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顧名思義是皇帝的正妻,一般來說,在中國古代宗法制制度下,皇后的兒子享有優先繼承權,皇后的第一個兒子無論年齡是大是小都是嫡長子。母以子貴,如果太子順利繼位,那皇后就會升級為皇太后,地位和權力都會升級不少。
但是中國有一個朝代,沒人願意當皇后,甚至聽說自己做了皇后就會痛苦萬分,這個朝代就是北魏。北魏(386-534)是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建立的朝代,極盛時期統治了中國整個北方地區。
在南北朝亂世,人們的壽命很短,就算皇室的人均壽命也不過30來歲,所以皇帝繼位的時候往往年齡很小,這就埋下了不小的隱患,為此,北魏的皇帝搞了一項政策——殺母立子。目的就是防止皇帝死後,皇后把持小皇帝幹涉朝政。
這項制度規定:皇后或者某個妃嬪生下的兒子一旦被立為太子,太子的親生母親就要被殺掉。其實這項制度在漢武帝時期就發明出來了,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之禍」冤殺太子,導致自己沒了繼承人,好在晚年又生下少子劉弗陵,漢武帝擔心自己死後劉弗陵的母親專擅朝政,就講其賜死。
後來漢朝人認為這項制度過於殘忍,讓小皇帝在喪父之後又喪母,不符合人倫綱常,所以就沒有繼承。而作為少數民族的鮮卑族本來就沒有漢人的禮法約束,又怕江山不穩,所以嚴格執行了「殺母立子」政策長達一百多年。
然而這項政策並沒有起到防止後宮幹政的效果,因為小皇帝畢竟還是要有人撫養的,所以撫養小皇帝的先帝妃子權力越來越大,到北魏的中期,出現了一位非常強勢的女人——馮太后。
這個馮太后家道中落,以奴婢身份入宮服侍皇帝,結果被皇帝看中,地位一步步提升,後來被封為貴人、皇后,馮太后深知北魏的制度規定皇后生子要被賜死,所以採用各種手段防止自己懷孕。
後來孝文帝拓跋宏繼位,馮太后雖然在輩分上算是拓跋宏的祖母,但馮太后卻是把孝文帝當兒子養的。正是各種機緣巧合加上馮太后的手腕,使她一躍成為北魏朝政的實際掌握著。
馮太后本是鮮卑化的漢人,對漢文化非常傾慕,於是在她當政的時候對北魏進行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北魏由一個落後的部落聯盟國家轉變為漢化的封建王朝,這為後來漢人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可惜北魏千防萬防,還是沒有防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