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2020年是中國經濟的分水嶺,而這次疫情的到來,讓一切該發生的都加速發生了!
每次社會遇到重大變故,都會有一批舊人倒下,也會有一批新人站起來,這是歷史的鐵律!
那麼這次疫情之後,什麼人在倒下?什麼人在崛起?
讀完此文你就懂了!
生意人大量消失
改革開放的40年以來,也就是中國經濟的上半場,商人地位迅速上升,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擁有者。如今可以說是人人皆商,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生意人。
40年前,我們開始實行市場經濟,社會出現了下海經商潮流,當時做生意只需要膽子大,那些敢行動的人,都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走上了經商創業的道路。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當時馬雲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到生意。中國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做生意變的更加簡單了,只要有一根網線就可以開業了。
的確,這兩股經商浪潮成全了很多人,也給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全民創業的過程,也一定會被歷史銘記。
然而到了今天,我卻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象:天下似乎沒有好做的生意了。
這是為什麼呢?
一陣見血: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做生意的邏輯徹底變了。
傳統的生意人(商人)之所以存在,因為他們充當了從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作用,他們存在的價值是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但是他們並沒有給產品提升附加值,這個僅存的價值正在被網際網路完全取代,尤其是隨著AI/5G/區塊鏈的到來,未來商品可以實現無障礙流通。
傳統生意人正在被時代徹底淘汰,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經濟的上半場,社會上最賺錢的人是商人,那是因為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前,需要大量的商人去加速商品的流通,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而在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商品流通這個任務不再靠商人去完成,因為網際網路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網際網路才是最好的商品流通工具。
0利潤時代到來
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社會結構自古以來都是「士農工商」,分別指的是四種人:即:讀書人,農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意思是這四種人是社會的基石。要是從排名商看,讀書人排第一,商人排最後,這是非常科學的結構,也是中國社會賴以穩定的基礎。
為什麼要把商人排到最後呢?
《漢書》中這麼寫道:「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田,猶賤賣以賈……驅民而歸之家,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
意思是:農民都不耕地了,工匠的都不做工了,即便大家手裡有田地,也要賣了去從商。要讓農民歸田,工匠去做工,讓每一個人歸根本來的位置,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商人的流動性和投機性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經濟的繁榮,但是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想繼續往前發展,還必須讓每個人各歸其位。
因此,歷朝歷代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我們一直是一個「重工重農輕商」的社會。
只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商業實在太落後了,社會上根本就沒有商品,更談不上商品的流通了。
後來這個口子一下被打開了:在經歷了「下海經商」和「網際網路創業」的兩股浪潮之後,我們的周圍不僅充斥了大量的商品,還把商品賣到了全球。
但是如今,我們又陷入了商業過度繁榮帶來的種種危機,其中最大的危機就是價格戰:
不管什麼樣的產品,總有更低價格的產品出現,假如成本是7塊,你賣9塊我就賣8塊,你賣8塊我就賣七塊五,有人甚至六塊八虧本也願意賣,因為他想先搞垮大家,然後自己獨吞市場。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我死可以,但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我寧可大家一起死,也不願意看到有人活。
這叫「搶別人的單,斷自己的路。」,也叫「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上下遊。」
價格戰的最終結果就是大家要死一起死,如果人人都有生意做,其實也就意味著,人人都沒生意做。
淘寶上很多東西賣19.9包郵,已經夠便宜了吧?拼多多上面乾脆賣9.9包郵!而前段時間倒閉的淘集集,更是低到讓人不敢相信,於是把自己幹破產了。
這些平臺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網際網路存在的價值就是要無限拉底商品的利潤。
未來還會有更多平臺誕生,未來無論我們做什麼,總會有其它平臺或者商家跳出來,賣的比我們更便宜。
未來的競爭一定會越來越激烈,而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所有產品的利潤都會歸零。
利潤為0的時代,怎麼還會有商人存在呢?
知識資本崛起
2020年,大量的生意人將消失。與此同時,各種新個體將紛紛崛起,這些個體主要包括有文化的農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識分子,設計師,醫生,律師,作家等等。
這些人才是中國未來真正的脊梁!
在之前這些個體都是被商人壓抑的,因為他們找不到自己服務的客戶,唯有賣身於各種商業組織,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們都能精準找到自己的客戶,尤其是隨著區塊鏈的發展,他們創造的價值可以被精準記錄並且變現。
在中國經濟的下半場,社會結構將從「物質架構」向「知識架構」轉變,未來我們已經不缺物質,產能已經嚴重過剩,未來人們缺的是精神糧食,是知識型產品,唯有知識永遠都是稀缺的,獨家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產品要麼就是0利潤,要麼就是免費提供,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按需分配,我們一定能進入這個狀態。
因此如今產品越來越便宜,人卻越來越貴;資源越來越共享,人才卻越來越稀缺。這折射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趨勢:人才資本正在崛起。
中國經濟的下半場,知識資本將超越土地資本/技術資本/設備資本等等,成為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