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電影超級爆款誕生?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我不是藥神》劇照

《後來的我們》劇照

昨日,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式公映。該片原本定於7月6日上映,自6月30日舉行全國點映以來取得不俗佳績,這也使得片方決定趁熱打鐵,提前公映。上映首日總票房已破3億元,同時,紮實的劇作、題材的突破,演員的精湛表演,讓影片的好口碑在朋友圈迅速發酵,引發全網熱議,不少網友贊其為「一部有良心、有溫度的好電影」。看來,又一部現實主義爆款電影要誕生了!

平民英雄故事令人感動

《我不是藥神》是寧浩、徐崢五度聯手、再度進駐暑期檔的重磅作品。影片圍繞一個「藥販子」的經歷展開,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小人物的成長故事,同時也加入了深刻的現實意義。片中,徐崢飾演的程勇原本以開小藥店為生,但生意做不好,老婆和他鬧離婚要帶兒子出國,父親又生病住院……一天,他的店裡出現了一位不速之客,患有慢粒白血病的呂受益(王傳君飾)請他幫忙到印度代購治療白血病的廉價藥。程勇原本一口回絕,最終卻因自己的經濟困境答應了要求。從此,他開始了「代購之路」,並拿下了這款低價藥的中國獨家代理,並與一群患者產生了交集,程勇的出現讓患者們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他本人的命運也由此改變。

一邊是不能斷藥的病友,一邊是冒著鋃鐺入獄的危險,程勇要在保全自己還是保全別人之間做出選擇。

《我不是藥神》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題材,但卻採用了商業化的類型嘗試,開創性的嘗試,讓影片在有笑有淚、可看性更高的故事中,傳遞出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徐崢所飾演的程勇,從一個利用差價賺取牟利的「藥販子」,到最後變成真正的平民英雄,他爐火純青的演繹尤為加分。更加難得的,是幾位年輕演員的表演也有各自的閃光點。王傳君為了角色傾盡全力,不僅外表瘦到令人認不出,對於病人的狀態臨摹也極致精準,光是眼神都有不同層次:既有命懸一線的無力感,又有身為父親的溫柔和天真。有網友評價他這一次的演技「達到了脫胎換骨的級別」。也有網友表示,近年來王傳君冒險放棄各種能帶來「流量」的角色,「所有不為外人理解的堅持,終於在此刻得到完美釋放」。

口碑引爆朋友圈瘋狂點讚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該片總票房已成功突破3億元。與此同時,影片的口碑也持續發酵,在電影評分網站上,該片取得開門紅,一向苛刻的網友評分給出了9分高分,在貓眼售票平臺上該片也拿下9.7分,淘票票平臺上拿下9.5分。在電影上映之後,朋友圈、微博上,該片的評論也引發刷屏,成為又一部全民關注的現象級影片。

不少觀眾認為影片質量上乘,劇本紮實、故事動人、表演在線,各方面完成度頗高。還有觀眾認為,電影真正的可貴之處,是其現實的意義大於作品本身:「我們終於有了媲美韓國優質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抱著看喜劇的心態而來,沒想到這麼感人,這是一部有良心、有擔當的電影。」 「這部電影記錄了時代的進步,給人以希望的正能量。」 此外,圈內多位演藝工作者也成為該片的「自來水」。導演顧長衛表示:「難得有這樣的電影在銀幕上呈現給大家。」《烈日灼心》導演曹保平則認為:「中國電影已經很少有這種觸及現實、引起共鳴的電影。」姚晨則稱《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熠熠生輝的良心之作:「充滿希望,看到了愛。」

事實上,早在電影舉行點映時,就已吸引了不少觀眾前去捧場。記者在廣州萬達影院看到,儘管與世界盃比賽直播正面撞期,但上座率依然達七成左右,其中不乏世界盃的主要目標觀眾——年輕男性。在電影放映過程中,上百號觀眾都全神貫注,影廳非常安靜,到了後半段則出現不少啜泣聲。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獲觀眾熱捧

業內人士分析,以此形勢發展,《我不是藥神》票房有望突破30億元,成為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超級爆款。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電影市場上湧現出一批質量不俗、獲得觀眾熱捧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這些電影通常與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觸及現實,引發共鳴。

曾幾何時,現實題材的電影被認為是創作上的「死角」,被認為「不夠接地氣」,而現實題材常使用的藝術電影形式也被當成是「票房低」「沉悶、老套」的代名詞。久而久之,不少國產電影開始一味追求視覺特效等重工業發展,最終卻落得只有畫面沒有靈魂,遭到觀眾拋棄。好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採用商業大片的模式,不僅大大增加了可看性,同時獲得一定的商業回報。這些電影的走紅,證明了中國市場對這一類型電影的巨大需求。

根據貓眼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最高的前十位裡有三部電影屬於現實主義題材。《紅海行動》以36.5億元排在影史最高票房第二位,《前任3:再見前任》《後來的我們》分別以16.4億元和13.6億元位列總票房排行榜的第五和第八位。

今年「元旦」檔,「前任」系列最終章《前任3》上映之後廣受歡迎,影片故事很接地氣,以幽默的筆觸書寫年輕人分手後的狀況,成功擊中年輕觀眾的情感共鳴,最終成為一匹真正的票房黑馬。隨後的「五一檔」,又一部「前任」題材的電影《後來的我們》票房也大賣。

這兩部電影能夠走紅,正是因為擊中觀眾的「前任情結」,儘管這些故事幾乎沒什麼新鮮感,也沒有太大的起承轉合,但偏偏是這些熟悉的故事,才最能觸動觀眾。因為,分手的經歷是大多數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曾經有過、甚至是正在經歷的。由此所引發的「回憶殺」,更容易激發情感共鳴。在多數觀眾看來,這兩部電影的不圓滿結局,反而更為真實地勾勒出愛情的樣子。

《我不是藥神》則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片中所呈現的是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醫療話題。片中,一位病友追問:「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有力的追問擊中了觀眾的痛點和淚點:「這是跟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生老病死。」

印度和韓國也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多產地。去年以來,多部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深獲好評,幾乎來一部賣一部。因為這些作品不乏人文關懷,填補了國產電影的空白:重男輕女的話題,「學區房」的話題。此外,韓國《素媛》《熔爐》等現實主義題材佳作,近年來也為中國影迷津津樂道。記者黃岸

相關焦點

  • 銀幕上的現實與現實主義引熱議 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的堅守與奮進
    但可能我用的詞有問題,對方並不明白我說的現實主義是怎麼回事,很多時候是雞同鴨講。」曹保平導演認為,現實主義的電影首先和時代的「土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討論的過程中,曹保平以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為例,他認為在二戰後背景下誕生才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這與當時社會環境產生巨大關係,才產生很多主題和表達手法。
  • 憑它的現實主義超級英雄電影
    月初,名導史匹柏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唱衰,又引起了議論熱潮。這位曾拍攝《大白鯊》和《侏羅紀公園》的大導演如此說到: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雖然現在仍大受歡迎,但是流行文化具有一定周期性,總有一天這些超級英雄電影將不再流行,被年輕電影人製作的新流派電影所取代,就像曾經輝煌但現在卻衰落的西部片一樣。
  • 現實主義是電影的永恆話題
    在中國文聯、中國影協、鄭州市人民政府、央視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聯合主辦的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主題論壇上,電影人以「全面奔小康 共築電影夢:現實主義的光輝與電影機遇」為題,就電影如何更好地與火熱的時代生活交相輝映展開了有益探討。
  • 行業聚焦 | 中國電影市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將成主流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憑藉其貼近生活的表達、人物刻畫豐滿和真實細膩的情感描寫獲得了觀眾及市場的雙重認可。何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現實主義電影,是以展現現實社會生活為標誌,批判社會不良現象,還原生活的精神、物質層面,立足於當代社會中一切真實的故事類型題材。具體拍攝手法為採用自然光,運用簡單電影語言,還原最本真的世界,一部好的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僅能走進觀眾的內心,還能引發全民大討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異常火爆去年以來,多部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都深獲好評,幾乎是來一部大賣一部。
  • 上映3天就打破年度票房紀錄,日本誕生了一部超級爆款!
    一定是因為沉寂了太長時間,今年10月,日本終於誕生了一部超級票房爆款,一上映便打破多項票房紀錄,包括單日票房觀影人次紀錄、首周末觀影人次紀錄等,
  • 一文說清楚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始末
    一、 新現實主義誕生背景與意義 受此影響,義大利電影自誕生伊始,便在強調奇觀性的史詩片和較為寫實的生活展現這兩極之間徘徊,它們分別對應義大利的兩種藝術傳統:歌劇的傳統和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的傳統。
  • 現實主義網絡電影的春天來了麼?
    文中他擺明了自己的觀點:「中國電影應該堅定地走傳統的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即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來為現在的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說中國電影興盛於現實主義應該並不為過,早在中國電影誕生之初,許多有社會責任感的創作者就通過鏡頭展現生活中殘酷的現實,態度或積極或批判,但整體而言還是宣揚正義與大愛,這種創作思路影響了後世無數的電影人。
  • 超級網劇捕手愛奇藝,740億投入換來的爆款劇到底值不值?
    這一年是超級網劇的崛起元年。超級IP網劇《心理罪》單集300萬元,《盜墓筆記》每集投入高達500萬元,天價製作成本將傳統電視劇遠遠拋在了身後。圖片來源:百度百科《盜墓筆記》採用會員差異化排播模式,開國內以付費會員為核心的2C向商業模式先河。全集上線5分鐘內播放請求達1.6億,VIP開通請求達到上百萬次。
  • 超級網劇捕手愛奇藝,740億投入換來的爆款劇到底值不值?
    這一年是超級網劇的崛起元年。超級IP網劇《心理罪》單集300萬元,《盜墓筆記》每集投入高達500萬元,天價製作成本將傳統電視劇遠遠拋在了身後。也在同一年,垂直綜藝《中國有嘻哈》在愛奇藝播出,成為年度爆款。圖片來源:自製《河神》在製作過程中,主創團隊完全以電影水準要求自身,連配樂都是音樂人貼著每幀畫面作曲。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解析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徵、作用及內涵
    1945年,世界第一部新現實主義電影在義大利誕生,它便是羅西裡尼導演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影片結合了現實主義和唯美主義的特點,利用簡單的線性敘事結構,表現出二戰時期德國軍隊對義大利羅馬的佔領與侵襲,通過精神上的折磨營造出恐怖的壓抑氛圍,揭示了千瘡百孔城市風貌中可悲可嘆的人性與獨立自主頑強拼搏的反壓迫精神
  • 魔幻現實主義在電影中的運用
    看了這些電影,我們覺得好奇幻,好魔幻,但這種奇幻,這種魔幻,又與哪些純屬虛構的神啊仙啊的玄幻,比如《西遊記》,有所不同,我們認為這種事就是真的,在世界上真有可能存在。為什麼?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在電影中的運用。
  • 當代拉美電影中的情節現實主義特徵
    然而,曾經對於社會政治的現在進行時的言說變成了巴洛克式的歷史追憶,索拉納斯的所謂「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宣告著拉美電影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它們重拾數十年前的現實主義手法,在影片中融入了更為飽滿濃鬱的情感,研究拉美電影的學者保羅·施洛德·羅德裡格斯將其稱為「情節現實主義」(melorealism)。在羅德裡格斯的表述中,過去二十年的絕大多數拉美電影專注以情動人的敘事,且又不乏與經典情節劇大有干係的濫情,同時盛行現實主義視覺風格。這種盛行是通過自然主義的表演、連續剪輯、外景拍攝和環境音響的使用來實現的。
  • 當超級英雄直面現實主義——從電影《守望者》看音樂對劇情的升華
    如果說《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英電影的一座高峰,那麼《守望者》就可以稱之為另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這部獨樹一幟的電影雖有著兩極化的評價,熱度也不比其他同類型電影,但其深度廣度卻值得一再挖掘,而其中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音樂也在推動劇情和升華主題上功不可沒。
  • 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
    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題: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李文哲在疫情衝擊和產業變革雙重影響下,中國電影產業迎來新發展機遇的窗口期。在機遇與變革並存的時代浪潮中,每個電影人都是參與者、實踐者,也是推動者。面向人民、聚焦時代、觀照現實,這是新時代對中國電影提出的課題。
  • 今年為何沒有爆款古裝電影?
    現在的年輕導演更多是將目光聚焦在現實主義題材身上,當下時代的爆款是《戰狼2》,是《紅海行動》,是《我不是藥神》這種能讓人引起共鳴的作品。 雖然這些老導演們依然在出產古裝電影,如今年暑期檔徐克「狄仁傑」系列的最新作品《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國慶檔張藝謀新作《影》以及去年陳凱歌的《妖貓傳》等,但在當下的電影市場語境中,這批古裝電影也不可與往日作品而語了。
  • 劇周報31|現實主義橫行暑期檔,大環境或不利古偶劇產出爆款
    本周進入周景氣排名前十的劇中,有三部都市類型、三部古偶類型,但前者的整體表現明顯好於後者;同時三部都市類型都是走相對的現實主義路線因此,本周景氣冠軍仍由《三十而已》獲得,它的表現本周進一步提升,成為了暑期檔當前最大爆款,這讓東方衛視此次的獨播策略顯得非常明智;騰訊視頻因此在國民向上也大有斬獲。
  • 「第六代」導演作品的新現實主義論
    摘 要:現實主義理論誕生在19世紀的英、法等國,新現實主義電影則誕生於二戰後的義大利。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則是第六代導演的作品。本文從現實主義的相關理論、義大利與中國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現此電影流派的歷史環境以及「第六代」作品的本體角度,對整個「第六代」作品從新現實主義角度進行分析討論。
  • 【縱橫 ·福利】免費看電影啦!!一起見證超級英雄的誕生
    大家認識的超級英雄,大多英俊帥氣,走路帶風……然而漫威和DC兩巨頭,為了超級英雄的「物種多樣性」,仍然開發出一些畫風比較奇特的角色
  • 韓國現實主義電影,總是能震撼人心
    還記得2019年拿獎拿到手軟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嗎?這部電影通過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向我們展示了韓國社會目前貧富差距過大,階級固化的問題。韓國開始實行「電影剪閱制度」,所有電影只要出現批判國家政府,或暴力,恐怖,色情的片段,官員有權力直接用剪刀剪膠片。所以當時的電影千篇一律。1988年,韓國第一部揭露社會現實的的電影《來!夢想的國度》,偷偷上映,而後電影兩名導演被拘留。
  • 《攻殼機動隊 第二季》現實主義大於批判現實主義
    攻殼是我看過的描寫日本當代政治圖景最好的作品,但是它的基調總的來說是現實主義大於批判現實主義,這是它和Watchmen之間的重要區別。也許日本還有類似題材的電影,但是看得太少,不知道。起碼,他是動畫裡最好的。但是也有些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