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兵器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讓很多讀者感到困惑:「關羽的標配是赤兔馬青龍刀,怎麼在有的文章裡變成用長矛了?」
其實不僅僅是關羽不會耍大刀,他也不可能騎著董卓呂布騎過的赤兔馬上陣殺敵,就是我們所尊敬的荀彧荀令君,他確實是尚書令,但也確實不是高級官員,地位是要低於諸曹夏侯,甚至要低於左將軍于禁,看來曹操對荀彧是使用而不重用,也防著一手呢。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關於三國名人的六個冷知識:尚書令荀彧不是高級官員,關羽不會耍大刀,呂布原本是文官,孫權的妹妹是間諜……
NO1 赤兔馬不能相伴關羽到永遠
受《三國演義》影響,武聖人關羽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單面刃長柄大刀直到宋朝才出現,赤兔馬也活不了那麼大年紀。
赤兔馬在三國正史中是確實存在的,而且也真是呂布的坐騎,這一點在《後漢書·卷七十五》中有明確記載:「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
雖然赤兔馬確實存在,董卓可以騎,呂布也可以騎,唯獨關羽不能騎,因為那匹馬應該早就被呂布淘汰了。
我們查一下三國大事年表就會知道,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勒死的時候,赤兔馬至少有十三歲了,關羽投降曹操的時候,赤兔馬已經十五歲了,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赤兔馬已經是三十四歲了,如果呂布對這位無言戰友還有一點感情,那麼赤兔馬墓木已拱。
筆者現住呼和浩特,生長於呼倫貝爾,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人馬年齡換算的簡單辦法:馬的年齡乘以五,就相當於人的歲數。
十三歲的戰馬,相當於人類的六十五歲,呂布怎麼會騎著這樣一匹老馬衝鋒陷陣?曹操送給關羽一匹老掉牙的戰馬,莫非是想讓他殺了吃肉?
NO2 關羽用矛不用刀
關羽或許可以騎紅馬,但那匹紅馬,卻絕不是董卓呂布曹操曾經騎過的赤兔,同樣,關羽也不可能耍大刀,因為在後漢三國年間,並沒有長柄大刀。
漢軍威武,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他們靠的是強弓勁弩、槍族武器和環首刀。
所謂槍族武器,是現在的叫法,當時有槍、矛、矟、槊等不同叫法,都是長木桿上裝有金屬槍頭,最長的有六七丈,短的也有一丈二尺。
長柄大刀一直到唐朝才出現,不過那時候的長柄刀是兩面開刃,也就是唐軍大殺器陌刀。
陌刀製造成本高昂,在偃武修文的宋朝,軍費都被琴棋書畫和園林建設擠佔,打造不起陌刀,就只好把刀頭加寬加厚,一面開刃,衍生出了屈刀掉刀眉尖刀偃月刀,還有軍民通用的樸刀。
即使不看長柄大刀發展史,咱們用笨辦法一想,也能知道關羽不可能用八十二斤的長柄青龍偃月刀:漢朝大將被撅斷槍桿的事情,在正史中也有記載(馬超差點被閻行用半截槍桿打斷脖子),這說明當時的槍矛都是木桿,關羽一刀下去,對方的兵器豈不是要一刀兩斷「人馬俱碎」?
關羽不用青龍偃月刀,呂布的兵器也被不是方天畫戟,這倒不是因為三國時期不流行用戟。
在三國正史中,除了典韋之外,曹操、劉備、孫策也都喜歡用戟,只不過典韋用的是一對八十斤的大鐵戟和一捆可以當標槍的小戟,曹操和劉備孫策用的是防身手戟:曹操刺張讓被發覺,「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屬下說趙雲叛逃,劉備「以手戟擿(擲)之」;嚴白虎的弟弟嚴輿跟孫策談判,孫策「以手戟投之,立死」。
NO3 呂布用矛不用戟
雖然典韋曹操劉備孫策都會用戟,但是呂布單挑,用的卻不是方天畫戟而是長矛。
古戰場上的大將單挑極其罕見,但也並非一次都沒出現過。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後來當過曹魏侍中的王粲,就曾在長安城頭親眼見過呂布單挑,並把這場單挑寫進了《漢末英雄記》:「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
王粲跟呂布是同時代的人,而且還見過面,他說呂布用長矛單挑,那就一定是長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王粲親眼所見並記載下來,比什麼都可靠。
NO4 呂布原本是文官
呂布用矛不用戟,這就已經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了,但是關於呂布,還有更冷的冷知識——他原本是一位文官!
在宋朝以前,基本是文武不分家的,在三國時期,諸葛亮龐統一開始都是軍師中郎將,法正也被漢中王劉備任命為揚武將軍。
雖然名臣名將文武不分家,但是官員職位是有文武之分的,比如太史令、大鴻臚、太宰令、博士祭酒、主簿這些頭銜,就都是純文職。呂布最開始的工作,就是主簿,也就是幫騎都尉丁原掌管文書的佐吏:「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並非一句虛言,如果呂布長得不夠標準,丁原是不會讓他當大秘的。
我們細看《後漢書》和《三國志》,就會發現呂布是從文官秘書起家,殺了兩任主公之後,才成了佔領徐州為基業的當世梟雄。
呂布的第一份工作是文職,我們熟知的荀彧荀文若,投奔曹操之後,卻擔任了武職:「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以為司馬,時年二十九。」
《後漢書·百官志》中對明確記載司馬就是武職:「司馬主兵,又有軍假司馬、假候,皆為副貳。其別營領屬為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
說起荀彧,讀者諸君就會想起此公的另一個稱號:荀令君。
NO5 尚書令只是中層幹部
荀彧之所以被稱為荀令君,是因為在曹操舉薦下,漢獻帝任命他為尚書令,也就是皇帝機要室主任。
可能有人不知道,漢朝的尚書令並不算高級官員,這一點咱們從尚書令的俸祿上就能看出來:不如三公,不如九卿,不如比公將軍,甚至也不如四方將軍和四徵四鎮將軍——前述文武官職,都至少有二千石俸祿,而尚書令只有一千石,在大漢朝廷,也就是個中層幹部。
讀者諸君都知道,五官中郎將一職也不是曹操發明的,在曹丕擔任此職之前,就已經有了:「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主(管理)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
在漢朝,五官中郎將跟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平級,都是比二千石。
漢朝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而非三省六部制,所以尚書令並不像後來那樣位高權重:「尚書令一人,千石。武帝用宦者,更為中書謁者令,成帝用士人,復故。掌凡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佩銅印墨綬。」
漢朝官員的品級,一個是看他的俸祿,再一個就是看他的印章材質和綬帶顏色,高級官員都是紫綬金章,中級官員才佩黑綬帶用銅印章。
荀彧成為荀令君,其實是被曹操掛起來了——曹操已經看出荀彧是忠於大漢天子的,如果讓荀彧掌握了軍權,也是有可能誅曹賊清君側的。
呂布不用方天畫戟、呂布原本是文官、關羽不騎赤兔馬、關羽不用青龍偃月刀、荀彧並非大漢高級官員,這五個冷知識,可能還不算太冷,因為熟讀後漢三國史料的讀者諸君都知道,咱們接下來要說的第六個三國冷知識,可能就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了:孫權的妹妹、劉備的夫人,居然是東吳間諜,而且是一個失敗的間諜。
NO6 孫夫人是個失敗的間諜
之所以說孫權的妹妹是個失敗的間諜,是因為要是放在現在的諜戰劇裡,她絕對活不到第三集:劉備心知肚明,趙雲心領神會,連局外人諸葛亮也洞若觀火。
多年以後,諸葛亮還心有餘悸:「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
劉備這個人是很有生活情調的,「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的劉備,偏偏不敢喜歡孫權這個正當妙齡的妹妹,其中原因很簡單——劉備知道這位孫夫人就是肩負特殊使命的間諜。
我們不要相信演義小說中寫的劉備與孫夫人琴瑟相和如膠似漆,事實上劉備根本就沒跟孫夫人同居:劉備並沒有去江東迎親(結婚後去了一次,借到了半個南郡),孫夫人一來,劉備就建了一個城堡(夫人城遺址尚在),把她軟禁起來並派趙雲負責看守。
孫夫人找不到挾持劉備的機會,只好抱著劉禪逃往江東,卻又被諸葛亮趙雲抓了現行:「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慾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
孫夫人嫁給劉備的時候,還是個大姑娘,大姑娘照顧小阿鬥,這事情本身就透著詭異,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所以才讓趙雲留下阿鬥而放走了孫夫人——留下來還得盯著,殺不得睡不得,劉備也鬧心。
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孫夫人回東吳屬於完璧歸趙:劉備正當中年,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到西川之後還一口氣跟妾侍生了劉永劉理兩個兒子,但是在荊州跟孫夫人呆了三年,卻顆粒無收,這說明了什麼?
其實現在想來,孫夫人能拐帶阿鬥出逃,也是諸葛亮趙雲設下的圈套。以諸葛亮的智謀和趙雲的嚴謹,又怎麼會不知道孫夫人帶著阿鬥偷偷上船?他們不過是在尋找一個適當的時機,不撕破臉皮而又能趕走這個蹩腳的間諜。
這六個三國冷知識,對熟讀三國正史的讀者諸君來說,可能一點都不冷。這就有請讀者諸君來發表高見了:您還知道哪些三國冷知識?比如大戰數十回合是怎麼回事、諸葛連弩是誰發明的、八陣圖是陣法還是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