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在上海青浦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本周三地人大常委會議各自表決通過的《關於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統一進行發布和解讀。
三個省(市)的人大常委會就同一件事情共同作出法規性決定,並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小蘇的印象中,近年來這還是第一次。同時也可以看出,這個《決定》的重要性實在是不一般。那麼它究竟將為推動示範區的加速建設帶來哪些改變?又將給長三角的百姓帶來什麼樣的利好呢?全程參加了《決定》出臺過程和新聞發布會的小蘇和你聊一聊。
力度加碼
為打破行政壁壘提供法治保障
要說為什麼要出臺這樣一個決定,我們先來看一個事例。
去年11月,包含了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在內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成立,直接事關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交通首先被提上日程,數個打通省際「斷頭路」項目加速推進。然而示範區第一條啟動打通的「斷頭路」,上海東航路——蘇州吳江康力大道工程的推進速度卻差強人意。
△元蕩湖
導致工程進度不理想的最大的原因就在橫跨滬蘇的元蕩湖上。180米的距離不長,但由於元蕩大橋橫跨省界,滬蘇兩地規劃、設計、防洪等標準不一,審批也各有各的要求,導致項目一度停滯。為此,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召集滬蘇各部門開了數次協調會,按標準不一致時「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協商。直到立項兩個多月後,上海和江蘇的項目審批章才蓋在了一張紙上,項目才得以開工。
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中,提出了要探索區域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同時賦予了示範區理事會、執委會等單位的牽頭協調職責。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個示範區「當家人」大多時候都只是兩省一市政府間的一個協調者的角色。在遇到示範區有跨區域項目權責不清、標準不一等問題時,只能分別報給各地政府部門,再約時間坐下來協商方案。在一體化的摸索過程中,像元蕩大橋這樣的「頭疼題」不在少數,也影響了一體化的進展。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 丁偉
這也成為此次《決定》出臺的初衷。發布會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直言不諱:「我們感覺到需要一種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高質量的一種區域化的系統。因為大家注意就是我們這次改革最大的難度就在於什麼?就是要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
出於這個目的,三地新出臺的《關於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共七條,第一條就規定:示範區建設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實現綠色經濟、高品質生活、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決定》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規定了示範區理事會、執委會的相關職責,明確了他們的權力——擁有省級的項目管理權限。
被行政賦權後的示範區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當家做主」。今後,示範區理事會、執委會可以對示範區交界區域規劃標準進行同步統一、管理力量進行集中。以後再遇到類似跨區域項目,再也不需要兩省一市的相關部門反覆協調了,執委會就可以自行拍板、立馬實施,讓行政壁壘不再成為示範區發展的障礙,使得示範區區內的三地真正從法律意義上拋去了屬地觀念,將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從「物理相加」向「化學聚合」轉變。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 張忠偉
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表示,《決定》本身就是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的一個典型案例,同時又會為示範區探索其他領域的創新提供保障。有了示範區立法保障,示範區更能夠風雨無阻,堅定前行。
無形的「藩籬」打通後,有形的「斷頭路」將會越來越少,示範區內的兩區一縣就能在基礎設施方面加速對接,徹底從空間上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推動各個領域的共建共享。
放權賦能
助力一體化示範區破浪前行
在滬蘇浙三省市交界區域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初衷就是要打造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的載體,進行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標杆、一體化體制機制的試驗田、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引擎。
但在兩省一市交界處建設示範區,不僅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難事。這個示範區最核心、最示範的區域怎麼建?兩省一市想法不盡相同。土地怎麼管?什麼樣的企業放哪裡合適?分享補償到底怎麼操作?種種具體的問題,導致這個「水鄉客廳」的總體規劃至今沒有落地。
為了呼應示範區建設的現實需要,更好地推動建設,《決定》在授權條款中,特別授權示範區執委會負責先行啟動區內除國家另有規定以外的跨區域投資項目的審批、核准和備案管理,聯合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人民政府行使先行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也就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批權。也就是說,先行啟動區這個660平方公裡的小城鎮群作為示範區、長三角區域的「探路者」,如今可以自己打造規劃藍圖。有關部門在發布會上表示,示範區將按照「理事會+執委會+發展公司」的機制進行先行啟動區的總體規劃。
「控規要突出公益性,控規的編制不是為規劃部門,不是為政府,更不是為開發商去做控制,而是為城市的公益性、長遠性來做控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政策法規組組員徐先飛告訴小蘇,有了規劃審批權,幹事底氣足了,可以放開手腳進行藍圖繪製,也更有信心把這個核心區打造成區域協作的樣本,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案。
發布會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進一步描繪了「水鄉」藍圖。他表示,將用好賦予的權利,把顏值轉化成為價值。未來,整個「水鄉客廳」內,河、湖、田、鎮、村一體設計,並有機嵌入區域級、標誌性的創新服務、會務會展、文化創意、科教體驗等功能性項目,呈現和諧共生的聚落環境和面向未來的生產生活場景。
同頻同步
開創區域協同立法新模式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再次強調了「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速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首要的就是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實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從起草到出臺,兩省一市人大共同研究立法問題和立法路徑,共同研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請示、共同起草決定文本,確保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在關鍵條款和內容的表述上保持高度一致。過去長三角地區在大氣、水汙染治理等方面探索「協同立法」時,更多強調的是圍繞同一個問題開展協同,實際出臺的法規還是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不僅主要內容存在差異、啟動時間也不同。而這次出臺的《決定》,處處體現著「立法協同」的特點:決定主要內容一致,通過時間一致,實施日期一致。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趙建陽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趙建陽用「擔當」「法治」「創新」三個關鍵詞,概括了這次立法的突破性。在他看來,「決定的出臺,是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決策部署,積極履行人大立法職能,主動服務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充分體現了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同時,這也是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改革作用的生動實踐。而更大意義在於,在立法內容上,決定為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提供了法律依據。在立法形式上,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就同一問題共同作出完全相同的法規性決定,也是區域立法協同的一次探索創新。決定的出臺,是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具體體現。
一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外國高端人才互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等三方面滬蘇浙互認、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正式落地。從上到下、由點到面的政策活水源源不斷。本次《決定》的出臺邁出了為示範區建設提供法治保障的第一步,為長三角後續打破行政壁壘奠定了基礎。
有專家指出,長三角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同構,而造成了長三角的產業同構難以化解的主要原因就是行政壁壘。有了法律保障後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可以更好進行一體化相關的制度創新,共同謀劃有利於要素流動和分工協作的新型治理模式,在遷出地出企業,遷入地出土地、稅收優惠政策承載產能轉移上探索出更多路徑,實現互惠互贏。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探索新路,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樣板。
(來源:評新而論 撰稿:郭奉銘 羅聰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