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丹利的寓言》到Undertale,「元遊戲」會是未來遊戲的主流嗎?

2021-02-15 遊戲葡萄

如果遊戲裡的角色能解讀你所有的行為和想法,你會覺得害怕嗎?

首先,葡萄君想從一張圖來引入「元遊戲」概念。


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看《紙牌屋》時,會被下木大人回看鏡頭的畫面震撼到。他對著鏡頭坦白自我,意味著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只是一齣戲,看戲的觀眾在鏡頭裡。

在戲劇中,通常需要三面牆來構成舞臺場景,面對觀眾的那一面無形的牆,被稱為「第四面牆」。第四面牆的存在隔開了觀眾和演員,讓演員無視觀眾的存在,進而能夠真實地表演。《紙牌屋》中這種打破觀眾和演員之間的屏障,直接與觀眾交流的做法,在戲劇上被稱為「打破第四面牆」。而在文學和遊戲中,這種敘事手法被叫做「Meta」(中文譯作「元」)。


「Meta」在戲劇,文學和遊戲中所體現的共同特點,在於借作品中的角色之口公然討論作品並揭示作品的虛構性。在中國先鋒派作家馬原的《西海的無帆船》中,角色姚亮會突然跳出劇情和讀者說:「小聲點透露給你們一點內幕——陸高就是馬原本人。是個為自己塗脂抹粉的傢伙。」在哲學啟蒙讀物《蘇菲的世界》中,蘇菲也因發現了自己是虛擬人物的事實而曾感到恐懼和悲傷。這種敘事手法直觀地賦予了角色生命,使得角色仿佛脫離了作者的掌控,成為了有自我意識的獨立個體。

說到這裡,我們腦海中應該能想出一些運用了這種手法的遊戲。比如《君與彼女與彼女之戀》、《Forever17》、《史丹利的寓言》還有《Undertale》(傳說之下)。


事實上,普遍運用Meta的大都是文字冒險遊戲。這類遊戲往往製作成本比較低,開拓多種結局相對容易,因而是Meta適宜生長的土壤。葡萄君在這裡所舉的遊戲,都可以算是這類型遊戲中的神作。

在《君與彼女與彼女之戀》之戀中,主角美雪直言道出她是在和屏幕前的玩家談戀愛;《Undertale》裡的小花flowey譏諷玩家可以存檔讀檔的能力;在《史丹利的寓言》裡,當自爆裝置進入倒計時,旁白君會嘲笑因四處尋找解除裝置而慌不擇路的玩家。當角色揭示了更高次元的玩家存在,遊戲往往能給玩家帶來頭皮發麻的強烈感官刺激。當玩家緩過神來後不由感嘆,「我好像被遊戲玩了。」

這種有別於傳統遊戲的另類體驗,讓許多玩家直呼刺激過癮,甚至認為Meta將會成為未來遊戲的核心玩法。會有這種可能嗎?

Meta遊戲的玩法主要體現在多路線,多結局,它依賴於玩家的選擇。如果玩家不存在,那麼遊戲也就會消失。這一點在《史丹利的寓言》的上帝結局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遊戲中玩家需要扮演一名公司員工史丹利,在旁白的指引下探索公司人去樓空的秘密。每當玩家面臨選擇時,旁白君會引導,玩家可以選擇服從或反抗。若玩家違背它的指示,旁白就會抱怨玩家不遵守遊戲規則,嘮叨它為這個遊戲付出了多少心血,被玩家行為激怒後甚至會破壞遊戲。然而當玩家變為了上帝,史丹利就成了一個無生命的角色,任旁白如何苦苦相勸,遊戲也無法正常進行。


對於《史丹利的寓言》而言,遊戲的玩法獨特,劇情精彩都得到了玩家普遍的肯定。然而在通關結局後,玩家卻很難解釋出這款遊戲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作為寓言遊戲,《史丹利的寓言》的劇情本身就相當晦澀,而多結局的設置好比一幅畫被拆成了拼圖,玩家很難從碎片中看清整體。由此疲憊感就相應而生了。

傳統線性敘事就是那幅畫,劇情清晰明了地擺在玩家面前。而Meta遊戲則是拼圖,它賴以生存的是玩家的選擇。要自由嘗試就必須犧牲劇情的連貫性,兩者是此長彼消的關係。這可以說是Meta遊戲天生的缺陷。

如果劇情連貫和選擇自由是對立的關係,那麼他們能共存嗎?《Undertale》告訴葡萄君:能。


《Undertale》在玩法上挑戰傳統RPG思維定式,反對遊戲中的怪物和玩家之間天生的對立關係;遊戲劇情有淚有笑,每個怪物的設計也都有血有肉、各具特色;除此之外,遊戲還加入了Meta玩法。


《Undertale》在處理Meta玩法上時避開了《史丹利的寓言》的缺點,在處理遊戲情節上極其聰明地把Meta玩法和傳統玩法分割開來。小花Flowey和Sans是遊戲中唯一兩個能夠打破第四面牆和玩家交流的角色,當他們和玩家溝通時,身邊不會有其他角色。也就是說他們的劇情可以獨立於主線之外,去掉這些劇情幾乎不影響整個遊戲。

然而正是這兩個角色加入,使得遊戲劇情從優秀上升至神作。在這裡,葡萄君真的非常不想劇透。玩過遊戲的人都能感受得到和Flowey和Sans對話時,那種手心發汗,後背發涼的感覺。



《Undertale》在連接Meta劇情和傳統劇情上的處理也非常地討巧。雖然只有Sans和Flowey知道玩家的存在,而在玩家反覆讀檔之後,主線劇情中的一些角色會表示有似曾相識的既視感。當玩家殺掉羊媽後再讀檔,羊媽會表示:「為什麼我感覺你看我的眼神像在看死人一樣……」這種出其不意的劇情,往往既讓人驚喜又讓人害怕。

對比《史丹利的寓言》和《Undertale》,不難發現兩者在Meta玩法上的處理完全不同。在《史丹利的寓言》裡,Meta是整個遊戲的核心,而《在Undertale》裡,Meta只是主線劇情上的點睛一筆。從這點來看,想要融入Meta玩法的同時不剝離劇情體驗,設計好Meta在遊戲中的濃度是關鍵所在。Meta玩法的樂趣更多在於出奇不意,如果所有的樂趣都依賴於Meta,遊戲就會相當地不耐玩。這意味著Meta只能作為遊戲的輔料而不能作為正餐來使用。


如前文所說,Meta依賴多路線、多結局的自由選擇。對於高畫質高特效的主流遊戲而言,設計一個劇情路線的成本就已經是千萬級別,多路線設計從成本上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只有像素遊戲才能承載《Undertale》那樣的遊戲。

雖然玩家大力讚揚Meta遊戲的優點,但它並不能作為長久吸引玩家的要素。因為Meta的趣味在於出其不意地打動玩家,然而這種趣味是經不起反覆消耗的。其次,遊戲中角色和玩家的每次交流,都會在無形中增大玩家的壓力。被打破的第四面牆將角色和玩家連接到同一個次元,讓我們更容易對角色產生感情。遊戲通關一次之後,出於害怕再次傷害他們的心理,我們很難再重新遊戲。即便遊戲真的很棒,葡萄君在達成《Undertale》聖人結局後,根本不想再去嘗試什麼屠殺結局。

令葡萄君感到可惜的是,大眾玩家和核心玩家在遊戲品味上的巨大鴻溝,使得Meta成為未來遊戲的主流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預見,在遊戲劇情中加入Meta元素在日後會越來越普遍。

關注微信公眾號「遊戲葡萄」,每天獲取最前瞻的遊戲資訊

相關焦點

  • 解構遊戲的遊戲:《史丹利的寓言》
    [核心提示] 《史丹利的寓言》製作者在 Steam 平臺寫道:「這是一款第一視角探索遊戲。你將會扮演史丹利,你又將不會扮演史丹利。你將追隨一個故事,你又將不會追隨一個故事。」這裡是公園的新欄目——《完全極客養成指南》,我們會圍繞泛科技內容展開,每次可能會推薦一本書、一部電影甚至是一款遊戲,而目的只有一個——將還不夠極客的你打造成具有「好奇之心與改變之力」的極客。
  •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論《史丹利的寓言》與電子遊戲
    而在遊戲結局中,玩家會誤闖進入地圖裡正在開發中的部分,同時旁白在讓玩家「提出改進本遊戲的建議」同時會呈現給玩家《我的世界》、《傳送門》等其他遊戲(有意思的是在這個結局中要求玩家在一扇紅門和一扇藍門中進行選擇——就像《黑客帝國》中的藥丸一樣),這一切都強化了《史丹利的寓言》這一元遊戲的屬性,與提供「沉浸式」體驗的遊戲不同,它讓玩家不僅注意到遊戲所呈現的內容,更注意到遊戲本身,促使玩家通過遊玩過程中的體驗去思考遊戲這一體裁本身
  • 史丹利的寓言——瘋狂的藝術品一般的獨立遊戲
    (PS:以上言論,並沒有質疑遊戲作者的努力以及作者的才華。)前不久我玩了一款叫做《史丹利的寓言(The Stanley Parable)》的獨立遊戲。玩過後我馬上打消了寫《高考戀愛100天》評測的計劃。啊,這才是我想好好琢磨一下的遊戲。遊戲的一開始,旁白十分正式的念到:這是一個叫史丹利的男人的故事。
  • Y遊戲(三):傳說之下(Undertale)
    作為一個單機遊戲愛好者,分享的遊戲當然自以為很優秀的單機遊戲。今天,我分享的就是這樣一款被奉為「神作」的遊戲——《傳說之下(Undertale)》。很久以前,地球由兩個種族平等統治著,分別為人類和魔物。直到有一天,戰爭爆發。在人類近似屠殺式的侵略下,人類大獲全勝。
  • 史丹利的寓言:選擇自由
    但一款在2013年上市,也是由 HL2 的 Mod 製作而成,由 Galactic Cafe 出品的遊戲 — 史丹利的寓言,殺將而出,在其後一年裡斬獲多項遊戲大獎,可謂是一匹大黑馬。整個遊戲下來,都是「旁白指引我們」。有的玩家就會想,假如我叛逆一把呢?還記得最開始的那個選擇 — 「史丹利走向了左側的門」?總會有一些玩家對旁白的指引產生反感,同時也會對右面的門好奇。於是最重要,也是最讓人迷惑,同時也是這個遊戲中最迷人的選擇機制就開始了。
  • 五個月白金130萬套,再談一個人的獨立遊戲Undertale
    去年我們寫過Toby Fox一個人的獨立遊戲Undertale,提名了TGA的年度獨立遊戲。
  • 《Undertale》: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解開彩磚謎題
    RPG遊戲於我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Undertale》著實驚豔到了我。它是一款RPG,但是卻超脫和顛覆了傳統RPG。一個關於愛與恨、饒恕與屠殺的成人童話 《Undertale》的故事設定可能並不驚豔:人類與怪物爆發了一場大戰,怪物戰敗後被結界封印,屈居地下。
  • 《史丹利的寓言:超豪華版》跳票 更多路線全新結局
    2018年TGA上,冒險解密遊戲《史丹利的寓言:超豪華版》公布,今日(8月18日)開發商Galactic Cafe和Crows Crows將《史丹利的寓言:超豪華版》的發行時間從之前計劃的2020年推遲到2021年。該遊戲將面向PC和主機平臺推出。
  • undertale(傳說之下)遊戲簡述(3)
    因為我其實不怎麼上這個公眾號hhhh)上回說到屠殺線,這個遊戲屠殺線我個人覺得是相當有趣的。屠殺線達成方式非常簡單——玩家控制角色Frisk一路砍砍殺殺,把所有怪物都殺死即可。這裡有一個小彩蛋,玩家會需要起名字,雖然玩家控制的主角人物本身是有名字的。
  • undertale音樂的那些事
    也是魚姐戰鬥的調《Ghost Fight 》《spider dance》《dummy》最有名的幾首相似歌曲 特別是dummy和ghost fight 幾乎一樣《his theme》《undertale》《Memory 》前奏很像 真的《power of /NEO/》《better Again the ture hero》我說過很多遍了 前奏就是換了個樂器
  • Undertale(傳說之下): 保持決心,堅定信念!
    Undertale(傳說之下): 保持決心,堅定信念! 通關一款遊戲,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方式技巧;走通一條人生道路,需要面臨的抉擇也是多種。正因為如此,對於每一個人生玩家而言,保持決心,堅定信念則是人生行駛道路上的真諦所在。
  • Undertale 最後的謎題
    這三位追隨者與下文中會提及的死小鬼(?)(Goner Kid),以及(玩家社群普遍認為的)Gaster的形象一樣,無法在遊戲中通過常規方式出會,而必須去鼓搗遊戲文件。死小鬼與你的臺詞中有這樣一句:「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a world where everything is exactly the same...
  • UNDERTALE
    (本期為undertale特輯,沒有玩過的同學強烈建議先玩,因為本文包括最詳細的劇透)幾周前就想出個關於這個傳說之下的解析
  • 遊點意思:《史丹利的寓言》只是開胃菜 作者的《新手指南》這部...
    《新手指南(The Beginner's Guide)》來自《史丹利的寓言》的作者Davey Wreden,所以《新手指南》多少有些精神續作的意味,也有著一個始終伴隨著你遊戲娓娓道來的旁白君,也就是Davey自己,不過遊戲所講的東西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傳說之下Undertale
    MDZZUndertale
  • Undertale——重新定義RPG的滿分神作
    《Undertale》做到了。現如今遊戲越發追求極致畫面,卻未發現原來像素遊戲經久不衰,且成為好評如潮的一類遊戲。在RPG遊戲當中,又有這樣一個不走尋常路的RPG《Undertale》成為滿分神作,那麼這樣一個獨立製作的小遊戲,是如何獲得大量好評的呢?答案是劇情+創意+變化。劇情是一個遊戲的重要元素。有的遊戲不需要劇情,有的遊戲卻要靠劇情撐起一片天。
  • Telltale可能正在製作《銀河護衛隊》遊戲
    Telltale早在去年四月就已經宣布要和漫威合作推出漫畫改編遊戲,預計2017年上架。然而從那時起,公司就沒再提及過這款神秘作品,直到最近美國演員公會為提高演員待遇而罷工,公布那些未能籤署協議的公司的作品名單,這款作品才算浮出水面。
  • 好遊推薦:Undertale
    傳說之下(Undertale)是一款角色扮演類劇情遊戲,中文非官方譯名為傳說之下,於2015年9月15日在Steam由Toby
  • Telltale的說書人沒能講完《權力的遊戲》
    也許我們能從Telltale Games由盛到衰的過往中,找到些有價值的東西。傳承冒險遊戲的薪火Telltale Games創建的最初目的,也許只是想將冒險遊戲的傳奇延續下去。 冒險遊戲(AVG)作為電子遊戲中最早的遊戲類型之一,堪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腦遊戲的代表。
  • 《史丹利的寓言》究極哲學問題——我是誰,我該去往何處
    旁白在說,甚至有人對史丹利這樣的生活感到同情,除非這是他自己選擇的。的確,這是史丹利自己選擇的。但他(玩家)真的有選擇餘地嗎?混亂結局:關於終點和存在的思考經過「探險專線」引導的大冒險歷程,連旁白都在思考:到底「終點」存在嗎?他自問自答的結果是,是的,終點存在。因為無論你走到哪裡,你走到的那個地方就是終點。生命的本質決定了,必將有一個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