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育兒類節目《媽媽是超人》第三季又來了喲。
我最愛看的育兒類真人秀節目有兩檔:《爸爸去哪兒》和《媽媽是超人》。過去的《二胎時代》、《爸爸回來了》都陸續看過一些,但是浙江臺的剪輯風格真的不是我的菜,節目也漸漸地越做越疲軟,慢慢就完結了。
反而湖南臺,從過去熱衷於製造撕點的迷思中走出來,開始模仿羅PD溫馨平淡的剪輯風格後,真的越來越讓人愛。節目組蹲下身和孩子同高的拍攝視角,總是能捕捉到親子之間或歡樂或暖心的畫面,讓人從心底裡覺得養育一個孩子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每次看這兩檔節目都會被感動的鼻涕一把淚一把,一會哭一會笑,比看個悲情電影還費紙。
因為是一家衛視的節目,也能很好地延續熱點。比如沙溢前腳剛帶完娃,後腳馬上讓胡可接著帶娃。全國人民360度無死角圍觀暖男安吉和傻白甜小魚兒是如何被養育出來的,火了一波又一波,直接把四口之家推上央視春晚舞臺,也算是迎來事業小高峰了。
到了這一季,芒果臺延續熱點再翻滾的路線,有上一季《爸爸去哪兒》裡火得一塌糊塗的嗯哼大王一家,還有第一季《媽媽是超人》裡彼時還不會說話睜著一雙大眼睛就把人萌化了的咘咘一家。
按老規矩,一般我會等節目出來個好幾集,積累足夠的素材再串起來寫,每次寫完就會有朋友留言:我要回去補課了。這次我們換一個風格,不用大家補課,我們可以按著節目播出的節奏,每期選一些值得討論或者大家比較好奇(主要是我自己比較好奇)的點來寫,這樣大家就會處在同一頻道啦。
歪個樓:我是覺得大家同步討論真的是件很有利於雙方進步的事。比如我老公從前從來不看育兒類節目的,每次我看的時候他都覺得很吵,說我看完之後他滿耳朵都迴響著小朋友「爸爸」、「爸爸」的呼喊聲和哭聲。我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主動湊過來,要求我專門放給他看的片段是安吉和小魚兒一起坑沙溢那一段。
然後他就開始正式入坑,加上女神賈靜雯的助力,他老人家吭哧吭哧地和我一起看完最新一季《爸爸去哪兒》,然後把第一季裡有靜雯的片段重新翻出來看了一遍(默默地喜歡上了修杰楷),接著現在開始和我同步觀看最新一季的《媽媽是超人》(中間還看完了夫婦一起參加的《極速前進》)。
看完這些之後,他不僅新學會了一項模仿neinei說話的特長,還會時常和我討論哪家哪家的育兒方式他覺得是好的,哪家是有問題的。每次都說得頭頭是道,合情合理。我也提前知道他在育兒道路上看重的是什麼、關注的是什麼,未來在共同合作中需要怎麼分工和調和,是預備役爸爸媽媽很好的觀摩學習的方式。
好,說回正題。新一季《媽媽是超人》第一集裡播了些什麼呢?其實親子互動很少,主要是對媽媽與孩子交流的簡單側寫,以及測試媽媽對孩子的了解程度,媽媽的鏡頭比孩子多很多。但是芒果臺似乎也有點吊胃口的意向,簡單的片段裡他製造了很多懸疑和疑問。賈靜雯、霍思燕、黃聖依和鄧莎4位媽媽,4個家庭,每個家庭似乎都各有各的焦頭爛額。接下來,我會就我的觀察,用背景→問題的邏輯,來分析一下之後再看片時可以關注哪些點。
一、咘咘女神的愛與怕
這一集裡咘咘的鏡頭不多,但看著她從第一季裡不會講話的小嬰兒到現在講軟糯臺普的小仙女,覺得好神奇。第一集短短幾分鐘裡,靜雯家的矛盾衝突已經被很清晰地勾勒出來了。主要矛盾點集中在咘咘的一個小愛好上:她喜歡含飯。就是一口飯餵進去,不嚼,一口飯含在嘴裡很久,吃飯特別慢。
脾氣那麼好的修杰楷在節目裡說「她是欠修理了」,然後咘咘轉過來睜著大眼睛說「我不要欠修理」,也是很有愛了。
不管後續互動如何有愛,矛盾的焦點還是集中在「咘咘喜歡含飯」上,看得出賈靜雯和修杰楷也沒少費工夫。有個能吃能睡的孩子對家長而言有多麼難得,從大家如何瘋狂地追捧吃貨小蠻以及如何用小蠻吃飯的視頻給自家孩子做榜樣上就可見一斑了。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上非常清楚地闡述了如何解決孩子吃飯難的問題:
「吃東西以維持生命,這是人類的本能。當孩子吃飯出現問題,一定是父母的方式除了問題。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少管孩子的閒事。」(P.111)
「解決孩子吃飯的唯一辦法,就是父母發自內心地不在意她吃飯。吃飯是孩子個人的事情,她可以自己解決。她可以選擇吃或不吃,她可能會餓或不餓,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這些後果。」(P.113)
針對這個背景,我們在繼續觀看後續節目時,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對相關情節保持關注:
為什麼咘咘喜歡含飯?
是靜雯和修要求她吃飯的總量過大還是對她吃飯這件事情過於在意?
另一方面,咘咘的怕其實也和吃飯的問題有關。靜雯在節目裡用覺得很好笑的語氣說,咘咘在上早教班,她非常非常怕一位名叫Coco的早教老師。視頻裡,大人一說Coco老師來了,咘咘馬上坐得筆直,然後大人問「你要不要乖」?她乖乖地回答:「要」。大人問「還要不要含飯」?她乖乖地搖頭說「不要」。
在這個主張孩子和成人權利和地位平等的時代,在培養師範生的過程中,教師教育者也倡導準老師們用愛去影響學生,老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因為尊重老師,願意把老師說的話往心裡去。對此我的疑問是:
一位老師做了什麼,會讓孩子對她如此懼怕?
家長知道自己孩子非常怕某位老師後,應該是擔憂還是以此為武器?
二、嗯哼大王的暖與蜜
嗯哼大王嘴巴有多會說大家一定在《爸爸去哪兒》裡已經見識過了,有什麼說什麼,說的都是好聽的大實話。比如「要親遍所有的女生,男生是不親的」,「要給媽媽送鮮花、送包包、送鑽石」,要給未來的女朋友「摘星星」。當所有小朋友都在搞笑的時候,只有平時最不正經的他認認真真地感謝爸爸,說「爸爸我愛你」,還非常自然地俯下身去吻正在生火的爸爸的背。
除去情話小王子擔當外,嗯哼慫起來也是不要不要的,小山竹勸他「你要相信你自己」,他癟著小嘴說:「我相信不了」。曾經最愛的鐮刀龍會「說話」了,他嚇到想溜,一直說「你不要說話了,你話太多了。」但是中肯地說,後期和小朋友集體行動後再也沒哭過,還主動幫小泡芙完成任務,這也是鐵一樣的事實。
從《爸爸去哪兒》可以看出,杜江給嗯哼的自由度是很高的,嗯哼說話從來不需要向小小春一樣需要看爸爸臉色,想說啥說啥。在《媽媽是超人》裡,霍思燕和嗯哼也互證過,母子之間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愛你」,嗯哼還說自己的媽媽「從來都沒有發過脾氣」。親子關係真的挺融洽的。
後續的節目,我想繼續觀察以解決的問題是:
霍思燕和杜江在育兒上具體是怎麼分工的(感覺是杜江主導,如果真是這樣,真的是個典範了)?
嗯哼大王的暖,是嘴上功夫還是知行合一(求是真暖,不是油膩~)?
三、隔代養育的甜與苦
這一季裡有單親媽媽鄧莎的加入,她家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家她做不了主,都是自己的媽媽在唱主調。在她有限的待在家裡的時候,所有的育兒理念和她自己的媽媽都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她讓兒子順其自然用左手寫字,外婆非要糾正過來用右手,兩個人一個左一個右,把兒子大麟子折騰的夠嗆。
在兩人不統一的育兒理念之下,大麟子找到了自己生存之道。和外婆在一起說外婆喜歡聽的話,和媽媽在一起說媽媽喜歡聽的話。比如評價媽媽買了很多快遞是事,外婆問他,他就說「買的太多了,房間裡都放不下了」。媽媽問他,他就說「不多不多,買的一點都不多」。
外婆評價他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實質都是大麟子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保持家庭和諧的努力,生生把自己憋成了婆媳夾縫裡求生存的牆頭草老公。
還有一位媽媽是黃聖依,從節目裡明顯能看出來她和兒子安迪一點都不親,兩人說話眼神交流很少,肢體交流也是別彆扭扭。採訪裡節目組問安迪:「你一個人在家孤單嗎?」安迪說:「不孤單,因為習慣了」。
然後讓他在弟弟、爸爸和媽媽裡選最喜歡的人,他遲疑了一下選了弟弟,然後很快地補充了選項裡沒有的答案:「奶奶。最喜歡的是奶奶」。
視頻裡奶奶也出境了,非常和藹的和安迪互動,和安迪玩大老虎嘴的遊戲,問安迪「你說我可不可以活到100歲?」安迪頭也不抬地回答:「活到100多歲不行嗎?」
在這兩個家庭中,兩位老人都承擔起了幫父母養育子女的責任,一個是媽媽尚有參與,但雙方養育理念不一致,導致家庭氣氛很緊張(下一集裡大麟子有爆發);一個是父母完全缺席,老人完全取代了父母的位置,反而彌補了孩子的親情缺失,成為孩子心裡最溫暖的存在。
在隔代養育被妖魔化的今天,老人真的也很難做,做多了不行,做少了也不行。過去很多季裡,老人雖然沒有直接出鏡,但是在節目裡是看得到他們的身影的,比如包文婧的媽媽、胡可的媽媽、董潔的爸爸媽媽、冉瑩穎的媽媽……每個家庭的氛圍也各不相同。
對這個現象需要持續關注的點在於:
隔代養育,核心家庭和原生家庭之間分別應該注意些什麼?
有哪些因素可以幫助老年人更好地參與養育?
今天一不留神就寫長了,不知道節目組裡埋的這些伏筆後續能不能得到解答,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