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健身前,先停下報復性飲食

2020-12-27 騰訊網

「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是我們推出的全新欄目,以專業主義和用戶本位為出發點,面向頭部健身教練和愛好者,輸出原創健身內容。

作者/晟傑

審核/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開啟一場報復性健身,被認為是居家養膘後的絕佳解藥。但是,在大口炸雞、大碗可樂面前,報復性健身幾乎無用。

全民報復性飲食已開啟。重慶火鍋單量比疫情前增長3倍,「牛油辣味」的選項擊敗了火鍋中的午餐肉,成了最熱門菜品。奶茶訂單選擇「大杯、超大杯」,佔比高達45%,而這一比例在去年12月份同期僅為27%。

然而將減去「拜拜肉、小腿肚」只寄託於線上健身,以及健身房開業後的衝刺特訓,是杯水車薪的。

報復性健身前,先停下報復性飲食。

提供能量輸出的運動,是改善「居家肥」的方式。但是,從更多的實驗結果來看,只運動的作用不算大。

比如說,不知覺補回運動形成的熱量赤字,是大型減脂實驗後的現象。而運動耗能對於減脂的有效性,被認為位於飲食規劃之下。甚至說,人體本就可以靈活決策身體運動時的「能源預算」。

其次,當下居家自學廚藝成為趨勢,其實是把雙刃劍。

「養成習慣需要21天」確有出處,而當每日動手烤蛋糕、煮火鍋、煎五花肉成為習慣,再想恢復低碳高蛋白,卻是難上加難。甚至說,更多人主觀上的低估食物熱量,讓運動減肥並不高效。

在報復性健身前,不如先停下報復性飲食。但是有關飲食指導的健身內容並不多。更多健身品牌入場健身直播,一場高強度HIIT、一曲燃脂Zumba是直播課表內的主打項目。

僅從健康角度而言,引導改善日常飲食,是比運動更大的一件事。

全民報復性飲食,

已經開始

火鍋牛油加辣,奶茶升杯加料,全民報復性飲食已經開始。

從餓了麼數據獲悉,自2月10日開始復工的3周時間裡,小龍坎的單量比疫情前增長超3倍,成都市民的火鍋外賣訂單,第二周比第一周增長了 22%。而2月份累計消費了超過2.5萬杯珍珠奶茶,其中1.9萬杯都是在復工第三周裡消費的。

更詳細的來看,「牛油辣味」的選項擊敗了火鍋中的午餐肉,成了最熱門菜品。奶茶訂單選擇「大杯、超大杯」,佔比高達45%,而這一比例在去年12月份同期僅為27%。

換句話說,由於疫情而減緩的全民熱量攝入,正在瘋狂加速。

「高油鹽、高碳水」,當下已能從各外賣數據中,一覽全民報復性飲食結構。

據《鄭州日報》了解,在2月24日-3月1日的復工第三周,一人一次下單30張烙饃和62串羊肉串;復工一周,鄭州就著胡辣湯吃掉超3000根老式大油條。而在齊魯網對美團外賣濟南負責人的採訪中獲悉,外賣食品中,燒烤和麻辣燙的比重增加到40%。

而這股高熱量的報復性飲食勢頭,其實已從餐飲業閉店後積壓許久。

在疫情期的全民下廚中,「健康」被放在最末尾。根據DT財經截止2月18日的分析顯示,好吃、美味、快手、懶人等關鍵字,是下廚房APP的高頻菜譜關鍵字,且平均出現頻次為70次以上。

相反,減脂、營養、健康的關鍵詞頻次皆不超過10次。更細分的來看,口味種類中的奶香,食物品類的蛋糕,是居家宅們下廚的動力來源。同時,零失敗紅糖發糕、脆底蜂蜜小麵包,讓「碳水炸彈」成為全民下廚房的最大趨勢。

但是以「碳水炸彈」為代表的飲食方式,並非由疫情一蹴而就。而報復性飲食的出現,也基於中國人「吃的多、吃的亂」的深厚底蘊。

來源:下廚房APP

比如,柳葉刀在2017年,面向195個國家的疾病研究中曾指出,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鹽攝入過多,而水果和全穀物攝入過少,是使死亡率和疾病負擔增長的因素之一。

而從Obesity的腹型肥胖研究來看,更鍾愛「面饅頭」等碳水化物化合物,以及「牛羊肉」等肉類的北方人,是腹型肥胖的「重災區」。

腹型肥胖的地域劃分 來源:Obesity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多健康餐品牌在中國難以生存,很大程度來源於中國用戶對「辣、鹹、油」等重口味,以及「多吃是福」等飲食觀的無窮偏愛。

報復性飲食普遍,

報復性健身杯水車薪

報復性飲食或許將在短期內爆發,而只將減去「拜拜肉、瘦小腿」寄託於線上健身,以及健身房開業後的報復健身,無疑杯水車薪。

毫無疑問,能提供能量輸出的運動,是改善「居家肥」的方式。但是,從更多的實驗結果來看,只運動的作用不算大。

美國Population Health Metrics,曾統計2001-2009年全美各州肥胖率和體育鍛鍊頻率間的關係,而在實驗顯示,年齡在20歲及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肥胖率的變化和體育鍛鍊頻率的變化並沒有較大關係。

肥胖率和體育鍛鍊頻率的變化沒有較大關係

來源:Population Health Metrics

同樣,「僅靠運動很難減肥」是美國飲食協會ADA所確認的,並強調指出,超重人群幾乎不可能在不管理和減少飲食的情況下,每天產生500至1000卡路裡的熱量缺口。

至於背後的成因,除了已確定的運動促食慾、增加基礎代謝等因素,也在於人體本就可以靈活決策身體運動時的「能源預算」。

在精練學院Vol.9中

,曾提到生物學期刊Current Biology,指出身體會開啟「節能模式」的研究。其中,「抑制性能量消耗模型」Constrained Model of Energy Expenditure顯示,身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總能量消耗TEE會受到抑制,逐漸趨於平穩。

換句話說,拋開「大口炸雞、大碗可樂」只談「跑、跳、蹲」,意義並不大。

至於另一方面,當下居家自學廚藝成為趨勢,其實是把雙刃劍。

「養成習慣需要21天」確有出處——1960年出版的Psycho-Cybernetics。內容的靈感很大程度來自作者兼整形醫師Maxwell Maltz,發現患者的肢體,大約需要21天適應術後反應。

而更進一步來看,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曾研究96名受試者,養成「午餐喝一瓶水」、「晚餐前跑步15分鐘」等日常生活習慣,所需要的時間。18-254天的習慣養成時間,構成不同實驗結果,而平均值聚焦於66天。

居家飲食能夠較容易的養成健康飲食。但是,當每日動手烤蛋糕、煮火鍋、煎五花肉成為習慣,再想恢復低脂高蛋白,卻是難上加難。

來源:BBC《鍛鍊的真相》

最後,更多人主觀上的低估食物熱量,讓運動減肥並不高效。

BBC《鍛鍊的真相》紀錄片的耗能實驗中,主持人在運動後隨手拿起一杯咖啡、一塊鬆餅和一根香蕉來犒勞自己,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這三種食物的總熱量達880大卡,需要以10公裡配速完成55分鐘的跑步運動來消耗等同的熱量。

「吃一塊蛋糕不會胖吧」,其實胖得比想像中更快。

先停下報復性飲食

在報復性健身前,不如先停下報復性飲食。但是有關飲食指導的健身內容並不多。

更多健身品牌入場健身直播,一場高強度HIIT、一曲燃脂Zumba是直播課表內的主打項目。而有關改善日常飲食的教學,甚至設計一份日常可操作的飲食計劃,似乎更集中於付費的線上訓練營、減脂營等。

僅從健康角度而言,引導改善日常飲食,其實是比運動更大的一件事。

首先在食物選擇方面,相比一味提倡少油少鹽,如何按日常油鹽醬醋的生活習慣做調配,或許更重要。可根據膳食金字塔,分析日常飲食中主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油脂和糖的所佔的熱量以及具體比重。

比如,在高碳水低脂肪飲食方案中,11份主食、5份蔬菜、4份水果、3份奶製品、200克肉類、32克油脂、18湯匙糖構成2800卡的一日飲食。其中一片麵包、1個蘋果指代1份餐食。

另一方面,健康管理Holistic Health的主理人Ariel向GymSquare表示,飲食健康問題本質在於普及加工食品。飲食習慣比健身習慣更難改,而當前廣告引誘進食加工食品較普遍,會加重負面現象。

例如酸奶,需要考慮配料——是否包含生牛乳,還是脫脂乳粉的復原乳。而更多的0糖飲料,或許會因甜味劑的因素,在甜味和實際卡路裡形成差異的情況下,使機體新陳代謝失調,甚至忍不住攝入更多甜食。

其次,可根據實際的每日消耗,調整餐食總體份數。

舉例來說,有兩種較為常用的日常卡路裡需要計算公式。第一種根據輕、中等、重的活動水平,比如針對男性有38、41、50千卡/公斤的日常卡路裡需要量。

第二種,則根據REE安靜能量消耗和活動水平預估每日需要能量,比如針對18-30歲女性,有REE為(14.7×體重)+496,最後根據REE乘以活動因子,得出每日能量需要。

最後,至於飲食方式的選擇,在當下的居家狀態下,也有以下來自My Doctor的「一個盤子」建議。

「一個盤子」建議來源:My Doctor

相較直接採取生酮飲食、代餐飲食等極端的飲食方案,低脂均衡碳高蛋白飲食,是適合更多用戶減脂的方式。因為,蛋白質佔比高會使食慾相對減少,而胰島素水平較低也利於減脂。

而更進一步來說,低脂高碳飲食,也被認為是維持體重且容易堅持的較好方式相較低碳、極端的低脂飲食方案,能避免嘗試者過早「投降」,但前提是儘可能食用能量密度較小的食物。除此以外,也有按周期設立欺騙餐,提供激勵以及維繫代謝等幹預方式。

健身不只是動起來。疫情期間,在提倡全民居家運動的當下,其實更需要一場飲食幹預。■ GYMSQUARE

精練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回復「開場」

加入GymSquare種子用戶群。

相關焦點

  • 報復性健身的風險
    而「報復性健身」的鬥志已經升起。至少從威爾仕、一兆韋德、等復工健身房的飽和客流量來看,露肉季節來臨,加速健身進度是更多人的選擇。 但是,居家宅生活兩個月,絕大多數健身愛好者出現了不同程度停止訓練(detraining)徵狀。
  • 報復性熬夜,到底報復了誰?
    為此,她還形成了一套固定動作:先刷一遍微博,再刷一遍朋友圈,和一個朋友問晚安之後再去同另一個朋友聊聊天。一套程序下來,不知不覺就到了兩、三點。 為此,她還總結出一句很精闢的話:「為工作熬夜,委屈。為娛樂熬夜,可以!」
  • 一次下單77杯奶茶、一口氣吃2斤肉串……報復性消費來了?
    多方式醞釀報復性消費不只是出現一些報復性消費苗頭,有消息顯示,後續可能還有一大波報復性消費。有網友稱,必須得報復,疫情結束後,吃一天水煮魚,看一天電影,逛一天商場。還有網友已經在小本本上備註了:三次火鍋,兩次烤肉,洗頭、桑拿、按摩,等等。
  • 三口之家月7月預算只花1700,這算不算報復性攢錢?
    從外地下車進城的旅客,也要先進行核酸檢測。 這意味著,現在還是宅在家裡安全些。雖然少了些樂趣,但也少了些花費,這不正好可以攢錢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是如何通過節省開支,來達到報復性攢錢的目的吧。
  • 報復性「結婚」來了!婚宴市場會否迎來大爆發?
    單從餐飲消費來看,雖然客流量較之前數月有所增加,但與往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期待了三個月的報復性消費並未到來。調研多個酒類渠道後,雲酒頭條(微信號:雲酒頭條)發現,有一渠道正蓄力待發。報復性消費真的不會來了嗎?
  • 「夜讀」疫情結束後:你們報復性消費吧,我要報復性存錢了
    不管你想做什麼,不少商家和媒體已經開始合力鼓吹「報復性消費」了。然而,這場疫情恰恰提醒我們:要報復性存錢,而非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消費指的是,人們的消費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壓抑後,會有一段大的釋放和反彈。如果你很有錢,當然可以報復性消費。不過我的觀點剛好相反,對大多數人來說:你要報復性存錢,而非報復性消費。
  • 男子復工後「報復性吃喝」火鍋、燒烤連吃數天吃出胰腺炎
    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一些久宅在家的市民有了「報復性飲食」的想法。35歲的郭先生復工後連續幾天吃火鍋、燒烤、小龍蝦,結果突發胰腺炎住進了醫院。35歲的郭先生體型偏胖,還是個「好吃佬」。兩年前他查出血壓和血脂都高,但並未引起重視。
  • 「報復性存錢」來了?
    以至於網友們發明了「報復性存錢」的說法。到底發生了什麼?這麼多錢哪裡來的?我們該怎麼辦?天量新增存款哪來的?信貸增長是重要資金來源要想知道居民存款從哪來,就不能不先看看企業存款。「報復性存款」能帶來消費嗎?報復性消費短期夠嗆看來,老百姓手裡的積蓄還是挺厚實的。那麼,「報復性存款」會不會轉為「報復性消費」?
  • 報復性存款和消費,都不存在:25張圖表揭秘當代青年金錢觀
    ……報復性存款和報復性消費,其實都不存在。對於80和90後的當代青年而言,儲蓄與理財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既不會因為特殊節點的到來而報復性消費,也不會因為特殊節點的到來而報復性儲蓄。他們的消費非常精緻,非常理智,對於自身的消費能力和理財預期有著十分明確的規劃。
  • 餐飲老闆獨白:疫情後沒有報復性增長 只有小紅利
    「疫情結束後,餐飲會迎來報復性的增長,生意會比以前更好!我們要咬緊牙關撐過去,只要撐到疫情結束,就能翻身!」正是因為抱著這個信念,即使每天都在虧錢,很多餐飲老闆依舊堅持苦苦支撐到了現在。餐飲全面復工在即,可事實真的有這麼樂觀嗎?疫情結束後,餐飲真的會迎來報復性增長嗎?
  • 車市持續緩行,「報復性消費」是必然還是意淫?
    3月尾聲臨近,據麻辣車事不完全統計,截止發稿前本月共推出35款新車。其中僅奧迪全新一代Q7和國產林肯冒險家以及今天發布的領克05三款重磅車型,其餘32款均為中期改款或新增車型。顯然,儘管企業復工、復產正在緩慢推進,但從新車發布的節奏來看,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仍然會拖慢汽車市場的恢復進度。
  • 夜讀丨陽柳:疫情過後,讓我們「報復性」熱愛生活
    夜讀丨陽柳:疫情過後,讓我們「報復性」熱愛生活 陽柳 2020-03-09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影票賤賣、商場狂放消費券 「報復性消費」誰報復誰?
    人流的恢復不完全等於消費的促進,各行各業經歷疫情重創後的復工,難掩疲態,並不是所有行業都能喜迎「報復性消費」,打折優惠促銷在消費市場比比皆是,千元的民宿打3折、影院電影票賤賣、商場狂放消費券……殊不知,這樣的「報復性消費」到底是誰報復了誰?
  • 報復性消費終究沒等來,餐飲人還能思考些什麼?
    基於此,大家猜測這次新冠疫情過後也會有一次「報復性消費」。   眼看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大家期盼的報復性消費終究還是沒有來......這一次全世界面對的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並不相同,它的特點已經讓全球的醫務人員、科學研究者和高級政要們頭痛不已: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快速變異,甚至已經出現多次無症狀感染者潛伏在人群之中。
  • 「報復性」消費還未開始 餐飲漲價卻先來一步 你吃的小鍋米線漲價...
    復工後的客流量只有疫情前的20%,「現在不是賺不賺錢,而是賠多少的問題。」 五華區對本區文化惠民卡八大類文惠消費補貼額度全面提升,其中庭院劇消費補貼提升至50%;非遺文化、休閒娛樂、文創產品、酒店消費補貼提升至30%;書店、體育健身、影劇院提升至25%。
  • 報復性熬夜?都市男女睡前行為一覽
    報復性熬夜?那些白天被壓榨乾淨的生活,只能通過夜晚的放肆來彌補,這種「報復性熬夜」的臨床表現為:咱也不知道在熬啥,但就是捨不得睡。都市男女用來排遣夜晚寂寞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不堪入目。來,一起看看他們關燈後的真面目吧!
  • 密謀「報復性制裁聯盟」:是針對中國,還是坑害澳洲?
    據報美國欲聯合「五眼聯盟」其它四國共同為澳大利亞出頭,欲對中國進行「報復性制裁」。聽起來美國還真講哥們義氣,小弟有難大哥要出頭。據澳大利亞新聞集團的報導,稱「五眼聯盟」正悄悄商議一項計劃,企圖聯合起來對中國產品實施「報復性制裁」,以反擊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
  • 報復性熬夜到底報復了誰?專家揭示其背後的心理問題
    因為工作學業未完成,不得已被迫熬夜是情有可原,而明知熬夜危害,還依然在夜裡忙碌不停,強行為自己貼上「報復性熬夜」的標籤,這些報復性熬夜的年輕人,到底在報復什麼?在「321世界睡眠日」來臨之際,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廣州某醫院心理師,揭開報復性熬夜背後隱藏的心理問題。為什麼熬夜停不下來?
  • 奶茶火鍋店排隊,多地推出「消費券」,「報復性消費」真來了?
    對此不少人之前表示,疫情結束之後可能會迎來「報復性消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討論這一情況會不會到來之前,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報復性消費」。有業內人士表示,「報復性消費」指的是疫情過後原本就存在的消費需求,頻次變得更加密集。人們可能只是為了花錢而買,原本消費購買的需求並不大,或者購買一些對生活沒有太大作用的產品。
  • 報復性消費來了
    市場判斷,隨著多部熱門影片聚集國慶檔,電影市場有望迎來「報復性消費」。復工以來已有6部電影票房過億影院復工不足兩個月,國內電影市場逐步恢復。國慶節有望迎來「報復性消費」電影《八佰》引發觀影潮,再加上七夕檔強勢登場,市場對於今年國慶檔充滿期待。華安證券尹沿技研報認為,《八佰》驗證電影爆款邏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有望出現在國慶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