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電影《姜子牙》
由程騰、李煒執導的動畫電影《姜子牙》將於國慶期間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姜子牙從「迷失自我」到「頓悟自我」的成長過程。在這部動畫電影中,除開姜子牙的形象外,「蘇妲己」的形象也格外吸引人的注意!
在電影的海報宣傳中,蘇妲己形象的宣傳語是「魅惑眾生,傾國也傾城」。黑色的髮髻上挽成「兩隻牛角」一樣的形狀,白皙皮膚,紅色長袍,削尖下巴,櫻桃小嘴,這和《封神演義》中「烏雲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其似海棠醉月,梨花帶雨」的描寫十分接近。
電影中蘇妲己的形象是正面的,甚至讓人感到有些「同情」,她只有在變成「九尾」的時候才會變得那麼猙獰可怖。
這個形象塑造和歷史形象幾乎完全不同,蘇妲己年齡很小的時候,在封神大戰中就淪為了「祭品」,隨後被迫嫁給了紂王。姜子牙後來了解到了蘇妲己的真實身世,對她充滿了同情和理解。
網友們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有網友甚至批評電影「亂改歷史」,有悖於蘇妲己的「歷史形象」。那麼,動畫電影《姜子牙》中對蘇妲己的形象改編,真的是屬於「亂改歷史」嗎?
《姜子牙》電影海報
蘇妲己的「狐妖形象」令人刻骨銘心,要「歸功」於《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在這部明朝的小說中,蘇妲己被作者塑造成「禍國殃民」的狐妖形象。正是因為狐妖作亂,最終才導致了殷商的滅亡。
但是,許仲琳為什麼要把蘇妲己塑造成這樣一個「狐妖形象」呢?其實這也不是許仲琳腦門「突然發熱」而想出來的,他也是受到了史書記載的影響。
《列女傳·卷之七·孽嬖傳》有關於蘇妲己的記載:「妲己配紂,惑亂是修,紂既無道,又重相謬,指笑炮炙,諫士刳囚,遂敗牧野,反商為周。」又說「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
這就是說,妲己是被「賞配」給紂王的,她用自己的美貌迷惑了紂王,於是紂王對她寵愛有加。凡是妲己所「讚譽」的人,紂王就因此而厚遇他們或重用他們;凡是妲己所「憎恨」的人,紂王就因此而貶謫甚至誅殺他們。
《列女傳》的作者是劉向,他是西漢的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目錄學家,著名的史書《戰國策》就是他所輯錄。按理說,劉向所記錄的人物和歷史,不會有太大的誇張。但奇怪的是他的筆下,蘇妲己也仍然是一個「魅惑」形象。
再往前述,成書於戰國時期的《荀子》曾有這樣的記載:「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意思是紂王被妲己、飛廉蒙蔽,不知道(任用)微子啟,(妲己)用(美色)來迷惑他的心智,禍亂他的行為。
由此可見,在戰國時期,蘇妲己已經是一個「禍水形象」。難怪後世的劉向、許仲琳等人要把蘇妲己塑造成「狐妖形象」,這和《荀子》書裡記載的「禍水形象」密切相關。這意味著,許仲琳在《封神演義》裡麵塑造的「狐妖形象」,以及《荀子》書中所記載的「禍水形象」,實際上也都是蘇妲己「歷史形象」的一部分。
電影中的「蘇妲己」形象
我們把蘇妲己的「歷史形象」分為三個類別:神話形象,文學形象和現實形象。如果說,「狐妖形象」是蘇妲己的「歷史神話形象」,「禍水形象」是蘇妲己的「歷史文學形象」,那麼,電影《姜子牙》中所塑造的蘇妲己則屬於「歷史現實形象」。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紂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紂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這是說,紂王攻打「有蘇」部落,「有蘇」部落戰敗,有蘇人就將蘇妲己送給了紂王。由於蘇妲己長相傾國傾城,因此紂王非常寵愛,凡是蘇妲己的話,紂王都一一聽從。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蘇妲己並不具有「狐妖」特徵和「禍水」特徵,她只是作為戰敗方的一個「貢品」被貢獻給紂王。當然,紂王對這個「貢品」還算喜愛,甚至到了有點「痴迷」的地步。
比《史記》更早的是《國語》。成書於春秋時代的《國語》也有關於蘇妲己的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從內容上來看,和《史記》記載內容基本相同。但是《國語》成書時間比《史記》更早,因此,司馬遷在寫紂王和蘇妲己時,極有可能是參照了《國語》裡面的記載。
這也就是說,《國語》是目前來講關於蘇妲己的最早記錄。在這個記錄裡面,蘇妲己是被迫嫁給紂王的;而且那個時候紂王也不叫「紂王」,而是被稱為「辛」,也就是「帝辛」,商朝末代君主,他是在殷商滅亡之後才被後人稱為「紂王」的,意為「暴虐之君」。從「帝辛」到「紂王」,你可以看到周文王及其後世的「抹黑能力」有多強了!
紂王尚且如此「被抹黑」,作為婦人的蘇妲己又何嘗不是?《國語》和同時期的《左傳》都有相同記載,那就是蘇妲己是「有蘇」戰敗後獻給紂王的。說到底,蘇妲己就是紂王的一個「戰利品」。作為」戰利品」,她能夠得到紂王的寵愛已經是十分不易了,怎麼可能擾亂朝政?
由此可見,電影《姜子牙》裡面通過姜子牙之口來訴說蘇妲己的悲慘命運,這其實只不過是對歷史真實的一種「還原」。在歷史上,雖然確有蘇妲己這個人物,但是她定然不是「狐妖」,甚至也不是「禍水」,她只是一個被暫時寵愛的「戰利品」而已。
作為「戰利品」,其地位註定是「卑微」的,其命運註定是「悲慘」的。歷史上,殷商末代君主帝辛是「自殺身亡」的,而蘇妲己則是被周武王所殺。
「九尾」形象
《姜子牙》中的蘇妲己形象乃是「三象合一」
所謂「三象合一」,就是將「歷史神話形象」「歷史文學形象」和「歷史現實形象」三者而為一體,這樣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才是立體的,真實的。
在動漫巨製《姜子牙》中,妲己形象其實是蘇妲己、九尾、小九三個形象的統一體。其中,「蘇妲己」代表著「歷史文學形象」,「九尾」代表著「歷史神話形象」,「小九」代表著「歷史現實形象」。
作為「歷史文學形象」的蘇妲己,她是一個傾國傾城的紅顏禍水形象;作為「歷史神話形象」,她是一個魅惑紂王的淫亂狐妖形象;作為「歷史現實形象」,她是一個命運悲慘的貴族女子形象。
電影中「蘇妲己」年紀尚幼年就被迫嫁予紂王,成為了封神大戰的祭品;而「九尾」雖則驚豔動人,但卻也是蛇蠍心腸,它基本上就是「惡」的象徵;「小九」則是電影《姜子牙》創新杜撰的人物,她的身世命運和蘇妲己極為相似,但是卻有著比蘇妲己更真實的內心情感。
許多網友都指出,「小九」是「另一個蘇妲己」,一個「內心的蘇妲己」。導演程騰、李煒認識到,
蘇妲己本身的「神話形象」和「文學形象」都過於「符號化」,但是並不真實,只有「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感情」才能打動觀眾和讀者。《哪吒之魔童問世》就是給觀眾們塑造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哪吒形象,最終才被廣大觀眾所接受。
為了打動觀眾和讀者,導演程騰、李煒重新設計了一個「小九」形象,同時賦予了她更多的鏡頭表現,其目的就是為了挖掘其真實的人物內心,展現其真實的命運遭際,以便最終贏得觀眾們在情感上的共鳴!
總之,蘇妲己、九尾、小九三者之間,彼此關聯映射,絕非是孤立單調的形象。
「小九」是蘇妲己的「另一方面」
除開在人物設計上有頗多看點之外,動漫電影《姜子牙》在畫面的打造上也是極為精緻,其視覺效果極為震撼。有網友認為,《姜子牙》極有可能突破《哪吒之魔童問世》的票房,是否能真的給人如此驚喜,咱們拭目以待!
《姜子牙》的畫面極為震撼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