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項研究估算,全世界約有4000萬人患有焦慮症。
焦慮症患者對未來很恐懼,他們會逃避任何可能觸發壓力反應的事物。如果有以下症狀,你可能患有隱性焦慮症。
不喜歡和別人面對面地交談總是覺得不自在很容易心煩或者生氣很緊張且很容易受到驚嚇猶豫不決過度思考已經過去的聊天內容你總是讓自己很忙總是貶低自己有很多消極的想法出現心率不穩、心悸、肌肉緊張、咬緊牙關等身體症狀。焦慮症的治癒率較高,有相關症狀及時就醫是最好的選擇。
當前,我們社會處於轉型時期,社會風氣比較浮躁,拜金主義橫行,所以很多人活得都比較焦慮。
每天早上醒來,明明昨晚上睡得很早,但是就是感覺渾身沒勁,感覺沒有什麼意義,不想去上班。
實質上,這是因為,我們自己,內耗太多,太多的能量,都用來處理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去了。況且,當下還有那麼多各種吸引人的眼球手機APP軟體。
智慧型手機、電腦沒有那麼普及之前,人們反而活得簡單得過,網際網路一下子讓所有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但是展現在眼前的世界,很多時候那種階層的差距感,也增強了。
求佛君覺得,大家出現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二:
愛比較,不知足。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相比以往,已經好太多了,只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看見其他人物質條件好過我們,心理難免失衡,愛比較。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難,但是並不是不能解決。解鈴還須繫鈴人,需要自己去平衡和調節。
我們唯一能夠做的,或許就像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告誡兒子所說: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