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陽高照。走進織金縣金鳳街道化垮社區,蜿蜒崎嶇的山路旁一片片整齊列隊的辣椒、花菜映入眼帘,這是退役軍人楊發亮眼中最美的風景。2005年,在軍營錘鍊了5年的楊發亮退伍回鄉,回到化垮社區帶領村民致富。目前,社區共種植蔬菜1380畝,累計發給群眾務工費30餘萬元,利潤分紅達24萬元。
在織金,像楊發亮這樣退伍不褪色、脫下戎裝換農裝,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兵支書」不在少數。
近年來,織金縣立足「選、育、用」等關鍵環節,著力推進從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工作。目前,全縣共有591名退役軍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納入村級後備幹部退役軍人就有642名。
選好「兵支書」,源頭把關重儲備
「『兵支書』在服役期間形成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正是打贏脫貧攻堅硬戰所需要的。選好『兵支書』,意義重大。」織金縣委組織部分管黨建工作領導如是說。
為紮實做好從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工作,織金縣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在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選拔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工作的通知》,大力提倡在優秀退役軍人中大力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充分發揮優秀退役軍人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首先,摸清「家底」,做到有的放矢。對全縣578個村(社區)現任「兩委」班子進行全面摸底排查,摸清現任「兩委」班子中退役軍人情況和全縣有意願擔任村幹部的退役軍人情況。通過走訪了解、座談交流,精準鎖定862名有意願參與村(社區)「兩委」工作的退役軍人,經鄉鎮黨委研究,確定642名優秀年輕退役軍人進入「退役軍人」類後備幹部庫,實現了全縣578個村(社區)均有1名以上退役軍人後備幹部。
其次,明確程序,及時選優配強。對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推薦擬進入村「兩委」班子的退役軍人,由縣委組織部組織縣紀委縣監委、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法院、縣民政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等17家縣直部門進行「背景」審查,並召開縣級聯審會議,經縣級聯審同意任職的,在組織考察的基礎上,及時選配到村(社區)「兩委」班子。目前,針對全縣還有71個村(社區)「兩委」班子中無退役軍人,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已研究提出76名(含備選5名)人選,目前正在縣級聯審中。
育好「兵支書」,增強本領提素質
「通過參加這麼專業的培訓,自身黨性得到進一步錘鍊,業務能力也有了新的提升,為今後工作打下紮實基礎,作為一名軍人,小屯腳村就是我的新戰場,今後我將全身心投入到村裡面各項工作中,為家鄉發展貢獻軍人力量。」雞場鄉小屯腳村黨支部書記周明江參加全縣優秀退役軍人村幹部專題培訓後深有感觸。
今年11月,織金縣委組織部在畢節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舉辦「全縣優秀退役軍人村幹部專題培訓班」。培訓班以集中授課、情境教學、專題討論、再現軍營拓展訓練等形式開展,從全縣挑選了50名優秀退役軍人村幹部參加了培訓。
為切實提升退役軍人帶領基層組織發展的能力,織金縣通過跟崗鍛鍊、結對幫扶、實戰訓練等方式,將基層組織作為退役軍人能力提升的「練兵場」。
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培養機制,明確聯繫村領導、包村幹部、村「兩委」幹部「一對一」對退役軍人後備幹部進行結對幫扶培養,帶著退役軍人後備幹部參與村級事務管理、脫貧攻堅、環境衛生整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在平時工作中言傳身教,常態化談心談話,指出存在問題和不足,幫助退役軍人後備幹部成長。目前,全縣642名退役軍人後備幹部分別由126名村第一書記和516名村黨組織書記「一對一」結對幫扶。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退役軍人後備幹部到鄉鎮(街道)跟班培養,或擔任村(社區)支書助理(或主任助理)、村民小組長、網格員等進行實踐鍛鍊,讓他們在實踐中鍛鍊成長。目前,全縣642名退役軍人後備幹部中,在鄉鎮(街道)跟班培養2人,在村(社區)「兩委」跟崗鍛鍊259人,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178人,通過其他方式培養的203人。
用好「兵支書」,帶領群眾奔小康
近段時間,走進龍場鎮陽光村壩區,每天旋耕機都在「轟隆隆」響個不停,正在旋耕機上操作的駕駛員正是陽光村的黨支部書記陳南宇,1992年退伍後,他被分配到貴陽鐵道部門工作,後又進入貴州燃氣集團工作。同時,他還組建了一個燃氣管道安裝工程隊,吸納30多人就業,工作也走上了正軌,收入可觀。2016年村支「兩委」換屆選舉,當時鎮領導找到他,希望他回到家鄉為村民做點實事,身為黨員的他毅然決定轉出工程隊,回陽光村擔任支書。
他帶領村支「兩委」不分白天黑夜做群眾工作,最終動員群眾入股1000餘畝土地到村集體合作社,帶領群眾種植蔬菜。為了節約村集體合作社的開支,他學起了旋耕機,用他的話說:「請師傅一天要200多元的工錢,我就決心把它學會,這個可划算得多」。
在織金縣還有著一大批像陳南宇一樣的兵支書們,他們充分發揮軍人本色,吃苦耐勞、兢兢業業、不計得失,用心用情用力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為切實用好這支隊伍,織金縣堅持嚴管厚愛結合,建立村幹部報酬穩步增長機制,嚴格落實體檢、談心談話等制度,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其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同時,建立健全村級後備幹部「能進能出」機制,制定出臺《織金縣加強村級後備幹部管理實施辦法》,按照從嚴管理、動態調整的要求,對有違法違紀行為、不接受組織安排的工作、交辦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差、作風不好、群眾反映強烈的退役軍人後備幹部及時調整,把其他優秀退役軍人補充進來,確保退役軍人後備幹部隊伍質量。
李 璐
編輯 陳玉萍
編審 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