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降低臺海戰爭風險,臺當局須有行動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臺海和南海的局勢不斷趨於緊張,有境外媒體統計說,美國的軍用飛機一個月內就現身南海67次。解放軍臺海軍演剛結束,22日又開始在黃海軍演,南海和渤海的軍演也將在星期一開始舉行。輿論對爆發軍事衝突風險的議論迅速增加。

形勢最微妙的還是臺海局勢,南海目前基本是美國單方面進行軍事挑釁,中國與南海聲索國防止軍事摩擦的態度比較清晰,美軍如果要擦出南海上的火花,它只能自己動手幹。臺海的情況則不同,那裡還有激進而活躍的臺灣民進黨當局,而且政治問題和軍事問題在臺海複雜交織,也相互刺激。

南海的領土糾紛得到了相對穩妥的管控,而臺海的根本性問題、也就是統獨問題則處於不確定性很高的發酵甚至失控狀態。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是西太平洋緊張的主因,這個戰略在南海周邊得到的配合度比較有限,但在臺海卻得到民進黨當局的全力呼應,這使得臺海局勢擁有了更多潛在的爆炸性。

換句話說,臺海局勢近年出現兩個相當極端的變量,一個是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以一個中國為主要內涵的「九二共識」,並且大力推動「去中國化」;另一個是美國通過製造中國周邊局勢緊張來幹擾、抑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圖謀。這兩個變量越來越緊地纏繞在一起,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和整個地區的和平。

西太平洋、特別是臺海的形勢在螺旋式下墜,各方受到刺激而加強戰備,又反過來刺激其他方面,形成了惡性循環。由於對整個局勢並不存在一個超越各方的「總導演」,局勢惡化是以各方互動的方式不斷演進的,而中國大陸與美臺已經毫無互信,警惕和敵意在主導彼此的關係,局勢的可控性因此正變得越來越低。

雖然離爆發戰爭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風險顯然在逐漸迫近。各方都在厲兵秣馬,摩擦點只增不減,歷史的經驗表明,戰爭最後爆發往往不是因為有誰想打仗,而是各方沒有能力化解敵意,都不斷為了應對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於是最壞的情況就在某個時刻因為相互的誤判而突然降臨了。

我們認為,中國大陸、美國和臺灣三方都應為緩解臺海局勢緊張做出努力。既然三方都不希望爆發戰爭,就應當為促進和平展現出各自的善意。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向蔡英文當局喊話。臺海局勢的這一輪變化始於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重新上臺,以及他們對臺灣兩岸政策的根本性調整。該當局對臺海局勢當下的緊張負有特殊責任。

與陳水扁當局時不同的是,當時中美關係比現在好得多,北京和華盛頓有較強溝通能力,華盛頓當時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助臺海「熄火」的角色。而現在的情況完全反過來了,華盛頓成為了火上澆油者、臺當局激進行為的攛掇者。美國從維持臺海局勢「平衡」來牽制中國,變成了利用臺灣問題向中國發難,遏制中國戰略正全面落實到它的臺海政策上。

蔡英文當局需要真正懸崖勒馬了,不僅是策略上的克制,而且需要在戰略上調整。臺海政治上如果不出現緩和,軍事緊張毫無疑問將一步步加碼,戰爭爆發的風險逐漸失去控制有可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民進黨當局鞏固執政的功利主義目的幾乎壓倒一切,從而對戰爭風險做出了致命的輕視。

中國大陸決不希望臺海在這個時候爆發戰爭,大陸的底線是明確的,從來就沒有變過。當前的危險是,民進黨當局與美國不斷採取行動,試圖以切香腸的方式侵蝕大陸的底線。臺當局不斷打著民主旗號踩線,美方為向中國施壓而一再向自己之前承認的「一個中國」政策開刀,雙方一唱一和地挑戰中國大陸。

一旦戰爭爆發,民進黨當局勢必下臺,乃至覆滅。戰爭如果打成全面的,民進黨當局的罪大惡極者或被在戰爭中消滅,或最終被押解到大陸繩之以法。臺「國防部」宣揚臺軍「枕戈待旦,同島一命」,「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這種吹牛皮完全是自欺欺人。如果臺當局就這樣執迷不悟,推動局勢走向徹底軍事攤牌,那麼悲劇將由他們一手製造出來,在未來的某個地方等著他們自己。

(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美軍重新進駐臺灣?那將意味著戰爭
    我們要對美臺雙方說,他們必須放棄美軍重新在臺部署的任何幻想,因為那一定意味著戰爭。《反分裂國家法》對採取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給出三個條件,其中第二條是發生將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第三條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美國重新在臺灣部署軍隊,已經符合這兩個條件。我們相信,屆時解放軍勢必採取軍事行動,打響解放臺灣的正義戰爭。
  • 環球時報社評:臺海,各方都應恪守「不開第一槍」
    來源:環球時報臺海局勢有進一步緊張之勢,責任無疑在美臺。鑑於擦槍走火的風險在上升,臺灣《中國時報》的一則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臺灣軍方在內部表示,臺軍飛行員如果在沒有接到空軍作戰指揮部下達的命令擅自開第一槍,著陸後將被立刻移送法辦。
  • 整個大陸社會也看清了:這些是臺當局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
    她聲稱「不會冒進」,表示「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還強調了「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兩岸)對話」。然而蔡英文講話語氣的軟化顯然是策略性的。一段時間以來臺海局勢嚴重惡化,解放軍實施了一系列明確針對各種謀「獨」動向的高強度實戰演練,臺當局挑釁導致戰爭爆發的風險急劇上升,蔡英文政權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
  • 《環球時報》公開警告臺灣,兩岸關係到了危急時刻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日,《環球時報》社評指出,世界進入多事之秋,臺灣不具備在一個大博弈中扮演活躍角色的資本。「悠著點是民進黨當局應有的基本理性,自以為是的鋌而走險,一定會招致沉痛的代價,勿謂言之不預。」對臺灣的警告不言而喻。《環球時報》警告臺灣:事態嚴重《環球時報》評論剛發表,臺灣島內就亂成一鍋粥。不少臺灣專家表示:大陸不會輕易說這種話,說這種話時說明,兩岸關係已是事態嚴重。甚至可能是兩岸開戰的前奏。
  • 環球時報:克拉夫特訪臺之日就是中國大陸軍機飛臨臺灣上空之時
    環球發表社評,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臺之日就是中國大陸軍機飛臨臺灣上空之時,環球剛發布的社評認為北京需向美方發出他們必須懸崖勒馬的強烈信號。要讓美方和臺灣民進黨當局都清楚,如果他們膽敢讓蓬佩奧在任期結束前夕訪臺上演,北京的反應將是排山倒海式的。
  • 大陸軍機飛越「臺海中線」?希望是真的
    臺媒說,大陸軍機過去罕有越過海峽中線的舉動,曾有過大陸軍機為了避開不良天氣或是動作太大,擦邊進入中線以東空域,不過都很快回到中線以西的大陸一側。但臺「權威人士」透露,解放軍殲-11型戰機當天中午對臺進行了「極度的挑釁行動」,先是來回逼近「臺海中線」,後來更是穿越中線,在中線以東的空域飛行長達十餘分鐘,顯示這是「有計劃的挑釁行動」,絕非偶發行為。
  • 社評:為防臺海擦槍走火,美臺請悠著點
    解放軍有充分能力在一旦爆發全面戰爭的情況下,幾個小時內摧毀臺灣的整體軍事能力,並且接下來以小時計攻下臺灣島。中國大陸從軍隊到民眾都有了這樣的自信。所以,臺海的軍事問題早已不是大陸與臺灣之間的了,更不系在臺灣從美國買什麼裝備上。對北京來說,美國對臺軍售是美國破壞「一中」原則的主要表現之一,它也是美臺勾結推升臺海緊張的重要動向,是美方向北京傳遞它試圖繼續主導臺灣問題態度的一種方式。
  •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
    來源:環球時報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今天舉行,從目前情況看,蔡英文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實現連任,民進黨的「立法院」席位也可能超過半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辭職。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民進黨當局同樣為了選戰將涉港關注臺灣化,進一步煽動對大陸的各種誤讀。目前臺灣綠營輿論對大陸的妖魔化達到了近年以來的最高峰,那些人描述的大陸和大陸對臺對港政策都荒誕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偏偏這個時候國民黨及藍營的內耗也都出現新的發作,從而分散了人們對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的支持。
  • 綠媒主持人稱大陸軍機繞臺要交5億過路費 被罵軍盲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日前聲稱大陸解放軍派戰機越過「海峽中線」,引發兩岸關注,然而島內綠媒對此極盡炒作,4月1日一檔綠媒政論節目中,主持人宣稱今後可以收大陸戰機「過路費」5億人民幣,被網友諷刺「就是軍盲」,也有網友痛批:胡說八道!臺當局4月1日稱大陸派出2架殲-11戰機越過「海峽中線」飛行超過10分鐘,稱此舉為大陸對臺採取的「直接挑釁行為」。
  • 環球時報社評:維護一中國際框架,中國完全做得到
    他們以官方身份發出這一祝賀,顯然與各自國家公開宣示的一個中國原則相違背,這是向蔡英文當局發出的一個錯誤信號。未來幾年熱衷於將中國當作戰略競爭對手的美國料將在臺灣問題上搞更多小動作,以切香腸的方式對中國大陸搞臺海博弈。華盛頓還會致力於拉攏更多盟友為其助陣,北京一定要對此做好準備。
  • 環球時報:未來10天,中方回擊挑釁決不會手軟
    然而這幫人被傲慢衝昏了頭,他們竟然忘記了,臺海地區是中國博弈工具增加最快的地區,北京為尋求和平統一一直克制在這個地區的行動,但中方快速增長的實力最有利於在這個地區投入使用,對美方的氣焰形成沉重打擊。讓我們把實力和決心都拿出來,與美方的極限挑釁做一次對決。我們要讓蓬佩奧等人因為誤判形勢的狂妄之舉而名譽掃地,在臺海這個地方把他們打成落水狗。
  • 臺證實「美特種兵入臺」,專家:這讓國際社會明白,如臺海發生不測...
    聯繫解放軍和美軍艦機近期在臺灣附近海空域頻繁出現,29日,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在此敏感時機,臺灣的表態讓國際社會明白,如果臺海爆發了不測的軍事衝突,責任一方在美國和臺灣當局,解放軍是被迫採取非和平的手段來解決臺灣問題。
  • 解放軍密集出動之際,臺當局行動了!「毒手」已伸向4名大陸漁民
    近期,由於民進黨當局「謀獨」動作不斷,解放軍展開了密集行動。據《環球時報》11月6日消息,臺防務部門網站5日發布消息稱,當天下午,解放軍一架運-9通信對抗機、一架運-8遠程電子幹擾機、一架運-8反潛機進入臺「西南空域」飛行。
  • 分析丨撿起《紅海行動》裡的「毒刺」 臺當局就敢劃設臺海「禁飛區」?
    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紅海行動》,是春節檔口碑最好、熱度最高的電影。電影裡,蛟龍突擊隊女隊員佟莉在運輸機機艙發現了一枚「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迅速組裝,對準目標。「毒刺」升空,「美洲獅」落地,成功阻止恐怖分子交易「黃餅」,劇情逆轉。而剛剛過去的2月,也曾曝出為應對大陸M503航線,美國準備交付250枚「毒刺」飛彈給臺灣。「毒刺」是何「聖物」,憑它就能撐起臺灣的天空?
  • 社評: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
    如果大陸掌握了確鑿證據,就可以摧毀相關機場和降落在該機場的美國軍機,臺海戰爭將就此打響。我們要再次警告蔡英文當局和華盛頓:不要玩火。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十分堅定,我們不想打仗,但是對公然製造分裂國家現實的那些行為,大陸必堅決予以回擊。
  • 胡錫進:大陸有句流行語「不作不死」 送給蔡英文當局
    老胡堅定地認為,美臺雙方必須放棄美軍重新在臺部署的任何幻想,因為那一定意味著戰爭。《反分裂國家法》對採取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給出三個條件,其中第二條是發生將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第三條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美國重新在臺灣部署軍隊,已經符合這兩個條件。我相信,屆時解放軍勢必採取軍事行動,打響解放臺灣的正義戰爭。
  • 大陸軍機繞臺成常態,兩岸海上演訓很密集 臺媒小結:臺海今年很忙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解放軍航母山東艦穿越臺灣海峽南下演訓,再度挑動島內的敏感神經。自今年以來,大陸軍機和軍艦不斷繞臺,有臺媒在年底進行了小結,直言「臺海今年很忙」。臺灣《中國時報》21日稱,今年大陸兩艘航母山東艦和遼寧艦合計經過臺灣海峽兩次;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喀拉蚩相繼在8月和9月訪臺,解放軍戰機兩度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最近距臺灣新竹海岸線僅約37海裡(約合68.5公裡),「是繼1996年臺海危機、兩國論後,最嚴重的軍事挑釁動作」。
  • 「臺美不建交論」在島內發酵,民進黨當局擔心觸紅線
    【環球時報記者 陶欣然】民進黨當局一再宣稱臺美關係進入「史上最佳狀態」,但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他的表述與民進黨的一向說法迥異,此言是說給誰聽?目的何在?引起島內諸多猜測與解讀。
  • 「戰備道起降」誇大實效,臺當局又為軍演「新戰力」自嗨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軍「漢光35號」實兵、部分實彈軍演28日進入第二天,上演的重頭戲是「彰化戰備道起降」,即設想臺海發生戰爭時島內各機場跑道遭解放軍飛彈損毀,臺軍在高速公路開啟臨時跑道的場景。而臺灣軍事專家則提醒說,臺軍「防衛固守」戰略的根本點在於臺當局一廂情願地認為美日會「介入臺海」,而一旦真的發生戰爭,臺灣卻是實實在在的主戰場,「這些哀鴻遍野的場景,民進黨政府在挑釁中共之際想過了嗎?」「漢光演習彰化戰備道起降!」28日,島內媒體均將此視作當天軍演的最大看點。
  • 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加緊勾連美日,解放軍空軍持續在中國臺灣空域...
    報導稱,臺空軍向解放軍戰機喊話時甚至出現「接近領空」的字眼,而非慣用的「空域」或「防空識別區」,這一狀況相當少見。軍事專家宋忠平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臺灣媒體曝光的細節來看,臺灣島內對解放軍軍演表現出「足夠的恐懼」。臺當局當下一方面搞「臺獨」,另一方面又企圖藉助美國來遏制和牽制大陸。宋忠平認為,美國派偵察機對解放軍軍演進行偵測是例行性安排,也是針對性很強的安排。