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未來·共創營 | 探尋循環經濟之路,打造可持續發展城市

2020-11-20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協作共創,探尋未來可能性48小時的團隊合作中,除了實地調研洞察外,主辦方還邀請到了社會創新探索者、小鴨嘎嘎公益機構發起人馮曉,影響力工場發起人、我能實驗室負責人唐藝蕾,德國Darkhorse Innovation中國區負責人、設計思維創新實驗室創始人劉翔,空間策劃及策展...

10月16日上午,2020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暨第六屆深圳國際創客周系列活動——洞悉未來·社會創新共創營(以下簡稱共創營)在福田區中電智谷國際智能硬體創新中心舉行了啟動儀式。本次共創營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承辦,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協辦,深圳開放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嘉士伯中國、全球傑出青年深圳社區 、黑馬設計思維創新實驗室、丹麥UNLEASH全球青年創新集訓營秘書處 、中電智谷國際智能硬體創新中心等跨行業、跨領域組織機構共同支持。以「共建循環經濟 賦能未來社區」為主題,以雙創為核心,激發雙創活力,探尋循環經濟與社區互聯與深圳各產業現狀的結合點,形成切實有效的落地方案,進一步推進深圳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為中國雙創發展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深圳經驗。

活動包括五大板塊:探索·循環經濟創新之旅、開言·啟動儀式暨「青年有話說」論壇、共創·腦力激蕩智造營、引路·未來提案成果路演以及雲創·「視」界互聯線上直播。通過實地考察、交流分享、頭腦風暴、路演展示等多種創新活動形式,旨在鼓勵跨界融合和多元性,強調循環經濟的實操性、可複製性、經濟性、環保性等,並以此賦能到未來社區的軟硬體建設,幫助其以創造性思維識別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大程度的實現循環經濟與未來社區發展的有機結合和價值挖掘。

入局「循環經濟」,繪製可持續雙區藍圖

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前,深圳面臨著「四個難以為繼」的難題,「逼迫」深圳必須儘快轉變增長方式,加快自主創新和發展循環經濟,在「緊約束」條件下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在本次共創營啟動儀式上,福田區科創局張忠暉局長表示,深圳必須要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雙區優勢,把握「創客之都」的創新優勢,更大鼓勵創新成果向實際生產力轉化,推進更多創新方案有效落地,為深圳「雙區建設」、循環經濟建設、互聯社區建設注入「福田動力」。

在啟動儀式結束之後的「青年有話說」論壇中,主辦方特別邀請到了Hardware Massive(幫助初創企業的全球硬體社區)深圳分會負責人、Kickstarter市場顧問Tully Gehan,全球傑出青年深圳社區2020-2021執委Markey Tan(譚美唯),SucSEED種力圈聯合創始人、StartupGrind深圳聯合運營總監、全球傑出青年社區深圳分會成員王燕,作為全球傑出青年社區代表,共話「循環經濟與社區互聯未來聯動發展」,一同為可持續發展發青年之聲、行青年之力。

聚焦華強北,激發城市創變覺醒

在15日的探索·循環經濟創新之旅版塊中,來自不同領域的70位青年集合華強北電子市場,以「喚醒沉睡的寶藏」為主題,專業導師將帶領參與者在華強北電子市場進行有針對性的參觀和探訪,讓參與青年在世界著名的電子市場切身感受到廢棄電子產品當今的發展現狀,充分了解共享資源、高效合作或「深圳速度」、對國內和國際不同市場的敏感性、全球海洋物流的網絡等四個重要組成華強北文化生態的特徵。更多地去思考在如今高資源強度時代,電子廢棄物該何去何從,從而探尋「循環經濟與未來社區」的可執行、可落地方案,只有利用循環經濟喚醒城市礦山,可持續發展方可長久。

協作共創,探尋未來可能性

48小時的團隊合作中,除了實地調研洞察外,主辦方還邀請到了社會創新探索者、小鴨嘎嘎公益機構發起人馮曉,影響力工場發起人、我能實驗室負責人唐藝蕾,德國Darkhorse Innovation中國區負責人、設計思維創新實驗室創始人劉翔,空間策劃及策展人、藝術與設計公益者、模因進化創意諮詢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郭頌,永續森活社區規劃師、永續生活教育協作者、拾跡永續森活共創社創始人徐琪作為本次共創營導師,深圳中電智谷運營有限公司創新資源部總監、中電產城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創新資源部總監、萬匯和豐投資諮詢(深圳)有限公司董事劉宸希,遠見慧資本董事長、深圳市華雅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副院長李華,隊話科技CEO蔣嘉之作為路演評審,為項目提供正確的導向指導。

所有參與青年在5位專業導師的帶領下進行分組,分成「循環經濟智造組」和「社區互聯智造組」兩大組,每一大組在導師的專業建議下進一步拆分成由13-15人組成的若干個小組進行創新活動。各組組員將結合之前的實地探訪、論壇交流以及導師指導,針對各自的主題找切入點,在6小時內提出獨特的解決方案,向評審組和投資者進一步闡述各自解決方案的商業性和可落地性,充分挖掘解決方案的價值和可持續性。

線上直播,開啟雙創力量「雲」賦能

開言·啟動儀式暨「青年有話說」論壇以及引路·未來提案成果路演兩大板塊內容將全程在線上平臺同步直播。直播渠道不僅面向公眾開放,也將投放在全球傑出青年深圳社區(GSC)、全球1600多家FabLab(微觀裝配實驗室)國際資源網、嘉士伯基金會、UNLEASH等多個國內外代表企業與機構的關係網中,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聯動相關高端雙創資源,宣傳雙創氛圍、分享最新趨勢、展示活動成果。充分展示深圳敏捷的製造系統、開源方式和雙創力量,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全球雙創資源「雲參與」、「雲共享」、「雲共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自其他媒體或為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具體行為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繫郵箱:783207631@qq.com

相關焦點

  • 「城市創變者」齊聚共創營,共築循環經濟未來社區!
    10月16日上午,2020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暨第六屆深圳國際創客周系列活動——洞悉未來·社會創新共創營(以下簡稱共創營)在福田區中電智谷國際智能硬體創新中心舉行了啟動儀式。以「共建循環經濟 賦能未來社區」為主題,以雙創為核心,激發雙創活力,探尋循環經濟與社區互聯與深圳各產業現狀的結合點,形成切實有效的落地方案,進一步推進深圳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為中國雙創發展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深圳經驗。
  • 龍贊產業園:發展林木循環經濟,打造國際產能合作示範區
    單板是龍贊產業園進口的重要產品之一運用"循環經濟"概念,打造綠色家居產業鏈在過去,中國林木業為求高增速,忽略了可持續發展問題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綠色""循環"的經濟生產方式,既是人們長久以來的期盼,也是現實環境倒逼下的迫切需要。為響應國家要求,提高資源利用率,打造綠色產業,龍贊產業園將"循環經濟"作為主要生產經營模式。李驁解釋了在該產業園中,何為"循環經濟":"第一個層面的內涵是生產原料——樹木本身就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 發展直播經濟未來可期
    2月份,超過50%品牌電商旗艦店開通直播賣貨,線下門店直播迎來爆發式增長,啟動門店直播商家增長5倍、直播導購增長10倍,並以每周翻倍速度持續壯大,帶動線上線下業務雙增長。三是實踐效果超凡脫俗。直播領域再創新,杭州以主播數全國第一、孵化出全國首批聾啞人「無聲」主播,成為淘寶直播新經濟代表城市。
  • 華胥氏文化創始人宮阿娜:文化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創新與創意
    一、相信商業價值是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順應人性與市場經濟規律的載體。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指出: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宮阿娜提出"商業價值是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文化商業化,讓傳統文化以合適的載體進行呈現,並以經濟交流的形式觸達大眾,作為文化的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多角度探尋城市醫院高質量發展路徑,2020城市醫院大連峰會舉行
    本次峰會以"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 動力變革 城市醫院邁向發展新階段"為主題,全方位剖析新時期我國城市醫院的發展經驗,多角度探尋城市醫院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城市醫院走出改革加速度、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網絡配圖主旨演講環節,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副司長莊寧圍繞"推進治理能力建設"發表演講,從監管制度、監管理念、監管要求等多角度解析醫療衛生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以"推進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演講,強調醫療服務未來還要堅持推動發展、質量為先、底線思維、提升管理、優化服務、以評促建
  • 2019首屆「未來書店」評選活動,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這份結果背後呈現的是每位書店人從不言棄的樂觀態度與匠心精神,是每位書店人用誠摯的熱愛堆砌的未來的書店,釋放的是行業可持續、可發展的積極信心,傳遞的是每位書店人從業信心與行業信心,這也是開卷公司為行業下遊提供有價值、有意義的服務之一。我們期待看到這些優秀的種子傳播發芽,期待更多的優秀書店的健康發展之勢。」
  • 城市如何可持續發展?這場會議上,多個西班牙城市代表來分享
    會場內,一面屏幕連接起中國和西班牙兩國主要城市代表,圍繞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展開交流與討論。瓦倫西亞市市長裡波:打造「15分鐘城市」「這一項目有助於實現社會經濟更富效率、更可持續發展。」會上,瓦倫西亞市市長裡波表示,該市正在大力打造「15分鐘城市」城市規劃,即市民在離家15分鐘之內,找到所需的一切。
  • 中植系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新能源、垃圾回收業務取成效
    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近幾年勢態良好,並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觀點,比如綠色循環經濟。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詞,國家一直都倡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 2020年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深舉行,以創新科技推動可...
    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三萬多名青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赴創新盛會,展望國際青年科技創新美好未來,倡導以科技創新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亮點三:論壇主題緊貼社會熱點、含金量高論壇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涉及「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韌性城市建設與深圳可持續發展」「良好健康和福祉與深圳行動」三場平行論壇,邀請了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代表以及疾病防控教授、海內外社會治理專家、國際青年社區青年代表共20多位嘉賓進行論壇主題發言,
  • 「90後」大學生發展循環經濟還農村山清水秀
    「傳統的雞舍很遠就能聞到異味,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的益生菌進行餵養,不僅沒有異味,產出的糞便還能通過其他養殖形成一套生物循環系統,節本增效有利於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目前農場裡7000隻雞每天產出的700公斤糞便可全部用益生菌發酵轉化,整個過程幾乎沒有任何汙染物排放,實現了『變廢為寶』。」石松山說。石松山是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東和店鎮人,從小生長在農村,使他很早就意識到農村廢物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他在合肥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習期間便萌生了發展生態農村的想法。大學畢業後,石松山放棄城市工作。
  • 全球「汙染大戶」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美妝」不是噱頭
    歐萊雅集團近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多項承諾,包括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還設立了1億歐元的影響力基金,其中5000萬歐元用於重建生態系統,捐贈給海洋、森林保護項目;另外5000萬歐元用於促進循環經濟,支持回收利用、循環經濟相關企業的發展。
  • 未來已來: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者按:聯合國各成員國於2015年承諾將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人類和地球描繪一條新的平衡發展之路。聯合國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對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事項進行了客觀評價,利用最新的科學評估、客觀的證據基礎以及將未來軌跡與當前行動聯繫起來的情景,確定了利益攸關方的一系列行動方向,以推動世界所有區域的科學、政府、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行為者之間的合作,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科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摘編了其中涉及科學的部分內容。
  • 愛租機創始人胡光鐵:數字科技賦能信用租賃生態圈可持續發展
    【導語】:在愛租機對內公布的愛租機企業文化V2.0上,愛租機創始人胡光鐵分享道:「我們的願景是致力於構建未來租賃行業的數位化基礎設施,為用戶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成為一家可持續發展循環共享的好公司。」作為專注於手機供應鏈及數位化信用租賃行業的資深人士,胡光鐵顯然已覺察到數字科技的「魔力」。
  • 3M為推動中國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2月18日,由第一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正式揭曉,憑藉在可持續發展及公益行動方面的突出貢獻,3M中國榮獲「責任典範獎」。
  • 高考熱點:從愛爾蘭徵拿鐵稅看可持續發展
    熱點解讀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降耗減排、可持續發展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環境保護、降耗減排、可持續發展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不斷提升。   主要考點:1、可持續發展的含義。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3、可持續發展的原則。4、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5、循環經濟的意義。6、塑料汙染。
  • 定調內循環經濟主線 新淘金時代下的投資研判
    廣發證券(000776,股吧)研報判斷,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這也將成為資本市場映射的產業趨勢。對此,恆昌首席經濟學家魏力博士表示,改革開放以我國經濟世界工廠模式運營,以"外循環"為主,外需帶動上下遊產業鏈、勞動力遷移和城市化。
  • 專家解讀|從三大關鍵詞看中新廣州知識城未來發展之路
    解讀會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產城融合成為專家們眼中中新廣州知識城未來發展之路的三大關鍵詞。專家認為,知識城可以成為內外循環的連接點,讓知識等要素資源進一步市場化,同時,知識城還應以系統性體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
  • 智慧城市:未來的義大利城市
    我們這個時代可行的烏託邦是智慧城市,其目標是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自給自足的城市,關注生活質量及其公民的需求。它還應利用通過大數據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合理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從而使城市生活更具包容性和宜居性。這是從線性經濟模型(生產,消費,丟棄)轉變為循環模型的關鍵基於再利用,共享和產品壽命的延長,因為世界上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城市中,因此消耗了最大一部分生產的產品,從而造成了全球最大的汙染份額。
  • 共享共建,深圳打造數字經濟樣板城市
    8共建未來智慧之城 深圳將成數字經濟樣板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規劃,深圳堅持全市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力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布局,構建以高速公路、鐵路、空港、海港為支撐的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全市5G網絡高質量全覆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位居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