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由校與奶媽的一段不倫戀

2021-02-07 文玩收藏

由於當時的輿論壓力太大,天啟元年九月,皇帝朱由校只得忍痛割愛,讓這個叫客印月的奶媽搬回家去住。結果,人走當天,天啟帝就受不了啦,竟然跟大臣們玩起了絕食遊戲——

  天啟皇帝為她絕食的這個客氏,原名叫客印月。她的身份和職業,從年輕時到死都是奶媽。但這個奶媽,是中國史甚至世界史上的第一奶媽,這麼說的根據,我們要在後面講。

  她是天啟皇帝小時候的奶媽。不知為什麼,天啟帝一直叫她「客巴巴」,於是她同時也以此名傳世。這個客奶媽,是北直隸(今河北一帶)保定府定興縣老百姓侯二之妻,生有一子叫侯興國。據史書記載,她是18歲那年被選入宮的,給朱由校當奶媽。但有今人考證,她入宮時的實際年齡,應該在25歲左右。

  明代皇城的東安門外,設有「禮儀房」,老百姓俗稱「奶子府」,歸司禮監管。常年養著40名奶媽以備皇家用,另有80名註冊奶媽,隨叫隨到。

  這個客氏當上朱由校的奶媽,據說很有傳奇性。幾十名奶媽,由校在剛出生時誰也不認,餵不了奶。太監們急了,全城去尋,抓著哺乳期的婦女就行。這樣把客氏大海撈針一般撈了出來。儘管沒當過奶媽,但小由校就認她,於是順利入宮。

  她入宮兩年後,丈夫死了。這個女人,《明鑑》上說她「性淫而很(狠)」,《稗說》上也說她「豐於肌體,性淫」。根據是什麼?就是客氏在宮中值勤,偶爾也回家,說是照料孩子,實是與人偷情。這要是放到現在,倒是正常,古人的評價未免太苛刻。

  不大正常的是朱由校。按照宮規,皇子六七歲,保姆就要出宮,可是由校大了以後,還離不開客氏。即位當了皇帝,還是一樣,甚至一天不見都不行。估計是親媽死得早,他這也是移情代償現象。
 
  客氏是伺候由校生活的,魏忠賢曾經兩度伺候由校的夥食,這樣的一條線,把魏、客兩人牽在了一起。一個「代父」,一個「代母」,再加一個媽死了爹不照顧的小孩子,三個人構成了晚明史上一個非常詭異的「百慕達三角」。

  好戲或者說悲劇,就從這裡開始。

  就是這個客氏,不僅為魏忠賢解脫了困境,還把他抬上了政治舞臺的中心。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超級奶媽究竟有多牛?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天啟帝即位剛半個月,就以「保護聖躬」有功為由,加封客氏為「奉聖夫人」,並蔭封她的兒子侯國興為錦衣衛指揮使,又命戶部選20畝好地作為客氏的護墳香火田。言官中對此頗有不同意的,御史王心一上疏,抗言此舉「於理為不順,於情為失宜」(《明通鑑》)。天啟帝竟一連發下幾道諭旨,說明緣由,對客氏評價道:「亙古今擁祜之勳,有誰足與比者?」(《玉鏡新譚》)

  有了這樣高得嚇人的基調,客氏這個勞動人民出身的大嫂所享受到的一切,可說是「儼如嬪妃之禮」,而且還要過之。

  這年冬,客氏移居乾清宮西二所,天啟帝親自到場祝賀喬遷。皇上入座飲宴,鐘鼓司領頭的太監親自扮妝演戲。皇上喝得高興,又下令,從此客氏在宮中出入可以坐小轎,專門撥給數名內侍抬轎,一切禮儀形同嬪妃,就差一頂青紗傘蓋而已。

  第二年,客氏又奉旨搬到鹹安宮住,陣勢就更大了。天啟帝賜給她內侍崔祿、許國寧等數十人,還有帶銜的宮人10多人,再加上跑來「投託」自願服務的,光伺候她的下人就有好幾百名。在住的地方,夏天要搭起大涼棚防暑,皇帝賜冰不絕;冬天燒大火炕取暖,貯存了木炭無數。

  每逢客氏生日,皇帝必到場祝賀,連帶著賞賜無計其數。客氏那裡所用的錢糧,各衙門感覺比皇帝那裡催得都緊。皇帝的飯夥,是客氏親自主持打理,名曰「老太家宴」。每日三餐皇帝吃完了,撤下的御宴全部賞給客氏。於是一天三遍,宮道上端盤子的內侍往來不絕。

  劉若愚後來談及此事,不禁感嘆:「夫以乳媼,儼然住宮。」奶媽也能住上一座宮殿,其驕奢僭越可想而知。他還回憶道,當年客氏每逢要回宮外的私宅時,要有太監數十名,紅袍玉帶,在前面步行引路,轎前轎後有數百人隨行。隊伍裡各種燈燭多達兩三千支。出了宮門後,再換八抬大轎,「呼殿之聲遠在聖駕遊幸之上,燈火簇烈照如白晝,衣服鮮美儼若神仙,人如流水,馬若遊龍。天耶!帝耶!都人士從來不見此也!」(《酌中志》)

  劉若愚做過秉筆太監,是皇帝身邊的人,見過大世面。他尚且感嘆如此,可見客氏這位勞動大嫂所享到的榮寵,「中宮皇貴妃迥不及也」(《明史紀事本末》)。

  那麼,這位客氏究竟有什麼能耐,能受到天啟帝這麼照顧呢?

  要說客氏的發跡,以至後來的幹亂朝政,是出於多大的政治企圖,在史籍上找不到什麼根據。這位勞動婦女奇特的一生,既是皇帝權專制所造成的,我以為也是皇家特有的人情在起作用。客氏一生的某些行為,倒還真是富於勞動人民的淳厚特點,到後來,不過是她充分使用了她所能得到的特權而已——富貴之下,有幾人能清醒如常?難啊!

  她入宮伺候朱由校的時候,由校這裡還是一處相當冷清的地方,親生母親受窩囊氣,父親朝不保夕。太監們只當這冷灶燒不燒也沒什麼意義了。客印月女士倒還不勢利眼,只要是奶媽該盡的義務,她都一絲不苟。對小皇孫的「起居煩躁,溫飢暖寒」,都能「業業兢兢,而節宣固慎,艱險備嘗」(《玉鏡新譚》)。

  孩子就是孩子,吃了一口奶,就有親情的血脈在。

  大明的皇宮裡有規矩,皇子皇孫滿百日後,頭髮要剃光,到10多歲時才開始留髮。宮裡的「篦子房」就是專管這類事的。客氏對由校顯然是有感情,從由校小時候起,就將他的胎髮、瘡痂,還有歷年的剃髮、落齒、指甲,都收集起來,包好,珍藏在小匣子裡。

  朱由校斷奶以後,她幹的活兒,實際上就是保姆。直到由校當了皇帝,客氏風光十足地住進了鹹安宮,她也沒變。天不亮就趕到乾清宮內,等候皇上睡醒。皇上一醒了,就趕緊伺候洗漱更衣。一忙一整天,直到夜裡頭更時分,才回去休息,天天如此。

  這樣快20年下來,她和天啟帝情同母子,當然不奇怪。我們讀過艾青先生的《大堰河》,大都沒有什麼異議,有人甚至很感動。那麼客氏,不過就是明朝最尊貴的一位「大堰河」罷了。人雖惡,她與由校親情深厚這一點,卻不能否認。

  客氏受到了天大的恩寵,就有點兒跋扈。知名的大太監孫暹、王朝輔、劉應坤、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一干人等,每天見到她,必叩頭問好,行子侄禮。有些資格極老的舊人,如梁棟等,雖不用叩頭,但給她下帖子時,也必須自稱「小的」。

  她的私宅在正義街西、席市街北,據說是今天北京的豐盛胡同,舊名為「奉聖」,就是因她而得名。她每次歸家,一路都要警戒,百姓們望之驚疑。路人如有閃避不及,立遭棍棒暴打。回到家中,所有的下人都要依次叩頭,口呼:「老祖太太千歲!」喧聲響徹雲霄。

  客氏還常常「自居於皇上八母之一」。哪八母?泰昌帝皇后郭氏一;天啟帝生母王才人二;泰昌帝還有個劉淑女,是崇禎皇帝的母親,後來封了太后,為三;有兩個李選侍(即東李、西李)為四、五;一個趙選侍六;還有一個姓名不詳的「舊貴人」,為七;輪到客氏本人,就是當然的「八母」了。

  如此作威作福,可見這位勞動婦女已完全變質了。朝臣對此多有不滿,接連上疏,「請出客氏」,要把她攆出宮去。

  由於輿論太大,天啟元年九月,皇上只得讓客氏搬回家去。結果,人走當天,天啟帝就受不了啦,傳諭內閣:「客氏……今日出宮,(朕)午膳至晚未進,暮思至晚,痛心不止」,甚至「思念流涕」(《國榷》、《明史》)。

  這樣子哪成?連公都辦不下去了。結果,沒幾天,又把客氏召回。吏科給事中侯震暘、御史馬鳴起等數人,先後上疏諫阻,都被貶官或罰俸。

  有意思的是,他們幾個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客氏如此出而再入,受寵過甚,「有不忍言者」。也就是,大夥有不好說出口的話。

  什麼話,不好說出口?

  幾個人的奏疏,都提到「道路流傳,訛言不一」,或者「狎溺無紀」,「內外防閒盡廢」。這說的,其實都是男女曖昧問題。「防閒」,即男女之大防也。

  就是說,天啟帝與客氏有說不清的關係。清代也有人對此言之鑿鑿:「道路傳謂,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寵矣。「(《甲申朝事小記》)這裡的所謂「出幼」,就是指「賈寶玉初試雲雨情」的那種事。說客氏是靠這個得寵的。

  《明季北略》上也說,客氏「年三十,妖豔,熹宗惑之」。

  這就是說,是客氏給天啟帝上了最初的性啟蒙課,而且似乎後來也一直不大正常,否則,天啟帝登基後,已經是一個17歲的大男孩了,怎會一日不見客氏,就喪魂落魄?這類傳言,已經流入民間,所以才引起臣子的憂慮和憤怒。

  從客氏的表現來看,也能看出不對頭。

  天啟元年四月,皇帝大婚,娶了河南符祥縣生員張國紀之女,是為張皇后。張皇后是個好女人,文靜端莊,知書達禮,天啟帝對她很滿意。這與客氏本無關係,但這老奶媽居然醋意大發,對張皇后百般刁難,連吃飯用的盆碗瓢勺都不配給。又對天啟帝嗔怒道:「有了新人忘舊人!」天啟帝只得給她厚賞安慰(《明季北略》)。

  史籍上一般都說,客氏比天啟帝大18歲,但從後來崇禎皇帝欽定的文件裡所記載的年齡倒推,她應該比天啟帝大25歲。也就是說,當年這女人已經是42歲了,如何還能與天啟帝保持姐弟戀,而且把天啟帝「惑」成那樣,很不可思議。

  在明代,沒有人敢把這個話說破。臣子的奏疏只是露骨地旁敲側擊,天啟帝也不是看不出,但他發了火,懲治了上疏的人,也就完了。因此,這是一段說不清的緋聞。

  講到這裡,我們大概就明白了:客氏對天啟帝來說,有點兒「亦母亦情人」的關係,很有現代派色彩。這不大容易被人理解,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由於這層關係,她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和左右天啟帝。

相關焦點

  • 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答:點擊箭頭上邊的《三分鐘退休資訊》關注即可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16歲即位,在位七年。天啟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 木匠皇帝「超級奶媽」,逆襲「老祖太太千歲」,最終讓明熹宗絕後
    按照歷史常識來看,但凡進入宮中的女人去做「奶媽」,無不是在剛剛生完自己的孩子便因生計問題而選擇與自己的孩子忍痛分離,去了宮中餵養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由於女人溫柔母愛的天性,往往在進宮後將自己哺育的孩子當做自己的生命寄託,在生冷的宮牆之下盼著早日能夠離開。然而在明朝明熹宗時期的一個叫做客氏的女人竟然從做他的奶媽後搖身變成「老祖太太 千歲」,可謂真正的「超級奶媽」。
  • 木匠皇帝 : 朱由校
    ;他,就是木匠皇帝朱由校。                       人人都可以去當木匠,但皇帝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一位只想做木匠活,不想當皇帝的人。他就是明天啟皇帝朱由校。     一個出生皇室、身份尊貴、錦衣玉食的太子怎麼會不識幾個字、不懂歷史,只懂木匠活呢。這還得從他的父皇說起,他的父親光宗朱常洛是明朝最不幸的皇帝。
  • 木匠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因不理朝政卻獨愛做木匠,因而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兒子、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年號「天啟」,在位8年。        朱由校簡介  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長子,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位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一說曾落水,留下病根),於1627年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諡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 明朝:這女人厲害,連后妃都不是,卻成為了皇帝最依戀的人
    在古代的時候,皇子的奶一般不會是由自己的親生母親來餵養,雖然我們現在來說家裡有點錢的,基本上都會請一個奶媽,因為給孩子餵奶這種事情真的是耗心耗神,所以說在宮廷人家更是不可能會讓女人親自給孩子餵奶,都是一大幫的下人和奶娘講孩子養大,那麼即使是皇帝,他從小也是不例外的,而今天要說的就是朱由校和它奶娘的故事,那可謂是精彩啊,只是說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有親情而已,那麼怎麼說呢?
  • 天啟皇帝朱由校對弟弟信王朱由檢的深情厚誼
    朱常洛只當了29天皇帝就去世了,享年38歲。朱常洛從小身子骨就比較弱,但生孩子還可以,一共生了7男10女,2子3女成年,其餘夭折。朱常洛的兩個兒子,一個就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另一個就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朱常洛去世時,長子朱由校15歲,五子朱由檢9歲,兩人同父異母。從《明熹宗實錄》的記載來看,天啟皇帝對唯一的弟弟朱由檢是很關愛的。在軍國大事之餘,不忘弟弟的成長大事。
  • 講述明代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歷史上第十五位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天啟」,史稱「天啟帝」。
  • 明熹宗朱由校:歷史上皇帝群裡最有名的「木匠」師傅
    02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由於沒有多少文化,朱由校發布命令指示,只能靠聽讀別人的擬稿來決斷。朱由校又不願意全聽別人擺布,往往不懂裝懂,一紙草詔、半張上諭,經多次塗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頒發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如何?他的這些作品,才是工匠精神
    其實不然,對於任何一個心懷天下的皇帝,都不可能讓自己如此逍遙。最典型的代表也來自清朝,是雍正皇帝,其一生都沒有出過紫禁城,平日裡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批閱奏章。毫不誇張地說,享樂是留給昏君的,明君基本上都不閒著。不過,也有一些相當奇葩的存在。比如明朝的明熹宗朱由校,既稱不上昏君,也稱不上明君。因為一個愛好,荒廢了朝政,堪稱歷史上最不務正業的皇帝。
  • 「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如何?你看他的作品,讓現代人汗顏
    現如今的中國盛行著一句話:明朝16個皇帝,各個都是奇葩,有的封自己為大將軍,有的連換十幾個首輔,有的繼位一個月就開始吃仙丹結果暴斃。而今天要講的是明朝一位非常不務正業的皇帝,不同於其他昏君的貪圖享受,他喜歡的竟然是木工。
  • 大明王朝之明熹宗朱由校(大明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
    實現「君民同治」,開創「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可惜的是大明朝一代一代傳下去,卻一代不如一代,有喜歡花天酒地最後死於豹房的明武宗朱厚照,有三十年不上朝「坐山觀虎鬥」懈政到了極點的萬曆皇帝,有想追尋長生不老,以道君皇帝著稱的世宗皇帝,真是愛一行不愛江山,而我們今天談的這位主角就更奇葩了,他不愛江山更愛木匠活。
  • 有皇帝畫畫,也有皇帝愛詩詞,那你知道有位愛木頭活兒的皇帝嗎?
    朱由校,也稱作天啟皇帝。他是明朝第15個皇帝,也是倒數第二個,他15歲登基,23歲英年早逝。 朱由校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要論做木匠活,他堪稱"賽魯班",他做的床、房屋和假山等等可謂是巧奪天工。可論起做皇帝呢,許多人則認為朱由校十分不稱職,讓魏忠賢等奸佞有機可乘,從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朱由校心靈手巧,製造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精巧絕倫。
  • 朱由校,一個被皇位耽誤的好木匠
    朱由校,畢竟是皇帝,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喜愛木匠活,也只能當做業餘愛好,畢竟身在皇家身不由己。明光宗朱常洛了,他因為是「都人子」(宮女所生之子)的緣故,被其父萬曆皇帝所不喜。所以萬曆皇帝遲遲不願立他為太子,而且他對朱常洛的這種態度,也株連到孫子朱由校,也不立他為皇太孫。
  • 從《女醫明妃傳》八一八明朝的奇葩皇帝們
    朱瞻基稱得上是除了他爺爺朱棣和太爺爺朱元璋之外,明朝皇帝裡比較能幹的一位。但他愛好房中術,曾因某位太醫拒絕提供此類書籍而把人關到了大牢裡。如果《女醫明妃傳》改編的時候用這麼一段,不是挺好玩的麼,哈哈~~明朝皇帝裡,我最討厭朱元璋和朱棣,另外就是嘉靖帝朱厚熜。
  • 明朝皇帝短命的五大原因,哪怕少做一件,都能續命十年!
    從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景山自縊身亡,開始一隻碗,結局一條繩。明朝公曆17朝16帝,如果你看明朝歷史很仔細,你會發現明朝皇帝大多都很短命,大多都是在三四十歲就駕崩了,就連最近熱映電視劇《大明風華》,還沒到30集就換了四代皇帝,為什麼明朝的皇帝都是短命鬼呢?
  • 明朝皇帝的族譜
    第十二代穆宗朱載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鈞,乃朱載垕三子(庶出); ·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鈞長子; ·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
  • 明憲宗與年長自己17歲的乳母萬貴妃的不倫之戀
    說起古代皇帝的龍床畸戀,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是,一個只有十七歲的小皇帝不愛如花似玉的妙齡皇后,卻喜歡一個並無半點風韻的半老徐娘,這恐怕還是中國歷史上的
  • 狗血劇都不敢這麼演!一場不倫之情,讓明朝錯失收納菲律賓的機會
    」 彼時,明朝的寶島臺灣被荷蘭殖民者佔據,對明朝的戰略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臺灣便成為了一個合適的立足點。 此時明朝上下,朝野震驚,皇帝寫信怒斥西班牙殖民者,然而當時的明朝也已經是內外交困,所以說並沒有採取什麼實際行動,只能任由華人被霸凌。
  • 揭秘明熹宗朱由校因服「仙藥」而死的隱秘真相
    這是朱由校第一次走出慈慶宮,在朱常洛的懷裡,他好奇的瞭目四望,掃視著所過之處,見到來來往往一些宮人在他們所過之處低頭鞠躬,朱常洛眼也不抬,凝視著前方,面色沉重好不理會。宮規森嚴,且萬曆皇帝不喜太子,朱常洛也就不準慈慶宮內的人隨意出去,朱由校的幼年在慈慶宮度過,狹小的宮殿乏陳無味,沒有什麼可以玩耍的,木工匠具成了他唯一的興趣,這也許就是成就了後來的「木匠皇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