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警匪片中,編劇展現了豐富的想像力。比如,抓捕犯罪嫌疑人,數個監控鎖定嫌犯的臉,拉近、定格、搜索,不一會兒,資料庫將嫌犯信息顯示無餘。
然而,現實中,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時選擇故意躲避監控,或者化妝掩飾,又或趁月黑風高,這就給警方的偵破工作製造了一些障礙。
龍門浩派出所副所長胡新,從警18年來,先後幹過巡邏、刑偵、交巡警等警種。正是這樣的一番歷練,讓胡新訓練出了一顆「最強大腦」,凡是他見過一面之人,對方樣貌特徵十有七八能儲存在記憶裡。憑藉這招「功夫」,再狡猾的狐狸,終究逃不過獵人的抓捕。
案件陷入僵局 嫌犯浮出他腦面
7月2日早上,市民趙先生急匆匆地來到龍門浩派出所報警,他稱自己剛買不久的摩託車被人盜走,希望警方能儘快抓到嫌疑人找到愛車。
接警後,民警迅速前往事發現場進行勘察,調取監控摸排走訪。民警在監控中發現,當天凌晨,一男子頭戴棒球帽,在趙先生停放的摩託車處打量了一番,見四下無人,迅速從衣兜裡掏出工具將鎖撬開,騎著摩託車離開。夜色降低了監控的清晰度,加之趙先生所在的小區屬老舊小區,監控角度不多,這給民警偵破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接連兩日,民警都在對案情進行研判,可效果卻沒有多大,一時陷入了僵局。中午,兩名辦案民警趁午飯時,討論著案情。此時所裡分管刑偵工作的副所長胡新打著飯湊了過來。「前兩天有個盜竊案,可是線索有限,嫌疑人還沒找著。」其中一位民警回答道,「哦,吃完飯,你們帶我瞧瞧。」胡新說。
對著屏幕,辦案民警和胡新一幀一幀查看案發監控。反覆查看四五遍後,胡新陷入了沉思,腦裡的畫面像圖書一樣迅速翻閱起來。「難道是他?」胡新突然開口道,似乎發現了端倪。
胡新回憶起,今年6月底的一天,一名男子來到派出所諮詢辦理暫住證需要哪些手續,正巧那天是他接待的這名諮詢人員,對方臨走時,還留下了電話號碼。隨後,民警循此線索查到了男子的信息,經與案發監控中的嫌犯仔細比對,發現確為同一人。
沒過多久,嫌犯落網,對作案過程供認不諱,稱沒想到盜來的摩託車還沒有出手,便被警方找到。
在證據面前,嫌犯沒有任何狡辯,他只是好奇,這個地方沒有監控,民警是如何在短短2天內找到自己的。自以為聰明的小偷,以為避開了監控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只是他低估了警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汽車出發之際 在千人中辨出逃犯
如果一次是偶然,那麼接下來的抓捕案例便是他獲得成功的必然。
入警前,胡新是名專業的射擊運動員,獲得過全國錦標賽團體優秀獎,別看他1米87的大個兒,其實心思非常細膩。「從小我也喜歡繪畫,所以比女孩子還更注重細節吧」,胡新自嘲。
正是因為心細如髮,所以他能在上千人群中,一眼辨出犯罪分子。
2004年春節前夕,胡新所在單位接到警情:一名網逃當日要在重慶某汽車站乘車逃離。接到警情後,胡新和另外兩名同事便拿著逃犯的照片,迅速趕往汽車站進行抓捕。
正值春運高峰,汽車站人潮湧動,不少務工者肩挑背扛著行李還遮擋住了臉,要想找到目標,難度可想而知。胡新和同事站在進口處,眼睛不停的在人群中「掃射」。
眼見汽車出發的時間就快要到了,胡新和同事卻像是在大海裡撈針。「逃犯眉毛有一顆不起眼的痣。」胡新心裡一直默念著,眼睛快速移動,敏銳地在人群中繼續搜索。
離汽車出發還有兩分鐘時,一名男子鬼祟的在人群中穿梭著,胡新的眼神迅速移至到前方20米,定睛一看,此人形跡可疑。胡新不動聲色,也向前移,方便自己查看此人眉毛附近是否有痣。「就是他!」胡新隨著人流慢慢靠近男子,趁其不備,將其擒住,一旁的同事見狀也趕緊上前支援。胡新拿出照片再次比對,正是尋找的目標。
嫌疑人冒充哥哥 他靠三顆痣辨出「李鬼」
雖說公安工作靠的是證據,但有時候人的直覺往往會告訴你,看似普通的事情背後也有蹊蹺。
在南岸區交巡警支隊長生橋大隊擔任副大隊長時,胡新就憑藉司機臉部三顆痣不起眼的變化,揪出了他的真實身份,讓欲脫罪的對方不得不承認無證駕駛的事實。
當晚,胡新和同事在長生橋例行檢查。男子魏某駕駛一輛小貨車,被民警攔下。「我有駕駛證,可今天正好忘記帶。」民警要求魏某出示駕駛證,他鎮定地回答。魏某說出自己的駕駛證號碼,民警在系統中查看的確顯示的是他的資料,照片與魏某也相似。胡新再三查看照片,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為了找到更進一步的證據,胡新將魏某帶回大隊繼續接受調查。
在民警的幾次盤問中,魏某都鎮定自若地回答著問題。同時,另一邊,民警再次仔細比對駕駛員身份信息,還是沒有發現破綻。
正當民警讓魏某離開時,胡新卻開口:「等一下。」
查看多遍資料後,胡新漸漸發現,魏某與照片中的駕駛員臉部有三顆小痣略有不同,如果不仔細瞧,根本發現不了。
在民警的進一步審問中,魏某最終交代出真相。原來他並沒有取得駕駛證,為了逃避警方的處罰,他謊報了自己雙胞胎哥哥的駕駛證信息,因為與哥哥長相相差不大,所以他用熟悉的哥哥的信息,欲矇混過關。最終,魏某得到了應有處罰。
「射擊時讓我心無旁騖,繪畫讓我注重細節,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喜歡將人的信息進行歸納和分類。破案除了依靠高科技,細心更重要」 ,胡新道出了自己積累的經驗。胡新還表示,自己平日裡喜歡收看央視的《天網》和《一線》兩個欄目,雖然有些案子自己沒有經歷過,不過可以在收看中拓寬自己的視野,找到破案的一些方法,有利於自己今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