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尋找塗鴉牆」、「測量塗鴉牆」、「小小拆遷隊」三個項目的完成,「塗鴉牆美化校園」綜合實踐課在本周五進入了第四個項目「大師來了」。
本周的實踐課邀請了我校的水泥工彭師傅到一年級講解和示範攪拌膩子粉和粉刷牆壁的技巧。彭師傅先展示了粉刷牆面需要用到的工具,親切的問孩子們有誰認識粉刷材料和工具。見多識廣的朱晟文小朋友很快的回答出是膩子粉。彭師傅繼續提問誰知道膩子粉是怎樣變成可以抹上牆的水泥的?有小朋友回答是和水混合後用棍子攪拌的。彭師傅表揚了孩子們,又展示了一個新工具——「攪拌機」,並說明使用攪拌機可以讓攪拌的工作輕鬆一些。
接下來的示範環節,一年級(1)班和(2)班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大圈,彭師傅站在中間示範膩子粉的攪拌操作。孩子們都聚精會神的看著。攪拌完成後,孩子們都好奇的想要知道膩子粉發生了什麼變化。張老師請孩子們自己想一想,怎樣可以有序的讓每個同學都看到水泥呢?周宸宇回答一個一個看。張老師追問怎麼樣一個一個看?周晨宇提出從張瑞城開始一個一個看,到張振宇結束。善於思考、謙讓大度,這是老師對張晨宇的讚揚。孩子們一個個上去看,慢慢的有孩子發現水泥的顏色和自己以前看到的不同,還有氣味聞起來很臭。有的孩子為了聞氣味頭都快伸進了桶裡了。待孩子們觀察結束後,張老師繼續拋出問題:大家觀察,主要是在觀察什麼?張振宇說膩子粉之前是粉的,現在變成了糊糊。還有很多同學說聞味道。張老師追問:剛剛大家覺得聞味道的動作怎麼樣?並誇張的模仿了一下。張振宇說:太低頭了,頭會掉進去。張澤俊說:會粘到頭髮。葉宏宇說:嘴會碰到,會吃到肚子裡。葉和美說:頭進去,(水泥)等幹了,就出不來了。張老師追問:有沒有好的辦法避免這個問題呢?很多孩子都上來展示自己想到的辦法,其中周高興的弓步站姿和朱晟文的用手煽動聞味道的姿勢讓人驚嘆不已。對於示範錯誤的孩子,張老師感謝他們的示範讓大家知道哪種是錯誤的,使孩子不會尷尬。
膩子粉攪拌工作完成後,孩子們期待的粉刷環節終於到了。兩個班的孩子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分為5組,每組12人跟隨彭師傅到「塗鴉牆」現場學習刮牆的技巧。彭師傅先進行示範,孩子們細心觀察彭師傅挖泥、刮泥、抹牆面時的用刀手法。在彭師傅給每組示範完後還會邀請一兩名同學上手體驗一下。
在五個小組都觀摩完彭師傅的示範後,汪老師將各個小組同學召集到一起,進行分享總結。分享總結圍繞「你在今天的活動中都發現了什麼?」開展。同學們發現了:
1、攪拌膩子粉要注意安全,不能離得過近,頭髮容易掉進桶子裡;
2、聞味道可以呈弓子步站穩,用手在物體上方煽動,讓少量味道飄到鼻子裡這樣比較安全;
3、左手拿鏟子,右手拿刮刀,使用起來會更方便。
4、刮刀很鋒利,容易讓人受傷,所以在施工過程中不能舞動,不能用手摸以免劃傷;
5、每次挖起來的泥不能太多或太少,用鏟子把泥刮在刮刀上,泥應該集中在刮刀一邊的中間位置。抹牆時應該一邊翹起一些,不能平擋在牆面,平的會被粘著,抹不動。
6、每抹一次要用鏟子把刮刀上多餘的膩子粉鏟掉。
7、要面對牆面,因為剛抹的膩子粉沒幹,背對著容易把衣服弄髒。
看起來容易的抹牆工作,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多的學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細心觀察、善於發現、勤於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每個孩子從中都有許多收穫。
(圖/周贖明 文/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