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曾經坐擁半壁江山 為何最終只能蝸居到小小的江陵?

2021-03-05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南朝的四個政權?


作為南北朝歷史上的重要角色,南梁一直以相對強盛的國力和梁武帝的求佛事跡而聞名。但在遭遇了侯景之亂的風波後,南梁很快就被陳霸先的陳朝取代。但南梁的統治者並非淡出歷史舞臺。相反,他們繼續在長江中遊的江陵地區維持了幾十年統治。雖然領地狹小,卻在亂世中佔據一席之地。

那麼,南梁為何會在巔峰時刻跌落?又為何會在江陵又堅持了那麼久呢?

南北朝時期的政權勢力變遷


江陵本來就是南梁王朝的發源地和力量核心,在其失去整個南方控制權後也就自然成為了家族的避難所。而且由於有強大的北周勢力庇護,這個小國一直得以存活到隋朝建立。其家族後人甚至繼續保持政治影響力,一直到唐朝時期。

南梁的建立者蕭衍,本身就是江陵地區的地方派。在所有的南朝控制區內裡,江陵和長江以北的淮南一樣,是抵禦北方入侵與南下控制長江沿岸農業區的主基地。任何失去對江陵控制區的南方王朝,都會面臨敵軍順江而下的困局。這就讓鎮守江陵地方的首領人物,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這個傳統從三國時期的東吳開始,到南朝時代都是如此。

南梁的建立者蕭衍


這樣的地位在王朝更迭的過程中,往往發揮著巨大作用。既可以協助反叛勢力顛覆原有政權,也可以為保護舊勢力而出動手裡的精銳部隊。即便是選擇中立,也因為地位和關係的微妙而可以暫時逃過清洗。因為所有新上位統治者,都必須掂量下貿然對江陵下手的嚴重後果。逼反了對方,就可能讓江陵的駐軍將防禦北方大軍的大門打開。

在南朝的歷史中,南梁就是典型的江陵軍事集團的代言人。被他們推翻的南齊政權,則是淮南軍鎮集團的代言人。兩家人雖然是有親家關係,卻也架不住政治衝突和地方矛盾。在劉裕用北方移民組建的北府軍,推翻了東晉王朝後,他們就將劉宋政權視為自己的政治對立面。但在劉宋集團副王后,內部衝突也就露出水面。

江陵的軍事力量是南朝必須倚重的精銳


但蕭衍因為手握江陵的控制權和軍隊,在南齊發動的大清洗中逃過一劫。否則,江陵集團完全可以將北魏軍隊引入南方,自己也加入其中。任何南方的集團,都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來抵擋兩股敵軍的合流。

當然,蕭衍和他的江陵軍事集團,還是很快從內部掀翻了南齊政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既有利用北方內部的衝突,給自己創造了機會窗口期。也有爭取到江南的吳地大族們的認可。從而形成了對淮南軍鎮的力量壓制。

北魏的分裂和內鬥 給了南梁崛起以窗口期


南梁建立後,依靠北方發生分裂而獲得了南朝對北朝的巨大優勢。但他們的北伐也並不成功,內部也有諸多不穩地因素。例如定都建康後,自己的核心就處於江北的淮南軍鎮威脅下。但如果不將政治中心放在那裡,又害怕不能有效壓制和控制吳地的本土貴族勢力。所以,本身也勢如危卵。這才有了梁武帝的一心求佛,大搞古代版的河蟹社會。

梁武帝執政的後期,來自北方的侯景大軍出現,打破了舊有的力量平衡。作為北方戰場的失意者,侯景帶著一定數量的部眾南下。他們的戰鬥力是在很大程度上高於南方各集團軍隊的。梁武帝自然有拉攏他的意思,而淮河以南的各軍鎮則對他更加熟悉。雙方一拍即合,浩浩蕩蕩的開向江南的建康。梁武帝的任何抵抗企圖,在兩者的聯軍面前可謂是不堪一擊。

梁武帝的求佛 更多是現實政治需求


隨著南梁王朝的崩潰,殘部很自然的就退回了自己的真正老家--江陵。這時,當初保護他們不被南齊清洗的因素,又保護了他們自己。尤其但南方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後,他們主動投靠了北周政權。等到陳霸先推翻了南梁王朝,也對有北周大軍支持的西梁小國是無可奈何。這也是蕭氏政權可以繼續存在幾十年的訣竅。

江陵的後梁是北周壓制南朝的重要棋子


一直到隋朝建立,以絕對優勢南下開啟新一輪的大規模徵服,這個小小的西梁才被正式吞併。但作為地方貴族勢力,他們還是在新政權的結構中分得一份羹。隋煬帝的皇后,就來自蕭家。在隋朝滅亡,這位傳奇皇后還帶著部分人跑到草原地區。他們在突厥人庇護下,再次建立了一個小小的隋朝流亡政權。其操作模式就和當年江陵軍事集團的手法類似。

隋煬帝的皇后蕭氏 就是江陵貴族集團影響力的代表


等到唐朝的軍隊北伐擊潰分裂的突厥勢力,這位蕭家的皇后才被俘虜到長安居住。而在南方的蕭家後人,還挑起過一次大規模叛亂。在被唐軍消滅後,江陵集團才算是徹底走下上層政治舞臺。

為什麼中流擊楫成為絕唱?


相關焦點

  • 從《有翡》看亂世南北朝中的南梁歷史
    《有翡》的背景設定在南北朝時期南陳取代南梁之時,當今皇帝原型是陳霸先,陳霸先謀權篡位,建立了南陳。男主角謝允(劇中又名蕭莊)的身份是前朝皇帝,謝允姓蕭,南北朝時期蕭是南梁皇室的姓氏,所以謝允的原型應該是南梁最後一位皇帝——蕭莊。
  • 南朝宋齊梁地盤很大,為何到了陳朝變得很小?
    南北朝南朝有四個朝代,分別是劉裕建立的宋(420-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502年)、蕭衍建立的梁(502-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589年)。如果以地盤論,劉宋的面積是最大的。公元410年,劉裕北伐滅掉南燕,拿下今山東省黃河以東地區。公元417年,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滅掉了後秦,拿下今河南省、今陝西省關中等地。
  • 《有翡》背後的南梁宗室:南朝因何皇室紛爭中走向消亡?
    這種無止境的內耗嚴重削弱了南朝的實力,曾經的「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逐漸遠去,空前的危機已經醞釀,南朝統治者卻恍然不知,宗室皇權之間的互相懷疑和博弈從未停止。緊接著不久,身為宗室的蕭正德又叛逃到了北魏。這種隨意的逃亡行為讓原先在北魏的南齊宗室蕭寶寅感到不恥,他上表北魏孝明帝元詡說:「豈有伯為天子,父為揚州,棄彼密親,遠投佗國。不若殺之」。但蕭正德的跳槽生涯還沒有結束,南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蕭正德又從北魏逃回南梁,但梁武帝蕭衍並沒有對他做出懲罰,甚至於「泣而悔之,特複本封」。
  • 《琅琊榜》祁王為何從梁帝最喜歡的兒子,淪為階下囚,最終被賜死
    也可以說,蕭景禹自小就被當成了太子來養,自然所接觸的所看到的,學到的都和其他皇子不太一樣,而且是學的更多。他背後有梁帝支持,舅舅還手握重兵,這也是其他皇子所難以企及的高度。當然,這在最後成為了致命的一點。
  • 詩歌:走南梁
    現在憑當時的記憶還能唱幾句:「紅豆豆角角熬南瓜,橫山裡下來些遊擊隊,三號號的盒子(喲),紅(個)纓纓(啊),跟上我的哥哥鬧革命……」  那時高中畢業剛考上平涼師範學校,年輕無知,不知道「南梁」在啥地方,更不知道中國共產黨的遊擊隊為啥要走南梁。參加工作後,學習《中共黨史》,才從書本上知道了南梁在啥地方,中國共產黨的遊擊隊為啥要走南梁這些事情,於是心中一直有走南梁的想法。
  • 人到中年看《蝸居》:我們想活成海藻,最終活成了斤斤計較的海萍
    《蝸居》播出,讓很多女孩都夢想成為海藻,羨慕海藻有愛著他寵著她的小貝,還有為她一擲千金毫不手軟的溫柔多情大叔,人生有這些夫復何求,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終究成不了海藻,卻活成了劇中斤斤計較甚至令人討厭的海萍。
  • 吳三桂起兵反叛時佔據了半壁江山,為何最終功敗垂成
    正是在無數明朝文武官員的響應和歸順下,吳三桂起兵後進展非常順利,隊伍從3萬兵力急劇增加到30萬。吳三桂從雲南起兵,隨後攻佔了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甘肅、陝西,加上耿精忠佔據的福建和尚之信佔據的廣東,全國內地18個省,吳三桂就佔據了一半,與清朝隔長江而望,儼然擁有半壁江山。然而,吳三桂並沒有高興太久。
  • 還原《琅琊榜》中真實的南梁歷史
    也許是為了更有真實感,改編後,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背景被設定為「南梁大通年間」,而這個南梁朝代,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1、琅琊榜所處的歷史時期 東晉滅亡之後,南朝共經歷四個朝代——宋、齊、梁、陳。梁是南朝第三個朝代,建於公元502年,史稱「南梁」,也稱「蕭梁」。
  • 長坂坡一戰,劉備的兩個女兒被俘,淪為大叔小妾,最終老死銅雀臺
    七進七出長坂坡,劉備的兩個女也在亂軍中,趙云為何不救?長坂坡一戰,劉備的兩個女兒淪為大叔的妾,最終老死銅雀臺。
  • 大梁得名由來:說說春秋戰國的東梁、西梁、南梁、北梁
    在今陝西一帶,秦國滅梁國之後,梁人逃過黃河,進入晉國,在晉國繁衍生息,形成河東梁氏,因此,晉國有解梁城(今山西臨猗西南)、呂梁山等地,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孫,居河東,是為河東梁氏開基祖。再來說說南梁。此姬姓梁國,在歷史上稱為南梁。南宋時期史書《路史·國名記戊》記載,「平王子唐,封南梁也,今汝州,治梁縣,有梁山。梁故城在承休西南四十裡。」汝州得名於汝水,周平王另一子王子烈的周國/周邑,位於今汝州縣溫泉集的東車坊村一帶,《水經注》記載:「汝水又經周平城南。」周平城,即得名於周國/周邑。
  • 侯景叛亂後,將梁武帝困在臺城,蕭衍的兒子們為何不救?
    梁武帝有不少兒子,他們都手握重兵,但卻不積極救援,最終導致臺城被攻破。那麼梁武帝的兒子們,為何不肯救他們的父皇呢?梁武帝蕭衍有八個兒子,分別是蕭統、蕭綜、蕭綱、蕭績、蕭續、蕭綸、蕭繹、蕭紀。侯景之亂時,只有蕭綱、蕭綸、蕭繹、蕭紀在世。當時蕭綱是太子,與梁武帝據守建康。蕭綸被任命為徵討大都督,「率眾討景」,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當時,手握重兵的當屬蕭繹、蕭紀。
  • 蝸居:為何25歲沒有結婚的海藻,在宋思明的眼裡卻是「前途無量」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每日娛樂天天說,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蝸居:為何25歲沒有結婚的海藻,在宋思明的眼裡卻是「前途無量」《蝸居》是非常好看的一部電視劇,雖然是在09年播出的,但現在看也一點都沒有過時,而這部劇在當時反映的問題,現在看來也依舊還存在。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關羽為何獨享「威震華夏」之美譽?
    那麼,《三國志》為何僅稱關羽「威震華夏」呢?    「威震華夏」的評語,出自關羽的最後一場戰役——北伐襄樊。   《三國志·關羽傳》原文:「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 韓國名校中有7萬中國留學生 大多選擇蝸居考試院
    韓國名校中有7萬中國留學生 大多選擇蝸居考試院 一張張破舊的考試院傳單在1978年前後,韓國各大院校按照政府指示搬出四大門(「東大門」興仁之門、「西大門」敦義門、「南大門」崇禮門和「北大門」肅清門)後,由此在新林洞和露梁津一帶等學校密集的地方便開始陸續出現所謂的考試院,從而形成一個「考試村」。  長達30多年來,考試院的功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儼然成為一個低廉的租房形式。
  • 關羽手下數萬精兵,為何敗走麥城之時,身邊只剩十餘騎?
    令人不解的是,關羽坐擁數萬精兵,但在敗走麥城之時,身邊只有十餘騎相隨?即便歷史上一些極其昏庸的將軍,遭遇慘敗之餘,也不至於慘到這種地步,身邊總歸還有數十數百忠心的士兵,而歷史上的關羽可是知名將軍,那麼關羽為何如此悽慘,有何用兵之過? 關羽出徵之後,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士仁負責後勤,但關羽性格高傲,脾氣比較壞,兩人在後勤上可能有一些瑕疵,結果引發關羽大怒,聲稱「回去之後,就懲治他們!」
  • 《清平樂》梁懷吉聰慧過人,為何不知避諱?三點原因讓他只能如此
    到了宋朝,相對之前,更為嚴格。避諱方式有多種,比如改字、改音、缺筆等。比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每每寫到母親賈敏的名字,都減少筆畫,讀到「敏」字,都改讀「密」音。梁懷吉直接說出仁宗名諱,自然要吃苦頭的。幸而遇到公主降生,才得以逃過罪責。
  • 黃巢義軍大敗給大唐軍隊,最終為何能反敗為勝?
    其實,在最初時期,大唐軍隊曾經大敗黃巢義軍。可是,到了臨終末晚,黃巢義軍卻反敗為勝,一舉打敗了大唐軍隊。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黃巢起義堪稱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這場影響深遠的農民起義,直接將已是風雨飄搖的唐王朝推下了深淵。
  • 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夏侯惇去世之後更是封為鎮南將軍,接替夏侯惇屯駐汝南郡召陵縣,負責抵禦孫權。此時的曹魏,就形成了東曹休,西曹真的宗室掌兵格局。據說,曹丕曾經向這位叔叔借錢,可富有的曹洪就是不肯借。萬萬沒想到,多年之後這位小侄子當上了國君,曹洪的好日子也到了頭。直到曹丕去世,曹叡繼位。曹洪才又重新回到了將軍位上,但此時的他早已失去了那份雄心和能力。老將曹洪又為何不能阻止司馬懿?他已早早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