到,燈光舞美從南京趕到,女演員從安徽趕到,造型師從甘肅演出現場趕來⋯意外出現:開演前倒數第二天接到通知,男主受困籤證來不了!

怎麼辦?經過討論、研究,導演和演員認為,為什麼不能由女主以獨角戲去呈現《麥夫人》?!也許,這既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理順思路後,將麥克白、女巫、鬼魂均由服裝代替,女主在舞臺上換裝。隨後,妝容、燈光、道具⋯拿出了完整系統方案。

最終,這一版《麥夫人》得到了組委會和同行的一致好評!女性角度、意識得到了放大,一位觀眾說:坐進劇場,三束光柱打在舞臺上的三個衣架時,感覺立刻來了。

本次戲劇節,這齣戲共演三場。對劇組而言,似乎又有了更多探索空間,"麥夫人值得進一步挖掘!"導演楊旭說。

《麥夫人》獲第二屆深圳拉闊戲劇節"最佳關注獎(最佳劇目)"

導演:楊旭 牧函 David Prete

主演:牧函 David Prete

造型:馬龍

燈光:禹敏

製作:張偉

楊旭,原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影視作品《今生是親人》、《回首黃土地》、《臺灣海峽》等作品。

牧函,教授;南大導演碩士;留英表演碩士;美國伊利諾伊訪問學者;美國佛羅裡達訪問學者、客座教授;優秀青年話劇導演、演員。舞臺作品《滾蛋吧「腫瘤」君》、《安息》、《懷疑》、《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部落回音》、《思凡》、《夫子曰》、《安妮日記》、《一場關於愛與罪的審判》、《紀念碑》、《第十二夜》、《夜店》、《彩虹之歌》、《我們》、《海鷗》、《北京人》、《我是一個兵》、《十三角關係》、《如影隨行》等。

David Prete,美國人,美國西北大學導演碩士學位,孟菲斯大學戲劇和創意寫作學士學位,與Mike Nichols(託尼和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畢業生》、《天使在美國》)、保羅西爾斯、喬治莫裡森等一起研究學習,他也曾在達斯丁霍夫曼旗下學習。作為演員和導演,Prete曾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美國其他多地區劇院工作,包括Steppenwolf、The Goodman Theatre和A.C.T.。他的芝加哥表演作品包括《鏡子中的物體》和《雪梨布魯斯坦之窗》、《我是Asher Lev和Spill》(傑夫獎提名)。除了演和導之外,Prete還參與指導、製片等工作。在紐約 Prete參與創辦了Water Theatre Company,在那裡他擔任演員和製片人。他曾與Mike Nichols和Bill Haber合作主演的非百老匯戲劇「On The Line」全球首演。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經典戲劇《李爾王》的中國之路
    《李爾王》是一出關於智慧與權力的戲劇、關於愛和恩典的戲劇。                  ——導演李六乙《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是其四大悲劇之一。故事來源於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故事本身大約發生在8世紀左右。後在英國編成了許多戲劇,現存的戲劇除莎士比亞外,還有一個更早的無名氏作品,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是改編此劇而創作的。
  • 高曉松解構麥克白夫人的必然性 開講莎士比亞系列
    圖片由宣傳方提供高曉松:麥克白夫人是人性使然的蛇蠍角色熟悉莎士比亞作品的人都應該知道,《麥克白》(Macbeth)是莎士比亞最短的悲劇,也是他最受歡迎的戲劇之一。在劇中,麥克白夫人是促使麥克白弒君篡位的幫兇,形象常被定性為一個殘忍、惡毒的女人。但是關於這個論調,文藝老炮兒高曉松倒是有些不一樣的看法,在其音頻節目《矮大緊指北》的最新一期「文青手冊」中,他對麥克白夫人重新解構:「麥克白夫人比麥克白要野心大得多,這在東西方都一樣,只要出這種爛事,經常就賴在女人身上,反正女人就是禍水,莎士比亞也逃不過去。」
  • 約瑟夫·格雷夫斯 莎士比亞、灰姑娘與戲劇教育
    《近乎正常》是他在中國導演的第六部百老匯音樂劇,其實他還有「莎士比亞戲劇專家」的標籤,自2004年以來一直受邀擔任北京大學外國戲劇與電影研究所藝術總監,帶領學生創排莎士比亞及西方戲劇經典,同時也將優秀中國戲劇推介到海外。
  • 蜷川幸雄X莎士比亞系列戲劇影像作品展映!
    為豐富中日戲劇文化交流,滿足國內廣大舞臺劇、日本文化愛好者的多元需求,X-LIVE作為蜷川幸雄X莎士比亞系列戲劇影像的中國大陸獨家版權運營機構,與日本HORIPRO堀製作株式會社達成戰略合作,以全新的觀影娛樂方式將蜷川幸雄X莎士比亞系列戲劇影像作品引入中國,呈現給廣大熱愛戲劇和日本文化的觀眾!
  • @您 有一封來自莎士比亞的【邀請函】
    這不,上海電影博物館即將迎來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t-live 8月第二輪11部經典舞臺作品。本輪放映片目是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為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所製作的全新系列,放映活動將展映11部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影片。全明星陣容的豪華配置將讓電影迷們感受到熒幕偶像在戲劇現場舞臺上展現的無邊魅力。
  • 經典莎士比亞戲劇改編電影,你看過幾部?
    導演:勞倫斯·奧立弗主演:勞倫斯·奧立弗、約翰·吉洛德根據莎士比亞經典戲劇改編的電影佳作。在黑澤明拍攝《亂》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也是他們幾個給黑澤明籌錢,讓他完成了這部經典的作品。由於黑澤明沒有勞倫斯•奧利弗的那種學院背景,再加上他是一個亞洲導演,所以他改編起莎士比亞作品來就能稍微放鬆一些——換而言之,就是敢做較大的改動。這是1985年奧斯卡錯過的一部可以奪得最佳外語片的經典影片,黑澤明的影片在黑白時代以跟三船敏郎合作為主。
  • 關於莎士比亞,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沿襲以前的習慣,交替演出逗熊和戲劇。在Bne Jonson的《巴塞洛繆集市》中,劇場管理員抱怨,要和狗熊共用場地,同時還要忍受惡臭。逗熊是16世紀英格蘭流行的娛樂方式。五六條狗同時向熊發起攻擊,狗累了或是受傷嚴重之後換另一批狗上場,當熊被撕咬的傷痕累累之後,表演結束。熊被帶進醫療室休養生息,為下一次表演做準備。
  • 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下面小編就通過40幅繪畫作品帶大家重溫莎翁的經典戲劇。
  • 限量500套|《莎士比亞戲劇故事》文創禮盒首發!
    最初開始做莎士比亞這個項目,我們沒有想太多,只是單純地想把莎士比亞的作品展現給大家,不管是做書,還是做課程,都包含著一種「經營」的理念,通過看書、聽課獲取知識,然後轉化成為自身的能力。後來,陸續有了關於產品的概念,我們才發現,如果我們做莎士比亞,它必須要有文化感。甚至可以說,讀莎士比亞,做莎士比亞,用莎士比亞,可以成為有文化的人。
  • 《女巫的子孫》:不僅是莎士比亞經典的改寫,更是一場自我救贖
    我不曾讀過,也沒有想過要去讀一讀,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自己的興趣索然,然而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一部改寫莎翁的作品,而對他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部作品就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女巫的子孫》,它改寫自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
  • 【周末藝術資訊】經典莎士比亞戲劇改編電影,你看過幾部?(轉載)
    導演:勞倫斯·奧立弗主演:勞倫斯·奧立弗、約翰·吉洛德根據莎士比亞經典戲劇改編的電影佳作。在黑澤明拍攝《亂》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也是他們幾個給黑澤明籌錢,讓他完成了這部經典的作品。由於黑澤明沒有勞倫斯•奧利弗的那種學院背景,再加上他是一個亞洲導演,所以他改編起莎士比亞作品來就能稍微放鬆一些——換而言之,就是敢做較大的改動。這是1985年奧斯卡錯過的一部可以奪得最佳外語片的經典影片,黑澤明的影片在黑白時代以跟三船敏郎合作為主。
  • 《威尼斯商人》發布會丨上海戲劇學院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共同呈現
    《威尼斯商人》將於10月4日至7日,作為閉幕大戲壓軸亮相「演藝大世界·中國大戲院2019國際戲劇邀請展」,並完成該版《威尼斯商人》的全球首秀。此版《威尼斯商人》是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自2015年啟動的「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中的第6部作品,是該劇團首次與國內優秀藝術院校強強合作,此版全新的譯本,由翻譯過多部莎劇的蘇國雲先生親自創作。
  • 蕭乾|《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譯者前言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譯者前言文|蕭乾一偉大的莎士比亞英文版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蘭姆姐弟將莎士比亞戲劇改寫為《戲劇故事集》同時,兒童文學在他們的全部著作中佔有相當位置。在莎士比亞故居裡,至今還陳列著一些這位作家的遺物,然而關於他的生平,我們知道得卻很少。只曉得他出生於英國中西部沃裡克郡艾馮河畔的斯特雷福。他父親是個商人。
  • 英語戲劇課|意猶未盡的莎士比亞
    在說明「為何要找工作」一欄裡,這位外籍老師僅簡單地寫了「希望改變現有的工作環境」,他申請了文學老師的職位,儘管他的簡歷表明他的經驗都是在戲劇方面,我還是決定約請他來面談。在面談中,他告訴我他來中國的目的是為了在上海建立「上海莎士比亞劇社」,因為世界上所有大的城市都有它們專屬的莎士比亞劇社。他並且告訴我他希望能有機會導演和創作英語話劇,把戲劇介紹給更多的中國人。
  • 莎士比亞著作?NO 我只愛看電影!
    基本來說,這一時期的戲劇改編電影是比較忠於原著的。 哈姆萊特成長於丹麥王室,從小接受了良好教育。在三十歲時,他經歷了喪父、母親改嫁叔父等一系列挫折,父親鬼魂的訴說使陷入了使命、懷疑、自責、憤懣及一系列抉擇的漩渦中。他抒發著對命運的慨嘆,而莫名的憂慮卻一次次地使他不能將復仇的意圖付諸行動。片中的哈姆萊特如原著,無可否認地有著猶豫、延宕的特質。
  •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X 海澱凱文戲劇課堂 | 所有愛與想像都是序章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每演繹一次《仲夏夜之夢》,就會對裡面的人物與情節有新的理解,這也是英語老師告訴過我的——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有深邃的哲思,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他探討了普遍的人性問題,這也是我們每天要面對的,因為了解人性也是了解自己和他人。」Arne與戲劇的相遇同樣源於熱愛,他認為戲劇是一道橋梁,連接起已知領域和未知領域。
  • 首屆國際戲劇影像展拉開帷幕,12部經典佳作異彩紛呈
    「卷福」、「抖森」、「萬磁王」、「伏地魔」等多位英倫男神,《羅密歐與朱麗葉》、《冬天的故事》、《櫻桃園》等多部戲劇名作,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莫斯科藝術劇院等多家世界戲劇百年老店,英特爾全新科技注入400年莎翁名劇、首部音樂劇作品直播等多項戲劇前沿成果——本次影展將於2017年7月6日至2017年8月14日在北京、濟南、廣州、深圳、
  • 中文版《亨利五世》:莎士比亞偉大,在於沒有絕對正確方式
    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時隔三年,修改後的中文版《亨利五世》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再度上演,作為「經典戲劇·上話重繹」系列劇目,從8月1日演至了8月11日。這一版的演出再次請來了三年前的導演,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導演歐文·霍斯利執導。
  •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3部頂級戲劇
    看點3: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莎劇經典原著、科幻鼻祖名作,頂級戲劇盛宴完美呈現此次放映作品《人鼠之間》《科利奧蘭納斯》《弗蘭肯斯坦》,分別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莎士比亞戲劇原作、鼻祖級科幻小說改編作品,無可挑剔的經典名著文本,加之眾多屢獲國際獎項的豪華創作陣容,視聽享受外更多的是戲劇藝術本身帶來的靈魂震撼。
  • 外國戲劇推薦|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
    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說:「我們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威廉·莎士比亞的四部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代表了莎士比亞喜劇藝術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