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的諸多的坎坷,賈躍亭終於在美國破產重組成功。
過去的五年裡,賈躍亭經歷了從天上到地上的轉變,遙想當年在五棵鬆開發布會的場景,用高朋滿座、眾星雲集來形容並不為過。
2016年是賈躍亭最接近中國網際網路中心的時候,也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手機產業鏈突然資金吃緊導致資金鍊斷裂,可以預見的是,賈躍亭或許還真的能把頂層的生態打通。
人生沒有如果,也不可能重來。
賈躍亭的案例是資本市場盲目擴張導致破產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了他的前車之鑑,企業家在企業擴張的路上或許會多添一個安全閥。
困境源於野心,這是每一個企業家前進路上的陷阱。
周鴻禕曾經評價過賈躍亭,他說:「我承認賈躍亭很牛,別人都是五個茶碗三個蓋子,他是十二個茶碗兩個蓋子,就算他手速再快也不可能成功,因為這違背商業最基本的規律。蘋果那麼牛也就只做了幾個產品……」
孫宏斌戰略入股樂視網的時候也說過:「我們入股樂視之後,我查了老賈的帳,他用這麼少的錢做了這麼多事情,真牛」。
董明珠更是直言:他就是個騙子。
從這些企業家的口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窺探到賈躍亭失敗的根源——盲目擴張。
退一萬步來講,如果當時賈躍亭步子不跨那麼大,就守著樂視電視、視頻以及體育賽事這三個板塊,沒準賈躍亭現在還真能做成一些事情。
讓樂視雪上加霜的是它的手機業務,在中國手機市場裡,同時期做得比較好的就是OPPO、vivo、魅族以及小米,華為後來者居上超過了中國市場上所有的品牌。
那麼同時期落後的包括樂視、聯想、酷派、錘子,從產品分布上我們可以發現,做得好的這幾家定位都非常明顯,小米主打年輕化、中低端市場,而OPPO、vivo主要集中在拍照上,也就是女性市場,而聯想、樂視他們的定位最不清晰,且體驗也沒有拉開距離,且硬體廠商的資金鍊需求比較大,這對於情況不好的樂視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說手機業務尚能理解,那麼造車就是賈躍亭做過最迷幻的事情了,因為造車要燒的錢並不是一點半點。
從這些年各家造車的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至於賈躍亭為什麼要這樣做,我猜他也是抱著很大的僥倖心理。
首先,我們不懷疑賈躍亭選擇賽道的能力,從樂視的電視開始,他就踏準了每一個即將要來到的風口。手機業務就更不用說,因為當時跑出了小米這麼一個品牌,它後來的上市也說明這個賽道是能跑得通的。
然後是樂視影業及體育,自製劇的成功給樂視影業增添了新的砝碼,而眾明星的加盟也讓樂視影業估值迅速提升,看起來這一切都沒有問題,而愛奇藝等企業的上市也說明,影業這條路也沒有問題。
至於後來的造車,董明珠、姚振華、許家印等大佬爭相進入這個賽道,許家印為了造車砸下了4000多億,證明這個賽道也沒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
答案其實出在落地的問題上了,對於這些企業來說,其實出生就自帶某種基因,比如騰訊切入電商,阿里切入社交,最終結果都難言樂觀,也就是說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賽道,只是賈躍亭忽略這一基本的規律而已。
2015年樂視網市值超過了1700億,賈躍亭以及親屬從樂視網套現了200多億,套現時他承諾將這筆錢無償借給上市公司,事後他並沒有這樣做,如果他當時借了,那東山再起的資本就徹底沒有了。
所以,對於債權人來說,FF就是他們最後的稻草。
對於外界來說,賈躍亭破產究竟會有什麼影響?
第一,賈躍亭的個人債務將直接解除,四年內債權人不得在任何美國以外的管轄地直接主張追究賈躍亭的個人責任,或衍生性地以賈躍亭債權人的名義提起任何新訴訟;
第二,賈躍亭的失信被執行人及限制出境和限制高消費將被解除,也就是說,賈躍亭不再是」老賴「了,並且可以回國了;
第三,破產重組是解決FF的資金困境的唯一辦法,FF在擺脫賈躍亭個人債務糾紛的困擾後,才有希望獲得融資輸血繼續生存下去;
綜合來看,只有賈躍亭破產重組成功,債權人才能獲得希望,賈躍亭也能東山再起。
如今,他已經破產重組成功,未來只等FF量產,如果FF能順利量產,或許成功人士賈躍亭會重新回歸大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