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牆黛瓦,街巷蜿蜒,依山而建的農家錯落有致。這些就是外人眼中的紫山村。近年來,經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紫山村瞄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痛點難點,解決了戶廁、汙水處理等問題,一舉甩掉了"髒亂差"的帽子,把農村打造成為人人嚮往的美麗家園。
記者 戚藝:套用一下木桶原理,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質量的往往是它最薄弱的一塊短板,過去農村環境治理的短板就在於戶廁以及汙水的處理,我們現在來到紫山村一戶村民的家中,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家的廁所吧,裡面是非常的乾淨和整潔,過去人們對農村那種又髒又臭的旱廁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張衍華 銅山區漢王鎮紫山村村民
十多年前的廁所就是那種旱廁,改水衝廁也有七八年了,現在也已經是第二次改造了,我們又把小廁所進一步的裝潢一下。
村民張衍華說,自己在紫山村住了三十年,在告別旱廁的同時,生活汙水隨地一倒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
張衍華 銅山區漢王鎮紫山村村民
從這裡邊,從我們廚房裡面接過來以後,走這下面,你看我們這邊是做過的,走這下去進汙水管網。
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紫山村290多戶村民戶廁基本改造完成,同時,實現了汙水處理城鄉一體化。
劉培培 銅山區漢王鎮黨委組織委員
目前我們所有住家戶家庭產生的生活汙水全部進入我們村鎮的主管網,通過鎮級的加壓泵站,我們運送到徐州市西區汙水廠集中處理。我們為了更好的滿足群眾還有遊客的需要,我們又積極尋找空間,又建了十座水衝公共廁所,應該說我們紫山村廁所問題是徹底解決了。
在解決這些痛點的同時,紫山村還完整保留歷史古蹟、民俗文化和原生態田園風光,注重特色鄉村風土人情和傳統風貌的保留和塑造,留住鄉村的"魂",也吸引了一些創業者,今年大學畢業的魏漢城就是其中一位。
魏漢城 大學生創業者
看到這邊環境非常優美,跟我們傳統藝術文化這個行業氛圍很融洽相容,所以打算在這個地方做我們這些手工藝的笛子、蕭這些樂器。
與此同時,紫山村大力發展旅遊、文化、民宿及農家樂等富民產業,打造10餘個富民項目,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融合發展。
劉培培 銅山區漢王鎮黨委組織委員
我們通過人居環境的改造,一個最大體會,用一句比較時髦的話就是,我們通過發展美麗環境,來建設美麗經濟。
通過整治提升村莊環境、培育發展美麗產業等,紫山村成為全國網紅村,2019年被評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每年迎接各類觀摩參觀團隊400餘批,接待遊客1萬多人次。
徐視融媒記者 戚藝 徐繼垚
編輯 戚蓓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