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ofo倒下,我們是如何被「預付費」綁架的?

2020-12-24 電商報

關店、欠款,又一家知名企業倒了。

上周,全國連鎖餐飲品牌「一茶一坐」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預付卡退卡」公告。公告稱,由於門店關閉,持有會員卡的消費者可以在線申請退款。

但是根據央視財經的報導,這批需要支付的預付款金額高達1000多萬,目前公司帳上已經沒這麼多錢了。

也就是說,很多「一茶一坐」的消費者,將面對和 ofo用戶一樣的情況——排隊等退款,而且誰也不知道這隊伍要排到猴年馬月。

最近幾年,小到共享單車、餐廳吃飯,理髮店、美容院、健身房,大到租房、買房,我們的一切消費,好像都已經和「預付費」脫不開關係。

那麼預付費模式到底是怎麼流行起來的?預付費的流行史,又為什麼會成為無數商家的跑路史?

今天智叔就來和大家談下「預付費」這件事。

預付費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要談預付費,離不開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是「實惠」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預付費原本確實是一種好模式。

理想情況下,企業能獲得充足的現金流,消費者能享受到最優惠的價格,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這都是一種實惠的雙贏策略。

而這種策略能得以實施的基礎,則有賴於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

預付費的第三個關鍵詞是「方便」

事實上,相對於如今買賣雙方看中的「實惠」,「方便」(尤其是對商家而言的「方便」)其實才是預付費模式崛起的根源。

最初的預付費模式,來源於老百姓的水電煤氣電話費。

先充值,再服務,卡裡餘額用完了,如果不及時充值,企業就會給你停水停電停機。

這種預付費模式之所以得到普及,一方面是老百姓對國有企業的「信任」,另一方則是對於國有企業來說,這樣催繳費更「方便」。

這時候的預付費,其實和「實惠」還沒啥關係。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有頭腦的商家發現了其中的財富密碼——

以優惠為名,只要能吸引消費者預付費,商家就能獲得一大筆啟動資金,從此白手起家不是夢不說,直接圈錢跑路好像也行得通?

除了健身房、美容院、理髮店跑路,智叔聽過最喪心病狂的例子是養老院跑路。

據《法制日報》報導,江西一家養老院以「預約床位」為理由,誘騙老人們預交養老費。

有受害老人稱,她和老伴兒拿出了畢生積蓄,向這家養老院預付了81萬養老費用。結果老闆直接跑路,捲款上億元,上千位老人家欲哭無淚。

稍微慶幸的是,目前該養老院負責人已經被批捕,之後老人們還是有可能要回預交費用。

預付費成為香餑餑

熟悉電商智庫的朋友都知道,智叔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推測無良商家,但是從商業理性和概率論的角度說,存心圈錢跑路的商家還是極少部分。

就算是被大眾罵得最起勁的ofo,戴威原本也不是奔著大家那99元的押金去創業的。

那麼預付費模式,到底為什麼會大範圍流行?它的流行史又為什麼會演變成為一部跑路史?

智叔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它確實是一門好生意,其二,它同時又是一門缺乏監管的好生意。

以理髮店為例,我們穿插其它行業來作說明。

Tony在給你理髮的時候,會向你推銷會員卡,充200送200,充500送300,次卡、月卡、季卡、年卡,你要哪種卡,Tony就能給你辦哪種卡。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預付費都會產生資金沉澱。這些錢,你還沒有消費,是暫時存在理髮店的。那麼在你消費之前,這些錢產生的利息到哪去了?

放在房地產行業,對比更明顯。期房預售,先預交20萬,3年後交房,這就是一筆上萬元的利息。上百個購房者,3年就是上百萬的利息。

很顯然,資金沉澱產生的利息,對於預收費商家來說就是一筆不菲的收益。

與此同時,智叔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沒法把充值餘額花完。

這在健身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你在賭老闆會不會跑路,而健身房賭的就是你辦了卡不去運動。

只要你不去消費,這筆預付費用,就全都是商家白賺的收益。

有了這兩筆額外收益,預付費當然是一門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而當這兩筆額外收益超過商家常規商業盈利的時候,而法律又缺乏這方面的明確監管,自然會有商家蠢蠢欲動,試圖越軌。

這就是預付費模式成為跑路重災區的真相。

如何避免預付費大坑?

「不要隨便充錢」,這是最容易想到的警告。

但是怎麼才叫不隨便呢?

ofo、韋博英語、優勝教育、浩沙健身,都是響噹噹的大企業,充值的時候,估計沒人想過他們會倒閉跑路。

對於消費者來說,當這些大企業都能說倒就倒的時候,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才是值得信任的?

在智叔看來,關鍵在於中間的信任問題。

有人提出,應該設立保證金機制,預付款由第三方帳戶託管,確保資金不會被商家隨意挪用。

根據智叔的了解,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創業項目,比如「漁夫卡包」。

但在巨額資金面前,商家都會跑路,市場化的第三方平臺,集合多個預付費商家的海量資金,又會不會產生更大的暴雷風險?

有人提出,政府應該加強監管。

2017年,北京等地多部門出臺政策,要求商家不應發售有效期超過3個月、預售額超過3000元的預付費產品。

這顯然是一項好對策,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就有媒體披露,部分商家頂風作案,誘騙消費者一次性籤署4份合同,每份合同都符合政策規範。

很顯然,如何避免預付費的大坑,紙上談兵說起來簡單,但在現實操作中,必然會面臨更多難題。

而這帶來的後果,則是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蕩然無存,一個原本互利互惠的商業模式,最終被一批無良商家徹底玩壞。

作者:智叔

相關焦點

  • ofo生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王剛回憶,他入職的一年,趕上公司2017年年會,ofo包下一個高檔度假村整整三天,到處都是ofo元素的裝飾,員工入場會發定製T恤、背包和手環,2000多人聚在一起,還請了戴威最愛的歌手趙雷演唱,大家一起跟著合唱《我們的時光》,很開心。圖說:ofo2017年年會現場 時過境遷。
  • ofo官方出面「闢謠」:有人背後故意抹黑
    6月6日,ofo官方公關號「小黃車騎文」發表文章《沒有一家公司,會因為謠言而倒下》,直稱自己創立三年來「每逢重要發展節點」,總有謠言相隨。其中官方點名了6月4日某知名媒體上發表的文章小黃車快黃了》與另一知名自媒體大號所推送的《任性如戴威,也是江湖罕見啊》一文,對事實均是「拼湊抹黑,甚至無端人身攻擊ofo創始人戴威本人」,和去年謠傳「ofo被14城清退」是同樣的抹黑手段。最後,小黃車高呼口號:「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因為謠言而倒下!
  • 校外教培機構預付費制該如何規範|教育培訓機構|韋博英語|學費|...
    如今,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預存學費幾乎成為常態,如何看待教育機構預付費制?消費者如何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為此,中國城市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校外教育機構,探尋預付費制背後的「潛規則」。11月5日,韋博英語北京崇文門校區已經搬空,只剩一堆凳子腿。
  • 預付費商家頻「爆雷」,治頑疾須「打七寸」
    有專家提醒,應該從保護消費者、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的角度出發,考慮對預付費模式的監管措施。(見1月12日《中國青年報》)近年來,預付費在健身、餐飲、教育培訓等行業廣泛應用。在理想狀態下,預付費對消費者和商家是雙贏,但由於部分商家缺失誠信等因素,經常出現商家給消費者挖坑、捲款跑路現象。中消協統計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超過23萬件。
  • 預付費卡商家跑路頻上演
    健身卡,剛購買了沒多久,健身俱樂部關門大吉,老闆跑路,數千元的健身卡成了一張廢卡……   如今,幾乎每個市民的卡包裡多少都有幾張預付費卡,從美容美髮、洗車、按摩,到買蛋糕、KTV、寵物護理……這些預付費卡在為人們提供便利、優惠的同時,也暗藏風險。
  • 不提供服務了ofo仍在自動扣費?如何解除免密支付記者來支招
    為了避免再被扣費,周女士急忙解綁,她先是撥打了續費簡訊上留的電話,結果發現這個號碼是空號;她又試圖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聯繫ofo方,也都沒得到對方的回應。最後,她聯繫了微信客服,得知自己ofo季卡的自動續費功能是通過微信開通的,於是趕緊請客服人員幫自己取消了,微信方面稱會與ofo方聯繫。
  • ofo小黃車徹底人去樓空?人間蒸發後小黃車押金還有希望退嗎?
    來源:江瀚視野據鳳凰 WEEKLY 財經報導,目前 ofo 的官網、App、公眾號,幾乎一切公開渠道中的地址,都已經無法找到 ofo 的蹤影。ofo 的客服電話也已無法接通,其 App 上的機器人客服只是重複回復 「請您耐心等待」。
  • 鹿晗正式代言ofo:小黃車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網際網路共享單車巨頭的?
    ofo找小鮮肉代言這一事件,其實非常好理解。首先,是否找明星代言,以及找哪位明星代言,涉及到對每一個品牌都非常重要的品牌差異化問題。 說到其他品牌共享單車如何競爭,關鍵不是找誰代言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品牌差異化概念,並將它搶先推廣到消費者的認知中。現今市場的競爭不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而是認知的競爭,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是它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 ofo劇中人:我不願謝幕
    一位ofo的80後中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他原先覺得ofo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很美好,後來他的想法改變了。創始人說「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贏得戰爭」,但是「你是那個我們嗎?你是那個代價」。短短三年時間,在資本的助推下,ofo以無可複製的速度攀上巔峰,而又以始料未及的速度跌落。
  • 疫情下消費卡無法消費 預付費糾紛頻發
    其中,合同問題投訴量為35260件,培訓服務類預付費糾紛成為投訴熱點。 實際上,近年來預付費消費模式在教育機構、健身房、美容美髮等行業極為流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最初的預付費模式既圈定了較為精準的客戶群體,又充實了企業或者門店的現金流。
  • ofo生前的最後一個夏天:小黃車死了,戴威的商業戲劇正式落幕
    王剛回憶,他入職的一年,趕上公司2017年年會,ofo包下一個高檔度假村整整三天,到處都是ofo元素的裝飾,員工入場會發定製T恤、背包和手環,2000多人聚在一起,還請了戴威最愛的歌手趙雷演唱,大家一起跟著合唱《我們的時光》,很開心。 時過境遷。
  • 從瑞幸、ofo,看消金該如何做好「人性」這道算術題?
    這情景與現在每每談起ofo時的「99押金何時退?」何其相似。對於這套「燒錢」、「跑馬圈地」快速做大的打法,有人將小藍杯跟早已「埋入黃土」的小黃車聯想到一起。而筆者看到更多卻是消費金融客戶——捧著小藍杯、騎著ofo普通人的「人性」畫像。真正要做好消費金融,無疑就是要面向這些普通人,需要做好「人性」這道算術題。
  • ofo戴威,官威依舊
    我們用錢給你的夢想買單,這種事在資本市場上是不存在的。我又不是你爸,我給你錢,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接近ofo投資方的人士向AI財經社總結道,戴威這是純屬「孩子的思維方式」。據知情人士介紹,共享單車補貼大戰燒到白熱化之際,ofo早期投資人朱嘯虎提出了ofo與摩拜合併,「主要是為了賺錢」,戴威對此「既不積極也不排斥」。
  • 「民法典小課堂」普通ofo受害者的維權之路,如何走下去?
    身為受害者的我們處於被動地位,但對於想要退費的我們,又怎甘心當作待割韭菜?與其苦苦等待「千年」的退款,不如主動尋求救濟。那作為ofo事件的受害者,應該採取何種途徑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呢?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去法院起訴這個途徑。早在2018年,就有用戶在使用小黃車過程中未能正常使用,但卻被ofo收費,因此一張狀紙訴至ofo的住所地法院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
  • 繼ofo小黃車後,又一個共享單車巨頭落幕
    共享單車曾經被人們評為「新四大發明」,曾經的共享單車是多麼的「火熱」,無論是大街小巷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而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則是共享單車行業中的巨頭。但很可惜,兩大巨頭都因為種種原因相繼沒落了。2018年小黃車資金鍊面臨危機,處於破產的境地,面對無數的債務,ofo小黃車無力退還用戶押金,時至今日還有眾多用戶的押金未退。而現在,摩拜單車也停止了服務,全面接入美團了。不過有一點還好,摩拜雖然併入美團,但起碼不像ofo小黃車一樣幾乎徹底敗亡了,至於最後摩拜在美團手中到底會怎樣,還是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 【爭鳴】ofo全面向摩拜「靠攏」,還來得及嗎?
    初創階段的ofo主要生存於大學校園中,那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每個校園的門口會有一個工作人員「看守」,單車不允許出校園,這時候的運營難度並不太大。同時,不需要智能鎖,也不太需要對車身的設計做太多改造,普通自行車就可以搞定。所以,那個時候的ofo,對車輛本身的設計還是「傳統模式」,只是在運營模式上做了一個創新。但是這種模式,只適合於校園封閉的環境。
  • ofo再成被執行人,後共享單車時代如何收場?
    1月6日,企查查信息顯示,ofo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自2020年以來已新增3則被執行人信息,即俗稱的「老賴」。同時創始人戴威及ofo公司收「限制消費令」多條。執行法院分別為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
  • ofo小黃車終於被立案調查了
    近日,沉寂已久的ofo小黃車又上新聞了:被監管部門的立案調查。而相對於ofo小黃車被立案調查,廣大市民和網友更加關心的是:押金何時能退還!有網友直言:退押金前是單身,現在閨女都會走路了押金還沒退……押金轉「返利餘額」ofo變導購平臺而會看ofo 的APP軟體,已然變成一個購物/導購平臺。
  • ofo劇中人不願謝幕:曾經瘋狂的錢!花不完的錢!
    一位ofo的80後中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他原先覺得ofo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很美好,後來他的想法改變了。創始人說「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贏得戰爭」,但是「你是那個我們嗎?你是那個代價」。短短三年時間,在資本的助推下,ofo以無可複製的速度攀上巔峰,而又以始料未及的速度跌落。
  • 迷途大考 每經記者全國11城直擊ofo收縮與困境
    ofo到底發生了什麼?各地運營狀況如何?消費者如何看待小黃車?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成都、武漢、南京、西安、濟南共計11座城市,力求呈現小黃車當前運營狀況,直擊ofo的收縮與困頓。在實地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ofo多地都出現了近期辦公地遷址的情況,「租約到期」顯然不能解答所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