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我們在!人民網戰「疫」人在後方一樣「拼」

2020-12-28 中國日報網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除了主動請纓、逆行奔赴武漢的前方報導記者,人民網還有許多在後方抗「疫」的編輯、記者,他們同樣在為這場大戰竭盡所能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奮戰在後方的個人代表,在人民網舉辦的「戰疫情,我們在!——人民戰『疫』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報告會」上,丁濤、關萌、王曉峰講述了自己的戰「疫」故事。

丁濤在人民網工作平臺

丁濤:不同的戰場,同樣的使命

1月24日除夕,我在單位值班。那時的我不會想到:8點52分的一條微信將改變我後面50多天的人生軌跡,並最終把我帶到這裡。

「咱們有沒有哪位記者編輯文字比較細膩的?考慮到日記需要持續寫,後方需要一個人,無論身處何地,可以每天幫助前方編輯甚至改寫。」時間、空間、生產方式、產品屬性,人民網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葉蓁蓁的要求直接定義了我所從事的工種的特性,也開啟了我的「黑白人生」。

前方記者輪班寫,後方可我一人兒「造」。50多天,我配合前方同事完成了40篇日記。比前方遠、比後方近,是我這段日子最深切的體會。其實,要一直熬夜也還行,最痛苦莫過於時黑時白、忽黑忽白。雖然辛苦,可前面有深入一線的兄弟姐妹;後面還有永遠都是第一時間反饋修改意見的領導。想到他們,也就咬牙堅持了下來,肚子上多出來的10多斤肉,也成為這段日子的一個見證。

要說收穫,戰「疫」報導讓我對編輯的自我修養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編輯這活兒其實特別簡單,這當然不是說過程簡單,而是終點簡單。因為它純粹:它有且只有一個服務對象,就是你經手的稿件;有且只有一個工作目標,就是把你經手的稿件改好。

要實現這個目標,後方編輯要善於和前方記者對話,「人物最打動你的是什麼?」「還有哪些可以突顯他的這種特質?」這是我跟前方溝通最多的兩個問題。

要善於和報導對象對話,要鑽進去成為報導對象,也要跳出來當旁觀者。就像《此去無處話相「思」》這篇日記,既要表現吳石磊失去愛人內心的悲愴,更要通過我們的報導給他和其他讀者溫暖和力量。

要善於和受眾對話,給所有情緒都找一個出口。《我的城,我來救》發出了戰「疫」初期武漢人積極自救的吶喊;再比如《武漢,要有光》,它不只是鄢明俊鏡頭裡有光、有力量的武漢。當我們看到這個標題和這篇日記,會感到裡面的人情味兒。

對我個人而言:我一直對文字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碼字是我保持思考、保持敏銳以及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個過程很像我去年兩會創作劉蘭芳兩會評書的體驗:沉浸在自己構造的文字世界裡,痛並快樂著。

不同的戰場,同樣的使命。感謝公司領導的信任和部門黃維主任的支持,讓我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參與到疫情報導。還要感謝所有從前方發回日記的同事,你們讓我看到了我們所從事的職業身上最閃耀的光輝。與你們共同戰「疫」,是我的榮幸;這一輪又一輪的「相愛相殺」結下的戰「疫」情,我將永遠珍惜。

【1】【2】【3】

關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提問

關萌:希望儘快回到工作崗位和大家繼續並肩作戰

接到黨委的通知說讓跟大家分享一些疫情期間的報導心得,想了想其實也沒什麼,我只是做了一名黨員,一個記者,一位媒體人該做到的本分而已。

在疫情初期的時候,衛健委確定從初三開始要每天舉行發布會,而我們需要進行現場直播,當時在京能參加發布會且有記者證的視頻記者只有我一人,所以順其自然就接下了這個工作,之後每天的報導感覺都跟打仗一樣。因為衛健委的發布廳很小,所以搶車位,佔直播位,三點的直播,基本一點之前就要到位。由於現場地兒小,人多,信號差,所以在直播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突發情況,比如突然斷網,信號卡頓,聲音斷續,這時就發現平時的工作經驗積累很重要,要馬上找到問題點,隨時對參數設置進行調整,必須第一時間解決,保證直播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因為每天去直播,跟衛健委宣傳司的工作人員也逐漸熟悉,所以獲得了一些現場提問的機會。從初三開始到現在我參與的衛健委直播和提問全部零失誤完成。

由於每天都有直播,有時候直播結束要回單位要繼續處理直播的視頻,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誘發了身體的一些隱疾,但由於當時沒有人來替換,所以在醫院簡單處理後,就又回到了工作的崗位。

現在大家都基本復工了,我也去醫院做了手術,現在正在家恢復。感謝各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我也會儘快回到工作崗位和大家繼續並肩作戰。

【1】【2】【3】

王曉峰在分裝防疫用品

王曉峰:既然不能衝鋒在前,那就守好後方

今天這個「表彰大會」我能站在這裡要感謝公司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認可。我覺得我所做的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就是我分內的工作, 下面我就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工作。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武漢蔓延到了全國各地、世界各地。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人民網是最早投入戰鬥的央媒,為保障公司工作的有力開展,為保護每一位員工甚至家屬的身體健康,在公司各位領導的領導下,我與工會的同志積極開展工作,早在春節前疫情剛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就與委員去各個藥店及有口罩出售的便利店採購口罩等物資,第一批去前方的記者是在過年前去的,當時防護物資已經基本購買不到了,我和其他工會委員跑遍了周邊的藥店,甚至是24小時的那種小超市,才買到了幾十隻口罩,裝備給了「逆行者」。為了給他們儘可能多的配備,我還打開了很多個急救包,將裡面的口罩都拿出來讓他們帶上。春節期間,隨著疫情的蔓延,市場上的物資已經極度匱乏,自初一開始就提前進入居家辦公狀態,每天聯繫各地方、各海外分公司、找尋各種渠道,溝通聯繫廠家尋找貨源,協調同事,匯報情況,疫情最嚴峻期間最多一天新加微信聯繫人20多人。為了能及時拿到貨物,墊付了近五萬元定金採購到了230000餘片消毒棉片。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公司領導、地方分公司和海外公司的大力幫助下,最終採購到了大量物資,使員工的防護有了保障。

節後返崗,一直保持在崗,每天都在收取快遞,點算收到的物品數量,為了收取國外寄送來的物資,多次往返於機場、海關及航空公司貨運中心,甚至周末一整天都在貨運中心協調、聯繫。總共接收各類防護用品350餘箱。先期運到的1萬隻口罩全部為散裝,為保證節後及時、衛生地發放,去了六家超市購買到了1500餘只自封袋後,手工將口罩一一進行分裝。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採購了1500隻按壓瓶,分裝消毒酒精,併購買了化妝棉自製消毒酒精棉片發放。韓國公司為總網採購了250箱共5000瓶消毒水,幾經周折後終於送到,但沒有搬運工人,我與工會副主席王韜、委員李明全和小組長陳敏,用三個小時卸車並搬運進大樓碼放整齊,寒冷的冬天幾人都幹的大汗淋漓,晚上吃飯時手都在哆嗦。由於是直接進口,瓶體上沒有中文,為了使大家了解使用範圍和方法,我找到韓文同事,對瓶身韓文進行了翻譯,並將翻譯結果發到了各個群裡進行轉發,使大家了解了消毒水的使用方法。辛苦、細緻的付出換來了員工們的讚揚。隨著疫情的發展,為保證分公司、子公司和海外員工的防護需要,及時與地方部及海外部溝通,為分、子公司下撥防護用品。國外疫情嚴重時,接到澳洲和韓國公司的求助,為保證防護物品能準確遞送接收,找尋了多種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寄達,保證員工得到有效防護。

公司領導對防護物品的採購發放很重視,每日我都會統計報送物資分發及到貨存儲情況,使領導及時掌握情況,合理調節分配。發放防護用品期間,隨時為來領取物品的同事拿取,中午一盒盒飯經常要分四五次才能吃完。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最嚴峻期間,統計當月生日的員工名單,並通過手機為他們逐一發去生日祝福簡訊,很多同事也回復了簡訊,並讓我也注意身體,小心防護。在做好員工防護的同時,公司領導也關心著員工的家屬,特別指示工會多採購口罩以及兒童口罩發放給員工,讓孩子們也能有所保護。

有人問「經歷這次疫情給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患難見真情!不說社會上和國際上。就是在人民網發生的很多事就讓我有了大家庭的感受!公司領導、地方公司、海外公司和總網很多同事都在為採購物資奔走,源源不斷提供各種信息……大家紛紛竭盡所能為了更多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最初一「罩」難求,到現在我們的防護物資基本充裕,這背後,有很多人默默地努力和付出,他們是真正的幕後英雄!他們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總是一聲令下,積極響應,或尋找貨源,或提供信息,或聯繫捐贈。為保障大家的健康安全,不怕麻煩,不辭辛苦。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網的向心力。

為了大家的安全健康,不單是我在工作,工會的各位委員也都在為物資忙碌,自春節開始,在工會主席的領導下,委員們分工合作,有聯繫海外的,有聯繫地方的,有聯繫物流的,還有負責結算的。在尋找,採購防護物資的過程中,很多人給予了我們很多的幫助,讓我感覺到我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戰鬥!所以沒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佩服在第一線戰鬥的英雄,也想在最前方戰鬥,但是我知道我跟他們的差距,作為一名黨員,既然不能衝鋒在前,那就守好後方,做好後勤保障,做好了保障就能給前方傳遞信心和力量!這就實現了最大價值!

最後,我想說,我只是公司領導和員工愛心的傳播者,是他們對人民網大家庭的關愛讓我獲得了這份榮譽!這份榮譽的獲得將激勵我更近一步做好本職工作,更好的為人民網的發展貢獻力量,更好的為大家服務!

【1】【2】【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原創稿

相關焦點

  • 對話人民網武漢戰"疫"人:「我的城就是我的家」
    *第一期: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戰地情緣」讓我們勇往直前 *第三期: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我們在全國各地戰「疫」守家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湖北(武漢)是主戰場。
  • 10件新媒體戰「疫」精品的創作秘笈
    報導採用日記體例,融合圖片、人物特寫、現場直播等表現形式,記錄了幾十個鮮活的人物故事,為戰「疫」報導提供了微觀視角,也是一次兼顧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的全媒體報導生動實踐。創作感言人民網記者王欲然:真實反映武漢戰「疫」狀態是「武漢日記」這部作品的初衷。
  • 戰「疫」路上,我們勇往直前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 120 大家庭裡的新成員,堅信做到召必來,來能戰,戰必勝,不害怕、不退縮、將勇往直前直到抗疫勝利。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們 120 大家庭裡每一名成員都是眾志成城,鬥志昂揚地堅守在最前線。大年初二,接上級通知,需要轉運一名患者,隨即所有人進入備戰狀態,我也不例外。
  • 文體合繪戰「疫」同心圓 人民網召開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藝術、影視和體育各顯所長,一同奏響戰「疫」和聲。「戰『疫』宣傳畫要有人民性和人情味」「影視作品要以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再現戰『疫』中的點點滴滴」「體育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應同步正向發展」……3月24日,人民網舉行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研討會,15位來自藝術、影視和體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談心聲、商對策、話期待,聚焦戰「疫」中文化的力量,探索文化、影視、體育行業未來的轉型發展。
  • 共同戰「疫」|東莞民建會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朱報開還積極參與東莞市和沐慈善基金會組織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志願工作,為醫療前線戰場募集醫療物資,目前已累計募集捐獻17萬隻醫用口罩,可重複洗手術衣100件,消毒液20公斤50桶,洗潔精20桶,用於戰「疫」醫護人員一線的防護工作。
  • 人民網、光明網兩大央媒聯手酷狗音樂用歌聲戰「疫」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民網、光明網兩大央媒在戰「疫」活動中持續發力,聯合酷狗音樂新媒體平臺,發布權威疫情信息、科學防疫知識的同時,還發起多個「音樂支援武漢」的媒體融合活動,為全國網民搭建起用音樂傳遞戰「疫」力量的新媒體輿論平臺。
  • 張麗娜:創作平實、溫暖、積極向上的戰「疫」影視作品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韋衍行)「在這場戰『疫』中,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暖心故事。作為視頻平臺,我們希望能通過短視頻、電影和電視劇等方式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阿里文娛優酷總編輯張麗娜在今天由人民網文娛部舉辦的「金臺圓桌」人民戰「疫」·文化的力量線上研討會上表示,戰「疫」影視劇創作的相關工作目前正在推進當中。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文藝界與體育界各展所長,成為全民戰「疫」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 從戰「疫」中感知中國力量
    這是來自成都市溫江區湧泉街道清泉社區居民王佳維,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的深情表白,是疫情防控「戰士」奮戰「疫」線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的生動註腳。(2月18日人民網)在這場戰「疫」中,有人奮不顧身投身疫情一線,有人奮勇請戰甘當志願者,有人放棄休假加班加點工作,有人主動隔離進行醫學觀察……逆行奮戰,盡顯擔當,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叫響「讓我上」……力量來自於人民群眾的自覺自愿。因為在他們眼裡,一切都是應該做的。逆行 ,我也有份。
  • 抗擊疫情江西在行動 戰「疫」主題徵文|我的媽媽是戰「疫」超人
    「大家好,我們又在網絡上相見了。今天,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徜徉成語的海洋……」你瞧,我的媽媽又開始直播了。春天,我們本該坐在教室裡聆聽教誨,在操場上放飛夢想,在田野裡感受生命的氣息。2020年的春天,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變得異常寂靜而沉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打響。在災難面前,有一群人化身為勇猛的戰士,置生死與外,衝在前方,用自己平凡的身軀為身後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還有一群人以家為陣地,在後方用自己微小的舉措為身邊千萬同胞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我的媽媽就是駐守在家的戰「疫」超人。
  • 【戰「疫」女警】薩爾圖分局魏巍:戰疫後方「把家虎」
    庚子春節,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攻堅戰猛然打響。 她的戰鬥要比我們更早一些。人們紛紛採購年貨,歡喜迎接春節的大年二十八,魏巍卻接到了分局黨委安排的緊急工作任務,年前務必採購一批防護口罩,堅決保證一段時間內的防疫需要,提前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
  • 打贏這場戰「疫」,我們在守護——蓬江區疫情防控有他們(二)
    自1月24日我市啟動一級疫情應急響應至今,已經過去近半個月。在這期間,蓬江人自覺「宅」在家中隔離,配合疫情防控,同時也有許多「逆行者」選擇在抗「疫」一線奮戰!他們中,有朝氣蓬勃的青年志願者,也有年過半百、熱忱的村委會主任。他們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只為守護背後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和我們共同的家園。你在前方守護我,我在後方溫暖你!
  • 戰「疫」主題公益歌曲《星火》上線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近日,戰「疫」主題歌曲《星火》在「學習強國」平臺與中國文明網上線。歌曲同名MV亦得到中共陝西省委文明辦、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指導,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員會支持。「豈曰無衣共袍澤,匯聚燎原的薪火,與子同袍,扛起生命的囑託,我們是燃燃的星火」,歌曲將堅韌與溫情娓娓道來,歌詞的字裡行間流露出憧憬和相往,旋律中洋溢著活力與生機,歌頌著中華兒女的樂觀堅強,也把戰「疫」必勝的信念和希望唱進了人們心底。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發布
    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記者 盧小偉 李昆勵)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全國醫護人員白衣執甲、抗擊疫情,廣大新聞工作者也衝在一線,記錄戰「疫」。11月19日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融合發展中的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地方媒體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體十大精品案例分別亮相現場。
  • 4個人在武漢戰「疫」30天,用一部微紀錄片引發千萬圍觀
    從大年初七開始到現在,人民公安報、中國警察網戰「疫」融媒體報導組的四位記者已經在武漢連續作戰了一個多月。在30多天的時間裡,他們見證了什麼?又正在經歷著什麼? 3月3日,一部名為《我在武漢戰「疫」30天》的微紀錄片在各大媒體平臺播放,並被重點推薦。
  • 「衡陽群眾」戰「疫」家書:筆隨疫情律動 文詠人間真情
    疫情無情,「衡陽群眾」小小信箋的戰「疫」家書「硬核」,見字如面,紙短情長,承載著思念,寄託著希望,傳遞著關懷,傳播著文明新風。既有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別樣節日氛圍和情懷,又有「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千裡送鴻毛,禮輕情意重」戰「疫」真情流露和情感交融。書寫了「衡陽群眾」「眾志成城」戰「疫」中「筆隨疫情律動,文詠人間真情」的豪邁。
  • 戰「疫」文藝作品入藏濟圖記憶庫暨優秀戰「疫」詩文作品詠誦會...
    人民網濟南5月4日電 5月4日,適逢五四青年節,濟南市圖書館在新館大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疫」文藝作品入藏濟圖記憶庫暨優秀戰「疫」詩文作品詠誦會。為了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地方文獻資料得到完整、有序保存,2月上旬,濟南市圖書館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獻資料,得到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共收到各類文學作品和創作手稿500餘篇,作者年齡上至耄耋老者下到學齡前兒童,既有支援湖北醫護人員也有奮戰在社區防控的基層工作者。
  • 戰「疫」主題徵文|我的媽媽是戰「疫」超人
    「大家好,我們又在網絡上相見了。今天,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徜徉成語的海洋……」你瞧,我的媽媽又開始直播了。春天,我們本該坐在教室裡聆聽教誨,在操場上放飛夢想,在田野裡感受生命的氣息。2020年的春天,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變得異常寂靜而沉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打響。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一場戰「疫」》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一場戰「疫」在這場戰「疫」中,人民們都做出了貢獻,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醫護人員、自願者、一線人員、警察、環衛工、社區服務人員等全國人民,他們都奮戰在前線,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拼搏,他們用真情守護著患者。他們是最勇敢的人、是最美麗的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 戰「疫」故事|丈夫支援湖北,孕妻書信寄語:你在前方戰「疫」,我在...
    還有半個月左右就要當父親的範永瑞,面對疫情,選擇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戰鬥!愛開玩笑的範永瑞跟妻子肚子裡的孩子隔空喊話:「寶貝,爸爸先給你試試尿不溼好不好用。」2月17日,範永瑞在戰「疫」前線奮戰已經有8天的時間,妻子趙點點把對丈夫的擔憂、思念與祝願都寫成了一封千字信,獻給丈夫範永瑞。閃電新聞在徵得範永瑞妻子趙點點同意後,刊載此信。
  • 戰「疫」中的90後青年:奮鬥的青春,越戰越美麗
    近日,一批批援鄂醫療隊正在陸續撤離,參與這次戰「疫」的人員數量史無前例。在這次援鄂醫護人員中,90後達1.2萬人,佔了援鄂總人數的近1/3,青年人已然成為這場戰疫非常重要的生力軍。  3月23日,在溫州醫科大學會議室裡,一群來自學校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青年代表結合自身戰「疫」經歷,講述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