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著玩玩的楊笠
2020年末,有兩位女性為「女性」發聲,一位是說脫口秀的楊笠,一位是做女子高中的張桂梅。很多人會把她們相提並論,但實質上,楊笠不過是在譁眾取寵,而張桂梅卻是在負重前行。當然,這裡還要提到第三個人——舉報楊笠的男人,此類人之醜陋,不忍細思,不費筆墨。楊笠作為脫口秀演員,做得高級點就走向針砭時弊,做得低級點就走向譁眾取寵。楊笠屬於後者。她以誇張的手法嘲諷整個男性群體,我以為這並無太大不妥。唯一的問題在於「刻意」兩個字——為了嘲諷而嘲諷。能力不夠,勇氣來湊。她站在脫口秀舞臺,自帶「說著玩的,何必當真」這樣的護身符,以整個女性群體為她的段子「供氧」,刻意吐槽。如果把楊笠脫口秀中的所有「男」字換成「女」字:「你們男(女)的也太難討好了吧?我感覺我說啥都不對!」讀來毫無違和。從這點來講,她並沒有尊重脫口秀這件事,也沒有尊重女性群體(不過是在利用罷了),至於是否尊重男性,那是最次要的,可忽略。這樣的段子雖然低級,但是有人喜歡就可以。掙錢嘛,生意,不寒磣。張桂梅一定很欣賞楊笠這樣的女性,因為楊笠憑自己本事吃飯,不依賴男人而活。但張桂梅和楊笠本質上是不同的人,楊笠只是說著玩順便掙點錢,張桂梅卻是「玩真的」。張桂梅的事跡如何,此不贅述,下面要說的是張桂梅在接受採訪時所談到的「滾出去」:
3、全職太太沒有錯,錯的是把太太當全職。
3、女性的自尊和權益
為男女由於性別差異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而發聲,爭取平等的女性權益,簡稱女權。簡言之:在尊重性別差異的前提下,男女應受到平等的對待。例如:我們可以說重體力活不適合女性來做,但如果某位女性可以做得和男性一致,僱傭方不能因為其為女性就拒絕,或給予不同的酬勞(多給少給都存在歧視的成分)。所以女權並非是爭取讓女性得到更多照顧,而是在尊重性別差異的前提下,受到平等的對待。即:女權的核心是平權。之所以會出現「女權」,是因為女性既沒有受到性別差異的尊重,又沒有得到被平等對待的權利。但一部分自認為是「女權」的人在追求除性別差異之外的更多「女性特權」。此即田園女權。她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所以她們理所當然的做著全職太太。
1、女性有生育能力,但沒有生育義務,生與不生,自己說了算;2、孩子跟誰姓這個問題,不應該以「自古以來」作為合理性依據,但也並非「必須」跟女姓;3、在生育環節,女性付出要比男性大很多,理應得到相應的協助和支持(物質和精神);4、女性有照顧寶寶的義務,男性的義務與女性相當,要麼不生,要麼一起帶。男性缺的是可以產母乳的乳房,不缺胳膊不缺腿,頂多缺心眼兒;5、由於在照顧「家庭」這方面,女性似乎更有優勢和能力,如果雙方都覺得「家庭」有必要由一個職業人(譬如管家)來打理,那麼在雙方充分友好協商後,女性可以選擇全職照顧家庭,但這個職位是有「工資」的,並且這是「工資」,不是「家用」;6、女性有權利不接「打理家庭」這份工作offer;7、女性不應該沉浸於「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這種寄生心態甚至獲得某種優越感;8、無論男性、女性,父母、孩子,大人、小孩,老人、年輕人,作為一個人,應該擁有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權利;9、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權利,首先來自於獨立。依附於人即意味著已經把這項權利閹割掉很大一部分了;10、一個人不僅是一個人,還應該是一位學生、老師、工人、農民、商人、作家、攝影師、歌手等各行各業從業者之一,當然,「全職媽媽」也可以作為一種職業,前提參照第5、6條;12、人和動物的差別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人除了吃飽穿暖之外,還追求一種精神的充實和自由。
尊重自己的前提是不物化自己,尊重他人亦如是。物化自己並且沾沾自喜,就應該受得住任何氣。張校長怒「全職太太」不爭,但或許這份「不爭」,卻讓諸多女性羨慕不已。這是諸多女權主義者的通病,他們所追求的,並非平等,而是依附式的獲取。
4、平權的前提
女權的核心應是平權,而平權成立的前提是自尊,不尊重自己的人不配談平等!拼多多的花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