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整版宣傳平壩「兵支書」:平壩創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

2020-12-24 天眼新聞

 2020年09月15日貴州日報16版:特別報導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平壩區創立全國首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以「兵支書之家」為載體,採取選、育、塑、儲等一系列措施,重點在農村復退軍人中選拔使用「兵支書」「兵主任」「兵委員」。全區上百名「兵支書」,在走村串戶中問民情、在田間地頭謀出路,在石頭縫裡覓產業……打造成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脫貧致富引路人和涉軍矛盾調解人的重要「孵化中心」,走出了一條以「兵支書」為引領的同步小康新路,成為平壩破解農村基層黨組織「人難選、選人難」的生動實踐。

緣起 尋找鄉村治理的引路人

 

平壩區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著力在全區選拔一批村幹部、黨員、鄉土人才等能人隊伍,當好鄉村治理的引路人。

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平元村黨總支書記肖正強在平元村蔬菜種植基地給村民講解茄子管護

 

2016年,當平壩區白雲鎮黨委到平元村開展民意調查,物色村黨支部書記人選時,在部隊裡淬鍊成才,曾先後榮獲多次嘉獎的退役軍人肖正強被村民們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

 

上任後,肖正強借鑑部隊的管理辦法,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條例,帶頭遵守執行。實行村委幹部每周一和周五必須召開兩次例會,在會上大家共同學習,並就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對症下藥。制定了幹部評價表,發放到每一位村民的家中,邀請群眾每一季度為村委幹部打分,綜合評定後,對幹部進行獎懲。這樣一來,村幹部工作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起來,與群眾的距離也在無形中拉近了。

 

肖正強還多次組織召開院壩會、群眾會、村民代表大會,徵求大家的意見、傾聽大家的心聲,共同制定村規民約。在村規民約的約束下,從前好賭、亂辦酒席的歪風得到了極大的遏制,村民們互相監督、互相勸說,共同為平元村的風清氣正而努力。

 

在區、鎮政府的支持下,平元村採用「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成立了平元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對政策的了解,肖正強帶領村幹部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扶貧資金70萬元支持,大力發展果蔬產業,帶動雲龍組80餘戶村民致富。在該村的帶動下,周邊8個村寨跟著發展果蔬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3400餘畝,年經濟收入可達4000多萬元。

 

自2016年被推選為平元村黨總支書記以來,肖正強帶領村民苦幹實幹,一個曾經的「垃圾村」「賭博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先進村,而肖正強本人也成了村民心中最靠得住的「兵支書」。

 

 發展 率先選拔一批「兵支書」

 

退役軍人作風硬朗、紀律嚴明、意志堅定,具有奉獻精神和開拓精神,是打好脫貧攻堅硬仗的人才隊伍。

安順市平壩區成立「兵支書」脫貧攻堅突擊隊

 

針對平壩區現有復退軍人5000多人,平壩區委對此高度重視,2017年,平壩區瞄準安順市建立覆蓋全市所有鎮村講習所這一機遇,整合軍地人力、物力、場地等資源,建成全國首個新時代軍地實踐中心,推動講習活動與軍民融合、脫貧攻堅、基層組織建設等在實踐中形成聚合效應,發揮了「武裝官兵、引領群眾、搭建橋梁、促進融合」的強大作用,形成軍地黨組織共建特色品牌。

 

為進一步破解農村基層幹部「人難選、選人難」問題,發揮退役軍人的作用,2018年,平壩區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兵支書」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聚焦復退軍人政治過硬、作風硬朗、紀律嚴明的特點,率先在全區實施了選拔優秀復退軍人擔任村支書、村主任和村「兩委」委員,充實基層一線幹部隊伍的新機制,大力推進「兵支書」隊伍建設工作。

 

隨即,一批優秀退役軍人成為「兵支書」「兵主任」「兵委員」「兵經理」,積極開展村莊治理、發展產業,成為平壩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和脫貧攻堅的「領頭羊」。如今,全區已有百餘名「兵支書」「兵主任」「兵委員」「兵經理」「兵能手」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形成了「培養一人、帶動一批、示範一片」的良好效果,湧現出肖正強、胡戊勳等許多決戰脫貧攻堅的先進事跡。2019年,肖正強被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授予「貴州省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機制 探索建強隊伍「283體系」

 

在具體實行過程中,平壩區探索出「283體系」,即「兩輪驅動」強化組織保障,「八項行動」建強戰鬥隊伍,「三個一批」激勵幹事創業。

「兵支書」們經常到安順市平壩區軍地實踐中心兵支書之家「充電」學習

平壩區委、各鄉鎮黨委兩級相應成立復退軍人優撫安置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一級抓一級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在白雲鎮平元村打造了兵支書黨建規範化示範點,在白雲鎮林下村打造了「兵支書」產業發展示範點,引領社會廣泛學習。同時,適時邀請區內部隊負責同志參加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會議,相關部門到部隊開展講座20餘場次,解答政策諮詢100多個,為復退軍人回鄉發揮作用築牢思想基礎。

 

為培育能打善攻的「兵支書」,平壩區開展尋找「最美復退軍人」、推選「兵支書」「學歷提升」「技能覆蓋」「制度保障」「自我踐諾」「鴻雁歸巢」「村暉使者」八項行動,從「選、育、用、管」著手,為退役軍人村幹部提供講習宣傳、技能培訓、項目對接、政策扶持、產品代銷等服務,做好扶持創業工作,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為退役軍人村幹部創業提供支持。

 

按照「儲備一批後備兵支書、提高一批兵支書待遇、獎勵一批脫貧攻堅兵支書」,建立退役軍人村幹部保障機制,將進入村「兩委」任職的退役軍人,納入本地村幹部待遇保障體系;建立績效考核獎勵制度,將考核結果與報酬待遇、評優評先等掛鈎……著力建設一支熱愛農業農村工作、奉獻意識強的復退軍人後備幹部隊伍。平壩區還明確,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選樹、挖掘、宣傳、表彰湧現出來的退役軍人村幹部典型,鼓勵退役軍人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優良品質,示範引領廣大退役軍人在脫貧攻堅戰場再作貢獻。

 

經過長期實踐,一批有能力、懂技術、會管理的退役軍人走上村「兩委」班子工作崗位,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攻城拔寨的尖刀。

 

【「兵支書」的故事】

平壩區肖家村胡克貴:紮根群眾心 幹出樣子來

 

「你們家包保的幹部是哪位?他多久來走訪你們一次……」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肖家村,村民肖家坤一家人正圍著火爐享用午飯,村支書胡克貴快步走進家中詢問。

 

「胡支書,一起吃飯吧!」「不打擾了,我還要走幾家人呢!」走出肖家坤家,完成中午緊張的走訪,時間已接近午後1點,胡克貴趕回村裡食堂,扒拉了幾口飯菜,又開始準備下午到鎮上開會的資料。

 

在村裡的幹部眼裡,胡克貴雖然年輕,但他上任村支書以來,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肖家村近年來發展很快,大家都服他,「『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受在部隊的教育影響,這是胡支書恪守的原則,哪怕是餓著肚子,他也不隨便在哪個群眾家吃飯!」

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肖家村黨支部書記胡克貴在肖家村灰鵝養殖基地給鵝餵食。李森 攝

 

時間回到2005年,胡克貴在高中畢業後,應徵入伍。2010年底退伍時,胡克貴恰好遇上村委換屆選舉,在村民的推介下,成為村支兩委一員。在2013年選舉中,28歲的胡克貴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在部隊裡,我們每天唱『團結就是力量』。」胡克貴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對於農村工作,團結亦是如此重要。過去,肖家村兩委幹部一盤散沙,扭不成一股繩,村幹部在家辦公,群眾辦事「人難找,事難辦」。

 

胡克貴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強化班子建設,抓制度建設,公開承諾十大紀律要求和要幹的實事,自動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實行村幹部積分制管理,年底按積分領取報酬。實行村「兩委」集體辦公,明確職責,分工協作,人崗相適。10餘項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大會決定。

 

肖家村是傳統屯堡村寨,擁有數百年的屯堡文化歷史,在2015年,順利申報到「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300萬扶貧資金,雖不是貧困村,但由於房屋擁擠,基礎設施落後,肖家村曾給眾人的印象是「髒、亂、差」。

 

為改變現狀,胡克貴在自己外出華西村、塘約村等考察學習經驗,帶領村班子成員,利用晚上走村串戶及開10餘場院壩會聽取黨員群眾意見500餘條,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方向,規劃集中建房點,為全村126戶住房困難群眾優先解決住房用地;申報產業發展資金,打通環村路,解決村莊進出車輛過多的交通壓力;將村裡保留最完好的屯堡古建築改造為「勵志社」,弘揚肖家村幾百年來的「忠、孝、義」文化;爭取100多萬元資金改造人畜飲水工程;完成240餘盞路通亮化安裝,購置公共分類垃圾箱,並積極號召群眾愛護自家房前屋後衛生環境。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一家人打掃管哪樣用?」「打掃了,一會兒又髒了。」面對部分群眾不願主動參與維護村莊環境,胡克貴主動拿起掃帚挨家挨戶打掃。最終,不少群眾紛紛感動,主動拿起掃帚打掃自家門前衛生。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村莊和居住環境一天比一天好,群眾都看在眼裡。」胡克貴說,「在部隊的日子,對我影響很大,群眾利益無小事,只有把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做好,群眾才能支持你。」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抓手。2017年,胡克貴和村兩委商量後,成立村級合作社——肖家村興農農業綜合發展專業合作社,帶隊赴湖南考察,引進種植食藥用百合,並與採購商籤訂收購協議。目前,已流轉土地600餘畝,集中發展蔬菜和百合種植業,每年帶動村民務工2000餘人次;發展灰鵝養殖,年出欄量1萬餘羽,2019年收入突破15萬元。隨著肖家村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總資產實現從零到200餘萬元的突破……肖家村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紮根群眾心,才能幹出樣子來。下一步,我們還要擬建一個農貿市場,滿足周邊蔬菜市場需求,引進蔬菜收購商入駐,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蔬菜種植,共同脫貧致富。」胡克貴說。

 

 平壩區青山村張慶:退伍不褪色 熱血仍滿腔

 

他從一名徵戰沙場的戰士轉換為帶領一方百姓致富的帶頭人和守護者,他是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青山村黨總支書記張慶。

 

他帶領著鄉村廣大幹部群眾,抓黨建、促生產、壯產業、抗疫情……如今的青山村,產業公路四通八達,嶄新的村民住房鱗次櫛比地排列在道路兩旁。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一直以來,張慶堅持從抓黨建入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積極組織村、組幹部培訓學習,增加黨支部的戰鬥力和活力,提高黨支部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凝聚力和戰鬥力。

 

為借鑑「先進經驗」和「大壩模式」,著力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張慶從強化黨員群眾發展觀念入手,與村「兩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利用白天深入村民小組與群眾座談,晚上組織黨員群眾召開「院壩會」「篝火會」,全面宣傳好黨和國家的政策,廣泛聽取廣大黨員群眾的心聲,共同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採取村社一體合股聯營反租倒包方式共同發展。通過紮實抓好黨員發展工作,切實為該村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

 

過去長期以來,青山村基礎設施薄弱,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尤其是道路不通給廣大群眾生產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張慶深知,要完善好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有效打通農村發展的「任督二脈」。他主動帶著村兩委、駐村幹部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累計完成聯戶路硬化51044平方米,庭院硬化30499平方米,完成率達100%;通組道路硬化26.2公裡,每個村寨相互連通,安裝路燈655盞,實現了太陽路燈安裝全覆蓋,全面完成新老安全飲水11個項目,實現了全村人人有水喝,戶戶有水用,完成高標準農田26.67公裡的建設項目,為該村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青山村鄉村人居環境大幅提升改善。

 

產業發展是扶貧的關鍵,選好產業更是關鍵,傳統農作物的種植,僅能解決農戶溫飽問題。為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在得知青山村的氣候更適宜三七生長以及品質更優的情況下,張慶帶領村「兩委」、村集體合作社負責同志多次對三七種植、市場前景進行調研考察,通過村合作社整合各項資金280.155萬元(各項扶貧資金224.09萬元、自籌資金56.065萬)成功種植三七共計280畝(其中,育苗40畝)。近年來,該村種植的三七因品質好,皂甙含量高達9%而得名。

 

「我作為一名『兵支書』,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退役軍人不會讓黨和國家失望,不會讓百姓失望。黨和人民軍隊培養了我,在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這兩場硬仗面前,我必須要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張慶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金秋時

張恆新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

相關焦點

  • 一片片粉色櫻花花海連著湖,它是貴州平壩櫻花!
    你知道這個貴州平壩櫻花嗎?就是它☟☟☟其實平壩櫻花,是因為一張網友發的照片意外火的,一片片粉色櫻花花海連著湖,評論區都誤會成是「日本櫻花」,但其實它是在中國貴州!3月花期如約而至,一直到4月喲~大家都知道無錫、武漢是賞櫻地,但除了這些大家熟知的,平壩櫻花是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疫情結束後,一定去看櫻花。
  • 貴州作家·微刊|貴州區域詩展之平壩篇
    貴州省作家協會主管 【貴州作家·微刊】以展示貴州作家創作成果、關注文學新人、多視角反映貴州文學生態為己任。每周一、三、五更新  NO·591貴州作家·平壩詩篇編者按:千年風韻,百年新詩。為區域性展示貴州詩人風採及貴州現代詩歌創作成果,貴州作家·微刊開設了「貴州區域詩展」專欄,陸續對全省各縣(市、區)堅持創作的詩人及其現代詩歌作品進行集中展示。
  • 【吃在安順·尋味平壩】 全牛火鍋,平壩餐飲的一張名片!
    【吃在安順·尋味平壩】 全牛火鍋,平壩餐飲的一張名片!在平壩崇惠清真餐館,全牛火鍋有清湯和麻辣兩種。麻辣湯底香不香,關鍵在餈粑辣椒。餈粑辣椒是貴州特有,要用本地菜籽油炒制,火候要恰到好處,隨著不斷加熱炒制,水氣慢慢蒸發,顏色從生紅轉為深色紅、亮,散發著陣陣糯香。
  • 洪松平:高山平壩 | YANSELF嚴選
    作為民族志攝影,全面系統地用影像進行記錄變得困難重重,但任何看似微小的努力,都是有益的嘗試,而攝影師的個體記憶終將成為我們時代的公共記憶的組成部分。目前《高山平壩》已由劉錚主編的發現彩虹攝影書繫結集出版。高山平壩鶴慶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金沙江西岸,總面積2395平方公裡。
  • 【吃在安順·尋味平壩】張應滿鵝肉火鍋:味美清香迎四賓
    鵝肉火鍋的原料是平壩灰鵝,平壩灰鵝為平壩特有優良鵝品種,其鵝肉燉後的營養價值頗為豐富,鵝肉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進入湯中,平壩張應滿鵝肉火鍋源自平壩人民的飲食文化。在長期的生活中,以平壩灰鵝肉為原料開創出了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鵝肉火鍋,極大地滿足食客的飲食需求。 張應滿鵝肉火鍋是傳承了兩代人的老字號鵝肉城。
  • 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時光輝蒞臨平壩法院調研指導工作
    2020年10月13日,貴州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時光輝蒞臨平壩法院調研指導工作,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張本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委書記蘆忠於、區人民政府區長唐友波、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霍剛、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區公安局局長戴勇陪同調研。
  • 【吃在安順·尋味平壩】忘不掉的味道——南橋牛肉粉
    【吃在安順·尋味平壩】忘不掉的味道——南橋牛肉粉 2020-12-23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在平壩的田間地頭留下了腳印——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平壩的田間地頭留下了腳印——貴州省農科院生技所副研究員 鄧祿軍 2020-12-09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銳權和楊鬱雙師帶隊)3月16日-3月18日【櫻花海洋】貴州平壩櫻花、金海雪山3天拍攝教學活動
    春林初盛,櫻花成海,貴州平壩農場的萬畝櫻花,正開的熱烈而燦爛,宛若世外桃源。這裡的櫻花主要以白如雪的早櫻和粉如霞的晚櫻花為主。       早上從廣州南站出發乘坐高鐵前往貴陽北(D2806/08:42-14:08),然後乘車抵達平壩拍攝,住平壩。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託住就業大局 築牢民生之本 2020-12-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壩監獄「四項機制」開展學習型機關建設
    平壩監獄「四項機制」開展學習型機關建設2020年機關建設建設學習型機關,是新時期監獄模範機關創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平壩監獄以建設學習型機關活動為載體,以提高黨員民警的綜合素質,提升執政水平、決策水平,建設為民、務實、高效、清廉的機關為目標,著力激發學習的內動力、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外驅力,按照「長效激勵,常態管理」的要求,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結合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建立工作化的學習制度,健全和完善加強學習的各項機制,促使黨員民警重視學,自覺學,善於學、持續學,使學習成為機關黨員民警的一種經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為
  • 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率隊到平壩調研 「兩大行動」工作
    據平壩區人民政府網消息 4月11日,貴州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率隊到平壩區調研「兩大行動」工作方案,安順市委副書記、安順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剛平,副市長陳應武,平壩區委副書記、區長唐友波及區直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陪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現代農業有奔頭
    「『山藥種植區』牌子就立在我的地邊,不加強管理種出個樣子來,對不住這塊牌子。」 去年,薛國忠山藥收穫20萬斤,利潤達到20萬餘元。「我種的是糯山藥,不愁銷路,去年在地裡的發價一斤2塊5到3塊錢,有賺頭!」老勞模不停新探索 白髮蒼蒼,精神汪汪。臉呈古銅色,有些褪色的對襟上衣敞開著,雙手厚實粗糙。一見薛國忠,頓生敬意。
  • 安順平壩送醫進山村 情暖黨員心
    6月29日,中共平壩區委組織部、平壩三0三醫院聯合在當地的平壩區齊伯鄉關口村開展「關心關愛老黨員,聽老黨員講過去的故事」義診志願活動。當天下午,在三0三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曾炬輝的帶領下,醫院18名志願者攜帶設備來到齊伯鄉關口村。
  • 平壩青莊壩區: 番茄大豐收 農戶笑開顏
    平壩青莊壩區: 番茄大豐收 農戶笑開顏 2020-08-21 11: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你在平壩搖「櫻花雨」的樣子,真醜!
    (圖:貴陽網)但近日卻有網友曝光:平壩櫻花慘遭毒手一歌手在樹下唱歌有遊客卻為了追求「櫻花雨」的拍攝效果」貴安新區旅遊文化產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薛廷豔說。雖然年年發文明倡導,但是每年在貴州仙氣十足的花海裡,總有那麼一些人,非要選擇這麼「野蠻」的賞花方式,他們搖櫻花樹的樣子,一點都不美!
  • 【十三五成就巡禮】平壩區夏雲鎮:產城融合惠民生 結構調整強產業
    十三五期間,夏雲鎮以黨的建設為統攬,以脫貧攻堅為抓手,以新型城鎮化為主線,圍繞把該鎮建設成為「投資興業的寶地、商賈雲集的旺地、現代農業的高地、生態休閒的勝地、適宜人居的福地」的任務目標,展開了新一輪的建設和發展,紮實推進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 蘇州市相城區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啟用
    9月26日,蘇州市相城區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用儀式在蘇州高鐵新城數字融媒產業園正式舉行。不斷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深入構建「大宣傳」格局,就在這一天,相城區邁出了意義重大的嶄新步伐。
  • 「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化雨沁人心
    碧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開展以來,用一個個精彩的「答案」,詮釋著燦爛文明、星光閃耀;展示出碧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絢麗篇章,打造文明實踐「碧江樣本」。文明實踐進村入戶、契合實際、群眾歡迎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有效手段和直接標誌。碧江區力爭一村一特色、一地一品牌,進一步提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水平。
  • 昨夜至今晨,貴州多地出現降雪,遵義習水下最大
    畢節市、六盤水市、遵義市、貴陽市、安順市、黔南州北部、黔東南州西北部、黔西南州北部等市州出現降雪,其中最大積雪深度為習水2.6cm;威寧、赫章、七星關、納雍、大方、黔西、織金、金沙、盤州、水城城區、習水、赤水、仁懷、桐梓、道真、務川、正安、綏陽、播州、息烽、開陽、清鎮、西秀區、平壩、普定、關嶺、鎮寧、紫雲、興義、興仁、普安、晴隆、安龍等33縣域內出現不同程度道路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