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角色,或者因為編劇的劇情設計,而讓一個演員去承受不該有的非議和謾罵,這究竟是什麼極端價值觀的選擇?自詡正義?自詡道德?
最近,如果說哪部電視劇最火,那非《三十而已》莫屬,隔三差五的上熱搜,讓吃瓜群眾都有點應接不暇。今天勸顧佳離婚,明天心疼王漫妮辭職,後天又為鍾曉芹操碎了心。
這三個城市闖蕩且獨立打拼的女性,在世人眼中三十歲的尷尬年齡,不得不兼顧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正因為這樣才能讓很多人從某些方面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
不過,電視劇中,三個女性生活中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渣男危機,讓諸多吃瓜群眾或多或少的產生了恐婚的心理壓力,不禁要問,難道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
的確,現實中頻頻爆出的家暴行為已經夠殘酷了,再加上前段時間的刑事案件,然後現在電視劇裡頭再來點出軌啥的劇情,那就更把婚姻推倒了一個極端,讓人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伴侶和生活。
不過,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電視劇,而是電視劇之外的吃瓜群眾。
隨著《三十而已》劇情發展到現在,估計,最慘的恐怕已經不是那三個渣男了,而是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沒錯,就是上升到了演員本人,從深挖角色林有有的背景到開始集體譴責演員張月的演技和長相,此時此刻,張月的微博徹底淪陷了!
有人說她演戲模仿白百何,有人罵她醜人多作怪,如果,最開始只是針對角色而評判,那麼,後期針對個人的人生攻擊就太可怕了。從角色林有有到演員張月,甚至開始揪出張月家人來說事,觀眾不理智的行為越來越激烈。
在我看來,吃瓜不理智是非常可怕的行為,而且愚蠢至極!一個94年的小姑娘,去承受網友無端指責,如果只是針對角色本身,那情有可原,可針對演員本人,那就是可恥行為。
張月剛開始還會和網友互動,甚至也曾調侃的討伐林有有,可隨著電視劇情的發展,林有有的綠茶行為越來越過火,張月本人自然就成了攻擊對象,不得已,她只能將微博設置評論權限。我覺得,張月已經夠克制了,這要是放到其他人身上,早就去看心理醫生了,畢竟,才二十多歲就被無數網友討伐,多可怕的群體攻擊事件。
還記得《我的前半生》裡的凌玲不?雖然,相比較林有有來說,明顯是成熟穩重且懂得分寸的,自己獨立且勤勞能幹,最主要的是,她不作!
不過,卻還是沒有抵擋住網友的惡意攻擊,從角色到演員,也是被噴得體無完膚!謾罵的甚至開始翻演員的舊帳,弄得也是被迫關閉微博評論!
我就納悶了,我們不是應該去譴責或是反思電視劇角色的所作所為嗎?為什麼非要上升到演員本人呢?演戲只是一份工作,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說明演的好或是編的好,而不是將角色代入到演員身上,從而用謾罵滿足自己的快感,這是非常不理智且缺乏素質的行為!
集體無意識永遠都是一種可怕的行為,其實,這很大程度關係到國民整體的素質。聰明的人看熱鬧的同時也會理智的透過現象分析本質,愚蠢的人總是會一廂情願地用自己所謂的道德標尺隨意評判他人,這就是造成吃瓜群眾整體素質越來越下降的主要原因。
林有有只是一個角色,我們最應該考慮或是反思的,是電視劇和現實中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而不是上升到演員本人,這才是看電視劇的正確選擇!
之前,對於《三十而已》電視劇裡的三個渣男,我也站在觀眾的角度發表過評論,但我只針對劇情,因為,來源於生活的劇情,總歸是要將思考反饋到生活中,然後,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有所思有所悟。
回到林有有身上,觀眾對她行為的指責,恰恰說明我們現實生活中對於自己婚姻的看重,可從林有有上升到演員,也恰恰說明我們處理問題時的表面化和非理性,以及面對問題時暴露出的素質短板。
吃瓜可以,但千萬別把自己當作正義「審判者」去隨波逐流,那樣只能讓集體無意識的狂歡走向更加不明確的極端。這句話是說給電視劇吃瓜群眾的,同時也是說給那些日漸扭曲的飯圈文化的,整天為了連你是誰都不知道的人哭天喊地撕逼開戰,不覺得可笑嗎?喜歡可以,但也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理智去看待才是正確選擇。
你是你,他是他,回歸理性,也回歸自己的生活,切莫把虛幻和現實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