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欠款,又一家知名企業倒了。
上周,全國連鎖餐飲品牌「一茶一坐」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預付卡退卡」公告。公告稱,由於門店關閉,持有會員卡的消費者可以在線申請退款。
但是根據央視財經的報導,這批需要支付的預付款金額高達1000多萬,目前公司帳上已經沒這麼多錢了。
也就是說,很多「一茶一坐」的消費者,將面對和 ofo用戶一樣的情況——排隊等退款,而且誰也不知道這隊伍要排到猴年馬月。
最近幾年,小到共享單車、餐廳吃飯,理髮店、美容院、健身房,大到租房、買房,我們的一切消費,好像都已經和「預付費」脫不開關係。
那麼預付費模式到底是怎麼流行起來的?預付費的流行史,又為什麼會成為無數商家的跑路史?
今天智叔就來和大家談下「預付費」這件事。
預付費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要談預付費,離不開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是「實惠」。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預付費原本確實是一種好模式。
理想情況下,企業能獲得充足的現金流,消費者能享受到最優惠的價格,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這都是一種實惠的雙贏策略。
而這種策略能得以實施的基礎,則有賴於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
預付費的第三個關鍵詞是「方便」。
事實上,相對於如今買賣雙方看中的「實惠」,「方便」(尤其是對商家而言的「方便」)其實才是預付費模式崛起的根源。
最初的預付費模式,來源於老百姓的水電煤氣電話費。
先充值,再服務,卡裡餘額用完了,如果不及時充值,企業就會給你停水停電停機。
這種預付費模式之所以得到普及,一方面是老百姓對國有企業的「信任」,另一方則是對於國有企業來說,這樣催繳費更「方便」。
這時候的預付費,其實和「實惠」還沒啥關係。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有頭腦的商家發現了其中的財富密碼——
以優惠為名,只要能吸引消費者預付費,商家就能獲得一大筆啟動資金,從此白手起家不是夢不說,直接圈錢跑路好像也行得通?
除了健身房、美容院、理髮店跑路,智叔聽過最喪心病狂的例子是養老院跑路。
據《法制日報》報導,江西一家養老院以「預約床位」為理由,誘騙老人們預交養老費。
有受害老人稱,她和老伴兒拿出了畢生積蓄,向這家養老院預付了81萬養老費用。結果老闆直接跑路,捲款上億元,上千位老人家欲哭無淚。
稍微慶幸的是,目前該養老院負責人已經被批捕,之後老人們還是有可能要回預交費用。
預付費成為香餑餑
熟悉電商智庫的朋友都知道,智叔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推測無良商家,但是從商業理性和概率論的角度說,存心圈錢跑路的商家還是極少部分。
就算是被大眾罵得最起勁的ofo,戴威原本也不是奔著大家那99元的押金去創業的。
那麼預付費模式,到底為什麼會大範圍流行?它的流行史又為什麼會演變成為一部跑路史?
智叔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它確實是一門好生意,其二,它同時又是一門缺乏監管的好生意。
以理髮店為例,我們穿插其它行業來作說明。
Tony在給你理髮的時候,會向你推銷會員卡,充200送200,充500送300,次卡、月卡、季卡、年卡,你要哪種卡,Tony就能給你辦哪種卡。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預付費都會產生資金沉澱。這些錢,你還沒有消費,是暫時存在理髮店的。那麼在你消費之前,這些錢產生的利息到哪去了?
放在房地產行業,對比更明顯。期房預售,先預交20萬,3年後交房,這就是一筆上萬元的利息。上百個購房者,3年就是上百萬的利息。
很顯然,資金沉澱產生的利息,對於預收費商家來說就是一筆不菲的收益。
與此同時,智叔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沒法把充值餘額花完。
這在健身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你在賭老闆會不會跑路,而健身房賭的就是你辦了卡不去運動。
只要你不去消費,這筆預付費用,就全都是商家白賺的收益。
有了這兩筆額外收益,預付費當然是一門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而當這兩筆額外收益超過商家常規商業盈利的時候,而法律又缺乏這方面的明確監管,自然會有商家蠢蠢欲動,試圖越軌。
這就是預付費模式成為跑路重災區的真相。
如何避免預付費大坑?
「不要隨便充錢」,這是最容易想到的警告。
但是怎麼才叫不隨便呢?
ofo、韋博英語、優勝教育、浩沙健身,都是響噹噹的大企業,充值的時候,估計沒人想過他們會倒閉跑路。
對於消費者來說,當這些大企業都能說倒就倒的時候,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才是值得信任的?
在智叔看來,關鍵在於中間的信任問題。
有人提出,應該設立保證金機制,預付款由第三方帳戶託管,確保資金不會被商家隨意挪用。
根據智叔的了解,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類似的創業項目,比如「漁夫卡包」。
但在巨額資金面前,商家都會跑路,市場化的第三方平臺,集合多個預付費商家的海量資金,又會不會產生更大的暴雷風險?
有人提出,政府應該加強監管。
2017年,北京等地多部門出臺政策,要求商家不應發售有效期超過3個月、預售額超過3000元的預付費產品。
這顯然是一項好對策,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就有媒體披露,部分商家頂風作案,誘騙消費者一次性籤署4份合同,每份合同都符合政策規範。
很顯然,如何避免預付費的大坑,紙上談兵說起來簡單,但在現實操作中,必然會面臨更多難題。
而這帶來的後果,則是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蕩然無存,一個原本互利互惠的商業模式,最終被一批無良商家徹底玩壞。
作者:智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