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心 心機小爺爺 圖/戴毅龍
今天我要好好介紹一個地方,
是小爺爺我第一次出境遊到達的目的地。
沒錯,就是香港。
香港雖然沒以前那麼「香」,似乎也已經沒有那麼吸引人了,
但其實這裡依然是:
最。熟。悉。的。陌。生。地。
不說別的,以上環為代表的香港西區,雖與中環僅數街之隔,幾代人經營的老字號與最新潮的創意小店總能安靜平和地比鄰而居。所以香港上環逛一逛,香港的歷史、文華、購物你就全了解了。
這是香港開埠第一條正式街道,由中環開始,下接皇后大道西。
這裡既有「中山徑」這樣的古蹟,也是港產片最愛的外景拍攝地。
追古鑠今中,杏燕樓裡正和友人吃飯的孫中山先生,與拍攝《全職殺手》打鬥畫面的劉德華,在同一空間一起告訴我們荷里活道的特色。
在荷里活道散步,街上有一股貫穿中西文化的港味。城市文化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打造,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中西結合的生活文化。
荷里活道上還有石牆和老榕樹,也是拜這些美麗的榕樹所賜,當年英國人來到時看到漂亮的榕樹,就以為是Hollywood Tree,就把街叫作Hollywood Road,從而衍生出一場美麗的誤會。
永利街是一條非常短的小街,短到只有九幢老唐樓。
但安靜而隱蔽的永利街,卻是上環所有街巷中最紅火的一條,擁有最多的新聞故事,也盡得香港人的歡心。
如今永利街保留了《歲月神偷》中的電影場景,街上有一家80 年歷史的印刷廠,風貌依舊,內有一套鉛字凸字印刷機。
走到永利街7-9號,那裡有一青年宿舍,但不是普通的旅館,而是支持18至24歲有家庭問題的青年住宿。
從樓梯街上望過去就是醫學博物館,為英國愛德華式建築,往下直走就是香港最古老的廟宇文武廟。
要在永利街上找個地方吃個簡餐,城皇街有家Common Ground咖啡店,斜斜的挨在樓梯邊。辦館LOFO位於永利街側的儒林石地鋪,其實病不是真正傳統意義的辦館,實際上是一家由三位年青人創辦的咖啡店及生活雜貨店。
在永利街口和城皇街上還有一家小書店,叫遊誤工房,出售香港文化、建築及設計等書籍,家具都是復古風格的。
磅巷對旅遊香港來說繞富意思,短短的小巷包含了老上環的縮影:十八世紀開埠的歷史、上環半山風情的石牆樹、老鋪和hip n chic新鋪、小酒吧和畫廊,還有悠閒坐門口的Cafe。
MANA靠在太安臺上,賣的是新派素食和豆製品調配的Vegan(不傷害動物的生活方式,吃素而不吃蛋奶及蜜糖等)咖啡。
太平山街上也有很多有趣的小鋪,例如兩幢分別刷了深藍色及蘋果綠的小唐樓,樓高三、四層,藍的那座地鋪是In Between,出售黑膠唱片及新穎設計首飾。
磅巷門牌6號還有一家非常有趣的隱秘餐廳,櫥窗是井然有序的圖章,雖然大字寫著「明記印鑑」,但抬眼一望才發現「磅太太Mrs.Pound」才是招牌。
到太平山街一走,也要去磅巷公廁朝聖。磅巷公廁的意義,在於它是香港第一家公眾浴室,建於1904年。
如今的蘇杭街雖然看上去有點落寞,但卻是尋寶勝地。
小街保留了女士喜愛的護膚手工作原料店老字號的兆成行。
街上還有玩具禮品、藥品總匯及老派港式辦館例如鴻源辦館等。
遊蘇杭街一帶是小館子的天地,而且都是那種裝修設計及食物都在搞創意的小館。
蘇杭街穿越孖沙街,這條街被譽為上環新食街,小街很短很安靜,但中西小館兼備,有港式茶餐廳及創意甜品店,孖沙街25號是店主Alan開的Bowl Burger,是醬汁及內容自創的漢堡包店,旁邊19號是Cant.een,老闆創作的豬骨湯芝士拉麵及雜菌雞粒炒三色米,物美價廉。
整條鴨巴甸街,擁有上環蘇豪區時尚飲食地帶的閒情逸志。
優美雅致的百子里公園藏在鴨巴甸街與結志街交界的一個大平臺上,白天很安靜,晚間反而很熱鬧。
百子里公園是一個沒有門的公園,上下左右可穿往不同小巷,一如百子里多年前的小巷和老房,四通八達,如今結志街仍有一幢舊唐樓叫百子樓。
從文興裡拐出鴨巴甸街,在斜路向上走十步八步,就是好玩的PMQ元創方,2013年開幕,前身為荷李活道已婚警察舊宿舍。
PMQ集設計工坊及創意企業、特式餐飲、書店、天台花園、歷史展示廊及多用途會堂(在兩幢樓之間加建了空中走廊)於一身,也是香港新進設計師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