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放清明假期的這三天,全世界被它炸了。
在最大的票倉北美,它首周末轟下1.436億美元,成為環球影業史上首部開畫票房超1億美元的影片。
下圖是第五、六、七部的首周末票房:
《速激7》首周末票房比《速激5》(8617萬美元開畫)和《速激6》(9738萬美元開畫)分別增加68%和47%。
它締造的新紀錄包括但不限於:
首日票房影史第九位(影史第十位)。
4月檔首日及首周末票房影史第一位。
註:4月檔的前五名影片中,有三部片都是《速激》系列。
復活節周末票房影史第一。
春季檔首周末票房影史第二,僅次於《飢餓遊戲》(1.59億美元)。
票房截圖均來自Mojo Boxoffice
不僅北美表現彪悍,國際市場也捷報頻傳。
從上周三開始在53個海外市場陸續登陸,《速激7》共飆出2.4億美元,高居海外開畫票房歷史第三位。
僅僅上映一周不到,影片在全球便有3.84億美元票房入帳,為史上第四高全球開畫,僅次於《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和《復仇者聯盟》。
還沒有包括中國、俄國和日本三個票房大倉。
目前就已超過第六部全球票房的一半(《速激6》全球吸金7.88億美元)。
據《好萊塢報導者》估計,本片極有可能成為環球公司首部全球票房破10億的影片。
不僅票房飄紅,《速激7》口碑也一路高企。
影片在影院觀眾評分(CinemaScore)中得到了「A」,爆米花指數觀眾喜愛度高達90%。媒體評價也以正面偏多,爛番茄網站收錄170家媒體新鮮度有83%,也是該系列中口碑最佳。
以下是部分媒體評論:
《村之聲》:這部眼花繚亂的動作片中最好的戲份反倒是那些安靜的戲份,在這些時間裡主角們認證審視「愛、生命和家庭」的意義,這些在前作中都被忽視了。《娛樂周刊》:沒有人花費10美元看這種影片是為了尋找合理邏輯。我們就是尋求瘋狂的破壞和蓄意的惡鬥,《速激7》腎上腺激素爆棚得完成了目標。《綜藝》:影片不僅是這一卓越賽車肥皂劇中令人滿意的一章,也是對保羅沃克機智而又感人的一次致禮。《Time Out》:影片中臉對臉的肉搏戲非常好看。斯坦森和巨石(兩個人都是光頭)之戰就像是一場發生在滾筒式洗衣機裡的激烈的鬥犬比賽。《HitFix》:劇情不重要,家庭就是一切,《速激7》猶如一團熊熊的烈火。《IGN》:作為沃克在大銀幕上的最後一次亮相,《速激7》有兩大任務,一是要滿足粉絲的期待,二是要有效致敬保羅。而影片不負眾望地擊中了每一個點。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都證明,這一以「非法街頭賽車和搶劫案」為主題的動作片系列,在經歷了六部電影之後,終於成長為北美三億起底、全球票房保10億美元的A級大片。
可以說,在超級英雄當道的現在,漫威構建出密不通風的宇宙,福斯拼死打造《X戰警》,《神奇四俠》,華納發力《蝙蝠俠大戰超人》, 索尼手握《蜘蛛俠》,《速激》系列,儼然已成環球最大的一張王牌。
也難怪環球主席傑夫謝爾敢在採訪時喊話,「接下來3年有大概20部超級英雄電影吧。我還挺高興我們不在其中的。我們同樣擁有《速度與激情》這樣賣座的系列電影。我並不擔心。」
不過,憑心而論,《速激7》能收穫如此高的關注度,與保羅·沃克的意外離世不無關係。
2013年11月30日下午3點,美國加州洛杉磯聖塔克拉利塔一聲巨響,年僅40歲的保羅·沃克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位飆車系列的主演,死於超速駕駛(事後調查駕主乃保羅好友),這是命運給影迷開得最狠的玩笑。
保羅的離去,也令正在拍攝之中的《速度與激情7》突遭橫禍:如何讓保羅完美謝幕?
為此,2013年底,在保羅去世後的幾個月裡,影片不得不停止拍攝計劃。將原定上映時間2014年7月延遲。
2014年4月,環球影業宣布重啟《速度與激情7》的拍攝,而且聲明不會取消保羅·沃克原有的部分,也不會更換演員重新拍攝。業內動作捕捉技術領頭羊維塔特效公司接下了讓保羅「復活」的艱巨任務。
保羅·沃克的兩個弟弟迦勒和柯迪確認出演保羅替身。前者的體型和一些習慣舉止,以及後者的眼睛都和保羅如出一轍。
值得慶幸的是,保羅生前已經把重點的動作戲拍攝完畢,因此迦勒和柯迪的戲份更多的則是遠景。
導演溫子仁也從保羅生前作品中精選出許多片段,供特效團隊後期建模,再通過CG渲染出虛擬的保羅。
在替身演員進行肢體動作的拍攝後,CG技術會對圖像進行臉部替代,從而讓保羅在銀幕上重生。而聲音部分,也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採集和重編。
不僅如此,溫子仁也利用了不少與14年前該系列第一部相似的鏡頭和場面,來完成保羅完美的謝幕。
保羅與迪塞爾飆車前的鏡頭:
如今,影片票房口碑雙重豐收,相信保羅在天之靈也能得到慰藉。
不久前,在洛杉磯一家劇院舉辦的《速度與激情7》首映禮上,範·迪塞爾登臺致辭。
回憶起保羅這位隨他一起成名一起成長的搭檔,硬漢迪塞爾幾度哽咽:「保羅的離去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之一,我是一個演員,但從沒有人教過我,如何一邊為某人哀傷,一邊在表演時裝作他還在身邊。」
為紀念這位一生的兄弟,範·迪塞爾將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取名為Pauline。
影迷們也都紛紛走進影院,悼念這位明星生前的最後一次演出。
美國有一家影院甚至從周四晚上開始通宵營業,供影迷觀看《速激7》。這種情況之前只有希斯·萊傑去世,《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時才有過。
這家影院在24小時之內,排了26場《速激7》
Google上搜索Furious 7(《速激7》),目前最熱的一個詞條是:Did the ending make you cry?
爛番茄的觀眾評論中,隨處可見影迷對保羅的緬懷之情。
影片最後對保羅的懷念再合適不過,就像是把最後一塊拼圖拼完整。它能準確擊中所有影迷最脆弱的神經。
作為一個把保羅的作品從小看到大的粉絲,我當然能分辨出片中哪些是由保羅的替身完成的。但不得不說,替身已經完成得很好,儘量做到讓觀眾無法分辨。
本片有趣、富有激情,完全符合你想像中的《速度與激情》電影,也是對保羅最好的告別,最後一幕簡直不能再好了,保羅一定會為這部片感到驕傲。
2001年成功飛躍鐵軌後,兩人相視而笑。
2015年的《速激7》中,兩人依舊相視而笑,但保羅已經不在人世。這樣的場面,讓觀眾多了一份唏噓。
最終兩個人在一個岔路口分開(其實是陰陽兩隔),車子駛向不同方向。
事實上,對於大部分《速激》影迷來說,這已經不是一部電影。
它更像與保羅的一次吻別。
「I dont have friends,I got family」(我沒有朋友,我有家人),這是《速激》系列的經典臺詞,也是影片情感的核心,如今,變成了銀幕人物與臺下觀眾之間堅實的紐帶。
這就是電影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