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並非在於擁有強大的力量,而在於正確地運用力量,所有偉大的人,無論男女,都因擁有個人魅力而極具感召力,感染著無數人。——亨利·沃德·比徹
這是電影《奇蹟男孩》裡,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引用的一段話。因為,他要把亨利·沃德·比徹獎章,頒給一個僅上一年學,卻給周圍同學帶來很大影響的學生。
《奇蹟男孩》講述了一個天生面部畸形的男孩——奧吉,十歲以前,一直跟著媽媽在家學習。
五年級時,媽媽把他送進學校,他被大家當成病毒一樣躲避。備受打擊的奧吉,在家人的鼓勵下,最終,不僅贏得尊重,收穫友誼,還獲得學校最高榮譽。
正如媽媽伊莎貝爾所說,你就是一個奇蹟。
奇蹟從來都不是憑空出現,它的背後,有許多因素的支撐。就如有句話說的那樣: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有無數個必然。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奇蹟背後的因素。
一 家庭方面
奧吉有一個特別的家,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堅強的後盾。可以說,沒有家人,奧吉不可能成為奇蹟。
1、媽媽
奧吉的媽媽,是一個偉大且智慧的母親。她本是一位兒童插畫作家,奧吉出生時,她只差一篇論文就能拿到碩士學位。她為奧吉犧牲了夢想。
十歲以前,奧吉沒有上學,在媽媽的教授下,他學習到比別的孩子更多的東西。奧吉在科學方面的特長,除了天賦之外,更離不開媽媽的慧眼發現,引導和專業的教學。
試想,如果伊莎貝爾如許多人一樣,是一個平常的家庭主婦。即使奧吉再怎麼天賦異稟,也不會有太突出的表現。
伊莎貝爾像所有母親一樣愛奧吉,但她的愛不是盲目的,不是溺愛。
十歲時,媽媽決定讓奧吉去上學。她知道,奧吉每天將面對的壓力和打擊。作為母親,她甚至比兒子更加痛苦,但她義無反顧。
因為她明白,人不可能永遠活在別人的保護之中,必須要學會面對現實,經得起風雨。
當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缺陷,暴露在眾人面前,直面人們的指指點點,嘲諷、孤立時,他才有勇氣堅強地活下去。
伊莎貝爾教會我們:作為父母,最大的責任不是毫無原則的保護,而是幫助孩子成長。
讓他們正視自己的缺陷,以另一種眼光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與自己和解,自信的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2、爸爸
影片從頭到尾,都讓我們看到爸爸給奧吉男子漢的影響。他是一個難得的好爸爸,從出生起,他的陪伴從不缺席。
他每天送奧吉上學。奧吉在學校受到傷害鬧情緒時,他能及時給予疏導,陪伴、鼓勵。他把奧吉的頭盔藏起來,斬斷兒子退縮的後路,只為讓兒子早日走出自卑,勇敢面對現實。
印象最深的兩個細節是:
(1)第一天放學,大家都在安慰受了委屈的奧吉。爸爸趁媽媽不在,小聲對奧吉說:「要是有誰欺負你,你就欺負回去,誰都不用怕。」
奧吉問爸爸為什麼要小聲說話?爸爸回答:「因為怕你媽媽。」
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爸爸是一個紳士,他在以這種方式教導奧吉尊重女性。
(2)旅遊歸來,奧吉告訴爸爸,自己打架了。爸爸第一句便是:「那你贏了嗎?」
這兩個細節,都包含著爸爸的良苦用心。不是鼓勵奧吉以暴制暴,而是讓他懂得,遇事不逃避,不怯懦,敢於面對的同時,又不失善良。
就如影片中的那句臺詞:如果在正確與善良之間選擇,我會選擇善良。
3、姐姐
這個世上我最愛你!你弟弟已經有了一群天使給予愛,而你是我最喜歡的人,我的愛都是你的。
這是薇婭外婆的話。外婆是這個家唯一關注薇婭的人。
作為奧吉的姐姐,薇婭懂事的讓人心疼。她從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她把所有的情緒都隱藏起來,盡力表現的很好。
但這並不代表她不需要愛。她也有心事,也有成長中的困惑和煩惱,也需要來自父母的關注。
生活中,有人天生就是焦點,有人很容易被忽略。薇婭家就如一個地球,弟弟永遠是太陽。薇婭一直渴望,媽媽也有那麼一次,能好好看看自己。
影片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很深印象:
(1)奧吉因在學校的遭遇,情緒低落時,父母都在弟弟房間陪他。做完家務的薇婭,回自己房間時,看到弟弟房內溫馨的一幕,無奈的搖頭苦笑。
(2)萬聖節是奧吉最喜歡的節日。這一天,媽媽終於可以放下對弟弟的牽掛。薇婭本打算,趁機享受一下和媽媽在一起,不被打擾的時光,但弟弟學校的一個電話,又一次讓媽媽丟下她匆匆走了。
薇婭惱怒的把手裡的遙控器摔在地上,但事後,她還是貼心的去開導奧吉。
當奧吉向她發火時,薇婭說了一句:「難過的不止你一個人,你搶走了媽媽。」這是她的肺腑之言,也是戳痛我的地方。
所有被忽略的孩子,都能深刻體會到薇婭的失落與痛苦。儘管如此,她還是收回自己那顆受傷的心,去安慰弟弟。她和爸爸媽媽一樣,深愛著弟弟。
4、經濟條件優越
奧吉從出生起,做了27次手術,這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一家人住在紐約曼哈頓的獨立別墅裡,父親一個人可以養活一家子,說明他收入不菲;
姐弟倆可以上昂貴的私立學校。學校配有科學實驗室,劇場。使得他們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盡情展露自己的天賦;
父母都是高知分子,有超人的教育理念。既是奧吉不上學,也能給他很好的教育,而他碾壓眾人的智商,足以彌補身體上的缺陷。
……
試想:
如果一個普通家庭,有幾個能承擔27次手術的費用;
普通家庭的父母,整日為著生活奔波,哪有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只能聽之任之;
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當然也不會優秀,隨之而來的便是更加自卑,遭受更多欺凌。
所以,成為奇蹟,也需要經濟做後盾。
二 學校方面
奧吉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不僅有著優越的教學環境,而且能做到對校園欺凌零容忍。
入學前,校長安排同學帶奧吉參觀學校,並且授意傑克多接觸奧吉,就是為了讓奧吉融入學校生活,沒有被孤立的感覺。
當被修掉奧吉的班級合影被大家哄搶時;當朱利安等人用寫著「怪物不得出現」,「為大家著想去死吧」的照片,引得眾人圍觀時,老師及時介入並反映給校領導。
校長對著盛氣凌人的朱利安父母,能夠不卑不亢,公正作出處理。即使朱利安父母,揚言要撤回給學校的投資,校長也不為所動。
這也讓我們看到,學校對待霸凌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如果沒有學校方面正確的處理,校園欺凌只會愈演愈烈,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再好的天賦也會生生被葬送。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裡所展現出的欺凌,只是在言語方面。比起我們近幾年從新聞中看到的敲詐,毆打、拍裸照、性侵等,只能算為惡作劇。
但即使是這樣,學校方面也絕不姑息,這種對待欺凌,零容忍的態度,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
培根說:「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徵服中出現的。」
三
縱觀整個影片,奧吉之所以能成就奇蹟,和家庭、學校密不可分。家人的愛與鼓勵,讓他心理健康陽光,有勇氣直面現實。
正確的教育觀,讓他能走出自我封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信的面對人生。
優越的經濟條件和良好的校園環境,讓他能安心學習,智商、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所有一切,再加上他的善良,幽默、聰敏,讓他最終贏得友誼、尊重、榮譽,成就一個奇蹟。
莎士比亞說:「愛可以創造奇蹟,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建後,就比原來更宏偉,更美,更頑強。」
愛,可以創造奇蹟。這恐怕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的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