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發商越發注重客戶的「圈層」概念了。
所謂圈層就是指「相似的一群人」,而相似內容很多,在房地產領域就是居住在一個小區裡的人要有相似的「生活習慣」,更遠一點,要有相同的價值觀。
舉個例子,同一個小區,有人晚飯後小區散步,穿個睡衣就出來了,也有人即使下樓吃個漢堡也要穿戴整齊,甚至畫個淡妝,這二類人沒有貴賤之分,更不能說素質高低之分,一個生活隨性,一個講究品位。但如果這2個人走碰頭,穿睡衣的會想:吃個飯還化妝;吃飯的會想:衣冠不整就出來見人了,然後默默鄙視一下離開。
有很多人買房要看圈層,但事實上,這個沒必要,因為每一個樓盤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根據自身特性,很多樓盤在銷售中已經不知不覺中自動把客戶完成了分類篩選。
看個案例:青風公園。
感謝關注鄭州樓事八卦。
張A在鄭州東站商務區海匯港上班,買了青風公園。
他說:「住青風公園,上班走東三環,不到15分鐘就到單位,還不堵車」。
客戶買房子的考慮的第一要素一定是離家近或者離單位近,沒買房子之前是沒有家的,所以考慮的第一因素就是離單位近,而鄭州的商務主要集中在東區,所以,距離東區商務區的遠近就成了區域價值的重要衡量因素。
「工作在鄭東新區,生活在濱河新城」已經成為一句口號,而這個口號的基礎就是東區和濱河之間的便利交通。
由於東區和濱河新區中間隔了經開老城區,經開區人口居住密度低,也是東三環南段即使高峰期也不堵車的原因。
當然除了東三環高架,東區和濱河新區的交通可以說是立體的、多元的。
圖:濱河的多元交通圖
鄭東新區上班,圖上班方便,是青風公園客戶的第1個特徵。【2】
【3】
李C每天都要咕咚並發朋友圈,這個習慣堅持5年了,也從以前的230斤大胖子變成了現在150斤,李C買青風看中的是它的綠化。青風公園二期佔地109畝(這個很關鍵,地塊規模保證了運動的半徑範圍),容積率1.99(項目容積率一定程度保證了綠化面積的大小),所以在這2個指標之下,就有了綠化率高達46%的青風。關於青風的綠化,可以看二點:1、看樓間距。青風二期由於1.99的容積率,使得樓間距最大達到97米,足夠大的樓間距,保證了綠地的面積。3、中央景觀區看面積。青風公園二期僅中央景觀區面積就高達4500㎡。同時,青風公園先建公園再做建築,根據小區地勢做了5重的坡地景觀,針對小區整體的「健康」概念,還配備了霧森系統,增加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降低園區內的溫度並增加溼度。從這2個指標來看,真正實現了案名中「公園」的概念。【4】
趙D也是青風的業主,而且買了2套,一套給老人住,整體採光率高也是青風公園的特徵之一。看高層產品的採光情況要看它的單元數和兩側與其他高層的距離。青風二期的高層全部是獨單元,且兩側無同類高層,一邊是城市道路,一邊是洋房和中央景觀區,這就基本上保證了項目的洋房產品100%的全天候採光,高層住戶70%全天候採光,另外30%準全天候採光(根據經驗33層高層,獨單元設計的話,15層以下減少中午少2小時採光,如果是雙單元設計中午會減少4小時採光)。【5】
劉E屬於「德國」化人群,和大部分中國人喜歡低劣式重複性消費不同,劉E注重品質型消費。中國人喜歡花100元買個便宜的菜刀,一年用壞了再換一把,10年花1000元用掉10把刀,而德國人願意花1000元買一把菜刀用10年。中國人對於一個東西能用多久,用得舒服不舒服他不關心,他只關心「這一次好便宜」,拼多多的強勢崛起證明了這一點。在國內,劉E類的客戶群體也不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讓劉E選擇了青風公園。【6】
孫F買房子先不看其他的,先看戶型,只有戶型過關了才看其他,因為他知道,他住房子主要和戶型打交道。戶型的好壞決定者不是設計師,而是地塊規模、形狀以及容積率,因為這3點青風公園都不錯,所以孫F來了2次青風公園就下定了。【7】
周G是海馬的老業主,很多年前在第一期買了高鐵站的海馬公園一期的高層產品,如今,已經住了很多年了,年齡也快半百了,考慮到養老問題,周G入手了青風公園的一套大面積洋房。周G說,對於樓盤,它品質的好壞30%取決於它交房時候的樣子,而70%取決於它後期不斷的完善和維護。越是這樣,這個樓盤的價值越高,企業的品牌美譽度也越強。海馬公園自從交房後,每年都會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和業主需求進行修整完善,最終達到最佳居住環境。結語:
從張A、王B、李C、趙D、劉E、孫F、周G七個業主的情況來看,其實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這個城市的核心階層——中產階級,而置業目的也是純改善置業,因為濱河國際新城就是鄭州的一個純粹的中產階級改善的片區。事實上,決定一個樓盤客戶最大特徵的是他樓盤的特性,特決定一個樓盤特性的最大特徵是它所在區域的特性,就是不同的車型隱隱約約對應著不同特性的人群一樣。所以,喜歡哪個樓盤就買哪個樓盤,樓盤自身已經替你圈定了你的圈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