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25日電 題:根根繩結編織的斑斕夢
新華社記者慄雅婷、宋瑞
身著墨綠繡花中式外套的呂敏將一根藍繩穿過紅珠後,固定在插墊中央,八根繩貫穿兩旁,互相交織。呂敏十指聯動,上下翻飛。不多時,她用細尖嘴鉗將眼珠點綴其上,一隻栩栩如生的立體小老鼠便從她的手中誕生。
農曆鼠年來臨,呂敏用一雙巧手編織了一組以「鼠」為主題的作品。小老鼠搭配寶葫蘆繩結,是「數(鼠)你有福」;配上紅蘋果繩結,寓意「數(鼠)你平安」;若是配上金元寶繩結,呂敏說,這個作品就叫「數(鼠)你有才」。
49歲的呂敏是天津市河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巧妹紅妝繩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她說,「這根根彩繩就像我的筆墨,在『揮毫潑墨』間傳達我的思想和心境。」
2001年,呂敏無意間在早市上看到有人在賣繩子編織的工藝品,這激發了她的興趣。於是,她便輾轉各處購買中國結編織教材,在家揣摩學習,白天推著三輪車販賣前一晚編好的中國結。
通過斜卷結、搭扣結、雙聯結、萬字結等編法的靈活使用,粗細不一的繩結在呂敏手下變成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從簡單的小手鍊到一米多高的中國結,她的攤位上應有盡有。
呂敏的作品慢慢得到認可,2008年,靠著一雙「巧手」,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榮獲全球藝術家聯盟慶祝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國際美術、攝影作品展「全球藝術家」稱號、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成為非遺傳承人……取得多項亮眼成績的呂敏依舊願意待在工作坊,享受編織的美好時光。
在她十幾平方米的「巧妹紅妝繩藝」工作坊內,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精美中國結掛在四周牆面上。
「中國結的外觀好看,而更豐富的則是其中的內涵。」透過斑斕繩結,呂敏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中國結的設計理念,還為系列作品起了古典雅致的名字。她指著一副工藝精美的中國結介紹:「兩條金魚代表金玉滿堂,一圈花象徵花開富貴,團錦結象徵團圓幸福,四個平安結象徵四季平安。」
近年來,呂敏不斷尋求突破,在傳統中國結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把珠紗繡引入中國結的製作手法中,還用麻繩編織了各式各樣的立體動物,讓古老傳統的技法編織煥發出新的光彩。
這根紅繩不僅是呂敏表達自我的渠道,也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紐帶。自2012年起,她陸續在天津中小學和高校中開設中國結課程,授課範圍小至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老至耄耋老人,甚至還有不少外國留學生前來取經。
截至目前,呂敏帶著她的繩結已經站上了天津15所學校的講臺,「現在我一周幾乎天天有課,忙碌的生活很充實,我也樂此不疲。」
此外,越來越多的結繩藝術愛好者在繩線的牽引下找到了呂敏,呂敏也開始帶領更多人,用愛好來創收。她教授的學生,有些自己開了店,有些則跟隨著她一起站上了講臺,成為教授結繩藝術的教師。
45歲的張雅瑞跟隨呂敏學習了一年半的時間。她指著中國結上的一朵玫瑰花說:「別看這簡單的一朵花,花心是紐扣結,小花瓣是雙錢結,大花瓣是梅花結。在呂老師帶領下,我也站上了講臺,將手藝傳授給更多愛好繩結藝術的人,特別幸福。」
呂敏扯著手中紅繩,笑著說:「我現在只會一百多種結的編法,很多古老的結我都不會編,要活到老學到老,在作品中增添新元素。我要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結繩技藝,編織斑斕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