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三國歷史冷知識(來自正史)

2021-03-05 趣冷知識

1、貂蟬是虛構的人物,正史中記載的是呂布與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董卓發覺,最終與董卓反目成仇。
《三國志》即記載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2、劉備稱帝時,漢獻帝劉協還活著,直到劉備的兒子劉禪繼位的第11年,即公元234年,漢獻帝劉協才壽終正寢(廢掉漢獻帝的曹丕此時早已死了8年)。

3、劉備是漢朝皇室後裔不假,但卻並不是漢獻帝的皇叔。首先漢代並沒有 」皇叔」這一稱號;其次,劉備先祖劉貞只是中山王劉勝120個兒子當中的一個,早在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時就因坐酎金失侯,淪落為琢縣平民,家譜中斷近200餘年,直到劉備的祖父劉雄官至東郡範令時,家譜才重新接上。而漢獻帝是漢景帝的第14代玄孫,這麼算來,劉備只有成為漢景帝的第13代玄孫的情況下,才會是漢獻帝的叔叔輩。
《先祖傳》注引就記載:」臣松之以為先主雖雲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既紹漢柞,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
可見,劉備自己也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漢景帝的多少代玄孫。


4、董卓為了鑄造小錢,曾把秦朝留下的銅人破壞。
《三國志·魏書六》記載:」(董卓)悉椎破銅人、鍾虡,及壞五銖錢。」

5、三國時,取名都是單字,如諸葛亮名為」亮」,劉備名為」備」,很少有用兩個字做名字的人物(黃承彥、呂伯奢是以字為名,而孫尚香則是虛構的名字)。因為當時雙字多用於犯了事的人。

6、關羽的武器不是青龍偃月刀,因為三國時還沒有這種武器。

7、三國時,寡婦再嫁是很平常的事,並沒有什麼禮法束縛。如劉備的皇后吳氏就是寡婦再嫁。

8、董卓死後,文學家蔡邕(蔡文姬的父親)很傷心,感嘆董卓對他有知遇之恩。後來王允因為這事將蔡邕下獄,並導致其死在獄中。

9、諸葛亮和漢獻帝劉協同年生(181年)同年死(234年)。

10、張郃是曹魏名將,多次防禦了諸葛亮的進攻,但最終死在」自己人」手裡。據《魏略》記載,蜀軍撤退時,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導致其被飛矢射中右膝陣亡(應該是打到動脈了)。

11、蜀漢名將王平其實不會寫字,能認識的字也不過十個。

12、三國時期蜀漢的實力一直在下降。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兵力接近10萬,這還沒有算上輪換和防守兵力。到蜀漢滅亡時,全國軍力僅有」士十萬二千,吏4萬」,而伐蜀的魏軍有18萬。

13、于禁早期追隨曹操時,久經善戰,屢立功勞,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並稱曹魏名將,受封益壽亭侯。公元219年,關羽攻樊城,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同年11月,呂蒙襲擊荊州,于禁又歸降東吳;兩年後,于禁又回歸魏國。于禁可謂在魏蜀吳三國待了個遍。

14、」曹衝稱象」裡的大象是孫權送的,這頭大象來自交州,而交州是在劉備西徵兩川時,被東吳趁機納入版圖的,此前交州由軍閥士燮控制,士燮甚至在越南都有很高的威望,越南陳朝曾追贈士燮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


15、張飛的正妻夏侯氏是定軍山之戰中被斬殺的夏侯淵的養女。當年夏侯淵跟著曹操和袁紹鏖戰於官渡時,13歲的夏侯氏出城砍柴,被張飛碰到,取其為妻。

16、廖化在關羽陣亡後,被孫權召入麾下,但廖化一心歸漢,以詐死的方式從東吳逃出,途中在秭歸碰到了東徵東吳的劉備,重新成為蜀漢將領。廖化也是唯一一個完整見證劉備從布衣崛起,到稱帝建國,再到蜀漢滅亡的人。

17、蜀漢的名臣費禕是被魏國降將郭脩刺殺身亡的,而郭脩是被姜維俘虜回來的,姜維俘虜他時大概也沒想到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18、公元237年,遼東的公孫淵自立為帝,改元紹漢元年。此時魏蜀吳三國鼎力的局面變成了魏蜀吳燕四國。但僅僅不到一年,司馬懿率領魏軍攻入燕國都城襄平,斬殺公孫淵及相國以下官員1000餘人,燕國滅亡。


信息來源:趣知識(quzhishi.com) 如果信息有誤,請您留言,以便我們更正,謝謝!

延伸閱讀:

【微歷史】有人把李白杜甫一生的足跡做了張地圖,發現了大事情…

「千古伯樂」歐陽修的歷史冷知識

7則「相聲祖師爺」東方朔的歷史冷知識

慈禧歷史冷知識13則

11條關於孔子的歷史冷知識
中外歷史名人趣味段子大盤點(6)

10個讓你目瞪口呆的歷史冷知識,都是真實存在的!

有趣的歷史名人冷知識(嫖妓篇)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冷知識18則
    關於羅貫中的最早記載為明代無名氏《錄鬼簿續編》,舊時作家為下九流,正史不屑為其作傳。如今,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是毛宗崗父子修訂版本,而非羅貫中原創之版本。 可見,劉表並不窩囊,實為三國時一俊才。 06《三國演義》第1回中,關於「桃園三結義」之說,正史並無記載。三國時,蜀漢也無「五虎上將」之說法。
  • 呂布原本是文官,孫權的妹妹是間諜,這些三國冷知識您知道幾個?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關於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呂布原本是文官,孫權的妹妹是間諜……NO1 赤兔馬不能相伴關羽到永遠受《三國演義》影響,武聖人關羽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單面刃長柄大刀直到宋朝才出現,赤兔馬也活不了那麼大年紀
  • 三國冷知識,諸葛亮司馬懿是兒女親家,三國就是一群親戚打架
    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魏蜀吳三國爭霸的事跡變得盡人皆知,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能夠說出一些三國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三國普及的程度。眾所周知的是,魏蜀吳三國徵戰不休,從東漢末年開始,天下就大亂了,這時候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國時期雖然是盡人皆知的,但是三國中仍然出現了很多冷知識,這些冷知識是人們不熟悉的,也是鮮為人知的。
  • 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關於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呂布原本是文官,孫權的妹妹是間諜……NO1 赤兔馬不能相伴關羽到永遠受《三國演義》影響,武聖人關羽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單面刃長柄大刀直到宋朝才出現,赤兔馬也活不了那麼大年紀。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的很明白
    三國演義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說,在歷史上,三國演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得很明白
    三國演義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說,在歷史上,三國演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
  • 正史中五位三國神箭手,黃忠上不了榜,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神箭手?
    在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一個時期能夠與三股相媲美,就是說三國的知名度實在是太高了。無論是男女老少,對三國都是熟知一二的。三國演義中出現了很多精彩的描寫,在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名將大部分都是被後人熟知的。比如說關羽、夏侯惇、張飛等等,恐怕一時間根本說不完。三國時期除了名將之外,還出現了很多謀士。在歷史上,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
  • 按照正史記載,三國第一猛將是誰?
    不過,如果拋去演義的內容不談,按照正史記載,誰才有資格稱第一猛將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正史上的呂布是否還能夠被稱之為「三國第一猛將」,《三國志》對呂布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三國志》裴注的《曹瞞傳》中寫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比喻呂布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 24個三國冷知識,知道6個以上的就算專家了!
    1、董卓立劉協為帝,歷史上是因為他覺得劉協機靈過人,更適合做皇帝!
  • 三國正史中五大猛將,呂布、趙雲都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至於與歷史不一樣的地方,那也是自然,畢竟演義本是小說,了解正史還是需要翻閱《三國志》。而三國裡面,有著很多和正經的歷史所不同的地方,正史上記錄的武將,和三國小說裡所描繪的武將,又是不一樣的,其中地位等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 三國5大猛將正史真實排名: 呂布倒數、趙雲未上榜, 第一萬人敵!
    三國大猛將正史真實排名呂布倒數、趙雲未上榜第一萬人敵五、呂布呂布,三國時期著名的飛將,是一個爭議性十分大的人物。
  • 誰才是正史裡的三國第一猛將?
    其實早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之前,三國故事就已經廣為流傳。羅貫中在史書、雜記和平話、戲曲的基礎上寫成了《三國演義》之後,三國故事和人物更是在中國民間家喻戶曉,並對周邊的日本、朝鮮、韓國以及東南亞諸國產生巨大影響。
  • 看三國正史而生疑:排名第三的勇將典韋,真的打不過呂布趙雲嗎?
    有這樣的爭論和質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因為大家的依據不同,有的是依據三國正史,有的是依據《三國演義》,甚至還有人依據《三國志平話》說黃忠應該排在第一位:關羽張飛魏延都打不過黃忠。但是也有人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只有典韋名副其實,因為據三國正史記載,呂布只有一次單挑獲勝的記錄,他曾經被三十個小兵嚇跑,也曾經輸給典韋。
  • 《三國演義》普及歷史知識?錯了!羅貫中是歪曲歷史的始作俑者
    以前曾寫過一些三國歷史或者演義的文章,發現有不少參與討論的朋友認不清一個現實,總是把《三國演義》的內容當作真實的歷史來看,或許是因為有這樣一句話:「真三國,假水滸,大話西遊」吧。 有人說,你看讀《三國志》的人那麼少,可見《三國演義》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的功能是大於《三國志》,但是,
  • 正史中誰才是三國超一流戰將?
    三國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的一段硝煙史。這段歷史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廣為流傳。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漢末三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而真正父子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非常少,有三對,但是,卻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第一對英雄父子:孫堅和孫策。在演義中,華雄被關羽斬殺,那是小說,正史中,是孫堅斬殺的華雄。孫堅很厲害,是英雄,他的兒子孫策也一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靠幾副鎧甲起家,短短幾年間,所向披靡,橫掃江東,打下了東吳的地盤,為孫權後來建立吳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這是一部以三國歷史為背景的「同人」
    馬伯庸本身有著濃厚的三國情懷,是看《三國演義》,聽三國評書,玩三國遊戲長大的。在讀史的過程中,馬伯庸認為漢獻帝其實聰慧、倔強,只是生不逢時。懷著對漢獻帝的惋惜和同情,在以諸葛亮為主角的《風起隴西》後,他又寫了《三國機密》。在他的筆下,真正的漢獻帝早在18歲時就已病故,隨後代替他在三國中掙扎的是他的孿生弟弟。
  •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屈原)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大家都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的《離騷》是語文課本的經典篇目,這對於大家來說肯定不陌生。
  • 正史中的三國八位勇士,呂布趙雲馬超排不上號,關羽張飛排第幾?
    這是演義小說的排序,而且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可,以至於有人說:按照正史記載評選三國悍將,呂布趙雲馬超連前八名都進不去,能稱得上三國八勇士的,關羽或許能排第六名,至於張飛能排第幾,那就值得商榷了。雖然《三國演義》把趙雲描寫成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但是《三國志》等三國正史,對趙雲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少到沒有記載趙雲武力的片言隻字。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
    三國時期,諸侯爭霸,相互混戰。這段時期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而既在亂世之中,伴隨著戰爭的出現,自然會產生眾多的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皆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自然不少。但是在正史中,實力最強,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盡然是這幾人。畢竟在演義中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是若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必須要滿足兩點,一是參戰較多,二是實力高強。那麼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有誰是殺敵最多的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