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燃燒的平原》講述了一個女孩追查母親出軌並失手殺死母親後,與「仇人」(母親出軌對象)的兒子成婚,卻在生下女兒兩天後遠走他鄉,頻繁與已婚男約會,最後回歸家庭的故事。從痛恨出軌的人,到成為出軌的人,透過瑪利亞娜的故事,我們要怎樣理解「出軌」?
不管在什麼文化裡,出軌幾乎總是受世人唾罵的。可古今中外,為什麼總不乏出軌者?出軌的人,到底在追尋什麼?
同樣的行為,往往會因為動機不同,而顯現出高下不同的「格調」。「低級的出軌」,往往就是「貪念」,就是為貪圖「新鮮、免費、更多」的認可或享受。
比如電影中這位出軌西爾維亞的廚子。這一類出軌者,TA們有一套莫名其妙的觀念:跟我上過床,你就是我的人了。所以,只要有機會,就一定要出軌,TA們總是需要「更多」來滿足其膨脹的自我。
這樣的出軌跟「愛」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雖然TA們跟情人之間也會有嫉妒和糾纏,但那絕不是愛,而僅僅只是因為「佔有」。如何區分「愛」與「佔有」?很簡單,一旦出軌對象提出要跟TA結婚,或者私奔,以確認彼此的身份的時候,TA們就會支支唔唔:「我還要考慮一下。」一如上圖這副表情。
還有一種「低級的出軌」叫做「反叛」,是為了對抗某種力量而出軌。在這裡,出軌只是手段,反叛才是目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紅樓夢》裡賈璉與「鮑二家的」「多姑娘」等女僕的偷情。不論顏值、身材、氣質、才情都無法與王熙鳳比肩的女僕,為什麼在「璉二爺」眼裡就是「香」呢?其實,這還真不是「璉二爺」口味重,他只是為了「反叛」王熙鳳的強勢控制而已。
這一類的出軌者,往往是心智不成熟的「巨嬰」,TA們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好像一個被過於嚴格管教的孩子,必定要趁父母不注意,偷吃幾回垃圾食品,只是為了通過「反叛」來實現獲得「可以自主」的「成長感」。而事實上,不管TA偷吃多少回,TA並不會得到真正的成長。
總之,「低級的出軌」,「出」的是社會生活裡風俗、規則、要求的「軌」,出軌原因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不自覺+蠢」。
但有一些「出軌」,不能停留於簡單的道德批判。比如,電影裡吉娜的出軌。
人到中年的家庭主婦吉娜,兩年前得過乳癌,胸部變成了她對自己的身體「最不喜歡的一部分」。而且,很有可能,也是她丈夫對她的身體「最不喜歡的一部分」。她丈夫雖然沒有這麼說過,但在行動上已表示「不行」了。她的生命,湮沒在平常、瑣碎、重複的家務裡,沒有一點生機。
直到有一天,她出軌了。她才找到生命的活力與歡愉。
但更重要的是,在情人的眼裡,這胸部的疤痕,不再是醜陋的,而是她「戰勝死亡、獲得勝利的標誌」,是生命的榮耀!
對比一下吉娜第一次在情人面前袒露這「最不喜歡的一部分」時的緊張、害怕、驚恐,我們就能理解,真正讓吉娜欲罷不能的,是這「生命的榮耀」!是「脫光」一切身份之後,「真我」的存在。
被「全然地接納」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吉娜的出軌,其實是在尋找自我,尋找「被看見」「被欣賞」「被接納」的自我。
中國歷史上,也曾有一場最轟轟烈烈的出軌,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故事。一般人總喜歡把這個故事解釋為李隆基貪圖美色而懈怠朝政。但愛情與工作並不天然矛盾啊,現在也沒誰說戀愛就不工作了,對吧?何況作為一個皇帝,他什麼美色沒有見過?
所以,五十多歲的李隆基,不是因為貪圖美色,而是「繁華往似東流水,昔時少年今老矣」。與吉娜感覺「自我」被家務瑣事所淹沒一樣,李隆基也感覺「自我」被朝政的工作所淹沒,而只有在楊玉環的眼裡,他才看到了自己,才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的覺醒。這樣的出軌,「出」的其實是對個人角色定位的「軌」,是不甘於「個人」被湮沒在社會化、概念化的角色裡,而主動選擇的「出走」。
但這樣的「出走」並不能真正拯救自我。因為,它有個隱含的前提,即獲得他人的認可與接納,通過他人的眼睛來「看見」自己的生命。
而適應後的鈍感,也是人類的本性之一。「久居蘭室,不聞其香。」
所以,「出軌者」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不只是有優美動人的《鳳求凰》,也有哀怨悲憤的《白頭吟》。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個「一人心」,其實是自己的心。只有真正的覺醒,才能透過自己看見自己。而只有真正「看見了自己」,「出走」的人,才會回來。
就像西爾維亞一樣。當十二歲的女兒出現在她面前,她突然看見了少年的自己。那個跟蹤、審問、譏諷母親的少年,內心是多麼盼望母親回歸家庭啊!
「你願意原諒我嗎?」當西爾維亞這麼問的時候,她也是在代替死去的母親問少年的自己。
(2020.03.31,雲南玉溪)
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寄生蟲》:活著的意義
《楚門的世界》:生活裡沒有主角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彩虹心理諮詢」微信公眾號。
作者簡介
花滿塘:服役十八年的退役軍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年一線帶兵經歷,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過上千名青年官兵排除情緒困擾、走出家庭紛爭、收穫個人成長。2018年師從中科院心理所祝卓宏教授進行「接納承諾療法(ACT)」連續進階培訓。心理諮詢擅長領域:個人成長、婚姻家庭、親子教育、情緒管理。預約心理諮詢,請添加微信號「chxlzx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