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旅君的朋友圈
被「全國十二時辰」刷屏了
其實,這個「梗」來自於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
氣勢磅礴的宮殿樓宇(截圖來源:《長安十二時辰》)
朱閣裡低吟淺唱的歌伎
街道上布置花燈的差人
巷尾處吆喝叫賣的商販.
盛唐的長安繁華熱鬧、萬國來朝
安居樂業、井井有條
盛唐長安的皇都氣韻,就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
唐朝的長安是一片繁盛之景
那「江南自古繁華」的揚州
又是什麼樣的呢?
跟隨文旅君
遇見「揚州十二時辰」
夜
市
擼
串
凌晨,有人在夢鄉熟睡,有人在街頭狂嗨。零點的揚州,在燒烤的煙火裡熱熱鬧鬧。
揚州人吃燒烤,豪爽勁兒不輸東北和新疆,在自家的小區門口、馬路邊,幾張桌椅,小爐子一架,先上幾盤毛豆花生,茄子辣椒,再去挑上兩斤肉,江湖兒女的快意油然而生。
小龍蝦,全國夜市裡的經典菜。您也許品嘗過盱眙的龍蝦、潛江的龍蝦。但在揚州,受到當地人熱愛的卻是「邵伯龍蝦」。
央視《消費主張》截圖
揚州人對小龍蝦的熱情不輸燒烤,清蒸的、椒鹽的、香辣的、十三香的、泡椒的、蒜泥的、水煮的、南乳的、酸菜的、紅燒的、蛋黃的、蠔油的。整整十二道風味,味道濃鬱、鮮香四溢,給揚州的夜市增添了絕妙的味道。
央視《消費主張》截圖
觀
星
軌
凌晨之後,天地已經昏暗,卻總有點點星光為你而亮。此時,在大明寺腳下的鑑真廣場,便能看到浩瀚宇宙中的漫天繁星。深藍的背景下,在遠處大明寺棲靈塔襯託下,星星在天空划過一道道優美的圓弧,神秘、悠遠、靜謐又炫麗。
視頻拍攝:王森 王東
初夏的夜晚是孤獨和寂寞的,但是在這個時辰,偶爾來一次鑑真廣場,抬頭仰望漫天的繁星,悠享一場視覺盛宴,必會讓你心靈深受震撼!
觀
日
出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這是日出的壯美,也是日出的力量。揚州的日出影像,一座2500歲的城市依然青春勃發。
巍巍蜀岡,文化基因庫。綿綿蜀岡,江淮分水嶺。當第一縷霞光灑向城市的源點,一段2500年的傳奇開始上演……
瘦西湖,最著名的揚州景點;五亭橋,最經典的揚州元素。站在瘦西湖熙春臺上觀日出,每年只有清明前後三天,旭日是從五亭橋的正中冉冉升起的。
宋代揚州有「一地三城」之說,分別為宋大城、保祐城、宋夾城。而宋夾城在保祐城和宋大城之間,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今天,歷史的硝煙和風雲都已散去,這裡成了揚州人的生態寶地和運動樂土。
萬
物
初
醒
揚州的清晨總是帶著淡淡薄霧,伴著暖黃的晨光給城市增添了朦朧溫暖的色彩,平實簡單,樸素安寧。
萬籟俱寂的清晨,人類還在睡夢中尚未甦醒,大自然中的小動物們已經悄然覓食,它們是黎明時最忠實的觀眾。
踏著清晨的露珠,去公園、到湖畔打打太極、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踏著朝陽的光輝,迎接新的一天。
整座城市從睡夢中醒來,步履匆匆的人們開始奔波忙碌,時間,在揚州這座千年古城裡變得倉促易逝。
吃
早
茶
精緻揚州人的早晨,大多從喝早茶開始。早上皮包水的儀式感,無論如何也不能忽略掉。上茶館並不是專為喝茶,主要是去吃點心。燙乾絲是必點,還有包子、蒸餃、燒麥、千層油糕等多種選擇。吃點心講究現要,現包,現蒸,現吃。
揚州的早茶文化源遠流長,老字號茶社有富春和冶春兩家。其中三丁包子就以富春三丁包命名。
除了富春與冶春,花園茶樓、共和春、錦春、毛牌樓等館子也值得推薦。甚至,揚州的刁嘴老吃貨們早已經給各家茶樓排好了座次:富春的三丁包好,冶春的翡翠燒賣好,花園茶樓的肉包好,毛牌樓的豆皮包好,錦春的青菜包好等等。
對於外地的吃貨而言,如若沒有揚州人的吃貨功力,那一份鮮爽青菜包,薄皮蟹黃包,鮮美的大煮乾絲,再來一杯綠楊春,也已經足夠解饞了。
景
區
散
步
臨近中午,豔陽當空,這會兒,是我們一天中的第一個黃金時刻。
這個時候,不妨去揚州的景區、公園溜個彎,和朋友們聊聊家常,談天說地……
「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瘦西湖,放眼過去,心中蕩漾出萬般詩情畫意;個園院內的四季假山,讓你遊園一周如歷春夏秋冬四季;何園飽含了匠心與藝術造詣,細小之處都是滿眼的精緻……
還有運河三灣風景區、大明寺、宋夾城、馬可波羅花世界等等,揚州好玩的地方有太多太多。
飯
後
小
憩
年輕人、孩子們不在家的辰光,午飯就簡單吃點。夏天乾拌麵,冬天熱湯麵,心情好的時候,買上一份揚州老鵝就可以了。
不想做飯,也可以出去吃。揚州是個吃貨的天堂,有很多美食可以選擇,這些都是老揚州的味道……
午飯過後,在家裡陽臺的搖椅上,聽聽廣播,打盹午休……
戶
外
活
動
午休後,不妨到宋夾城騎騎自行車,打打羽毛球、拍拍籃球,踢踢足球……酣暢淋漓地運動一番,身體的能量盡情釋放!
住在西區的揚州人,不妨到明月湖繞湖靜靜地走上一圈,吹吹湖邊的風,賞賞湖裡的荷花……你會發現整個人都會很輕鬆愜意!
住在南區的揚州人,不妨到三灣公園打卡最美健身線路,來這裡雕刻時光,開啟一段悠哉的淨心之旅!
住在北區的揚州人,不妨到蜀岡生態體育公園,帶上自己的孩子,增進家庭親情、激發孩子們的探索精神,寓教於樂,讓孩子們更加親近自然,喜於運動。
城
市
書
房
閱讀與運動對一個現代人而言,兩者缺一不可。去過揚州各個體育公園,怎能不去揚州的城市書房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揚州這座城市駐足詠嘆、揮毫潑墨。揚州從唐詩宋詞中一路走來,文脈綿綿不絕,書香代代相傳。
走在揚州城,經常能看到24小時城市書房或是流動圖書館的指示牌,有空就讀書成為揚州老百姓基本的文化需求。在這片古色古香、綠樹掩映的城市,24小時城市書房讓讀書成為賞心樂事。
近幾年,揚州市以「城市的教室、市民的書房」為目標,將城市書房作為完善公共圖書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為深知「讀書好」也要「好讀書」的揚州人提供了「讀好書」的新去處。
淮
揚
菜
夜幕降臨,吃貨們已經蠢蠢欲動。晚餐,是揚州地道淮揚菜的登場時間。
說起淮揚菜,不得不提燙乾絲。揚州人選擇滷水大白幹,每塊劈成二十八片,再細切成絲。刀工好的師傅,切出來的乾絲能穿過針鼻。切好的乾絲,一百攝氏度的水洗燙三遍,再澆上滷汁和香油,簡潔素雅卻有著軟嫩鮮香的口感。
清燉蟹粉獅子頭,採用豬肉和蟹粉製作而成,大而圓,嫩且鮮。獅子頭百年來盛譽不衰,追根到底,魅力源於兩個字:講究。製作獅子頭,必須選用五花肋條豬肉,冬季肥七瘦三,春秋肥六瘦四,夏季各半。配菜隨四季而變,初春配河蚌,端午前後以鮰魚燉獅子頭,冬季則用揚州風雞燉獅子頭。清蒸獅子頭熱吃嫩鮮,蟹粉鮮香,用湯匙舀食,入口而化,酥爛適口。
扒燒整豬頭,是一道工藝複雜的功夫菜。據說,乾隆年間,揚州法海寺的蓮性和尚製作的扒燒整豬頭最負盛名,數百年來,扒燒整豬頭都依照著蓮性和尚的做法。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寫有豬頭詩一首:「初打春雷第一聲,雨後春筍玉淋淋。買來配燒花豬頭,不問廚娘問老僧。」可見這豬頭的香味與殺饞勁,竟然衝破宗教的藩籬,真傳於老僧,自然是妙不可言。
拆燴鰱魚頭是淮揚菜中的冬令名菜,鰱魚頭多膠質、肉肥茸,烹飪時配以火腿、香菇等,為待客的大菜。每年小雪以後,鰱魚肥美,將魚頭從頦下剖開而面部相連,先焯水,再入湯鍋加姜蔥煮至半熟,取出在冷水中拆骨,拆出一副完整生動的魚臉,繼續烹製,最終形成的湯汁乳白稠濃,魚頭肉質肥嫩,味鮮令人叫絕。
夜
遊
東
關
街
夜色逐漸濃鬱,飯後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看看揚州的老街——東關街吧!
東關街是揚州城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揚州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今日東關街仍是揚州商業重地,匯集了當地傳統色彩濃厚的手工藝、特色小吃和商業老字號。
從東門步入街口,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迎面而來的是滿目的古色古香,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翩翩若舞綾羅裳,斑駁牆壁滿滄桑……
散
步
看
夜
景
遊完東關街回家的路上,看看五光十色,斑斕絢麗的揚州夜景,揚州不知不覺中已經變得那麼美!
揚州的每一個夜晚,都是如斯濃鬱的風景。每一片夜色,都記憶著真實的生活。
辛勞一天夜歸的你,是否留意到這個城市,夜色之下,褪去車水馬龍,逝去熙熙攘攘,淡去煩躁不安,Ta居然如此美麗?!
揚州的十二個時辰,
每分每秒都精彩!
你喜歡這樣的揚州嗎?
快給我們留言吧!
攝影劉江瑞 張卓君 司新利 程曦 莊文斌 王鑫 蔣永慶 陳建新 司馬
校對 王海豔
編輯 李亞晴 張婷婷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你早晚得來!
長按下面二維碼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微信號:yzs_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