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韓國警方在華城黃溪裡的案發現場查看。 視覺中國 圖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在沉寂33年後於上周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年56歲的在押囚犯李某的DNA被驗證與多起案件現場發現的證據相匹配。據韓國媒體MoneyToday 23日報導,警方透露,通過調查發現此前李某曾被列為調查對象,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最終被排除嫌疑。
此前,警方表示,通過DNA對比鑑定,李某的DNA與第5、7和9起謀殺案的現場證據相匹配,因此李某被認定為該連環殺人案的主要嫌疑犯。在過去20天中,警方已經對李某進行了3次審問,但是李某始終拒絕認罪。
警方表示,目前調查方向已轉向過去的調查記錄,以獲取更多證據並進行心理分析來撬開李某的嘴巴。警方發現李某曾被列為過調查對象,但是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沒有被進一步調查和接受指控。
「我們正試圖弄清此前發生了什麼事。」一名警察說,「我們需要調查過去的記錄,這一數據非常龐大。」
韓國媒體公布的嫌犯照片在過去33年中,為了破獲華城連環殺人案,韓國警方曾投入警員超過200萬人次,調查了超過兩萬名嫌疑人。
與此同時,警方表示,他們將尋找30多年前的目擊證人。在1988年9月,該系列案件中的第七起發生後,曾有目擊者聲稱看到過該兇手,也是從這個時候起,警方根據目擊者描述在全國分發了20萬份嫌犯的肖像素描。
報導稱,當時有兩位巴士司機稱曾看到過嫌犯。他們告訴警察說,當天沒有下雨,但是他們注意到這名男子的衣服溼透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公交車司機所說的嫌犯的年齡與31年前的李某的年齡相匹配。而第七起案件現場發現的DNA證據與李某完全相匹配。
一名參與華城案調查的警察說:「目前尚不清楚(目擊者)是否有人記得當年看到的兇手的臉,但是我們認為它將在尋找真正的罪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不過,也有報導指出,當年在警方公布的嫌犯特徵中,曾提到該嫌犯左手腕有紋身,而根據李某所在監獄的警方表示,李某在入獄前後並沒有紋身。1991年,在系列謀殺案最後一起案件發生三個月後,李某即結婚,並在兩年多後因犯下強姦謀殺罪,被判無期徒刑。
經確認,李某原籍為京畿道華城郡太安邑鎮安裡(現華城市鎮安洞)。該地也是1986年第2起、1987年第6起案件的案發地。另外,在發生最後一起、即第10起殺人案後的1991年,李某仍然居住在此地。直到1993年4月,李某才搬到韓國忠清北道清州。此前,他雖曾幾次更換過地址,但一直居住在華城一帶。10起殺人案件均發生在華城郡泰安邑辦事處半徑3公裡以內。
1986年至1991年,在華城連續發生了10起謀殺案件,共有10名婦女被害,該案被認為是韓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連環謀殺案件。這一連環殺人事件後因被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而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