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男孩》:能成為奇蹟的孩子,都有著怎樣的成長環境?

2020-11-21 清揚伴讀

偉大並非在於擁有強大的力量,而在於正確地運用力量,所有偉大的人,無論男女,都因擁有個人魅力而極具感召力,感染著無數人。——亨利·沃德·比徹

這是電影《奇蹟男孩》裡,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引用的一段話。因為,他要把亨利·沃德·比徹獎章,頒給一個僅上一年學,卻給周圍同學帶來很大影響的學生。

《奇蹟男孩》講述了一個天生面部畸形的男孩——奧吉,十歲以前,一直跟著媽媽在家學習。

五年級時,媽媽把他送進學校,他被大家當成病毒一樣躲避。備受打擊的奧吉,在家人的鼓勵下,最終,不僅贏得尊重,收穫友誼,還獲得學校最高榮譽。

正如媽媽伊莎貝爾所說,你就是一個奇蹟。

奇蹟從來都不是憑空出現,它的背後,有許多因素的支撐。就如有句話說的那樣: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有無數個必然。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奇蹟背後的因素。

一 家庭方面

奧吉有一個特別的家,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堅強的後盾。可以說,沒有家人,奧吉不可能成為奇蹟。

1、媽媽

奧吉的媽媽,是一個偉大且智慧的母親。她本是一位兒童插畫作家,奧吉出生時,她只差一篇論文就能拿到碩士學位。她為奧吉犧牲了夢想。

十歲以前,奧吉沒有上學,在媽媽的教授下,他學習到比別的孩子更多的東西。奧吉在科學方面的特長,除了天賦之外,更離不開媽媽的慧眼發現,引導和專業的教學。

試想,如果伊莎貝爾如許多人一樣,是一個平常的家庭主婦。即使奧吉再怎麼天賦異稟,也不會有太突出的表現。

伊莎貝爾像所有母親一樣愛奧吉,但她的愛不是盲目的,不是溺愛。

十歲時,媽媽決定讓奧吉去上學。她知道,奧吉每天將面對的壓力和打擊。作為母親,她甚至比兒子更加痛苦,但她義無反顧。

因為她明白,人不可能永遠活在別人的保護之中,必須要學會面對現實,經得起風雨。

當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在眾人面前,直面人們的指指點點,嘲諷、孤立時,他才有勇氣堅強地活下去。

伊莎貝爾教會我們:作為父母,最大的責任不是毫無原則的保護,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讓他們正視自己的缺陷,以另一種眼光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與自己和解,自信的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2、爸爸

影片從頭到尾,都讓我們看到爸爸給奧吉男子漢的影響。他是一個難得的好爸爸,從出生起,他的陪伴從不缺席。

他每天送奧吉上學。奧吉在學校受到傷害鬧情緒時,他能及時給予疏導,陪伴、鼓勵。他把奧吉的頭盔藏起來,斬斷兒子退縮的後路,只為讓兒子早日走出自卑,勇敢面對現實。

印象最深的兩個細節是:

(1)第一天放學,大家都在安慰受了委屈的奧吉。爸爸趁媽媽不在,小聲對奧吉說:「要是有誰欺負你,你就欺負回去,誰都不用怕。」

奧吉問爸爸為什麼要小聲說話?爸爸回答:「因為怕你媽媽。」

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爸爸是一個紳士,他在以這種方式教導奧吉尊重女性。

(2)旅遊歸來,奧吉告訴爸爸,自己打架了。爸爸第一句便是:「那你贏了嗎?」

這兩個細節,都包含著爸爸的良苦用心。不是鼓勵奧吉以暴制暴,而是讓他懂得,遇事不逃避,不怯懦,敢於面對的同時,又不失善良。

就如影片中的那句臺詞:如果在正確與善良之間選擇,我會選擇善良。

3、姐姐

這個世上我最愛你!你弟弟已經有了一群天使給予愛,而你是我最喜歡的人,我的愛都是你的。

這是薇婭外婆的話。外婆是這個家唯一關注薇婭的人。

作為奧吉的姐姐,薇婭懂事的讓人心疼。她從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她把所有的情緒都隱藏起來,盡力表現的很好。

但這並不代表她不需要愛。她也有心事,也有成長中的困惑和煩惱,也需要來自父母的關注。

生活中,有人天生就是焦點,有人很容易被忽略。薇婭家就如一個地球,弟弟永遠是太陽。薇婭一直渴望,媽媽也有那麼一次,能好好看看自己。

影片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很深印象:

(1)奧吉因在學校的遭遇,情緒低落時,父母都在弟弟房間陪他。做完家務的薇婭,回自己房間時,看到弟弟房內溫馨的一幕,無奈的搖頭苦笑。

(2)萬聖節是奧吉最喜歡的節日。這一天,媽媽終於可以放下對弟弟的牽掛。薇婭本打算,趁機享受一下和媽媽在一起,不被打擾的時光,但弟弟學校的一個電話,又一次讓媽媽丟下她匆匆走了。

薇婭惱怒的把手裡的遙控器摔在地上,但事後,她還是貼心的去開導奧吉。

當奧吉向她發火時,薇婭說了一句:「難過的不止你一個人,你搶走了媽媽。」這是她的肺腑之言,也是戳痛我的地方。

所有被忽略的孩子,都能深刻體會到薇婭的失落與痛苦。儘管如此,她還是收回自己那顆受傷的心,去安慰弟弟。她和爸爸媽媽一樣,深愛著弟弟。

4、經濟條件優越

奧吉從出生起,做了27次手術,這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一家人住在紐約曼哈頓的獨立別墅裡,父親一個人可以養活一家子,說明他收入不菲;

姐弟倆可以上昂貴的私立學校。學校配有科學實驗室,劇場。使得他們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盡情展露自己的天賦;

父母都是高知分子,有超人的教育理念。既是奧吉不上學,也能給他很好的教育,而他碾壓眾人的智商,足以彌補身體上的缺陷。

……

試想:

如果一個普通家庭,有幾個能承擔27次手術的費用;

普通家庭的父母,整日為著生活奔波,哪有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只能聽之任之;

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當然也不會優秀,隨之而來的便是更加自卑,遭受更多欺凌。

所以,成為奇蹟,也需要經濟做後盾。

二 學校方面

奧吉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不僅有著優越的教學環境,而且能做到對校園欺凌零容忍。

入學前,校長安排同學帶奧吉參觀學校,並且授意傑克多接觸奧吉,就是為了讓奧吉融入學校生活,沒有被孤立的感覺。

當被修掉奧吉的班級合影被大家哄搶時;當朱利安等人用寫著「怪物不得出現」,「為大家著想去死吧」的照片,引得眾人圍觀時,老師及時介入並反映給校領導。

校長對著盛氣凌人的朱利安父母,能夠不卑不亢,公正作出處理。即使朱利安父母,揚言要撤回給學校的投資,校長也不為所動。

這也讓我們看到,學校對待霸凌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如果沒有學校方面正確的處理,校園欺凌只會愈演愈烈,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再好的天賦也會生生被葬送。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裡所展現出的欺凌,只是在言語方面。比起我們近幾年從新聞中看到的敲詐,毆打、拍裸照、性侵等,只能算為惡作劇。

但即使是這樣,學校方面也絕不姑息,這種對待欺凌,零容忍的態度,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

培根說:「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徵服中出現的。」

縱觀整個影片,奧吉之所以能成就奇蹟,和家庭、學校密不可分。家人的愛與鼓勵,讓他心理健康陽光,有勇氣直面現實。

正確的教育觀,讓他能走出自我封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信的面對人生。

優越的經濟條件和良好的校園環境,讓他能安心學習,智商、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所有一切,再加上他的善良,幽默、聰敏,讓他最終贏得友誼、尊重、榮譽,成就一個奇蹟。

莎士比亞說:「愛可以創造奇蹟,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建後,就比原來更宏偉,更美,更頑強。」

愛,可以創造奇蹟。這恐怕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的思想吧。

相關焦點

  • 奇蹟男孩|那些創造奇蹟的孩子,身後都站著怎樣的父母?
    只要擁有這件東西,每個孩子都能創造奇蹟文|暖暖媽她從不認為奧吉與其他孩子有不同,即使幫助奧吉成長需要花費一般孩子更多的心血,但她總堅持奧吉應該獲得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同情。正因為有這樣的媽媽和家庭氛圍,奧吉才擁有了戰勝環境的韌性,擁有了承受傷害的能力,擁有了樂觀與幽默。正因為,身後有這樣一位媽媽,奧吉才能對朋友坦然自黑,說自己吃飯像史前的烏龜,才能在朋友問「你為什麼不整容?」
  • 《奇蹟男孩》:請不要懷疑,我們都是奇蹟
    今天看了電影頻道播出的《奇蹟男孩》,聽說這部電影很久了,看完之後,我也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奇蹟,因為我是唯一的,我過往的所有經歷構成了現在的我,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奧吉是一個生來長相有缺陷的男孩,它做了二十多次整容手術,才勉強能看,即使是這樣,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會成為中心、焦點,人們會像看怪物一樣看著他,甚至去商店購物也會嚇哭小朋友。值得慶幸的是,奧吉的媽媽、爸爸、姐姐從來沒有放棄過他。
  • 以《奇蹟男孩》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徵服中出現的。"美國電影《奇蹟男孩》講的就是一個用愛徵服厄運、擁抱幸福的奇蹟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年僅10歲的小男孩奧吉,他總是帶著一個巨大的太空頭盔,頭盔下是奧吉因為手術而變得傷痕累累的臉。它能夠阻止奧吉的臉嚇到其他孩子,也是奧吉自卑脆弱內心的保護罩。
  • 電影《奇蹟男孩》教你如何幫孩子創造奇蹟
    在人人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時代,電影裡的這個男孩一出生就不得不面對人生低谷:他先天患有TCS綜合症,一種由於染色體變異的遺傳性疾病,患病的孩子耳、眼、顴骨和下巴會出現畸形,並且不可治癒。電影裡名叫奧吉的10歲男孩,從嬰兒期開始,就先後接受了27次手術,但也無法讓他的面部看上去正常,電影的一開始他就在商店裡嚇哭了另外一個孩子。
  • 讀《奇蹟男孩》有感
    男孩內心十分敏感而自卑,他的成長經歷讓他明白他是與眾不同的,而且這份與眾不同讓他比其他兄弟姐妹獲得了來自父母更多的關愛,而這些關愛有時候並不能抵消因為外出而感受到的外部世界的敵意。小孩是不能選擇是否自願來到這個世界,都是被父母帶來的。大部人小孩都接受來自父母和世界的祝福,希望世界對自己溫柔以待、陽光明媚十分正常,對於小孩建立起穩定的個人情感特質十分重要。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許多父母可謂是不擇手段,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學習上,都給孩子定下了嚴格苛刻的規則,甚至有些家長給孩子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事實上,想要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單憑孩子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孩子灌輸的教育是否正確科學。接下來介紹一部經典的教育電影名字叫《奇蹟男孩》,在豆瓣評分8.6分。
  • 《奇蹟男孩》——一部關於所有人的成長電影
    不是想像的勵志片,而是一部關於所有人的成長電影,就像那句話說的,聰明是一種天賦,但是善良是一種選擇。電影並沒有過分渲染小男孩,而是多角度展示身邊的人,最終構建了一個充滿天使和愛的世界。推薦有孩子的家長看,要知道,如果你們家有熊孩子,不是因為生的不好,而是你們教的不好。
  • 《奇蹟男孩》:豆瓣8.6分,看「抱持性父母」如何為孩子創造奇蹟
    這的確是一個很激勵人心的勵志故事,但與此同時我看見了勵志背後奧吉的幸運,那就是他擁有"抱持性父母",這樣的父母便為這個孩子創造了奇蹟,沒有這樣的父母這個孩子就很難成為奇蹟男孩。
  • 《奇蹟男孩》:面部畸形的小男孩是如何面對生活的?
    《奇蹟男孩》不僅在國外的各個視頻網站上受到高度讚揚,在國內也掀起了一陣又一陣收視風暴。該片在IMDB、爛番茄、豆瓣等評分網站上都被網友以及影評人們給予了非常高的高分。不少觀眾在關於後更是表示"《奇蹟男孩》的溫馨故事溫暖到了自己沉寂多年的內心!無論是孩子之間的不解到接受,還是家庭中溫暖親情的展示都充滿了正能量。"。
  • 重溫《奇蹟男孩》:父母的成長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奇蹟男孩》 豆瓣評分8.6 家庭教育電影一個年僅10歲,經歷了27次手術的小男孩,因外表異於常人重溫《奇蹟男孩》,你會發現,這更是一個二胎家庭的成長故事——弟弟奧吉踏入學校媽媽原本的願望是成為一名童書插畫家和美術老師,她畫的每一幅畫,主題都和奧吉有關。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父母是一面鏡子,在孩子的眼裡,看到的父母是她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當自己的爸爸和媽媽把愛的天平傾斜到弟弟後,姐姐的心態必然會發生變化。
  • 愛的奇蹟---《奇蹟男孩》觀後感
    愛的奇蹟----《奇蹟男孩》觀後感 2020-08-04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電影《奇蹟男孩》出發,為孩子和自己選擇一份「善良書單」!
    影片《奇蹟男孩》中主演茱莉亞·羅伯茨每晚都給自己孩子讀這本書,也正因此,她主動申請參演。其實,小說譯本要比電影早2年多來到中國,只是,2015年9月我讀到它的時候,這本小說叫《奇蹟》。現在,再版了,封面還是原來那一個,書名卻「傍」上了電影,改為《奇蹟男孩》。
  • 豆瓣8.6《奇蹟男孩》|淺析培養孩子融入社會能力的核心三要素!
    豆瓣評分8.6分的《奇蹟男孩》,劇情簡單但是勵志、感人,最重要的它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無論你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在這部影片中受到啟發。本文將從主人公成功是如何克服困難,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建立自己社交圈子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奇蹟男孩》:電影很好,可還是要讀原著
    可是,將「奇蹟」改成「奇蹟男孩」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會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男孩身上,覺得這本小說營造出來的一個奇蹟,是奧吉一個人的奇蹟。事實上,帕拉西奧想要表述的,是普爾曼一家人共同創造的一個奇蹟,所以,《奇蹟男孩》一書的環襯上,會印有這樣一段文字:《奇蹟男孩》的靈感來自一個小姑娘。
  • 《奇蹟男孩》教會孩子愛與善良的教科書,有娃必看!
    我好幾個國內的朋友都跟我說,自己孩子的老師在班上的微信群裡發消息要求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看這一部電影。在美國,《奇蹟男孩》這部電影是聖誕節期間上映的。在北美的許多影評網站上,很多人給《奇蹟男孩》的評分甚至高於《尋夢環遊記》。電影的原著小說《wonder》在美國的火爆程度一定超過了你的想像!它連續135周上榜《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版,幾乎每個美國孩子都看過這本書。
  • 豆瓣8.6《奇蹟男孩》:停止判斷,才能創造生活的奇蹟
    誰都想要創造奇蹟,可奇蹟並不總是那麼簡單。有時,就算我們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勤奮和努力,也不一定會等來奇蹟。嚴格來說,奇蹟如同一個未知數,時有時無,但它又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於我而言,奇蹟離我很是遙遠,更多的時候我不會去苦苦等待一個虛幻的奇蹟發生。終於,一部電影《奇蹟男孩》闖入我的眼帘,徹底改變了我內心的想法和認知。
  • 《奇蹟男孩》觀影感受
    那時候我剛入職半年,接手了一個剛升入大班的班級,對工作、孩子們、家長都非常的陌生。尤其在面對孩子時,被這些「古靈精怪」的大孩子們弄得措手不及。而正是這樣一部電影,給了我很多堅定、溫暖的力量。這是一部關於男孩奧吉的成長故事。電影開始,一個戴著太空人頭盔的小男孩在房間裡天馬行空,他的房間也被裝修的像一個宇宙。男孩說:「我的出生是搞笑的。」
  • 《奇蹟男孩》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靠什麼力量創造了奇蹟?
    《奇蹟男孩》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靠什麼力量創造了奇蹟?一個臉部畸形的男孩能夠擁有這麼開朗的性格,還是因為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做後盾吧,有些心疼奧吉的姐姐,家人朋友總是圍繞著奧吉,連她自己都習慣了。當時去電影院,有人說這個也很不錯,但是名字和海報看起來就是個俗套的催淚溫情片,所以還是選擇了神秘巨星,沒想到,還挺反套路的,特別的地方就在於,電影沒有單單聚焦這個患有罕見病的孩子,同樣關注了他的家人朋友們。或者說,這個特殊的孩子只是個切入點,其實講的是青春、校園和家庭,講的是友情、親情和愛情。雖然故事太過童話,所有人都美好善良到太過理想化。
  • 《奇蹟男孩》:每一次成長背後,都是對孤獨和嘲諷的反擊
    (善良一點,因為大家的一生都不容易)《奇蹟男孩》改編自美國暢銷小說《奇蹟》,電影從多人物角度出發,平和而生動地講述了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在進入普通學校後,面對自己的不同,如何重拾自信、積極生活的勵志故事。
  • 從《壁花少年》到《奇蹟男孩》,史蒂芬·卓博斯基用心創作成長故事
    透過電影,演員用紮實的演技將「做人要善良」這種每個人都知道的「箴言」表演的細膩又感人,同時也傳遞給每一位觀眾「善良」的力量。 《奇蹟男孩》改編自R.J.帕拉西奧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感動全球千萬讀者,作者R·J·帕拉西奧透露這本書是她的一封懺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