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英宗趙宗實,為何會登基四年就去世了

2021-02-13 談歷史觀古今

看過《清平樂》的小夥伴應該知道趙宗實這個小朋友,後來繼承仁宗的皇位,即宋英宗。但史書上宋英宗,和影視劇裡的還是有差別的,仁宗和趙宗實的關係也沒有影視劇裡演的那般父慈子孝。從英宗即位後的種種表現,歷史滄瀾認為,他是一個被人格障礙折磨的人。為何這麼說呢,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所謂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由於這個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人格障礙包括很多類型。如焦慮型、偏執型、分裂型、反社會型、攻擊型、表演型、依賴型……

人格障礙的類型

很多有人格障礙的人,可能有一種類型,也可能有多種類型。從個宋英宗的表現來看,歷史滄瀾認為,他有兩種人格障礙,焦慮型和偏執型。我們下面依次分析。

英宗的焦慮型人格障礙:經常感到緊張,提心弔膽,不安全及自卑為特徵,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因習慣地誇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而有迴避某些活動的傾向。

焦慮型人格障礙

英宗皇帝焦慮的表現:

一、不敢接受皇子的冊封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初四,趙宗實被立為皇子;初九,改名趙曙。趙曙聽到詔命後稱病,推辭當皇子,請私人秘書周孟陽連上十多道奏書,婉言推辭。而在這之前,他就以給父親守喪為名,連著5次推辭朝廷給他的官位。古人一般為了表示謙虛,會有個授官推辭的做法。但那就是走個過場,可趙宗實這是真推辭,真拒絕呀。奏疏上了十多遍,仁宗沒有同意,又讓安國公從古等人前去勸說,趙宗實幹脆避而不見。躲到臥室裡不出來了。

"及為皇子,愈堅臥不出"——《宋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他的私人秘書周孟陽不得不出面了,周就問趙宗實:"陛下選您當皇子,天大的好事呀,您咋就不答應呢?"趙宗實回答,"天大的好事。也是天大的禍端,我呀,還是避開吧。"周孟陽明白了,這是怕萬一當不成未來皇帝,好事就變禍事了。周孟陽就又問了一句:"如今,陛下立您為皇子,大家都知道了,您就算再推辭,萬一哪天別人當了皇帝,您覺得您能安然無恙嗎?"

趙宗實劇照

"孟陽入見臥內,勸之曰:"天子知太尉賢,參以天人之助,乃發德音。何為堅拒如此?"英宗曰:"非敢徼福,以避禍也。"孟陽曰:"今已有此跡,設固辭不拜,使中人別有所奉,遂得燕安無患乎?"——《宋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周孟陽最後一句話立馬點醒了趙宗實,這時候外面等的人也不耐煩了,直接到臥室扶起他送入車駕,準備進宮。看到這段真是忍俊不禁,歷來為皇位掙得是頭破血流的多,像趙宗實這樣避之唯恐不及的還真少見。臨上車前,趙曙還告誡舍人說:"謹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後嗣,我就回來。"

八月三十日,趙曙出現在清居殿。從此以後,趙曙每天兩次朝拜仁宗,有時還到皇宮內服侍仁宗。對仁宗那是恭謹孝順,兢兢業業坐著他皇子的本分。

二、登基發病,不能主持仁宗喪禮

1062年4月,仁宗駕崩,英宗繼位,在仁宗的葬禮上,英宗突然發瘋,大聲狂叫奔跑,以至葬禮不能完成,幸虧韓琦一把抱住英宗,和幾個宦官一起把英宗送入內宮,穩住局勢,又讓曹太后來主持仁宗葬禮。

"己卯,大斂,上疾增劇,號呼狂走,不能成禮。","韓琦亟投杖褰簾,抱持上,呼內人,屬令加意擁護,又與同列入白太后。"——《宋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英宗 趙宗實劇照

這件事情如果單獨來看的話,英宗是真的發瘋了,在葬禮舉行之前,英宗白天處理政事還特別明白謹慎呢,有決斷,讓底下人都佩服是個明主。可到了晚上,就突然發病,不認識人了。開始說胡話。御醫都被叫過來診治。這可能是長期做儲君擔驚受怕,突然間,原來可望而不可求的皇位就真的落到了他頭上。白天處理政務井井有條,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晚上完全放鬆下來。就讓他長期處於緊繃狀態的神經一下子就錯亂了。這就是精神處於極度壓抑之下,突然得到釋放,會出現的反彈。

"先是,輔臣奏事,帝必詳問本末,然後裁決,莫不當理,中外翕然,皆稱明主。是日晚,忽得疾,不知人,語言失序,復召已責降醫官宋安道、甄立裡、秦宗一、王士倫等入侍疾"

——《續資治通鑑長編》

英宗的偏執型人格障礙:是以偏執和猜疑為特徵的一種精神障礙,表現為人的認知偏離正常,不信任別人、猜忌別人的動機、冷漠等,患者的情緒和行為都比較衝動

英宗偏執的表現:

一、與曹太后的矛盾

英宗自幼進宮便是由曹太后撫養,按理說,英宗應該與曹太后比較有感情,但英宗卻對韓琦說,太后對他沒有恩情。

後數日,琦獨見上,上曰:"太后待我無恩。"——《宋史·韓琦傳》

其實,從這就能看出,英宗對於曹太后是有怨言的。為什麼呢,英宗繼位後,是由曹太后垂簾聽政,自己並沒有掌握實權,這就是上面英宗說"太后待我無恩"的前因,但是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因為英宗本人的身體衰弱,曹太后才暫時垂簾聽政,而且只是在小殿聽政,而到了1064年,英宗繼位的第二年,他的身體恢復了以後,曹太后就把國政交付給了英宗。

"英宗暴得疾,太后垂簾聽政。",——《宋史·韓琦傳》

曹皇后和趙宗實 劇照

而且英宗本人的身體導致了他的一些反常舉動,對身邊的人並不友好,經常打罵身邊人,導致那些太監宮女向曹太后告狀,英宗和曹太后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曹太后一度向韓琦和歐陽修哭訴。還是韓琦,歐陽修等人解勸曹太后,"您看,皇上現在病了,他的舉止不能用正常標準來判斷,難道兒子病了,母親還能不認兒子嗎,還能和兒子計較嗎"。在韓琦的勸解下,曹太后明顯沒有計較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曹太后為人並不是是非不分,反而是善解人言。而,英宗,就有些偏執了,他總覺得太后對他不好,還要奪他的權。

"帝疾甚,舉措或改常度,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悅者,乃共為讒間,兩宮遂成隙……琦與歐陽修奏事簾前,太后嗚咽流涕,具道所以。琦曰:"此病固爾,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修亦委曲進言,太后意稍和,久之而罷。"——《宋史·韓琦傳》

二、發動"濮議事件"

濮議最早由韓琦提出,是要給英宗生父一個名分(這也正常),關鍵是怎麼稱呼英宗生父,就引發矛盾和爭論了。朝廷中,一派是韓琦,歐陽修為首,主張稱濮王為"皇考",而另一派由侍御史呂大方,範純仁為首,主張稱濮王為"皇伯"。

其不同之處就在於"皇考"是對生父死後的稱呼,"皇伯"是對伯父死後的稱呼。按照常理,封自己的父親為"皇考"是很正常的倫理,可是,英宗相當於已經過繼給仁宗了。名義上,仁宗才是他父親呀。稱自己的生父為"皇考",那仁宗往哪裡擺呢。

其實他的生父現在只能算是他大伯。這個道理,不管是皇家,還是民間,其實都說的通。而且說白了,英宗生父趙允讓有28個兒子,根本不需要非得英宗來給延續香火。真正沒兒子的是仁宗,仁宗才需要他來祭祀香火呀。可他怎麼一搞,相當於不認仁宗是他爹了。(白過繼了,仁宗心塞呀)

仁宗劇照

首先反對的肯定是仁宗妻子,曹太后,但是離奇的是,最後,曹太后在詔書上簽了字,後世對這個事情有過很多解讀,最著名說法的是韓琦等人在一次酒會上,將曹太后灌醉,趁著曹太后醉酒之際,騙他籤了字,曹太后醒來發現為時已晚,也無可奈何。當然,這在正史上是沒記錄的。但曹太后最後籤字了,是千真萬確有記錄的。

濮議事件耗時18個月,頗像一場鬧劇,不僅對大宋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對英宗而言不僅沒好處,反倒落個忘恩負義的名聲。那英宗為什麼非得這麼幹呢,他是昏君嗎,不是,英宗雖然在位時間短(4年),但總體來說,他在國家政事上還是有作為的,要不然,名臣韓琦、歐陽修也不可能這麼擁護他。

那為什麼就非得在"濮議事件"上這麼執拗呢,這也能看出英宗人格中的偏執缺陷。他這麼做,更多的是故意對仁宗的報復。

為什麼要報復給他皇位的仁宗皇帝,這就得來分析英宗人格障礙產生的原因了。

對照心理學,分析英宗人格障礙的成因:生物因素,可以忽略不計;環境社會因素:個體的成長環境、撫養模式直接關係人格障礙發病與否。安全的、穩定的撫養模式,人格障礙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小。

一、年幼入宮,遠離父母

宋英宗趙曙,他的父親是濮王趙允讓,生了28個兒子,因為仁宗一直無子,就想沾沾他的運氣,就這樣4歲的趙曙被接入宮中。交由曹皇后教養——過小的年紀離開親生父母,失去安全感

趙曙在皇宮中生活了4年,真的為宋仁宗招來了福氣,寶元二年(1039年),仁宗的親生兒子豫王趙昕出生後,趙宗實出宮回到生父趙允讓身邊——撫養模式不穩定。

趙宗實 兒時劇照

四歲離開親生父母,對孩子來說肯定沒有安全感。在皇宮裡,規矩又多,雖然有曹皇后的教養,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皇子,身邊人哪怕有任何一點怠慢,或是閒言碎語,都會刺激這個小孩敏感脆弱的心靈,關鍵,他還不能表現出來。他給外人看到的一面是下面這樣的

趙宗實天性極為孝順,喜好讀書,不做嬉遊玩樂的事情,穿的用的節儉樸素得像一個儒者。常穿著朝服見他的老師,說:"你是我的老師,不敢不以禮相見。"他還把《宗室六箴》的內容寫在屏風上來約束自己。

看到了吧,一個小孩子活的像個小老頭,太壓抑了。這也說明,這孩子活得多累多辛苦。他是不敢有任何肆意妄為的舉動的。

仁宗有了自己的兒子,趙宗實在皇宮中的地位更尷尬了。我們相信,仁宗皇帝不會有意虐待自己的侄子,但忽視肯定是有的,而仁宗的忽視,就會給小小的趙宗實帶來災難。那些太監宮女對他肯定不會太好,他的處境,也不可能敢告訴仁宗或者曹皇后。這也就解釋了他即位後為什麼對那些太監宮女非打即罵。這更像是一種報復。

少時 趙宗實 劇照

二、常年備胎,憂慮驚恐

仁宗沒兒子的時候,把趙宗實接進宮,有了兒子,就把他打發出宮,雖然無緣高高在上的皇位,但好在回到了自己父母身邊,這一年他8歲。可不幸的是,慶曆三年(1043年)正月,豫王趙昕早夭,這一年,趙宗實12歲。從那之後,仁宗一直沒兒子。趙宗實,就成了眾人關注的目標。不斷的有大臣提議,讓仁宗過繼個兒子,早立太子。這人選不用說也是多半落在趙宗實身上。可是仁宗一直不死心呀,一直想自己生個兒子,這樣一拖再拖。直到嘉祐六年(1061年)趙宗實30歲了,仁宗才封他為"皇子"。(注意,不是"太子")讓他進宮。這就是前面說的,趙宗實連上十幾道推辭的奏摺。他不敢去呀。

解釋一下,為什麼他這麼害怕:

趙宗實作為最有可能的大宋未來繼承人,身價倍增,風光無限,大臣都對他禮遇有加。

但風光的背後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向來謙虛有禮、聰敏謹慎的趙宗實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無上的榮華富貴背後,就是刀光劍影啊,趙宗實陷入了莫大的恐懼和隱患之中。他擔心仁宗會為了鞏固自己親兒子的皇位,殺了他這個差點就當上繼承人的養子。即使仁宗不殺他,群臣也會慫恿下一任皇帝殺了他,除掉隱患。

趙宗全 趙宗實原型劇照

那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嗎,還真不是,歷史上這樣的事太多了,身在皇家,骨肉親情就是皇位的絆腳石,誰會在乎。權謀,是很可怕的東西。

三國時期的劉封就是最好的證明。劉備沒有兒子時,收劉封為養子,等到他有了兒子,要繼位了,劉封的死期也就跟著到了。諸葛亮奏請劉備殺之。

趙宗實就是生活在這種常年的恐懼焦慮之中。從一個幼稚小兒到而立之年,你想,一個人二十多年都處在這種膽戰心驚、憂患恐懼之中,然後還有一個巨大的誘惑(皇位)時不時的勾引你一下。這種煎熬放誰身上都得崩潰呀,所以,當仁宗突然駕崩,趙宗實被擁立即位之後,他真瘋了,仁宗葬禮上"號呼狂走,不能成禮"。過了一年,病才好。從心理學上理解,英宗這是長期壓抑的神經一旦釋放,反而受不住的應激表現。參照範進中舉後發瘋。

三、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也能找出英宗人格障礙的原因。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生理需要、衣食住行,趙宗實是會得到基本保障的。但也絕不會太好。因為本身仁宗就提倡節儉。會不會有宮人見仁宗有了皇子,而苛待趙宗實,這個不好說。

2、安全需求,英宗從小就沒得到滿足。而且是一直處於憂患恐懼之中。極度缺乏安全感。

3、歸屬和愛的需求,仁宗從小離開父母,這方面肯定也是欠缺的。幸運的是,在皇宮他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高滔滔。(歷史滄瀾在上一篇圖文專門寫過高滔滔),高滔滔就像是一束光,照進了趙宗實的生命裡,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英宗即使當了皇帝,都獨寵高皇后的原因了吧。

高滔滔與趙宗實 劇照

4、尊重的需要:在二十多年的備胎生涯中,我相信,英宗心理絕對感受到了恥辱,所以,他對仁宗小心翼翼,恭謹孝順,卻在仁宗去世後,發動"濮議事件",這何嘗不是報復。

5、自我實現的需要。英宗當上了皇帝,雖有一些出格舉動,但並不影響他在政治上的作為。從這一點來說,英宗是實現了最高層次的需要的。這也說明,雖然英宗有人格缺陷,但並不是無藥可救的昏君暴君。

比如;繼續任用仁宗時的改革派重臣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鑑於仁宗以來的弊政,提出裁救積弊的問題,徵求大臣們的意見;還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遷年限加以延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現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為廣納人才、為國選賢,趙曙命宰執大臣推薦才行之士以充官職,還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鑑》。

宋英宗 畫像

總結:

英宗雖有人格障礙,但並沒有發展到不可控的病態程度。他和南北朝時那些暴虐的皇帝是有明顯區別的。總體來說,會記仇,會把憂患無限誇大,但不會對社會有太大的攻擊性。這種人格障礙,其實更多的是折磨他自己。長期的心理障礙,患得患失,嚴重摧毀了英宗的身體和意志。所以說,英宗皇帝在即位四年以後就英年早逝了。他的一生,一個字總結,累。

相關焦點

  • 《清平樂》趙宗實父子先後進宮做「備胎」,父親成功「招弟」,子...
    熱播宋朝題材大劇《清平樂》帶著宋仁宗的家、國、情向我們走來了。最近上線的內容中,千呼萬喚的「最興來」小皇子誕生了,緩解了他父親仁宗在朝堂上被逼生孩子的尷尬。舉國歡慶中,趙氏皇宮中一個小男孩的地位開始尷尬起來,他便是因為仁宗久久無子被接進宮作為「備胎」教養的宗室子弟,趙宗實。
  • 歷史上的《清平樂》:趙宗實15歲娶了高滔滔,後來還納了3個女人
    ——清平樂片尾曲《尋光》在《清平樂》中,人人都有一座孤城,宋仁宗有,曹皇后有,趙徽柔有,梁懷吉也有......似乎,在《清平樂》中,無人過得舒服,無人能躲過那座屬於自己的孤城。似乎,只有那青梅竹馬,甜得發糖的CP——趙宗實和高滔滔才躲過了那座孤城。
  • 《清平樂》大結局:宗實登基苗娘子升妃,茂則論罪曹皇后三朝不倒
    #持續熱播近40天的歷史正劇《清平樂》,在為觀眾呈現唯美舒緩、精彩絕倫的宋代史詩篇章後,即將迎來全劇大收官時刻,這讓不少觀眾意猶未盡、感慨頗多。少年時代的趙禎,聽聞生母在世,也曾心懷赤子之心,想去與生母見面,但因擔心「兩宮並立」局面出現,趙禎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直至生母去世也未能見面!優柔寡斷、怯懦至極的趙禎,難道沒聽過鄭莊公與母親「黃泉相見」的典故嗎?作為一代君王,趙禎接生母回宮有諸多顧慮,但經常見面、膝前盡孝總該不難吧?
  • 《清平樂》裡小宗實與高滔滔:青梅竹馬,曠世奇戀
    看過清平樂大家都很喜歡劇中高滔滔和趙宗實青梅竹馬的愛情,那麼歷史真實中他們也真心相愛嗎?答案是肯定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是唐朝詩人李白有名的詩句,青梅竹馬的愛情讓痴情男女們無比嚮往,這樣的愛情發生於帝王家,就更是難得了。
  • 清平樂宗實是誰的孩子 高滔滔和趙宗實結局提前劇透揭秘
    清平樂宗實是誰的孩子 高滔滔和趙宗實結局提前劇透揭秘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宗實是宋仁宗趙禎堂哥趙允的第十三個兒子,當時宋仁宗一直沒有生出男孩,因此群臣建議宋仁宗從宗室之中挑選儲君,隨後趙宗實進宮,一直養在曹皇后身邊,劇中小演員的演技非常好,而他和曹皇后的養女高滔滔的感情線也令網友欣喜。
  • 宋英宗做皇帝僅僅四年,曹太后為什麼對他不滿而要垂簾聽政?
    宋英宗像趙曙原名趙宗實,是趙允讓的第十三個兒子。據《宋史·卷十三·英宗本紀》記載,趙允讓在任江寧節度使時,夢見兩條龍與太陽一起墜落,就用衣服接著。後來他的夫人仙遊縣君任氏懷孕,於宣平坊宅第生下趙宗實。趙宗實出生的時候,紅光照遍居室,有人看見黃龍在紅光中遊動。這件事被《宋史》載入,可見在歷史上所言非虛。當然,對現代人來說,大多都不會相信。
  • 宋仁宗過繼趙宗實,皇位後繼有人,但其實是兩代人的無奈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麼呢,或許我們想到了2009年趙本山、小瀋陽等聯袂出演的春晚小品《不差錢》中的經典臺詞「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活著,錢沒了。」但對於一國之君宋仁宗來說,他最大的無奈與痛苦,則是他皇位繼承的人選。
  • 《清平樂》沒告訴觀眾的那些事:曹丹姝外甥女是如何搞垮北宋
    前言作為當前正午陽光推出的熱播電視劇之一,《清平樂》劇情可謂是高潮迭起,如今曹丹姝不僅早就成為了皇后,而且還將自己姐姐魯國夫人的女兒高滔滔送進宮內,陪伴宋仁宗的養子趙宗實,兩人因此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劇中也是其樂融融。
  • 《清平樂》中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近期熱播的宋代題材電視劇《清平樂》大受古裝迷的追捧,劇中由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備受關注,然而還有一個話題一直讓大家牽腸掛肚,那就是帝後何時圓房,這也成為宣傳方的一個宣傳熱點,但是小編心急就去查了一下曹皇后的歷史原型,結果是宋仁宗和曹皇后膝下並無子女,但是身為劇中主角的曹皇后的下場如何呢,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
  • 《知否》中的趙宗全,原型是北宋的哪位皇帝?
    這兩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這兩部以北宋為題材的古裝劇,播出以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 朱祁鎮:土木堡一役導致明朝慘敗為何還能得廟號為「英宗」?
    朱祁鎮的一生也算是大起大落,土木堡一役導致明朝精銳盡失(三大營損失殆盡),朝中一眾文武大臣也損失慘重。然而就是這個差點把明朝帶入陰溝的皇帝死後廟號卻是「英宗」,這又是為何呢?朱祁鎮畫像英宗在眾多的廟號中是一個褒義,《諡法》上對「英」的解釋是: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這幾個詞語都是褒義詞。在糾結朱祁鎮為什麼會得「英宗」這個廟號,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他做的幾件自斷臂膀的大事也即三大罪。
  • 險些將明朝覆滅的朱祁鎮,為何廟號為英宗?他的英明之處在哪?
    英宗,指的是古代皇帝的廟號。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四位皇帝廟號為英宗。在《諡法》中,「英」代表著出類拔萃、聰明智慧,屬於美諡,往往被贈予年少有為的帝王(「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不過,對於這一廟號,自然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也即很多人認為朱祁鎮配不上英宗的廟號。那麼,問題來了,險些將明朝覆滅的朱祁鎮,為何廟號為英宗?他的英明之處在哪?
  • 聽說英宗復位,身為皇帝的景泰帝,為何這時候連說三聲「好」?
    這天早晨,躺在病榻上的朱祁鈺聽到登基的鐘聲,心裡很疑惑,詢問手下人「于謙耶?」當得知不是于謙登基之後,朱祁鈺連聲說:「哥哥做,好!」為何朱祁鈺聽到哥哥復闢了,還連聲說好呢?有所醒悟,皇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當年朱祁鎮率兵徵討瓦剌,後來被俘,朱祁鈺做皇帝史稱代宗,意為是代理的皇帝,當時太子朱見深年紀比較小,在眾人的支持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
  • 由查詞典引發的英宗簡介
    俘虜,其弟郕(chéng)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無奈之下,釋放英宗。隨即,景泰帝將他軟禁於南宮。一鎖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稱帝,改元天順。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裕陵。
  • 電視劇《清平樂》4月7日開播,譜寫宋仁宗的盛世芳華
    4月7日,由正午陽光影業、中匯影視、騰訊視頻聯合出品,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的古代傳奇大劇《清平樂》,即將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及騰訊視頻火熱開播
  • 《清平樂》劇中人物死後結局:官家丹姝合葬,妼含屍骨無存
    :陵園緊挨永昭陵趙宗實也就是宋英宗,公元1067年,北宋治平四年病逝,年僅35歲,葬在永厚陵,位於河南鞏義孝義堡氣象站旁邊,距離永昭陵很近。>範仲淹:忠臣長眠萬安山公元1052年,北宋皇祐四年富弼:墓室壁畫為洛陽館藏文物公元1083年,北宋元豐六年,富弼病逝,終年79歲,是劇中人物活的時間比較長的一位,2008年他的墓在洛陽市房地產開發中被發現
  • 《清平樂》小輩出場,下代帝後甜齁眾人,懷柔結局難以接受!
    《清平樂》最新的劇情中,以徽柔公主和梁懷吉為代表的小輩們陸續登場,為後面的劇情打下伏筆,這裡曇洱還是將結合歷史為大家解開後續劇情。一、下代帝後將甜齁眾人劇中出現了一段小輩們的對話,未免讓觀眾有些疑惑為何此處出現這段劇情。其實這是未來的宋英宗趙曙即劇中的趙宗實,和未來趙曙的皇后高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