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再也遇不見王瀝川了。
《遇見王瀝川》劇照,高以翔、焦俊豔主演。
冰冷的新聞導語背後,這個年僅35歲、留著小鬍子的型男,仿佛還在一周前發博——慈善晚宴上,笑容燦爛地舉起酒杯。
誰都沒想到,這個愛籃球,愛運動,吃爆米花都不要糖漿的男人,就這樣離開了,沒有再等到他下班。
明明那天,粉絲還在寧波目送著他上車去工作,他還笑著說了再見。八月份受林書豪邀請打全明星比賽時,還一臉驕傲地贏了球: 2天後,高以翔本來要當伴郎。那是他最好的朋友毛加恩,他工作再忙,也不會缺席兄弟的婚禮。可如今...如果是他本人長期不注重健康,疏於保養,生病也不去就醫,積勞成疾,那麼滿屏的「別再熬夜」、「急救措施」還顯得有點說服力。可是,「錄製綜藝時昏厥」、「搶救無效」、「心源性猝死」?明明,他是個正當盛年、身材管理好,經常運動且沒聽說有什麼病史的男藝人啊?《追我吧》還是《追命吧》?!
凌晨1時45分,浙江衛視還在錄製《追我吧》這檔節目。連續17個小時錄製節目後,高以翔在跑步途中心臟驟停。據現場的觀眾反映,失去意識前他留下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句話:「我不行了」。然後就倒在了地上,沒有起來。
這時候,是11月27日凌晨是2點17分,網友發微博爆料:
隨後更多現場信息被披露,總結一下,現場有觀眾目擊搶救10分鐘,途中心臟停跳3分鐘,15分鐘內,無專業醫生到場,無專業設備搶救。
然而,最近的三甲醫院只有三公裡不到。
這樣高危的節目,居然沒有專業救護設備在一旁等著,居然要現場醫護人員做心肺復甦十分鐘,別的不說,AED除顫機不配一個嗎?心源性猝死搶救最關鍵的就是前4分鐘啊!而且,攝像以為是小插曲,還在旁邊站著拍攝,是正在錄製的黃景瑜等明星先反應過來,跑了過去並且呼救。
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3小時後,還是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追我吧》這個節目本身就是靠著「極限」來博人眼球,花了1個億把炫酷亮光的大型裝置落地在寧波CBD中心。為了「酷炫、刺激、挑戰」,只能晚上錄。
整個節目的套路是讓體能比較好的「素人」去追那些嘉賓明星。
但問題是,「素人」是健美冠軍、專業運動員、格鬥冠軍,包括鄒市明、李小鵬在內,其實在體能上真的一點也不「素」。
(如此專業、健美的「素人」,跑完了全程也是範丞丞扶著他喘著氣的)
強度上來說,這節目並不是簡單的「追我吧」,可以改名叫「追命吧」。不是在平地上跑步,有各種體能極限任務,觀眾光看都會跟著有缺氧感。挑戰時間有限,在各個環節之間都沒有恢復體力的機會,只能不斷跑過去。這種高強度的環節完成後,最後一關居然是徒手爬70米高的大樓。
然後再從頂層一路滑回地面,想想看,深夜裡吊在兩幢大樓之間滑行。
雖然標了「危險動作請勿模仿」但還是看得人心驚膽戰。
這種高強度的「遊戲」,看著就很累。說實話,觀眾視角確實覺得,挺危險挺刺激的。節目組對讓明星冒險是什麼態度呢?
第二期,前奧運冠軍鄒市明整個人被埋進了海洋球池子裡,一開始還能露出頭和手,大聲呼救說「腿沒知覺了」,
後來直接整個人消失了。
演播室的嘉賓都很焦急,陳偉霆呼籲要不要找工作人員去看一下,才有工作人員進去把鄒市明撈出來。
簡單恢復之後,鄒市明一瘸一拐還是往賽道終點走,
這時候主持人華少沒有勸鄒市明檢查、恢復,而是忙著上價值,誇他特別棒,堅持到底之類的,全然不提剛才的危險到底是怎麼回事,看得人太生氣了。
這和觀眾對節目的爆料是吻合的,微博上有粉絲髮說,第二期除了鄒市明,還有同為奧運冠軍體力應該很好的李小鵬,但一樣受不了節目的強度。
就這樣的強度,把這個節目放在凌晨1點半錄製,讓這些明星凌晨長跑、過障礙、跑梯、速降——浙江衛視真太厲害了。猝死,被世界衛生組織的這樣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為猝死。「心源性猝死」並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的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表現為突然喪失意識,突然倒地,呼之不應,進而在 1 個小時內死亡。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搏驟停,每天約1500人死於心搏驟停,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個人死於心搏驟停。2017年的數據,其中43%是18-39歲的年輕人。
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多出現在運動過程中,最常見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其次是冠狀動脈起源異常。其他疾病包括擴張型心肌病、預激症候群、特發性進展性心臟傳導障礙、長QT症候群及短QT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一種遺傳性心律失常症候群)。
還有一些藥物會影響心臟的傳導功能,也會增加年輕人心源性猝死的風險。
更通俗來說,就是,心源性猝死主要發生在明確冠心病、心衰、心肌病或一些遺傳性心臟病人群中,但也有一部分猝死的人生前從未有過任何不適症狀。
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長期熬夜、劇烈運動人群(比如運動員、馬拉松選手)都是潛在的高猝死人群。
所以。參加劇烈的競技或者馬拉松運動之前,均應該對身體做一個全面檢查。
是的,年輕健康,並不意味著進行劇烈運動就安全。要知道,大約一半心源性猝死者之前沒有發現心臟疾病。如果必須參加劇烈運動,可以通過下面3類篩查提前發現隱患。要是有異常,務必諮詢醫生是否可以運動,以及有沒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A)個人病史:
1. 運動中出現胸痛或胸部不適;
2. 沒有其他原因解釋的暈厥或接近暈厥;
3. 運動中過度的呼吸困難或疲勞;
4. 曾發現心臟雜音;
5. 血壓升高。
(B)家族史
1. 有親屬在50歲前因心臟疾病突然去世;
2. 近親在50歲前因心臟疾病出現殘障;
3. 親屬存在以下心臟疾病:肥厚型或擴張型心肌病、長QT症候群或其他離子通道病、馬凡症候群、嚴重心律失常。
(C)體格檢查
1. 聽診是否存在心臟雜音;
2. 聽診是否存在提示主動脈縮窄的股動脈音;
3. 觀察是否存在馬凡症候群的表現;
4. 測量坐位肱動脈血壓。
還有一點很重要。對於既往健康的人,如果運動中出現胸口疼痛不適,或者與運動強度不匹配的心悸、呼吸困難、疲勞、視物模糊、頭暈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停下來休息,不能緩解的話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硬撐。
(然而,連續錄製節目17小時的高以翔,在節目方「約定俗成」的工作要求下,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這是最難救也是最好救的疾病。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猝死的預兆:很多患者在發病前數天、數周甚至是數月都有前驅症狀,如心絞痛、氣促、疲乏、心悸等非特異性症狀。(高以翔好友說過,錄節目之前他也有的感冒乏力)
那麼,我們如何預防猝死?如果有熬夜、大量運動等行為,請隨身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
阿司匹林主要是預防和治療,對已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和極可能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最適合用。對於急性心梗,阿司匹林起效比較慢,至少幾個小時。
速效救心丸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急救藥,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有20多年了,具有預防、治療和急救三重功效。
硝酸甘油片是冠心病人常備的一種藥,它能迅速緩解心絞痛,能急救。若含服3次後病情不能緩解,不可繼續含服硝酸甘油片,需及時呼叫120。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含服硝酸甘油,存在低血壓、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就不適合服用。
之後我們說一下搶救。
一個人心臟驟停後的4分鐘內,我們通常將它稱為救命的「黃金 4 分鐘」。如果在這4分鐘內對他進行心肺復甦(CPR),那麼他被救回來的概率就非常大。
一旦超過 4 分鐘,腦細胞將會出現不可逆損害。如果超過 10 分鐘,就算經過搶救心跳恢復了,也很大可能是腦死亡,即成為植物人。
所以,在這4分鐘內進心肺復甦,非常重要。這是一項可以挽救生命的急救技能。
AED(全名:自動體外除顫器)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自動電擊器、自動除顫器、心臟除顫器及傻瓜電擊器等,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據統計:80%的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目前,我國院外心肺復甦的成功率不足4.5%,而發達國家可達47.5%。導致這一差距的原因,首先是我們公眾的心肺復甦知識普及率低。目前,我國心肺復甦技術普及率僅在1%左右,大部分人要麼只是有所耳聞,知之甚少;要麼不知道如何學、去哪學,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掌握了心肺復甦的知識的人,技能也不過關,不能規範操作。所以心肺復甦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項急救知識。(規範教學)
急救醫生教你心肺復甦術
最後想說的話:
我已經好多年沒看電視了,更沒時間看綜藝節目。但高以翔猝死的新聞還是讓我震驚,看起來多麼好的的一個人,說沒就沒了……以折磨藝人身體取悅觀眾的節目,其實是為了掩蓋內容的蒼白無聊,他們追求的收視率是以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這種節目,不看也罷。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因為我們的背後,都有深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部分資料來自網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